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根本任务、指导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 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根本任务、指导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 基本内容。

3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又简称为《哈6》)上映5天,北美票房总收入已经达到近1.6亿美元。与此同时,该片在北美以外电影市场上映5天的票房收入则达到了创纪录的2.37亿美元。

5 《泰坦尼克号》,全球票房:18.45亿美元

6 《阿凡达》在全球公映39天后,终于以18.59亿美元打破《泰坦尼克号》保持13年的影史全球总票房纪录。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轻松实现自我超越,再次成为“世界之王”。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阿凡达》票房将轻松翻越惊人的20亿美元,不出意外,这个数据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被尘封。

7 畅销的书,电影,电视会产生什么力量? 对你有何影响?

8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文化的涵义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9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建设的历程 (1)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

10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建设的历程 (2)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11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建设的历程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12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建设的历程 (4)胡锦涛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3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建设的历程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胡锦涛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14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5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6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意义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1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意义
(2)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意义
(3)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2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2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6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7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60年代 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 标志偶像 雷锋、保尔·柯察金、王进喜…… 雷 锋
近半个世纪前牺牲的一个普通士兵,作为一种精神或信仰的代名词已影响了整个中国达几十年之久。 雷 锋

28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60年代 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 雷锋、保尔·柯察金、王进喜…… 标志偶像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9 案例:偶像变迁的思考 60年代 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 标志偶像 雷锋、保尔·柯察金、王进喜……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30 70年代 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 标志偶像 陈景润、邓丽君…… 陈景润 邓丽君
陈景润成为七八十年代年轻人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向科学进军”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它所造成的影响之一,是后来的许多孩子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会铿锵有力地回答“当科学家”。 陈景润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邓丽君的歌曲是一种具有颠覆效果的符号。她那清甜圆润、缠绵柔情的歌声,让大陆听惯了激昂高亢的革命歌曲的年轻人耳目一新。 邓丽君

31 80年代 从单一走向多元 标志偶像 张海迪、中国女排…… 张海迪 中国女排
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张海迪,作为偶像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她鼓舞了整整几代中国青年去努力、去奋斗、去战胜困难。 张海迪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成为整个80年代中国社会奋斗激情的集中体现,崇高而朴实的“女排精神”激荡了整整一代人的灵魂。 中国女排

32 90年代 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 标志偶像 罗大佑、崔健、王朔、周星驰、王菲…… 罗大佑
90年代 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 罗大佑、崔健、王朔、周星驰、王菲…… 标志偶像 罗大佑早期最具批判色彩与人文精神的《之乎者也》、《青春舞曲》等作品,使他在一夕之间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叛逆偶像。 罗大佑

33 21世纪 新世纪的崇高与另类 标志偶像 周杰伦、杨利伟、小燕子、姚明、许三多… 杨利伟
21世纪 新世纪的崇高与另类 周杰伦、杨利伟、小燕子、姚明、许三多… 标志偶像 杨利伟成为这个时代的明星,是因为他“寄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杨利伟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 杨利伟

34 21世纪 新世纪的崇高与另类 周杰伦、杨利伟、小燕子、姚明、许三多… 标志偶像

35 案例点评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某种特质曾经或正在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无数人。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面临的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种种困难,决定了艰苦朴素、舍己为人、自力更生、献身国家是这一时期偶像的共同特征。经过了70年代科学型偶像和80年代奋斗形、爱慕型偶像的过度,90年代,社会文化的叛逆者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这反映出社会深刻变革之下人们的迷惘与惶惑。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文化进入了一个颠覆传统与精英主义、消解一切深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实用型”、“消费型”偶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36 案例点评 偶像的本质是一定文化的反映,代表了社会的价值导向。分析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崇拜的偶像,就可以基本判定这一社会文化的特点如何和层次如何。从全民崇拜革命偶像到娱乐偶像、实用偶像占据主流,印证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同时,更为深刻的反映出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正在远离自身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不需要反思、不需要追问、不需要价值和意义,仅仅是消费形式本身,这是可怕的精神世俗、平庸化的过程。什么样的偶像最终也会影响到什么样的青年,这种发展趋势无疑会带来中国未来深层的精神贫血,民族进步由于缺乏精神支柱而失去动力,甚至社会道德规范将严重失序。因此,在我国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增强偶像的文化内涵,提高偶像的价值层次,使之上升到民族精神、国家象征的高度。

3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3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0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41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42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原因
(1)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本质和规律,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3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原因
(2)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的强大思想武器。

44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原因
(3)马克思主义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45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理想及其作用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

46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47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1.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火箭冲向九霄

48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49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50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时代精神 进入新时期,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51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6月3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

52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不畏 艰险、百折不挠, 以人为本、尊重 科学的伟大抗震 救灾精神。

53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荣辱观及其提出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006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54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55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6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57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58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59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3、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1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2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63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新时期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64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问题: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65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如何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66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如何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陈玉梅(左)在路灯下和李惠玲一起读书

67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如何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68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如何在全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69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1.教育和科学的地位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70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取得了重大成就。

71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72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

73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2)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74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江泽民谈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75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76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邓小平谈发展教育事业

77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规范教育收费,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78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79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 从2003年6月开始,在部分地区和文化单位开展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年12月,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80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81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82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83 本章小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84 本章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改革文化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Download ppt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