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教育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教育制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教育制度

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学重点】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历程与特点;新中国教育制度体系及其特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学重点】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历程与特点;新中国教育制度体系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关系;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历程与特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其改革出路 【教学方法】讲授、研讨 【教学时间】6学时

3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基本认识 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制度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

4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基本认识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二、教育制度的层次与类型

5

6

7 一、教育制度概念及其构成 1.概念 教育制度是教育的组织和制度化形态,是教育活动领域中相关要素构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正式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体系。具体说来,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度的一部分,是国家各种教育组织和机构体系及其运行管理规则的总和,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制度体系(即学制)和国家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及制度体系(即教育体制)。

8 一、教育制度概念及其构成 2.构成 (1)教育制度的目标系统; (2)教育制度的规范系统; (3)教育制度的组织系统;
(4)教育制度的工具系统。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0 第十九条 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第二十条 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11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12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第二十四条 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13 二、教育制度的层次与类型 1.教育制度的次级制度(子制度) ——招生制度 ——考试制度 ——毕业制度 ——学位制度 ——就业制度

14 2.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特纳的观点: 霍伯的观点: 赞助性制度 竞争性制度 不同的社会流动模式对教育制度影响 按集权和标准化程度分 中 高
按集权和标准化程度分 中 霍伯的观点:

15 第二节 现代教育制度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教育制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教育体制及其变革

16 一、现代教育制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一条线路是“上构型”。
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以现代学校教育系统即现代学制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教育制度化进程。这一进程又是沿两条线路发展并逐步走向并轨的。 一条线路是“下构型”; 一条线路是“上构型”。

17 大 学(中世纪末产生) 家 庭 教 育 下构型学制系统的形成 大学的预科学校(文科中学或文法学校)
“下构型”即以中世纪的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大学教育为端点,由上而下构建起来的精英教育的学校系统: 大 学(中世纪末产生) 大学的预科学校(文科中学或文法学校) 家 庭 教 育 下构型学制系统的形成

18 上构型学制,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不仅要求学校培养政治统治方面的贵族和精英型人才,而且要求培养大批的有一定读写算能力和初步文化知识的劳动者、各级各类的科技人才、教育人才(特别是教师)、经营管理人才。于是各国在普及初等教育基础上建立大量的现代小学,并逐步将义务教育延伸到初中阶段,建立了初级中学;此后,进一步建立起了与此相连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术学院,从而建立起了以劳动者为对象的群众性学校教育系统:

19 初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学院 普及初中、初等职业学校 普及初等教育(现代小学) 上构型学制系统的形成

20 这两种学校系统在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其制度化的形态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
双 轨 制—— 单 轨 制—— 分支型学制—— 优点在于学术性学校一轨的教育有较高的水平,但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尤其是遏制了广大劳动人民子女进入学术性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 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同时对现代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而为很多国家所采用。 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有着双轨制下学术性学校的高水平和扎实的职业技术教育等优点。但两者兼顾,往往又存在统得过死、课程过多和不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弊端。

21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变革和发展趋势: 1.学制的类型结构不断向分支型、单轨制方向发展 2.学制的层次结构不断向一体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3.现代教育制度由制度化、机构化不断向非制度化、终身化方向发展

22 1.学制的类型结构不断向分支型、单轨制方向发展
英、法、德等国家通过“综合中学”这种新的学校形式,把初中教育的两轨归并到了一轨。 高中教育是综合性的,兼负大学预备教育、普及高中教育,以及进行专业技术教育。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双轨制的并轨必将上升到高中教育阶段,综合高中代表着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23 2.学制的层次结构不断向一体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现代教育体系正通过“重新考虑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 从基础教育到大学,“重新建立联系,按照不同于原来的方式对它们重新作出安排,确保它们之间有可能相互转换,并使学习途径多样化。”

24 首先是基础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并已列入学制系统。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已成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年限有缩短的趋势;小学教育的入学年龄提前到6岁甚至5岁,小学与幼儿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小学与初中直接衔接,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

25 中等教育一直面临着大学预备教育(普通教育)与就业准备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的尖锐矛盾。在不同的学制系统下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高中教育,即:
其次是中等教育的改革 中等教育一直面临着大学预备教育(普通教育)与就业准备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的尖锐矛盾。在不同的学制系统下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高中教育,即: 西欧式高中—— 前苏联式高中—— 美国式高中—— 担负大学预备教育的单项任务 担负大学预备教育和普及高中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两重任务 兼任大学预备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和进行职业培训三重任务

26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

27 第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化;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出现了多类型;
此外,高等教育的功能也从单一的人才培养职能,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职能。

28 由此,现代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层次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发展和变化。
从6-12岁的初等教育为第一级教育, 从11-12岁至17-18岁的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 从18岁左右开始的为期6-7年的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29 3. 现代教育制度由制度化、机构化不断向非制度化、终身化方向发展。 制度化教育的理由是:
(1)年轻人正是在学校里为进入生活作好准备。 (2)人的生活被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 ——学校和学习阶段; ——有活动能力的生活阶段; ——老年阶段。 (3)在学校学习的东西终身有用。

30 终身教育的性质和内涵: (1)保障公共教育的教育机会,使人们的整个一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2)重新设计和统合(integrate)历来的教育,以便不仅为人们终身提供教育的机会,而且要使处于各年龄阶段的人们,能够在最适当的时候和场所,接受最适当的教育。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对象是谁?由谁来进行教育?教什么?为了谁?怎样教育?这些事关现代教育制度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等根本性问题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31 表6—1 制度化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比较 制 度 化 教 育 终 身 教 育 学 龄期 教 育 一次性教育——终身的生活准备
表6—1 制度化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比较 制 度 化 教 育 终 身 教 育 学 龄期 教 育 一次性教育——终身的生活准备 1.“终身”的教育——终身的生活准备 终 身 2.以现成知识作准备 2.作为“继续教育”准备的教育 3.被动接受教育 3.主动学习 英 才 教 育 4.偏重知识传授 4.“全人的”教育 全 面 教 育 5.重在培养和选拔杰出人才 5.“普遍的”教育 以学历社会——学校化社会为背景 6.封闭的学校 6.开放的教育机构 以“学习化社会”为背景 7.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专门人员 7.专门的与非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

32 二、现代教育体制及其变革 教育体制是现代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的划分及其运行的制度规范。主要包括教育事业内部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以及相应的政策、法令和规定等。

33 办学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投资体制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招生和就业制度 现代国家的教育体制

34 1.办学体制及其变革 办学体制是指办学主体及办学关系的组织制度,即一个国家的教育由谁来办?教育的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者三者在职责、权利和利益上的关系如何? 为了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关系,现代国家采用行政和立法等手段建立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相适应的办学体制,纷纷倡导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35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中小学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和管理,以公立学校为主,私立学校作为补充。它代表着中央、地方以及各社会阶层的共同利益,是一种以公益性和共享性(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非义务教育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是公立与私立并存,政府投入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社会投资、民间集资、收取学费、科技开发、校办产业的各种途径形成多元化办学的格局。

36 表6—2 日本私立学校的比率(1980年) 幼稚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盲童学校 聋哑学校 养护学校 高等专门学校 短期大学 大学 专修学校
表6—2 日本私立学校的比率(1980年) 区 分 比 率 幼稚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盲童学校 聋哑学校 养护学校 高等专门学校 短期大学 大学 专修学校 各种学校 73.4% 0.5% 2.9% 28.1% 1.3% 0.7% 0.9% 6.7% 90.9% 75.0% 91.6% 98.2%

37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带来办学体制的变化 如美国推出了三种新的公立学校办学模式,即特许学校、租赁学校、私人承包学校。
一方面,公立学校的管理权限即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积极推行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管理”。 如美国推出了三种新的公立学校办学模式,即特许学校、租赁学校、私人承包学校。 另一方面,私立学校得到新的发展,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一样,成为公共教育合法的办学形式。

38 2.教育管理体制及其变革 (1)教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教育管理体制一般包括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和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这里主要研究前者,即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管理权限的结构划分及相应的运行规则。它包括两个方面,即在静态意义上是一种教育系统的组织体系和权利结构;从动态上讲又包括这种体系和结构的运行机制。

39 (2)教育管理体制类型 中央集权制 法国 地方分权制 美国 地方自治加中央调控制 日本

40 3.教育投资体制及其变革 教育投资体制是关于各级各类教育投资的责任、义务与权利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制度规范。
教育投资体制受制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及其变化的情况,并与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直接关联的。美国的教育经费中,地方的学区是主要承担者。学区有独立的征税权。法国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教育经费主要由中央提供。

41 表6—3 各国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负担结构
表6—3 各国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负担结构 1965年 1978年 联邦政府 邦或 州政 地方 政府 政府负担部分 私人负担部分 邦或州政府 地方政府 美国 16.1 39.6 44.3 74.5 25.5 9.0 45.0 46.0 西德 2.8 69.4 27.8 97.6 2.4 8.2 74.4 17.4 英国 60.0 40.0 99.2 0.8 日本 36.9 39.0 24.1 75.4 24.6 47.9 28.0 法国 84.7 15.3 本表根据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39~240页的相关数字整理而成。(其中西德的数字分别为1965、1979年)

42 第三节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 一、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引入和变革 二、新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43 一、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引入和变革 1.清末引自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 2.五四运动后西方学制的引入 3.建国后,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造和重建
“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2.五四运动后西方学制的引入 “壬戌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制” 3.建国后,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造和重建 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1958年“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制的恢复、整治、重建和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1999年 6月13日《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10年即将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44 二、新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新中国以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体系过程中,一直在进行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探索。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教育面临着进一步解放思想、扫清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各种教育资源,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45 1977年恢复高考

46 新中国以来建立的教育体制是与我国当时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主要表现在:
在办学体制上,学校一律公办,政府既是学校的所有者,又是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所有权与办学权合一。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按照计划模式,条块分割来设立学校、招生、培养和统包统配,学校缺乏办学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在教育投入体制上,全靠政府拨款,学校办学经费就是等、靠、要。 这种体制使我国教育长期处在困境之中,缺乏活力、难以发展。

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为:
(一)办学体制改革 (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

48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我国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和思路。
(一)办学体制改革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我国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和思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的办学主体多元化,进而形成《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教会”的《决定》所提出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49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有关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第三条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50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第五条 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第六条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鼓励捐资办学。 国家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51 第七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民办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5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首先,是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其次,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其三,政府积极转变职能,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重在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从而使学校成为办学的真正主体。

53 (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 一方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世纪末达到4%”,要求各级政府努力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正努力促进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此来提高教育经费的筹措能力。

54 即将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六大体制改革:
即将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六大体制改革:   ——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 办学体制改革 —— 管理体制改革 —— 扩大教育开放

55 思考与研究: 1、如何理解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结构特点?怎样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
2、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遇到哪些制度障碍?改革的出路何在?


Download ppt "第六章 教育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