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國歷史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國歷史報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歷史報告

2 有言唐宋市舶司之設立,旨在促進中外之貿易,此說當否?試評述之。

3 自魏晉以來,中外海上交通發展日趨蓬勃。唐時中國商船極力向南洋諸國和印度洋拓展,由於政府可從貿易中獲巨利,故在重要港口設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貿易之事。至宋時因偏安於一隅,更需借助海外貿易來增加稅收。故唐宋兩朝政府均在沿海設市舶司, 以管理頻繁的海上貿易。

4 雖然市舶司對唐宋兩代在各方面都有所貢獻,歷來各人對此題目:“有言唐宋市舶司之設立,旨在促進中外之貿易” 都有不同之說法,這次我們會為大家分析此題目的正反兩面~~~~~^^

5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外關係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6 宋朝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以漢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開封(今屬河南),其創建者為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以漢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其創建者為宋高宗趙構。

7 正方

8 唐市舶司的影響 1促進海外貿易 自市舶使及其機構設立後,廣州的海外貿易秩序得以改善,而蕃商亦樂意來華貿易,故顧炎武在<天下邵國利病書>說自廣州設(結好使)後,自是外商在廣州居住,至宋不絕,更(築石聯城,以長子孫),可見市舶使實發揮一定的作用,由此蕃商居住在廣州日多,如唐僖宗時,居廣州的外國竟達20餘萬,如此廣州儼如一國際城市

9 2增加收入 海外貿易的收入為安史之亂後唐政府的財政危機得以抒緩,如<舊唐書.王鍔傳>所載,謂市舶之收入大概與兩稅相等,此說法略為誇大,但黃巢攻廣州時,于琮說:(黃巢如得廣州,國藏漸當廢竭.)由此可見市舶司的收入在唐朝財政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10 3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A)唐代物產及文化輸入西亞
據阿拉伯理學學者伊本.胡爾達茲比的<道程及邵國志>一書中,詳細提及阿拉伯商人到中國貿易的路線及情況,他們目睹大國船舶的優越性,故此桑原隙藏的<蒲壽庚考>中就指出中唐朝未期,阿拉伯商人來中國都改乘中國舶,這樣發展下去,在唐以後已傳至西方,並受到廣泛的使用,又據新羅僧人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中記載,波斯及大食國商人把綾絹綿,紙張,瓷器,荼葉和藥材等用海路運至西亞拉各地外,更轉銷至西歐及北非等,可見中國貨品藉著海路的交通運至世界各地

11 B)外國物產及文化輸入中國 1)物產方面 據慧超<往天竺五國傳>中載外國商人集於泉州,揚州,廣州等地,把中國稀有的香料,藥材,珊瑚珍珠,寶石玻璃器皿,波斯綿等運來中國販賣,由此可見外國的奇珍流行於中國了

12 2)文化方面 廣州及東南海各地,由於海外貿易的發達,許多從路以來的大食商人,成立他們特別的居留志,稱為(蕃坊),他們的居留不少的國外文化傳中國.唐未波斯人李珣,李玹,兄弟,著有<海草本>,明李時珍的<本草綱木>亦常引之.再者,外商雲,集外來宗教也在沿海各地傳播,如阿拉伯遊歷家阿布.塞特哈桑之記載,黃巢於878年年攻陷廣州時殺害回教徒,猶太人,基督徒,火督徒等達十二萬至廿萬人,此說雖有所誇,大但亦可反映出外來宗教經路傳至廣州,並吸納信徒.最後,中國僧人如義淨,亦藉著海路來回印度,亦輸了中國佛教的內容,而且他所著的<梵語千字文>,更成為中國第一部梵文字典,後人學習印度文化有莫大的裨益

13 宋市舶司之影響 1促進對外貿易 為增加蕃商的來華,宋王朝要求市舶官員(自當體國,招誘博買.)並以此作為升遷的準則,故其官員大多著意於海外貿易.從貿易的種看,宋初禁杜來榷的貨品八種,其他貨品三十七種,至南宋初年,合起運往京師的細巴物70種粗色110種,過於笨種而由市舶司就近出售者達140種.再從貿易數量來看,以香料為例,據朱 <萍州可談>記載,明州,廣州及杭州三市舶司三年中出賣的乳香入錢達近90萬貫.僅乳香一物已經有此數目,加上其他禁榷之物,可見宋代市舶司的貿易量之驚人.

14 2開拓對外交通 在市舶司招徠蕃商之下,中外貿易大增,國人出外貿,易蕃商來華日多,於是海外航線亦多所增闢,宋人趙汝適的<諸番志>所記當時與中國貿易的地方達千餘處,其中(中南毗)在今印度西岸,(層拔)則今非洲東岸,近千來國外考古發現中,在東非坦桑尼亞海岸一帶就有四十六處出了中國古瓷和宋錢,故西方學者如基爾瓦等稱當時的海上絲路為(絲瓷之路),可見市舶司在開拓對外交通的頁獻.

15 3增加國家收入 在中外貿易量增加下,政府抽解的收入大增,在北未初,天下歲入一千六百萬緡餘,市舶司抽解博物可獲利三十五至五十萬,佔全國收入的2%至3%,這已是(縣官用度實有助焉).南渡後,賦稅收入減少,所以市舶收入更形重要,故高宗曾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到以萬計,豈不勝於取民?)事實上以南宋初年歲不過千萬緡,但紹興廿九年廣州等三個市舶司的收入可得二百萬 緡,佔當時歲入五分一.由此可見朝廷重視市舶司實有其原因

16 4加促中外文化交流 在市舶司推動海外貿易下,中外文化交流也隨之展開,如以藥物為例,進口香藥的醫方日多,如唐代孫思邈<千金方>中采用進口醫藥還只有數十,至宋代各種醫書中以進口香藥為原料的湯劑,成藥不下二三百種,大大促進了我國醫學及孳物的發展.此外,如珍珠,寶石,象牙等各種產物,獅,虎,象,等各種動物,棉花,蕃薯,花生,煙草等各種農作物隨海路輸入中國,對中國的經濟有一定的作用

17 反方

18 唐市舶司 唐代是否設置「市舶司 」, 仍是處於爭論局面.而且設置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促進中外之貿易,因當時開元四年(716年)有胡人上言,說海南多珠翠奇寶,可到那處,玄宗「因言市舶之利」,加上玄宗欲到獅子國「求靈藥及善醫之驅,以寘後宮」,故命楊範臣偕同胡人前往覓取, 加上玄宗時任市舶使一職多由宦官充任, 由此可推論朝廷初設市舶使一職,實是為了搜羅珍奇以供後宮之用, 實是與促進中外貿易及其管理的關係不大. 後設市舶使舶使的目的也是為了管理海外貿易,故唐設市舶司也不是為了促進中外貿易.

19 唐市舶司之設立之影響 *@*增加收入: 根據我們的分析,唐市舶司之設對於促進中外貿易亦無甚麼用處,其貢獻只有如下這些:
海外貿易的收入為安史之亂後唐政府的財政危機得以抒緩,如<舊唐書.王鍔傳>所載,謂市舶之收入大概與兩稅相等,此說法略為誇大,但黃巢攻廣州時,于琮說:(黃巢如得廣州,國藏漸當廢竭.)由此可見市舶司的收入在唐朝財政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20 A) 唐代物產及文化輸入西亞據阿拉伯理學學者伊本.胡爾達茲比的<道程及邵國志>一書中,詳細提及阿拉伯商人到中國貿易的路線及情況,他們目睹大國船舶的優越性,故此桑原隙藏的<蒲壽庚考>中就指出中唐朝未期,阿拉伯商人來中國都改乘中國舶,這樣發展下去,在唐以後已傳至西方,並受到廣泛的使用,又據新羅僧人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中記載,波斯及大食國商人把綾絹綿,紙張,瓷器,荼葉和藥材等用海路運至西亞拉各地外,更轉銷至西歐及北非等,可見中國貨品藉著海路的交通運至世界各地

21 B)外國物產及文化輸入中國: 1)物產方面:
據慧超<往天竺五國傳>中載外國商人集於泉州,揚州,廣州等地,把中國稀有的香料,藥材,珊瑚珍珠,寶石玻璃器皿,波斯綿等運來中國販賣,由此可見外國的奇珍流行於中國了

22 2)文化方面: 廣州及東南海各地,由於海外貿易的發達,許多從路以來的大食商人,成立他們特別的居留志,稱為(蕃坊),他們的居留不少的國外文化傳中國.唐未波斯人李珣,李玹,兄弟,著有<海草本>,明李時珍的<本草綱木>亦常引之.再者,外商雲,集外來宗教也在沿海各地傳播,如阿拉伯遊歷家阿布.塞特哈桑之記載,黃巢於878年年攻陷廣州時殺害回教徒,猶太人,基督徒,火督徒等達十二萬至廿萬人,此說雖有所誇,大但亦可反映出外來宗教經路傳至廣州,並吸納信徒.最後,中國僧人如義淨,亦藉著海路來回印度,亦輸了中國佛教的內容,而且他所著的<梵語千字文>,更成為中國第一部梵文字典,後人學習印度文化有莫大的裨益

23 唐市舶司之總結: 以上所有的貢獻對促進中外之貿易並沒有什麼推動力以及貢獻, 故唐市舶司之設,並不是旨在促進中外之貿易~~

24 宋市舶司 唐朝是基於本身當時的盛世, 才有能力拓展中外貿易雖宋朝多年來積弱,但因多年來的發展,造船業的技術已達到一定的水平才有能力拓展中外之貿易, 並與宋設市舶司無關~~

25 以下是我們分析出的一幅流程圖,我們稱此為一條鏈,是有關係的:
政治 人口 經濟 技術 交通

26 宋市舶司之總結: 總觀來說,宋之市舶司設立與否,實是對促使中外之貿易無關係的, 雖宋朝多年來積弱,但因多年來的發展,造船業的技術已達到一定的水平, 後南宋偏安江南,人民得以休養生息 ,人口上升, 經濟得到支持,才有能力拓展中外之貿易,

27 宋代泉州市舶司水關遺址

28 “有言唐宋市舶司之設立,旨在促進中外之貿易,此說當否?試評述之。”
此題目由 6A陳嘉豪 6A吳愷琪 完成


Download ppt "中國歷史報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