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要求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和核心。
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要求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和核心。 重点与难点:发展的本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系统的特征。
2
基本内容: 第一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思考练习题
3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辨证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一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辨证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辨证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4
为了正确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状态,我们在把握普遍联系原理时,必须注意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等等。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告诉我们,必须用条件性和整体性的原则认识事物。条件性原则就是把事物放在一定条件下加以认识的原则,也可以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就是把事物当作由许多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的原则,这种原则着眼于事物的内在联系。 系统论的特点: 相关性 整体性 有序性 模型性
5
普鲁士菲特烈国王爱吃樱桃,可是每年他私人花园里丰收在望的樱桃,有一半被麻雀啄食了。于是国王下命令,凡是捉到一只麻雀者,可得一笔奖金。后来麻雀终于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不料这一年非但没有收获一点樱桃,就连树叶子也被毛虫吃光了,因为麻雀既吃樱桃又吃毛虫,没有麻雀的制约,毛虫就迅速繁殖起来,国王不得不取消灭雀令。可见,如果破坏了客观事物的联系,也要受到惩罚。
6
联系的观点
7
1、什么是联系?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8
你是怎样理解联系的? 左边这幅图说明了一种什么样的道理? 孤 掌 难 鸣
9
联系是…...? 事物与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关系 联系
10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联系的涵义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11
公 子 的 烦 恼 “这个主意好!但是你要考虑,你将来吃什么呢?”他的朋友担心的问。
从前,在欧洲某个国家曾有一个贵族公子,他讨厌这个世界,觉得这个世界纷争太多,这个世界上的人也太俗气了,也讨厌那个豪华的家庭和愚昧的仆人。于是一天,他对朋友说:“哎!这个世界令人讨厌极了,我真想逃出去,一个人自由自在、过安逸的生活。” “这个主意好!但是你要考虑,你将来吃什么呢?”他的朋友担心的问。
12
各位同学,从这个故事当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呢?
“这好办,我带干粮去,另外带一部分粮食去。”“谁为你做饭呢?” “伙夫。”公子脱口而出。 “谁为你驾车呢?” “车夫。” “谁为你服务呢?” “仆人” “朋友,你出去以后,又要带这么多人为你服务,这不又会给你带来新的烦恼吗?” 贵族公子听后心中一震,“是呀!这样仍然摆脱不了这个讨厌的社会”,看来,他要重新考虑新的途径了。 各位同学,从这个故事当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呢?
13
2、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每一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任何事物内部要素之间都有联系 一 孔 之 见
从前有一个农夫,用一张大网去捕鸟,抓到了许多,但是他觉得用这么大一张网很浪费,于是他剪掉了所有的网眼,只留下了网中的一个孔,他兴冲冲的用这个“网”去捕鸟,结果呢? 世界上的每一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任何事物内部要素之间都有联系 同学们,这个农夫犯了什么错误呢?
14
2、联系的普遍性 (1)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地球太阳之间、同学之间 (2)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联系。比如自行车各零部件、人体内部各器官
(3)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组成的有机整体。比如,《鲁宾逊漂流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之间也存在着联系、环境问题。
15
小 练 习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 由各个要素组成的, 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 也是 的、 的 的联系在一起。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的
16
试试看——下面的动物们都有什么关系?
17
与住房问题相联系的其它问题
18
动 脑 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军队发现德军有一个久攻不破的堡垒,奇怪的是总也找不到这个堡垒在什么地方,给英军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后来有一天,有一个士兵发现在对面光秃秃的山头上有一只洁白的波斯猫在懒洋洋的晒太阳,于是士兵恍然大悟,后来英军一举攻破了德国军队的秘密地点。 ? 同学们,运用你的智慧想一想,英军的士兵凭借什么找到了德军的根据地呢? 这说明————————。
19
3、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门强加给它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区分:
(1)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2)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
20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康 德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黑格尔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系的表现。
21
4、联系条件性 任何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依赖周围的其他事物,这些其他事物就是这一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斯大林全集》第一卷里有这么一件事:19世纪50年代形而上学者问辩证法的人“下雨好不好?”这个问题若无条件是无法回答的。“久旱逢甘雨,雨有益。久涝盼天晴,雨有害”正如苏轼说:“耕者欲雨刈欲晴,去的顺风来者怨”。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2
(1)条件的含义:所谓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23
(2)条件的多样性 ①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 联系的条件性 ②充分条件和非充分条件 ③决定性条件和非决定性条件 ④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24
联系的条件性 (3)条件的可变性 ①条件是可变的 ②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25
5、联系是多样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现象之间的联系,有的是本质之间的联系,有的是因果联系,有的是直接联系,有的是间接联系,有的是必然联系,有的是偶然联系,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因果联系 (3)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4)本质的联系与现象的联系
26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围魏救赵 科学——教育——生产力
27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啦!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火水鱼”
28
围魏救赵 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29
版权所有:中国网通集团河北省通信公司邯郸市分公司 站长信箱:webmaster@heinfo.net
作品欣赏 版权所有:中国网通集团河北省通信公司邯郸市分公司
30
正确理解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1)原因和结果的区别 (2)原因与结果的联系
一是含义不同,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二是时间顺序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出现在前,结果出现在后,形成前因后果、先行后继的顺序。三是地位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总是处于“主动”地位,是引起者,具有“动因”的作用。结果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结果 ”的作用。正因为原因与结果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不能倒果为因,也不能倒因为果。 (2)原因与结果的联系 一是二者互相依赖,原因离不开结果,相对结果而言,原因才成其为原因。结果也不能离开原因,没有原因就没有结果。相对原因讲,结果 才成其为结果。二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 的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另一种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 种现象互为因果。当然,第二种情形的转化只是在一些因果联系中存在,而不是在一切因果 联系中普遍存在。
31
(3)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一是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二是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的预见性。由于一定的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懂得这一点就能使人们自觉地从某一结果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由于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懂得这个道理能使人们根据某种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指导实践活动。
32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系。
33
7、普遍联系与系统 事物不但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且其内部各要素之间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从基本粒子到宏观天体,从个人到社会,都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独立的系统。
34
系统 有如下几个特征 (1)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主要揭示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而要素是这个 有机统一整体的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本质上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并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按着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比方说,自然界中银河系、太阳系、生态系统等及其发展的全过程,社会领域中的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等及其全过程都是整体。对太阳系这个整体来说,地球、月球等是部分。对于一个人的肌体来说大脑、四肢、肠胃等器官就是部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是整体,其中经历的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就是部分。也就是说,“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35
(2)结构性 系统的结构性揭示的是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是系统的构成形式,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方式,因此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结构。即系统的性质不但取决于该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取决于这些组成部分的结构、比如,甲醚和乙醇分子式是一样的,但由于结构不同,而致使形成的系统的性质也不同。系统的结构是各式各样的,因此结构可以优化,优化的结构应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是各要素比例关系高度协调,能最大限度的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二是这些要素有机联系有序运行,从而使系统保持动态的稳定,并向更加有序的方向演进。其三,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的总和,如水是由氢和氧化合而成,氢和氧 都没有水的功能。钟表是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钟表记时的功能 。
36
(3)层次性 系统的层次性有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总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成为包括该系统在内的一个更大系统的要素;同样,作为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也具有内部结构,相对于他的下一个层次来说,他又是一个系统。地球是太阳系的要素,同时他本身有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原子相对于分子是要素,相对于原子核和电子来说,他又是一个系统。其二,是指任何特定的系统他的各个要素,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37
(4)开放性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都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我们把这种交流的特征叫做系统的开放性开放性是事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比如,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这种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单就生命系统而言,它正是在这种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新陈代谢,不断的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又不断的向外界排除废物,另外还要不断的和环境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即不断的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又不断的把多余的热量排到体外。这其中一个环节除了故障,生命就有危险。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是使中国迅速的必要条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把中国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从长远说利大于弊。
38
世界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分子 原子 旋涡星系 宇宙 太阳系 地球 物体
39
世界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生物系统 生 态 生物群落 生物种群 生物个体 器 官 组 织 细 胞 生物大分子 世界的整体性与可分性
40
资料: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宋真宗大中祥副符年间,一场大火把宫廷大片宫室楼台烧成 废墟。修复这些宫殿有三个困难:一是取土困难,路途遥远;二是运输困难,既要运土,又要运送大量的建筑材料;三是处理大量的垃圾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负责工程的丁谓经过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宫前的大街挖成大沟就地取土烧砖。第二步,把宫外的汴水引入大沟中,运送竹木等建筑材料。第三步,重建宫室楼台,任务完成后,再把废砖废土填入沟内,修复原来的大街,丁谓的这个施工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正确的处理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寻求到最优目标,既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又大大的缩短了工期,有一举三得之效。
41
挖街取土烧砖 引汴水运木材 重修宫殿 添沟恢复御街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丁渭修宫殿 分析:
从空间上来看,整个工程是个整体,挖沟取土、引汴水运建材、重建宫殿、添沟恢复御街是部分; 从时间上看,历时近一年的过程是个整体,经历的四个具体阶段是部分。
42
整体: 部分: 从空间角度看是事物内在的有机统一体,从时间角 度看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从空间角度看是事物内在的有机统一体,从时间角 度看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 从空间角度看是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从时间角度看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某一阶段。
43
整 体 部 分 区 别 联 系 地位 功能 界 限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整 体 部 分 区 别 界 限 地位 功能 联 系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它不能同时又是部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不同“元件”,它不能同时又是整体。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①不可分割 ②相互影响
44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区别又互相联系 ①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A.界限 整体和部分是有严格的界限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它不能同时又是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不同“元件”,它不能同时又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 港、澳、台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5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区别又互相联系 ①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B.地位和功能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但是一棵树却没有这个功能。 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46
碳原子不同的排列分布,构成了石墨和金刚石,石墨的质地比较柔软,金刚石比较坚硬。
47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区别又互相联系 ①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B地位和功能 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48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区别又互相联系 ①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B地位和功能 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49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区别又互相联系 ①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A不可分割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就无所谓部分。
50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区别又互相联系 ①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B.相互影响 整体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及状态;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51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52
漫画揭示了什么哲理? 整体和部分既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整体固然会影响部分,而部分也可以制约整体,某些关键性的部分甚至能对整体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漫画中的主人辛辛苦苦,勤劳致富眼看就要成功了。但就因为迷上了赌博,落得个前功尽弃的下场。
53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一个大的系统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系统和要素之间同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任何哲学原理时都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着重于理解,着重于应用。我们搞清楚了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之后,就要探究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54
(1)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佳目标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寓言故事:
据说山东有一位医生能治一切驼背,方法之独特,手术之简便举世无双。一驼背备厚礼求治。医生说:“包你背直”。就让驼背伏在地上,他在驼背上放一门板,蹦上去就是几下,那驼背杀猪般嚎叫:你要踩死我呀?医生说:只要驼背能直,管你生死乎? 思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这位医生犯了不顾全大局不从整体着眼的错误,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1)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佳目标
55
课堂小结: 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且是多样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而且还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56
8、学习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 我们要用整体的眼光看问题正确对待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如,南水北调工程. (2)用普遍联系的原理指导科学研究如把数学上的三角形理论和园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发展成为一种崭新的三角理论。平时我们写论文也是如此
57
荆轲是一个刺杀秦始皇最有名的人物,是燕太子丹派他去刺杀的,据说燕王要荆轲去刺杀秦始皇,叫美女为荆轲弹琴,荆轲很喜欢那双弹琴的手,多次说“但爱其手”,燕太子丹竟然残忍地将美女的手砍下来送给荆轲。这被砍下来的手,再不是弹琴的手了,失去了人手的功能和意义。如果离肢的手要有意义的话,除非放到另一系统之中,作为人体解剖标本。这说明了手离开了身体就不再有手的功能,所以说事物离开了联系就失去了意义。
58
课堂练习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 ) B 一、单项选择题 A. 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 ) A. 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B. 违背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观点, 割裂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 搞好局部就能好 D 割裂了头与脚的关系 B
59
二、不定项选择: 1 、西部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已没有东部、西部之分。这表明: A 、联系具有普遍性。 B 、把握事物的联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C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 、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BC 答案 下一题
60
A D 答案 下一题 2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
B 、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C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是平列等同的。 D 、只有把部分放到整体中去,才能正确地认识部分的性质。 A D 答案 下一题
61
一个和尚担水吃
62
两个和尚抬水吃
63
三个和尚没水吃
64
三、辨析题: 参考答案: (1)唯物辨证认为,任何事物都它的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整体和部分既有严格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有人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千真万确的。 参考答案: (1)唯物辨证认为,任何事物都它的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整体和部分既有严格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2)命题中“三个和尚”构成一个整体,如果三个和尚能搞好分工,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三个和尚就会都有水喝。各局部以有序、合理、有效、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就会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反之,如果三个和尚不相互配合,甚至相互推委,结果当然是“没水喝”,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65
南水北调工程
66
三角形、圆形、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
67
教学提示 科学发展总趋势 综合 分化 综合 现代科学领域的新学科 边缘科学 综合科学 横断科学
68
注意: 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①把人们生活中讲的具体联系混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辩证联系。它们之间应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②把联系的普遍性仅仅理解为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的联系。就当按教材中所讲的内容来准确地理解,把握三个方面:第一,事物的内在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事物同周围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事物同其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④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是不可改变的,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误解。⑤关于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往往只从横向来理解,而忽视了纵向角度去理解。这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含义。⑥把系统和要素等同于整体和部分,要注意到它们是有区别的。
69
二、事物永恒发展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又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和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发展变化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观点。 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首先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注意考察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地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其次,应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
70
相互作用 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原因
某种关系的确立 相互作用 过程 相互作用的持续 结果 运动变化和发展
71
知识联系 1、正确理解“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区别: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发展则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磨损事物代替旧事物。 联系: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之作用也离不开运动,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有后退的,而发展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和进步的变化。 2、正确理解“联系、发展、矛盾”三者的关系联系、发展、矛盾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72
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联系 构成 主 体 动中有静 物质 运动 静止 根本属性 静中有动 存在方式 变化发展
73
2、什么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而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就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不能以事物出现的先后来判断,不能以事物一时的力量强弱来判断,也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事物的新旧
74
3、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旧事物的情况和他们与环境的关系来看,新事物有新的要素、新的结构、新的功能能适应变化了环境和历史条件;而旧事物结构僵化功能衰退、要素凝固,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就新旧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说,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对旧事物来说,新事物既是促使其灭亡的因素,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因素它是旧事物本身无法克服,无法消除的东西;对新事物来说,它增添了一些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东西,因而它在内容上比旧事物更丰富,在形态上比旧事物更高级,在结构上比旧事物更合理,在功能上比旧事物更强大。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的创造活动的产物,符合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映着社会生活进步的要求,因而最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特别是有远大前途的先进社会势力的支持。
75
4、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一,新事物刚出现时总是不够完善,不够强大; 第二,新事物在开始时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而旧事物还保持着强大力量,处于支配地位。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总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76
5、学习发展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比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 对同学的看法等
(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比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 对同学的看法等 (2)要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比如,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 对孙中山的看法 (3)要有创新精神,促使新事物的成长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创造思想
77
坚持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其次,要弄清事物在其变化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再次,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发展不仅只是数量的增减,而且有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①把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运动等同于哲学中所讲的运动。②不能区分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把物质同意识相联系而得出的属性。③把变化等同于发展。
78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知识网络图 因果联系 普遍性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特性 方法论 客观性 联系 本 多样性 质 的 构成 必 然
按客观规律办事 的 客观性 不可分 内在具有的 方法论 物质 运动 规律 的 一 有 统 进步的 上升的 具 静止 在 内 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实质 方法论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 题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发展
79
二、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1、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复杂多样 世界的普遍联系总是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的。对于联系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从总体上看,联系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物与物的联系和“物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2、物与物的关系主要指“自在之物”之间的关系 3、“为我而存在的关系”的特征。 第一,客体是“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中的客观事物。主体是中心,是目的,而客体是满足主体需要,体现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第二,主体和客体之间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既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性的、变化发展的。第三,在“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中,主体以客体为中介使自身二重化,客体也以主体为中介使自身二重化。
80
三、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1、运动、变化、发展的概念区别。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辨证统一及其方向性。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是事物的新陈代谢,是事物的质变。 (2)发展是事物由低级阶段到高低阶段、由简单向复杂的前进上升运动。 (3)发展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推动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辨证运动过程。 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告诉我们,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这条规律要求我们坚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新生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具有新的生命力的事物;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生事物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事物。
81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 (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 (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1、决定论是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具有因果联系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学说。有唯物主义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决定论。 2、非决定论是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认为事物不受因果联系制约,没有规律和秩序可寻的学说。 3、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决定论的原则,反对非决定论,但不同于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科学地揭示了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之间的辨证关系。 (二)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2、原因和结果既是对立统一关系的。 3、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4、因果联系的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 5、掌握原因和结果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82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出现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这是两种对立的趋势。 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是: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在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统一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掌握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既要发现必然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偶然性。
83
1、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尚未实际存在,但能实际存在的种种趋势;现实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存在性。
二、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 (一)规律的含义 (二)规律的实现是从可能到现实的过程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1、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尚未实际存在,但能实际存在的种种趋势;现实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存在性。 2、可能性范畴比较复杂,应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抽象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
84
3、可能性和现实性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是:现实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没有可能性就没有现实性;可能性是孕育在现实中的发展趋势,没有现实性就没有可能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能性可以变为现实性,现实性又包含着新的可能性。 4、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告诉我们,一定要立足于现实,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同时还要放眼未来、树立理想,争取把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脱离现实的理想是空想;没有理想而忙于现实是事务主义者。
85
练习: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是主观的,人们可以任意创造、改变和消灭它们。……………………………………(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存,逆之者亡。”这两句话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是物质的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水往低处流是规律,兴修水利,引水上山就是改变和消灭规律”。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 D
86
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1、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由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基本范畴和辨证思维方法构成的。 2、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动力;是贯彻于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所有范畴的中心线索;是辨证思维的最根本的方法,是理解和掌握所有辨证思维方法的钥匙。 四、辩证法存在的基本形式 1、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具有的辨证法,这是辩证法的自在形式。这种辩证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成为推动客观世界辨证运动的客观力量。
87
2、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这是辩证法的自觉形式,是以人的认识和概念的辨证运动形式而存在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的高级形式就是概念辩证法,它是人们把握客观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3、实践辩证法。实践辩证法是人的活动的辩证法,是人用运概念辩证法把握客观世界的辩证法后,以自己的活动改变客观世界的辩证法。在人的活动中,形成了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社会与自然,自由与必然等矛盾,人的活动就是在这些矛盾推动下,不断解决这些矛盾的辩证过程,贯穿于这个过程中的辩证法就是实践辩证法。因此,实践辩证法就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古代朴素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简单描述;近代唯心辩证法是对主观辩证法的自觉总结;现代唯物辩证法是实践辩证法。这是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88
思考练习题 一、解释概念 1、辩证法 2、形而上学 3、辨证联系 4、辨证否定 二、区别范畴 1、原因和结果 2、现象和本质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抽象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
89
三、简答问题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3、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 4、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四、 论述分析题 1、试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并指出这对范畴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 2、如何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联系和发展基本环节及其各自的方法论意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