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辨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辨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辨证

2 辨证的概念:辨证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辨明各种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从而对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病因病机作出判断的过程。
辨证的重要意义: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才能订立相应的治法,进行正确的治疗。

3 症、证、病的含义、区别、联系 1.症: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症仅仅是疾病的现象,而不是疾病的本质。 2.证:是对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方面所作出的病理概括,从某一角度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症与证的联系: “证”是由一组特定的、有内在联系的“症”所构成,“症”与“证”的关系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症”是辨证的前提,而“证”是辨证的结果,论治的依据。

4 3.病: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
病与证的关系:病与证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关系,一个病可包括若干证,而同一证又可见于不同的病。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5 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是其他辨证方法的基础,主要用于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补充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主要用于外感病。 经络辨证主要用于针灸、推拿

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概念:是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辨别疾病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的沿革: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概念:是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纲领辨别疾病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 八纲辨证的沿革: 八纲辨证的意义和作用: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7 一、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的概念:是辨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的相对性
表里辨证的意义:辨别表证、里证,不仅可以确定病位所在,还可了解病势的进退,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变化,从而为采用解表法或和里法治疗提供依据,因此辨别表里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8 (一)表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所产生的病情较为轻浅的一类证候,一般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

9 表证特征: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一般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显著为共同特征。
常见证型: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袭表疏证

10 (二)里证 概念:里证是指病邪深入脏腑、气血、骨髓所致的一类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杂病。 病因: 1.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所致,称为“直中” 3.情志、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

11 临床表现:如可表现为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口渴心烦,咳喘痰多,腹痛腹泻,呕吐,气短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脉沉。里证症状繁多,无法一一枚举。但基本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气血异常症状为主。
里证特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情较重。 常见证型: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虚实夹杂证

12 表证和里证的鉴别 表证 里证 特点 发病急,病情轻,病程短 发病缓,病情重,病程长 寒热 恶寒发热并见 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 舌象 变化不显
变化明显 脉象 浮脉多见 沉脉多见

13 (四)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2.表里出入 表证入里 里邪出表 表里出入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14 二、寒热辨证 寒热辨证的概念: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热辨证的意义:寒热的产生是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所致,辨别寒热,实际上就是辨别阴阳的盛衰。辨明病证寒热的性质,有助于临床确定相应的治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15 (一)寒证 概念:是机体阴盛或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或久病伤阳,或过服寒凉等皆可导致机体阴寒内盛或阳气虚弱而引起寒证。 分类:分为虚寒证、实寒证。 临床表现:怕冷肢凉,冷痛喜温,面色苍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痰、涕、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而滑润,脉迟或紧。 寒证特征:具有冷、白、稀、润、静的临床表现

16 (二)热证 概念:是机体阳盛或阴虚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外感热邪,或过食辛辣,以致阳热偏盛;寒邪入里,或七情过激,或饮食积滞等,郁而化热;久病伤阴,或房劳伤精等,以致阴虚阳亢,皆可导致热证。 分类:分为实热证、虚热证。 临床表现:发热喜冷,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脉数等。 热证特征:具有热、黄、稠、干、动等临床表现

17 (三)寒证和热证的区别 面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苍白 肢凉 怕冷 稀溏 清长 舌淡 迟 热证 红赤 燥热 发热
口不渴 或渴喜热饮 稀溏 清长 舌淡 苔白润 热证 红赤 燥热 发热 喜冷饮 干结 短赤 舌红 苔黄干

18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转化: 寒证化热 热证转寒 2.寒热错杂:患者寒证、热证同时并见 3.寒热真假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
真热假寒—阳盛格阴

19 三、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的概念: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太盛。 《内经》“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实辨证的意义:辨别虚实,掌握邪正双方力量的动态变化,可为治疗提供依据,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法。

20 (一)实证 概念:实证是指机体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证候。 病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阻滞脏腑经络;或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气滞、食积、虫积等停滞,皆可形成实证。 临床表现:实证由于邪气性质及所在脏腑部位的不同,表现也不相同。 烦躁,甚或神昏,声高气粗,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21 (二)虚证 概念:虚证是指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即阴、阳、气、血、精、津亏虚的证候。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七情太过、劳倦过度、房事不节、久病伤正等,均可导致正气亏虚而形成虚证。 临床表现: 气虚证: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动则诸症加重。 血虚证:眩晕、心悸、色淡、脉细。

22 阳虚证:畏寒、面白,二便清稀,脉沉迟 阴虚证:消瘦,潮热,舌红,脉细数 虚证特征:以不足、松弛、衰退、徐缓等为证候特征。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23 (三)虚证和实证的区别 病程 体质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久病 虚弱 细弱 实证 新病 壮实 精神萎靡,身倦乏力 隐痛喜按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舌淡润少苔 细弱 实证 新病 壮实 精神兴奋,声高气粗 疼痛拒按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苔厚腻 实而有力

24 (三)虚证和实证的关系 1.虚实转化: 虚证转化为实证 实证转化为虚证 2.虚实错杂:患者虚证、实证同时并见 3.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25 四、阴阳辨证 虚实辨证的概念:是归类病证的纲领。 虚实辨证的意义: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此外,阴阳辨证还包括辨别阴精阳气的虚衰变化所形成的证候,即阴虚、阳虚、亡阴、亡阳。

26 (一)阴证和阳证 1.阴证 概念: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所表现的证候,可概括为阴证。一般而言,里证、虚证、寒证均属于阴证。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暗,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声低气微,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细弱,或沉迟无力。

27 2.阳证 概念: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所表现的证候,可概括为阴证。一般而言,表证、实证、热证均属于阳证。 临床表现:神志烦躁,谵语发狂,语声粗壮,呼吸急促,面红目赤,发热汗出,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浮数、洪大有力。

28 (二)阴虚证和阳虚证 1.阴虚证 概念:阴虚证是指阴液亏虚、阳气偏亢所形成的证候,又称为虚热证。
病因:热病之后、五志化火、房事不节、过服温燥等原因,消耗机体阴液,以致阴不制阳,虚热内生而形成。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29 2.阳虚证 概念:阳虚证是指阳气亏损、虚寒内生所形成的证候,又称为虚寒证。 病因:阴寒所伤,久病耗损,过服寒凉等原因,耗伤机体阳气,以致失于温煦,虚寒内生而形成。 临床表现:神疲懒言,蜷卧嗜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冷痛喜温,肢体浮肿,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0 (三)亡阴证与亡阳证 1.亡阴证 概念:亡阴证是指阴液突然大量消耗,以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所形成的证候。
病因:邪热极盛,消灼阴液;或大量出血,阴血衰少,或汗出吐泻太过,阴津脱失等,是导致亡阴证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肌热肢温,汗热味咸而粘,口舌干燥,皮肤皱瘪,呼吸急促,虚烦燥扰,面色红,舌红干燥,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

31 2.亡阳证 概念:亡阳证是指阳气严重消耗,以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所形成的证候。 病因:阴寒极盛,阳气暴伤;或大汗淋漓,阳随汗泄;或大量出血,气随血脱;或吐泻太过,气随液脱等,是导致亡阳证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汗出清稀味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舌淡白而润,脉微欲绝。


Download ppt "第八章 辨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