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五节 牛球虫病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原虫病,多发生于犊牛。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生急性肠炎,临床上表现为渐进性贫血、消瘦及血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五节 牛球虫病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原虫病,多发生于犊牛。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生急性肠炎,临床上表现为渐进性贫血、消瘦及血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五节 牛球虫病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原虫病,多发生于犊牛。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生急性肠炎,临床上表现为渐进性贫血、消瘦及血痢。

2 病原:寄生在牛体内的艾美耳球虫有多种。邱氏艾美耳球虫和牛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而且常见。

3 邱氏艾美耳球虫:卵囊为圆形或椭圆形,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色,在高倍显微镜下呈淡玫瑰色。原生质团几乎充满卵囊腔。卵囊壁为两层,光滑,厚0
邱氏艾美耳球虫:卵囊为圆形或椭圆形,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色,在高倍显微镜下呈淡玫瑰色。原生质团几乎充满卵囊腔。卵囊壁为两层,光滑,厚0.8~1.6微米,外壁无色,内壁为淡绿色。无卵膜孔, 无内外残体

4 卵囊的大小17~20微米×14~17微米。孢子化时间是48~72小时。主要寄生于直肠,有时在盲肠和结肠下段也能发现。

5 牛艾美耳球虫:卵囊呈卵圆形,在低倍显微镜下呈淡黄玫瑰色。卵囊壁两层,光滑。内壁为淡褐色,厚约0. 4微米外壁无色,厚1
牛艾美耳球虫:卵囊呈卵圆形,在低倍显微镜下呈淡黄玫瑰色。卵囊壁两层,光滑。内壁为淡褐色,厚约0.4微米外壁无色,厚1.3微米。卵膜孔不明显,有内残体,无外残体。卵囊的大小为27~29微米×20~21微米。孢子化时间为2~3天。寄生于小肠、盲肠和结肠。

6 发育史与致病作用基本上同鸡艾美耳球虫相似。
各种品种的牛对本病均有感染性,但以2岁以内的犊牛患病严重, 死亡率也高。成年牛多半是带虫者。在潮湿多沼泽的草场放牧的牛群,很容易发生感染。舍饲牛主要由于饲料、垫草、母牛的乳房被粪污染, 使犊牛易受感染。

7

8

9 诊断:病程多半是急性, 但也有慢性的。急性的病期通常为10~15天,也有在发病后12天犊牛即发生死亡的。病初期,病牛表现精神沉郁,被毛松乱,体温略升高或正常。粪便稀薄稍带血液。

10 约1周后,症状加剧,病牛食欲丧失,消瘦,精神萎靡,喜躺卧。体温上升到40~41℃,瘤胃蠕动和反刍停止,肠蠕动增强。排出带血的稀粪,其中混有纤维性假膜,恶臭。病末期粪便呈黑色,几乎全是血液,体温下降,在恶病质贫血状态下死亡。

11 慢性者可能长期下痢,消瘦,贫血,最后死亡。
邱氏艾美耳球虫病剖检可见尸体消瘦,可视粘膜苍白后肢和肛门周围污秽。直肠粘膜肥厚,有出血性炎症变化。淋巴滤泡肿大,有白色和灰色小溃疡,其表面覆有凝乳样薄膜。直肠内容物呈褐色,恶臭,含有纤维素性假膜和粘膜碎片。

12 根据粪便镜检卵囊和肠粘膜刮取物检查主体的结果,结合症状、病变等方面的材料,可做出诊断。

13

14

15 防治 治疗可用 氨丙啉:犊牛5~1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4~5天 莫能霉素:饲料内添加5.5~33毫克/千克,连喂7~10天 拉沙里菌素:1毫克/千克,但每头牛每天的用量最大不超过360毫克,连用7~10天

16 磺胺二甲基嘧啶 犊牛每日内服100毫克/千克,连用2天。亦可配合使用酞磺胺噻唑(PST),前者可抑制球虫的无性繁殖,后者可预防肠内细菌继发感染

17  在流行地区,应当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等综合性措施。成年牛多半是带虫者,应当把成年牛与犊牛分开饲养,发现病牛后应立即隔离治疗。牛圈要保持干燥,粪便要勤清除,粪便和垫草等污秽物集中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要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Download ppt "第十五节 牛球虫病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原虫病,多发生于犊牛。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生急性肠炎,临床上表现为渐进性贫血、消瘦及血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