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基础会计 主讲 刘卫波 二00八年三月
2
什么是会计? 人:会计人员 物:会计帐簿等 名词:会计学 动词:会计活动
3
授课思路——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和 编制报表 基础会计 1.会计的 基本理论 2.如何记账 3.如何 看报表
4
第一部分 会计基本理论 会计基本理论 1.总论 3.会计账户 分类 2.会计科目与 借贷记账法
5
第二部分 如何做账 4.工业企业 会计核算 5.商业企业 会计核算 如何记账 9.财产清查 6.会计凭证 8.账务 处理程序 7.会计账簿
6
第三部分 如何看报表 如何看报表 11.会计管理 10.财务 会计报表
7
本门课程的考试要求 留心哦! 1.考核的方式:实操(作业)及理论考试(闭卷) 2.期末综合成绩的计算:
平时成绩占30%、实操作业占30%,理论考试占40% 3.授课的课时:88课时,8课时/周
8
第一章 总论 会计的涵义 会计的对象 总论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9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有剩余生产物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有剩余生产物 生产社会化 会计有可反映的对象 可供养从事会计活动的人员 生产化要求会计成为独立、专门的职业。
10
世界会计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会计阶段(产生——复式记账法应用之前) 现代会计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
发展缓慢,没有统一的计量单位,没有形成独有的专门方法,也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会计阶段(复式记账法应用——20世纪50年代) 第一个重要里程碑:1494年《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意大利复式记账法的产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 第二个里程碑:会计报表的产生和CPA的出现 1854年在英国的苏格兰成立的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 现代会计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为满足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管理会计逐渐与传统会计相分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领域(标志)。
11
我国会计起源与发展 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石计数 西周时期:出现“会计”一词 秦汉时期:出现了账簿
唐末宋初:四柱清册 。“四柱”(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式会计方法的应用 明朝末年:采用“龙门账”,开始采用复式记账 晚清:专设账房,负责会计核算工作 新中国成立:1992年前借鉴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计划经济模式) 1993年开始实行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及行业会计制度(市场经济模式) 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12
总结:会计的发展历程 社会分工和 核算(称为独立职能部门) 早期生产 记录(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组织结构复杂
私有制 (剩余产品) 核算(称为独立职能部门) 早期生产 (没有多余产品) 记录(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组织结构复杂 (股份制、集团) 核算、控制、分析、预测等职能
13
二、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定义 人民大学 (管理活动论) 厦门大学 (信息系统论)
14
二、会计的概念 传统会计的定义: 现代会计的定义: 会:加总计算,岁会 计:零星计算,日计
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一个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反映该单位的经济信息和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中国人民大学观点——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5
三大特点 ①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原始会计计量 实物度量、劳动度量 现代会计计量 货币度量(辅以实物 度量、劳动度量)
16
三大特点 ②会计信息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连续性 系统性 完整性 ③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的终极目的)
对各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 系统性 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并进行科学分类 完整性 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 ③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的终极目的)
17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 基本职能 拓展职能
18
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㈠会计核算职能及其特点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高有效的经济信息。 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19
①会计核算的主要过程: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核算职能的特点 ①会计核算的主要过程: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报告 确认 计量 记录
20
核算职能的特点 全过程的反映 ③对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的反映。 反映过去 (历史反映) 反映现在 (即时反映) 反映未来 (预测)
现代会计的“全过程反映”理念
21
货币 核算职能的特点 实物 ②主要以从数量方面来反映经济活动。 劳动
会计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可以采用实物度量、货币度量和劳动度量(工时)三种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采用货币度量,辅以实物度量和劳动度量。 货币
22
㈡监督职能及其特点 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控制——核算的同时,即是在控制和监督。
①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 注 意 ②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3
核算和监督的关系 核算 监督 (反映) (控制) 基础 延伸
会计核算是会计首要的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延伸,是为了更正确的反映。
24
会计的拓展职能 评价经营业绩 参与经济决策 预测经营前景 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
25
会计职能的执行难度 4 预测 与决策 3 分析 与评价 2 监督 1 核算
26
四、会计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㈠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 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对外 管理会计 对内 ㈢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对外 管理会计 对内 ㈢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 企业会计 营利 预算会计 非营利 ㈣审计(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单位审计)
27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 工业企业会计 商业企业会计 --工业企业的供、 --商业企业在购买 产、销过程中的 商品和销售商品活
也称为会计客体,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称为资金运动)。 工业企业会计 --工业企业的供、 产、销过程中的 资金运动。 商业企业会计 --商业企业在购买 商品和销售商品活 动中的资金运动。
28
工业企业资金运动过程 资金退出 投资者、债权人、 有关单位和个人 销售过程 生产过程 投入 供应过程 材料 储备资金 在产品 生产资金
产成品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 工资及其他生产费用 固定资产 固定资金 重新投入生产周转 补偿生产耗费
29
第三节 会计核算方法 发 生 经 济 业 务 确认 计量 报告 记录 程序 方法 填制和审核 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会计报表 设置
第三节 会计核算方法 发 生 经 济 业 务 程序 确认 计量 报告 记录 方法 填制和审核 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会计报表 设置 账户 复式 记账 成本 计算 财产 清查
30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难点)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 (熟练掌握) 注意重点! 二、会计基础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1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进行会计核算为什么需要“基本前提” ? 会计核算环境存在不确定性
会计假设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制约作用。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32
一、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会 计 假 设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经营
33
(一)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 采油厂 炼油厂 销售公司 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就是对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所做的假设。
原 油 成品油 会计主体1 会计主体2 会计主体3
34
(一)会计主体 = < > ⑵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联系。 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 一般的企业 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 独立核算 的部门
集团公司
35
(二)持续经营假设 ——定义: 在假设了会计主体之后,直接面临的问题是“这个会计主体能存在多久?”。
是对会计活动期间所做的假设,就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
36
持续经营假设的理解 企 业 持续经营 正常的会计 处理程序 破产清算 非正常会计 处理程序
37
资 产 核 算 举 例 持续经营 破产清算 历史成本 核算 重置价值 核算
举 例 资 产 核 算 持续经营 历史成本 核算 破产清算 重置价值 核算 企业A于2002年购买机器一台,价值10000元,使用寿命为10年,现已使用4年,现市场价格为4000元。请问下面两种情况下,企业对机器目前的估价: (1)持续经营;(2)破产清算。
38
(三)会计分期假设 在假设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地经营后,就需要对这个很长的时期进行划分。(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 ——定义:
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等间距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盈亏,分期编制财务报告。
39
举 例 A B C 非本期 本期(当期) 非本期 问题1:企业在A期销售机器一台,价值1000元。 在A期末收到货款。账务上如何反映?
举 例 A B C 非本期 本期(当期) 非本期 问题1:企业在A期销售机器一台,价值1000元。 在A期末收到货款。账务上如何反映? 问题2:企业在A期销售机器一台,价值1000元。 在B期末收到货款。账务上如何反映?
40
会计分期假设的理解 会 计 分 期 A B C 非本期 本期(当期) 非本期 预 收 预 付 权责发生制 应 收 应 付 本期与非本期
预 收 会 计 分 期 本期与非本期 的区别 预 付 权责发生制 应 收 应 付
41
(四)货币计量 1、定义 2、理解 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1)我国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该假设还包含了“币值稳定”的假设,即忽略通货膨胀 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42
问题:货币计量假设有局限性吗? 局限性1:有些重要信息,如产品质量、企业竞争力等,不能用货币计量。但此类信息与决策极其相关
局限性2:物价持续变动、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用名义货币提供的会计信息,可比性、相关性差
43
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非盈利企业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即以收到或支付款项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
44
两种会计基础的区别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确认标准 入账要求 权利和义务 的实际发生 实际收到和 支出资金 凡属于本期实际 发生的收入和
支出,不管是否 已经收到或支付, 都要确认。 实际收到或支出资金,就予以确认。
45
二、会计基础 如何理解权责发生制 A B C 非本期 本期(当期) 非本期 问题1:企业在A期销售机器一台,价值1000元。
46
举 例 问题2:企业在A期销售机器一台,价值1000元。 在B期末收到货款。账务上如何反映?
举 例 问题2:企业在A期销售机器一台,价值1000元。 在B期末收到货款。账务上如何反映? 问题3:企业在B期销售机器一台,价值1000元。 在B期末收到货款。账务上如何反映? 问题4:企业在B期销售机器一台,价值1000元。 将会在C期末收到货款。账务上如何反映?
47
例:某企业1—3月发生与收入及费用相关业务如下:
1月1日,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100万元,期限6个月,年利率6%; 1月10日,销售产品一批,价款10万元已收到,该产品成本为8万元; 2月10日,销售产品一批,价款1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该产品成本为8万元; 3月10日,销售产品一批,价款10万元已收到,该产品成本为8万元; 3月15日,收到2月10日销售产品账款10万元; 3月25日,以银行存款1.5万元支付一季度短期借款利息。 请分别以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付实现制原则确定1—3各月的损益
48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分 类 具体原则 (一)首要质量要求 (二)次级质量要求 1.可靠性原则(掌握) 2.可比性原则(熟练掌握)
分 类 具体原则 (一)首要质量要求 1.可靠性原则(掌握) 2.可比性原则(熟练掌握) 3.相关性原则(熟练掌握) 4、可理解性原则(掌握) (二)次级质量要求 5.重要性原则(掌握) 6.及时性原则(掌握) 7.谨慎性原则(掌握) 8、实质重于形式(熟练掌握)
49
(一)首要质量要求 1.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50
(一)首要质量要求 2.可比性原则 要 求 目 的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包含两层意思(1)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不同的会计主体 可以对同一会计事 项采取相同的会计 处理程序。 要 求 目 的 使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可以对比。
51
(一)首要质量要求 2、可比性原则 为什么需要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 保持稳定?
(2)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是指会计主体采用的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应该在前后各期尽量保持一致。除非存在充足的理由,否则企业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 为什么需要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 保持稳定?
52
问 题 为什么需要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保持稳定? 由于限制了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在前后会计 期间的随意变更,就可以防止会计主体通过人为地变更
问 题 为什么需要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保持稳定? 由于限制了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在前后会计 期间的随意变更,就可以防止会计主体通过人为地变更 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来进行会计报表地粉饰,从而 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53
讨 论 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的理解 联 系 区 别 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并可以相互比较。 企业A B C 同一时期 同一企业 时期 A
讨 论 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的理解 联 系 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并可以相互比较。 区 别 企业A B C 同一时期 同一企业 时期 A 横向与纵向的关系
54
(一)首要质量要求 3.相关性原则 4.可理解性原则 理解和使用。 指会计信息要满足外界要求,并有助于作出正确决策。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指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者加于 理解和使用。
55
(二)次要质量要求 5.谨慎性原则 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益和费用。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6.重要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从项目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56
(二)次要质量要求 7.及时性原则 8.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仅仅把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57
新准则对会计一般原则的完善 1、将“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 8项。 2、“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基础。
1、将“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 项。 2、“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基础。 4、“一贯性原则”融入“可比性原则”中。 3、“历史成本原则”体现在会计要素资产计量中。 5、“配比性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 出原则” 体现在会计要素计量中。
58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 历史成本原则 定义 要求 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照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核算。
资产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要求
59
讨 论 企业A于2000年购买设备一台,价值10万元,使用寿命10年,按平均年限法折旧.2004年该设备的市场价值为3万元.
讨 论 企业A于2000年购买设备一台,价值10万元,使用寿命10年,按平均年限法折旧.2004年该设备的市场价值为3万元. 问题1: 2000年如何确认设备的价值? 2004年? 问题2: 这样确认是否符合目前的实际市场情况?怎么办?
60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 配比原则 指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配比原则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联系的成本、费用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和计量。
61
配比原则 配比的要求 因果的配比 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配比关系应互为因果关系,比如销售收入和生产产品的成本、销售产品的费用间的配比; 时间的配比 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和计量。
62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 ; 收益性支出 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间的收入相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 资本性支出
63
举 例 判断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 (1)购买原材料; (2)支付工资; (3)购买机器设备; 收益性支出
举 例 判断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 (1)购买原材料; (2)支付工资; (3)购买机器设备; (4)购买土地; (5)缴纳税款: (6)折旧。 收益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