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天才雷普利 _電影與社會 蔣竹山 台灣/東華大學歷史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天才雷普利 _電影與社會 蔣竹山 台灣/東華大學歷史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天才雷普利 _電影與社會 蔣竹山 台灣/東華大學歷史系

2 這部改編自本世紀初知名女作家派翠西亞海絲蜜的同名小說
是導演安東尼明格拉繼榮獲奧斯卡九項大獎的【英倫情人】後,再次自編自導的最新力作。片中結合了四大演員,通通入圍過奧斯卡金像獎(其中還有兩位已經獲獎)。

3 Patricia Highsmith 美國作家(1921-1995) 1955出版「聰明的雷普利先生」榮獲「美國懸疑作家愛倫坡獎」
其作品以獨特的風格、佈局、心裡深度和難以抗拒的閱讀魅力,處理正義公平、善惡懲處,不同於一般的道德要求,獨樹一幟。

4 這本小說早在1960年時已經被法國翻拍過一次,片名叫做【陽光普照】,男主角雷普利由當年的性感偶像亞蘭德倫飾演。
舊片所呈現的議題就較為單純,幾乎把主線放在殺人懸疑上。

5 四十年後的【天才雷普利】 編導安東尼明格拉不但保留了原本的懸疑 還大量加入了原著中輕描淡寫的同性愛情元素在裡面 讓劇情更有爆發力及說服力! 更新增了梅樂蒂和彼得這兩位在原著中根本沒有出現的角色 豐富了整個新版的劇情線! 而編導本身的拍攝美學更在片中每一個地方都精心設計過 讓觀眾在劇情外,也可看到許多絕妙的意境!

6 假稱是富家子弟狄基大學同學的雷普利,受到狄基爸爸賞金之託,請他親自到義大利將兒子帶回美國。
雷普利一去,愛上了義大利的生活,也愛上了放蕩不羈的狄基。 但隨著謊言一日一日逼近揭穿,雷普利則一日一日地越陷越深,以更多更大的謊言來圓之前的每一個破綻,甚至最後,更引發了重重殺機……。

7 電影類型 愛情 浪漫 悲劇 人格分裂 謀殺 同志 懸疑 名著改編

8 安東尼明格拉 導演兼編劇安東尼明格拉父母是義大利人 他曾在赫爾大學任教,之後開始編寫劇本 於1984年獲倫敦影評人協會頒發最具潛 力編劇獎。
1991年,他的電影處女作 【Truly Madly Deeply】獲澳洲電影協會頒發最佳影片 獎。 他自編自導的【英倫情人】獲奧斯卡金像獎12 項提名,奪下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獎。 作品還有【舊愛變新歡】。

9

10 麥特戴蒙(飾演雷普利) 哈佛大學畢業,1998年與好友班艾佛列克共同編劇的【心靈捕手】,獲金像獎與金球獎的最佳劇本獎。
作品有:【現代灰姑娘】、【校園風雲】、【火線勇氣】、【造雨人】、【愛,上癮】、【搶救雷恩大兵】、【賭王之王】、【怒犯天條】。

11

12 葛妮絲派特洛(飾演瑪姬) 出身於演藝世家,父親是知名的電視製作人、母親是知名演員。
葛妮絲以【無情大地有情天】一片嶄露頭角,在【火線通緝令】中與布萊德彼特合作而陷入熱戀。 她以【莎翁情史】一片獲金像獎與金球獎雙料影后。 作品包括:【虎克船長】、【熱體邊緣】、【派克夫人的情人】、【總統的秘密情人】、【月光情聖】、【愛瑪姑娘要出嫁】【烈愛風雲】、【雙面情人】、【超完美謀殺案】。

13

14 裘德洛(飾演迪基) 他在英國演藝界佔有重要的地位 曾以【WILDE】一片
獲倫 敦影評人獎。 裘德洛前往好萊塢發展的第一部作品是與烏瑪 舒曼、伊森霍克合演的「千鈞一髮」。 新作有「X接觸-來 自異世界」、「冷山」。

15

16 凱特布蘭琪(飾演美樂蒂) 出生於澳洲,布蘭琪畢業於澳洲戲劇藝術學院 她的電影處女作是【天堂之路】。 她於1998年以【伊莉莎白】一片
畢業後即投入舞台劇的演出。 她的電影處女作是【天堂之路】。 她於1998年以【伊莉莎白】一片 獲得英國電影獎及金球獎雙 料影后頭銜。 她的近作有:【空中塞車】、【情人搭錯線】。

17

18

19

20

21

22

23 A.湯姆‧雷普利──由嚮往導致的悲劇犯罪 在紐約陰冷的地下室中 卻擁有上流社會人士也不如的優雅品味 外在境遇與內在深刻思考落差如此之大
過著窮困生活的雷普利 卻擁有上流社會人士也不如的優雅品味 細膩的感情、彈鋼琴的才華,一學就會、一看就懂的過人才能 外在境遇與內在深刻思考落差如此之大 當然沒有人會不怨自己「懷才不遇」、不想出人頭地,向上層爬升的。   

24 所以在影片一開始,迪克的父親找他攀談時,他便將錯就錯讓他誤以為自己是迪克的朋友。
只要有一些些和有錢人接觸,並獲得賞識的機會,他絕不可能放過。 與美樂蒂在義大利相遇時也毫無罪惡感的大言不慚說自己就是迪克。

25 從雷普利知道迪克喜歡爵士樂開始 模仿迪克的喜好、模仿迪克的生活 模仿迪克與瑪姬的戀愛 他便不斷地模仿迪克。 (到羅馬一起出遊、同住)
(在海關遇上美樂蒂,與之交往)。

26 他對迪克這樣一個自由縱情、享受人生,散發著光與熱來感染週遭的人的生活型態的嚮往 以及對脫離以往「在紐約乏善可陳」的日子的狂喜。
早已使他深深陷入對迪克的異常執著中 他甚至穿起迪克的衣物 唱著迪克最喜歡的一首歌 在鏡子前比畫迪克平時的動作。

27 1 因此雷普利會認為自己「愛上」迪克,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了。 他瘋狂的想和迪克在一起、不顧一切的對迪克傾訴他的愛意,只希望迪克將他留在身邊。
他不願就此和他最嚮往的一切分手,一切回歸於零,好繼續他近乎病態的、下意識認為自己就是「迪克」的妄想。

28 憑他善於說謊處變不驚的鎮定遊走在兩種身分之間
雷普利不再只是雷普利,此時他還是迪克。 不僅僅只是模仿而已 他已經認為自己「就是」迪克 他同時認同這兩種身分,安然自若 憑他善於說謊處變不驚的鎮定遊走在兩種身分之間 同時也「迷失」在兩種身分之間。

29 他對過去的自己不滿、自卑之處,由「成為」迪克弭平了,但這麼做同時也讓這個人性上的弱點永遠沒有辦法被克服。當費迪出現時,自己和迪克不同之處就馬上被洞悉;雷普利一直很想擺脫過去卑劣的自己。 

30 然而就在他好不容易可以以「雷普利」的身分和彼得相戀、生活下去時
卻又受到了殺死迪克的報應,讓自己所犯的錯有可能被揭發。 於是為了一個謊言而必須再說一百個來掩飾它 殺死彼得後又必須湮滅一切的證據,永遠陷入再也爬不出來的「地下室」。 

31 B.迪克‧葛利── 逃避現實的浪蕩子

32 即使擁有豪宅、美麗的未婚妻、多采多姿、眾星拱月的生活
迪克在提到他那視爵士樂為噪音的老爸時,仍如被抓到痛處似的跳起來。 這對父子的理念如此南轅北轍、無法溝通 以至於赫伯在聽聞自己的兒子失蹤時,還不禁破口大罵 「他總是任性而為,只要事情一不順他的意,他就開始拳打腳踢。」

33 這一切的一切都對他造成壓力,使他不能負荷。 於是他帶著不被父親喜愛的女友,逃到義大利,逃到一個暫時令他喘息的、華麗而適合他的舞台。
對迪克而言,父親的期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許,包括花錢讓他去唸普林斯頓大學、希望他繼承家業 這一切的一切都對他造成壓力,使他不能負荷。 於是他帶著不被父親喜愛的女友,逃到義大利,逃到一個暫時令他喘息的、華麗而適合他的舞台。

34 然而雷普利又遠從紐約追他而來了。 這個工於心計的年輕人巧妙地引起了他的興趣,有那麼一段時間,兩人的感情篤逾兄弟。 那麼,迪克最不能忍受的是什麼?

35 對雷普利而言,可以一輩子「依 附」著迪克而生存 但對迪克來說,他這一輩子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背負著這樣的責任
是雷普利對他的依賴和期望。 對雷普利而言,可以一輩子「依 附」著迪克而生存 但對迪克來說,他這一輩子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背負著這樣的責任 他只想遊戲人間,不負責任享受他燦爛煙火般的美好生命。 他對雷普利痛罵 「你很煩人!」、「你知道嗎?你真的很煩人!」

36 在謾罵這種束縛他的骨架的同時,也暴露了他的自卑。
他無法實現雙親對他的殷殷期待 縱使家財萬貫,他也知道他擁有的不過酒肉朋友。 即使對瑪姬許下了婚姻的承諾 他也對能維持多久感到懷疑、不抱期待。

37 迪克對自己人生的態度,就像作了惡夢就把頭埋在被窩裡的小孩
他不願面對現實 又或著明白自己沒有接受現實的能力,只能藉著逃避來保護自己。 當他被雷普利一句:「你毀了莎瓦娜..,你毀了所有人!」所激怒,進而也攻擊其弱點時,其實兩人都只是被踩到痛處的野獸,而傷口淌著血、尖牙怒吼著要撕碎敵人。

38  C.找到生命的出路 每個人總都會有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但不會有人捨棄自我卻能得到心靈上真正的提昇和寧靜。

39 雷普利對迪克的過度嚮往與羨慕 使他失去了對自我的基本肯定與認同 而喪失了內心中人性的神聖部分 他充其量不過是個漠視道德良心的異類 迪克看似光鮮亮麗、繁華奢靡的生活下 其實是個責任的逃兵。 兩人的物質生活南轅北轍、生命中更看似根本不會有任何交集 然而內在與外在同樣失衡的兩人,卻又是如此可悲的相似!

40  A.情人的直覺 自始自終,迪克的未婚妻瑪姬就不相信迪克殺了人。 雖然她也曾一度以為迪克要和她分手而傷心難過,但其實對於迪克曾給她的諾言,一直深深牢記在心。 所以她才會在雷普利的住處發現迪克答應她永不取下的戒指時心生懷疑 也因為她這種盲目的相信,使得這個最不被人採信的理由,反而看穿了雷普利的詭計。

41 然而,情侶間的甜言蜜語怎可當作辦案的標準?尤其對像又是那個花花公子迪克,於是在沒人相信的情形下,瑪姬也只好黯然離開威尼斯。

42 愛情無法開啟的地下室 很多人對最後被雷普利親手殺死的彼得深感驚訝 他用他最寬大的感情來包容雷普利壓抑著的自己
他甚至連雷普利自認最醜惡的、永遠不願開啟的「地下室」,都願意去愛 他真正地關懷著他的愛人,若不是雷普利對內心的自己還有所懼怕、不願面對,更不可能打開心門,他會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

43 為何雷普利不願把自己交給彼得? 自我都不認同自我的他 又怎會相信另一個人對他的認同與喜愛。

44 真實的情人 還記得莎瓦娜嗎?在蒙吉貝簍懷了迪克的孩子,不得已跳水自盡的女孩。

45 無論純情的瑪姬再怎麼盲目的相信迪克,她的情人與別的女孩子有染確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而最諷刺的是,所有知曉此事的人,不再相信迪克與瑪姬之間的愛情 誤以為迪克殺了費迪後自殺 一直被眾人蒙在鼓裡的瑪姬卻能憑著堅定的信心,發現雷普利精心計劃下的漏洞。

46 失焦的接觸 赫伯和他兒子之間永遠失焦的對話,實在是滿沉重的一件事。
不能選擇的血脈 「孩子們都說他們不能選擇父母,可是他們有沒有想過,父母也不能選擇孩子。」

47 不能了解的你 然而就像赫伯一直到迪克死了都還不能了解他 又有多少人面對著賦予自己生命的、尊崇的人 我們的生命型態卻無法使他明瞭?

48 赫伯與迪克就像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不相信瑪姬指控的赫伯 甚至願意為了保守他兒子所犯下的醜聞 卻又用最相近的血緣接連在一起
所以矛盾和抗拒才會如斯強烈。 不相信瑪姬指控的赫伯 甚至願意為了保守他兒子所犯下的醜聞 將遺產轉贈雷普利 又是一個把自己「理想兒子」形象,強套在別人身上的人。

49 續集 6年前,麥特戴蒙在安東尼明格拉導演的「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99)片中飾演為上流社會演奏的年輕鋼琴師,因為假造普林斯頓的學歷而獲得船業大亨的委託,前往歐洲規勸兒子狄克(裘德洛)回美繼承家業。 雷普利羨慕狄奇也喜歡狄奇,狄奇卻對他不屑一顧,「我一直認為即使是個冒充的大人物也比個真實的小人物要強多了」,就在這種力爭上游的心情下,雷普利殺死狄克,開始冒充狄奇的身分,過著狄克的生活。

50 故事的最後,雷普利的假身分眼看即將被拆穿,他又親手勒死了無意間知情的同性戀人。
電影並沒有告訴觀眾雷普利的下場,但在美國推理小說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的系列原著中,雷普利不僅逃過法網的制裁,後來還發了財、娶了太太,定居法國南部。

51 不過,這已經是20年後的事了。其間雷普利曾因掏空一家大公司而面臨被發現的危機,這是1970年出版的系列第二本「地下雷普利」(Ripley Underground)的情節。

52 到了1974年出版的第三本「雷普利的遊戲」(Ripley‘s Game)
已經金盆洗手多年的雷普利,遭到老搭檔要脅必須幫忙幹掉生意上的仇家 而他不願自己動手,於是便設計讓罹患絕症的鄰居強納森為了錢幫他殺人。

53 第三本小說曾在1977年由德國導演溫德斯改編成「美國朋友」(The American Friend)
飾演雷普利一角的是以「逍遙騎士」(Easy Rider, 1969)聞名的美國演員丹尼斯哈潑(Dennis Harper) 不過海史密斯本人據說非常討厭這個充滿溫德斯典型公路電影趣味的版本。

54 將雷普利系列改編成電影的嘗試不曾斷過。麥特戴蒙的「天才雷普利」並不是第一次。
早在1960年的法國片「陽光普照」(Purple Noon)中,當時的銀幕偶像亞蘭德倫就詮釋過青年雷普利的角色。

55 同樣地,「雷普利的遊戲」在事隔多年後也出現了重拍的版本。
不過這個完成於2001年的重拍版本,除了同樣是改編自海史密斯的原著之外 和1999年問世的「天才雷普利」在製作上一點關係也沒有。

56 答案是看似一般人的平和外表、卻能製造出毛骨悚然氣氛
導演敲定之後最大的問題是 找誰來飾演二十年後的天才雷普利呢? 答案是看似一般人的平和外表、卻能製造出毛骨悚然氣氛 約翰馬可維奇(John Malkovich)。

57 馬可維奇的銀幕形象 不脫邪惡(「危險關係」)、變態(「火線大行動」)、扭曲(「致命化身」)與偏執(「我和吸血鬼有約」)。 奇妙的是,馬可維奇總是能夠讓觀眾對這些壞角色產生某種程度的認同感 因此當電影公司宣布由他出演雷普利一角之後,不少影評人便表示對這部新片抱著高度期待。

58 和馬可維奇演對手戲的道格瑞史考特(Dougray Scott)就是「不可能的任務2」裡面那個大反派,到了「魔鬼雷普利」成了一個為了妻小的將來而答應殺人的居家男人。
雷普利將強納森拖下水,是因為曾在社交場合中遭強納森羞辱。 但是在老搭檔利誘強納森第二次殺人時,他不僅強力反對,甚至出手幫了強納森一把。

59 史密斯無意把雷普利描寫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但雷普利也絕對不是那種良心發現後放下屠刀的角色。對
玩弄強納森的這場心靈遊戲,在第一次殺人成功後就告結束。 到了第二次,就違反雷普利自己的遊戲規則:「我討厭殺人,祇有在必要的時候才這麼做。」

60 雷普利的性傾向就和他的道德觀一樣曖昧不明。
倒數第二場戲是他發現殺手闖入強納森家中的場面。 這場戲的鏡頭是全知的 觀眾在快速剪接中看到雷普利開槍撂倒兩個殺手,沒想到第三個殺手從地上爬起來朝雷普利開槍,就在那個時候強納森站了起來,擋在雷普利前面,中彈身亡。

61 一個靠犯罪致富的兇手和一個不久於人世的病患
在殺人的過程中找到祇有對方才能體會的情誼 雖然「魔鬼雷普利」並沒有「天才雷普利」那麼明顯的同性戀氣息 但卡瓦尼多少透過上述那場戲點到雷普利的那一面。


Download ppt "天才雷普利 _電影與社會 蔣竹山 台灣/東華大學歷史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