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五章 第 十节 疳 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五章 第 十节 疳 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五章 第 十节 疳 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2 学习目的 熟悉 疳证的病因病机 了解 疳证的概念,发病情况,疳证的调护 掌握 疳证的辩证要点,主症与兼证的分证 治疗

3 学习要点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与调护 思考题

4 学时 2学时。

5 概述 一、定义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筋骨、肌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委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

6 概述 “疳”有两种含义: 一为“疳者甘也”,是言病因和病机,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形成积滞,积久生热,热耗阴液,日久成疳。
二为“疳者干也”,是言病机和症状,指厌食日 久、久吐久泻等多种病证导致阴液受损的病机,出现形体干瘦的症状。

7 首见于隋·巢元《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 “蒸盛过伤,内则变成疳,食人五脏”,“久蒸不除,多变成疳”。
概述 二、命名 首见于隋·巢元《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 “蒸盛过伤,内则变成疳,食人五脏”,“久蒸不除,多变成疳”。

8 五脏分类—脾疳、肝疳、心疳、肺疳、肾疳;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概述 关于分类问题,古代医家认识不一: 五脏分类—脾疳、肝疳、心疳、肺疳、肾疳;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证候及其他兼证。

9 3、预后: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
概述 三、发病情况 1、季节:无明显季节性。 2、年龄:5岁以下小儿多见。 3、预后: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脱,卒然变险。 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10 概述 四、范畴: 营养不良 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11 病因病机 一、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是发生疳证的最主要病因,小儿时期“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妄投杂品,过于滋补,形成饮食无节,乳食的质量、数量紊乱,可发生伤乳、伤食。若反复伤害,经久不愈,可变成积,积久不消,迁延失治,误诊可转化成疳。所以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

12 病因病机 二、疾病影响 久病吐泻、反复外感,药物攻伐脾胃受损。 三、先天禀赋不足 早产、多胎、或孕期久病,药物损伤胎元。
病机主要是主要是脾胃损伤,气血亏耗,受纳腐熟运化功能失调。

13 病因病机

14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饮食异常,疳证患儿的饮食不同于正常小儿,常有3种异常的不同表现:
不思乳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这种情况应与厌食病相区别。 偏食、异食。偏食多为不良饮食习惯所为,也可能是由于体内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所致。异食如喜食木炭、泥土、生米等,多为虫积所致。 嗜食,常表现为多食多便。胃有虚火则多食,脾虚失运则多便,即胃强脾弱证候。 大便干稀不调,或肚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15 诊断与鉴别 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值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形体干枯羸瘦,体重可低于正常值40%以上。

16 诊断与鉴别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病史。
5、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都减少。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大多在20g/L下,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病史。 5、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都减少。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大多在20g/L下,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17 营养不良分度表 营养不良分度表 诊断与鉴别 程度 体重下降(%) 腹部皮下脂肪与肌肉 全身情况 Ⅰ度 疳气 15-25
皮下脂肪减少,厚度0.8~0.4cm,肌肉松驰 面色正常或稍发白,一般情况好 Ⅱ度 疳积 26-40 皮下脂肪近消失,厚度<0.4cm 皮肤弹性差,肌肉明显松弛  面色苍白,抑郁不安,食欲下降 Ⅲ度 干疳 >40 皮下脂肪消失,肌肉消瘦或萎缩 精神萎靡,反应低下,烦躁不安晚期高度抑制,拒食

18 厌食:食欲不振,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一般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预后良好。
诊断与鉴别 【鉴别诊断】 厌食:食欲不振,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尚好,一般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预后良好。 积滞: “积为疳之母,所以有积不治乃成疳侯”。积滞为实证,积久可成疳。 但临证所见疳证,并不是都是由积滞转化而成。疳证有夹积滞者,称之为疳积。

19 辨证论治 (3) 辨兼证 疳证兼证—干疳阶段 眼疳、心疳、疳肿胀等; 皮肤紫癜为疳证恶候,提示气血皆干,络脉不固; 神萎面晄,杳不思纳—阴竭阳脱的危候,将有阴阳离决之变,须特别引起重视。

20 辨证论治 疳证—脾胃虚损已极—虚不受补,不可 “大补”“纯补”, 调理脾胃为本。调脾兼以和胃,健脾佐以助运,补益勿碍气机,在补虚的同时,以恢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忌用伤脾败胃之品。 兼有标实证时,分清主次,权衡轻重,灵活运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的治疗法则。

21 辨证论治 一、常证 1、疳气 症候 (1)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食欲不振或消谷善饥。 (2)精神欠佳,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 (3)舌淡,苔薄白或微黄,脉细。 治法养胃生津,理脾消疳。 方药 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

22 辨证论治 2、疳积 症候 (1)形体消瘦明显,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
(2)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伴动作异常。 (3)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苔薄腻,脉细数。 治法 :导滞祛积,理脾消疳。 方药 :消疳理脾汤(《医宗金鉴》)

23 辨证论治 3、干疳 症候 (1)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
(2)精神萎靡,目光无彩,啼哭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杳不思食,大便溏或清稀,时有低热。 (3)口唇干燥,舌红嫩,苔少,脉沉细。 治法 补益气血。 方药 八珍汤加味。

24 辨证论治 二、兼证 1、眼疳 症候 (1)两目干涩,眨眼羞明,眼角赤烂,目睛失泽,甚至黑睛混浊,白睛生翳,夜间视物不清。 治法 :养肝明目,理脾消疳。 方药 石斛夜光丸

25 辨证论治 二、兼证 1、眼疳 症候 (1)两目干涩,眨眼羞明,眼角赤烂,目睛失泽,甚至黑睛混浊,白睛生翳,夜间视物不清。 治法 :养肝明目,理脾消疳。 方药 石斛夜光丸

26 辨证论治 二、兼证 2、口疳 症候 (1)口舌生疮,口腔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唇红,烦躁哭闹,惊悸不安. (2)舌红,苔薄黄。 治法 :清心泻火,理脾消疳。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味

27 辨证论治 二、兼证 3、疳肿胀 症候 (1)足踝浮肿,甚则颜面、眼胞浮肿,面色白光白无华,四肢欠温,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2)舌淡红,苔薄白。 治法:温阳利水,理脾消疳。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可配合食养疗法,补充高蛋白饮食,乌鱼、鲤鱼汤等可起消肿作用

28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 1、肥儿丸 用于脾虚肝旺,食滞虫积症。1/2丸~1丸/次,1日3次,口服。
1、肥儿丸 用于脾虚肝旺,食滞虫积症。1/2丸~1丸/次,1日3次,口服。 2、小儿香橘丹 用于疳积证。2粒~4粒/次,1日3次,口服。二、推拿 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推脾土;运土入水,推板门,揉阴陵泉、足三里,揉胃俞,揉腹摩脐。用于疳气。 捏脊 常规捏,重提大椎、脾俞、胃俞。 三、割治疗法 四、刺四缝疗法

29 预防与调护 1、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定时定量,防止偏食,嗜食,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按时添加辅食,采取从一种到各种,循序渐进的原则。 3、及时定期体格检查,注意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一经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去医院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4、科学合理的喂养,10-12个月时宜断乳,断乳后,应加强喂养,给予易消化又富于营养的食物,保证小儿营养的需求。

30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疳证 疳肿胀 二、填空题 1疳气的治疗法则是 ( )。 2.治疗小儿疳积的首选方剂是( )。

31 思考题 三、单项选择题 1. 疳的兼证中不包括( )。 A、心疳 B、眼疳 C、干疳 D、疳肿胀 E.口疳
1. 疳的兼证中不包括( )。 A、心疳 B、眼疳 C、干疳 D、疳肿胀 E.口疳 2. 治疗疳证疳积的首选方剂是( ) A、肥儿丸 B、保和丸 C、消疳理脾汤 D、八珍汤 E、参苓白术散 3. 疳证疳气的首选方剂是( ) A、肥儿丸 B、健脾丸 C、资生健脾丸 D、八珍汤 E、白术散

32 思考题 4.疳气的命名是根据( )。 A、病因 B、病位 C、病证 D、病情 E、病机 5.疳证的病位在( )。
4.疳气的命名是根据( )。 A、病因 B、病位 C、病证 D、病情 E、病机 5.疳证的病位在( )。 A、心、小肠 B、脾、胃 C、肝、胆 D肺、小肠 E、肾、膀胱 6、疳气患儿易发脾气是( ) A、脾虚肝旺B、肝气郁结 C、心火亢盛D、阴虚火旺 E、肝阳偏亢

33 思考题 四、多项选择题 1、积滞与疳证关系中正确的是( )。 A、积为疳之母 B、疳为积之母 C、无疳不成积
1、积滞与疳证关系中正确的是( )。 A、积为疳之母 B、疳为积之母 C、无疳不成积 D、积是疳的唯一原因 E、无积不成疳 2. 如果喂养不当,久治不愈,脾胃受损,耗伤气血时而形成疳证时见( )。 A、形体消瘦 B、腹部膨隆 C、毛发稀疏 D、头痛发热 E、饮食异常 3、疳证的常见病因有( )。 A、喂养不当 B、感受外邪 C、疾病影响 D、先天禀赋不足 E、湿热内蕴

34 积滞和疳证有什么关系?临床表现有哪些不同?
思考题 五、简答题 1. 疳的含义 六、论述题 积滞和疳证有什么关系?临床表现有哪些不同?

35 请写出该患儿中医诊断、症型、病机分析、治法,开出处方。
思考题 七、病例分析 陈某,女,5岁,患儿形体明显消瘦,体重为12kg,肚腹胀满,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而黄,精神不振,易烦躁激动,睡眠及食欲欠佳,舌红苔腻,脉滑数。 请写出该患儿中医诊断、症型、病机分析、治法,开出处方。

36 谢谢!


Download ppt "第 五章 第 十节 疳 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