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2章 网络设备和综合布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2章 网络设备和综合布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章 网络设备和综合布线

2 一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传输速率高(通常在10Mb/s~1000Mb/s之间) 3.误码率低(通常低于10-8)
一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传输速率高(通常在10Mb/s~1000Mb/s之间) 3.误码率低(通常低于10-8) 4.单位自己建设和拥有,易于维护和管理 5.主要技术要素 拓扑结构 传输介质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 二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 总线型拓扑结构 2. 环形拓扑结构 3. 星形拓扑结构 ……

4 (1)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信息的传输以“共享介质”方式进行。 物理上的星型,逻辑上的总线结构。
1. 总线型拓扑结构 (1)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信息的传输以“共享介质”方式进行。 物理上的星型,逻辑上的总线结构。

5

6 (2)总线型的优越性 一个节点失效不影响其他节点的工作 节点的增删不影响全网的运行 结构简单 接入灵活 扩展容易 可靠性高

7 (1)特点: 以共享介质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每个节点都与两个相邻的节点相连 节点之间采用点到点的链路 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闭合的环
2.环形拓扑结构 (1)特点: 以共享介质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每个节点都与两个相邻的节点相连 节点之间采用点到点的链路 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闭合的环 环中的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

8 (2)环形的主要问题 环中某一位置的断开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9 3.星形拓扑结构 (1)特点: 存在一个中心节点 每个节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节点连接 所有通信都通过中心节点进行 交换局域网是一种典型的星形拓扑结构。 逻辑拓扑结构和物理拓扑结构的完全统一的。

10 1.传输介质作用 传输信号经过的各种物理环境 物理上将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的介质 2.传输介质的种类 (1)同轴电缆
三 局域网传输介质 1.传输介质作用 传输信号经过的各种物理环境 物理上将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的介质 2.传输介质的种类 (1)同轴电缆 (2)非屏蔽双绞线(UTP) (3)屏蔽双绞线(STP) (4)光缆

11

12 (1)同轴电缆

13 同轴电缆的特点 1.优点 传输距离较远,覆盖的地域范围较大 技术非常成熟 2.缺点 电缆硬,折曲困难,重量重 3.局域网常用同轴电缆
粗同轴电缆:特征阻抗50Ω,直径1cm 细同轴电缆:特征阻抗50Ω,直径0.5cm 4.同轴电缆不适合用于楼宇内的结构化布线

14 (2)非屏蔽双绞线和RJ-45连接器

15 非屏蔽双绞线 1.优点 尺寸小、重量轻、容易弯曲 价格便宜 容易安装和维护 RJ-45连接器牢固、可靠 2.缺点 抗干扰能力较弱 传输距离比较短 UTP分为:3类线、4类线、5类线和超5类线 UTP非常适合于楼宇内部的结构化布线

16 屏蔽双绞线 1.优点 传输质量较高 电缆尺寸和重量与UTP相当 2.缺点 安装不合适有可能引入外界干扰

17 (3)光缆

18 1.光缆的特点 (1)优点 传输速率高 传输距离远 传输损耗低 抗干扰能力强 (2)缺点 价格相对较高 安装比较困难 2.光纤的分类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质量比多模光纤好:快、量大、贵) 另外按照制作工艺分:跳变式(折射率为常数)、渐变式(折射率随光纤半径增大而减小) 3.光缆适合于楼宇内部的结构化布线

19 交换式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20 一 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覆盖的地理范围有限 以太网覆盖的地理范围随网络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2.网络总带宽容量固定
一 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覆盖的地理范围有限 以太网覆盖的地理范围随网络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2.网络总带宽容量固定 以太网的固定带宽被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同拥有 节点增加,冲突概率增大,带宽浪费也越严重 3.不能支持多种速率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是共享的

21 所谓共享式以太网,指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享网络带宽,最典型的是HUB连接的以太网,比如说10兆的hub,总的带宽就是10兆,不管有多少个口都是共用这10兆带宽,所以10兆的hub实际每个端口都达不到10兆的带宽 交换式以太网是指采用了交换技术的以太网,连接设备就是交换机,总的带宽取决于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比如说100兆的交换机,他的每个端口的带宽都是100兆,如果是全双工的带宽就是200兆。如果是24口的交换几,如果背板带宽能达到4.8G,那么这个这个交换机在24口都在使用的情况下,每个端口都能达到100兆的交换速率,那么这个交换机就能达到线速交换,低档的交换机一般背板带宽都不够,都不能达到线速交换。 另外2种模式还有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hub在进行连接的时候是发送的广播信息,每个端口都收到信号,然后那个目的端口反馈信息,再进行数据的传送,如果,结点多了就会引发广播风暴,造成网络瘫痪,而交换机在第一次发送过广播后就记录下mac地址了,再发送数据就是端口对端口的了,速度就会比hub快很多,也不会引起广播风暴。

22 4.交换的提出 (1)共享以太网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段 (2)何谓分段? 将大型以太网分割成两个或多个小型以太网; 每个段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维持段内用户的通信; 段与段之间通过“交换”设备沟通; 交换设备在一段接收信息,经处理后转发给另一段。

23 5.利用集线器组成的大型共享式以太网

24

25 局域网交换机:工作于数据链路层,连接较为相似的网络
6. 交换设备的类型 1.交换设备有多种类型 2.常见的交换设备 局域网交换机:工作于数据链路层,连接较为相似的网络 路由器:工作于互联层,实现异型网络互联

26 7. 以太网交换机组网

27 (1)将一台计算机直接连到交换机端口;该计算机独享该端口提供的带宽。
(2)将一个网段连到交换机端口;该网段上的所有计算机共享该端口提供的带宽。

28 二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29 (1)直接交换 测到目的地址字段,立即转发 (2)存储转发交换 完整地接收整个数据,对数据进行差错检测 (3)改进的直接交换
1. 数据转发方式 (1)直接交换 测到目的地址字段,立即转发 (2)存储转发交换 完整地接收整个数据,对数据进行差错检测 (3)改进的直接交换 接收数据头部,判断头部字段是否正确

30 2. 地址学习

31 (1)建立端口/MAC地址映射表需要解决的问题
交换机怎样知道哪台计算机连接哪个端口; 交换机怎样维护地址映射表以保持其“新鲜”。 (2)地址学习 读取帧源地址并记录帧进入交换机的端口(节点只要发送信息,交换机就能建立该表项); 利用计时器维护表项的“新鲜”性。

32 3. 通信过滤 (1)目的:隔离本地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数据流动。 (2)方法: 利用端口/MAC地址映射表和帧的目的地址决定是否转发或转发到何处。 如果地址表中不存在帧的目的地址,交换机则需要向除接收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转发。

33 通信过滤举例

34 三 生成树协议 1.交换机级联是否可以出现环路? 集线器级联不能出现环路(无论是水平还是树型结构)
三 生成树协议 1.交换机级联是否可以出现环路? 集线器级联不能出现环路(无论是水平还是树型结构) 交换机级联可以出现环路(交换机执行生成树协议) 2.生成树协议 通过实现生成树协议相互的交换信息 利用交换的信息将网络中的环路断开 逻辑上形成一种树形结构 按照逻辑结构转发信息

35 生成树协议举例

36 路由选择、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

37 一 路由选择和路由器 路由器自治:各个路由器独立地对待每个IP数据报 路由器负责为每个IP数据报选择它所认为的最佳路径 1.路由选择
一 路由选择和路由器 1.路由选择 选择一条路径发送IP数据报的过程 2.路由器 进行路由选择的计算机 3.IP互联网 (1)IP互联网是由路由器将多个网络相互联接所组成的 (2)IP互联网采用面向非连接的互联网解决方案 路由器自治:各个路由器独立地对待每个IP数据报 路由器负责为每个IP数据报选择它所认为的最佳路径

38 4. 什么设备需要具备路由选择功能? (1)路由器 (2)多宿主主机 (3)普通主机 主要任务就是路由选择 具有多个物理连接
发送IP数据报前,需要决定发送到哪个物理连接更好 (3)普通主机 具有单个物理连接 通过网络与多个路由器相连时,发送IP数据报前需要决定发送给哪个路由器更优

39 5. 表驱动IP选路的基本思想 (1)在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中保存一张IP路由表; (2)IP路由表存储着有关可能的目的地址及怎样到达目的地址的信息; (3)在转发IP数据报时,查询IP路由表,决定把数据报发往何处。

40 6. 路由表中的目的地址如何表示? (1)大型互联网(如因特网)中有可能存在成千上万台主机; (2)路由表中不可能包括所有目的主机的地址信息 内存资源占用巨大 路由表搜索时间很长 (3)隐藏主机信息 IP地址:网络号(netid)和主机号(hostid) IP路由表中保存相关的目的网络信息

41 二 标准的路由表 1.下一站选路的基本思想 路由表仅指定从该路由器到目的地路径上的下一步,而该路由器并不知道到达目的地的完整路径
二 标准的路由表 1.下一站选路的基本思想 路由表仅指定从该路由器到目的地路径上的下一步,而该路由器并不知道到达目的地的完整路径 2.标准的IP路由表包含许多(N,R)对序偶 N:目的网络的IP地址(使用目的主机IP地址的较少) R:到N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42 3. 标准的路由表举例

43 4. 基本的下一站路由选择算法

44 三 子网选路 1.子网环境下的IP路由表:(M,N,R)三元组 M:子网掩码 N:目的网络地址
三 子网选路 1.子网环境下的IP路由表:(M,N,R)三元组 M:子网掩码 N:目的网络地址 R:到网络N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2.选路方法 取出IP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与路由表表目中的“子网掩码”逐位相“与”,结果再与表目中“目的网络地址”比较,如果相同,说明选路成功,数据报沿“下一站地址”转发出去。

45 3. 子网选路举例

46 4. 路由表中的特殊路由 1.默认路由 如果路由表没有明确指明一条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就将数据报转发到默认路由指定的路由器 主要目的:缩短路由表的长度、减少路由计算时间 2.特定主机路由 对单个主机(而不是网络)指定一条特别的路径 主要目的:增强安全性、进行网络连通性调试和判断路由表的正确性

47 四 统一路由选择算法中的路由表 1.特定主机路由表项 掩码:255.255.255.255,目的地址:目的主机IP地址 2.默认路由表项
四 统一路由选择算法中的路由表 1.特定主机路由表项 掩码: ,目的地址:目的主机IP地址 2.默认路由表项 掩码: ,目的地址:默认路由器的IP地址 3.标准网络路由表项 A类网络 – 掩码: ,目的地址:目的A类网络的IP地址 B类网络 – 掩码: ,目的地址:目的B类网络的IP地址 C类网络 – 掩码: ,目的地址:目的C类网络的IP地址 4.子网路由表项 掩码:子网具有的掩码,目的地址:目的子网的IP地址

48 5. 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

49 (1) 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

50 (2) 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

51 (3) 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

52 主机A向主机B发送 - 主机A发送IP数据报

53 主机A向主机B发送 - 路由器R2处理和转发IP数据报

54 主机A向主机B发送 - 路由器R2处理和转发IP数据报

55 五 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 1. 静态路由 人工指定的路由 2. 动态路由 路由器通过自己学习得到的路由

56 1. 静态路由 (1)静态路由是由人工建立和管理的; (2)静态路由不会自动发生变化; (3)静态路由必须手工更新以反映互联网拓扑结构或连接方式变化。

57 (4)静态路由的特点 优势 适用环境 劣势 安全可靠、简单直观,避免了动态路由选择的开销 不太复杂的互联网结构
不适用于复杂的互联网结构:建立和维护工作量大,容易出现路由环 互联网出现故障,静态路由不会自动做出更改

58

59

60 2.动态路由 (1)动态路由可以通过自身学习,自动修改和刷新路由表 (2)动态路由要求路由器之间不断地交换路由信息
(3)优势: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4)适用环境:拓扑结构复杂、网络规模庞大的互联网 自动排除错误路径 自动选择性能更优的路径

61

62

63 (5)路径度量值metric 1.metric:表征路径优劣的数值 2.metric越小,说明路径越好
跳数(hop count):IP数据报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路由器个数; 带宽(bandwidth):链路的数据能力; 延迟(delay):将数据从源送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负载(load):网络中(如路由器中或链路中)信息流的活动数; 可靠性(reliability):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率; 开销(cost):一个变化的数值,通常可以根据带宽、建设费用、维护费用、使用费用等因素由网络管理员指定。

64 3. 动态路由的劣势 (1)交换路由信息需要占用网络的带宽 (2)路由表的动态修改和刷新需要占用路由器的内存和CPU处理时间,消耗路由器的资源

65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第2章 网络设备和综合布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