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班 級 : 旅館三智 姓 名 : 李雯雅 學 號 :
2
歷史 1957年正值台語電影的興盛時期,徵信新聞社 (中國時報前身)舉辦第一屆「台語片電影展覽 會」,簡稱台語片影展,於11月30日在台北國際 學舍舉行頒獎典禮,由徵信新聞社社長余紀忠主 持;當時有32部電影參與角逐,影展仿效美國奧 斯卡金像獎模式,由頒獎人將獎項交給受獎者 獎項類別可分為:由專業評審選定的「金馬獎」 11項,觀眾票選的「銀星獎」10名,增設有「榮 譽獎」1名和「觀眾票選優勝獎」10名,這是 「金馬獎」之名第一次在正式場合出現;不過台 語片影展只舉辦一屆就停辦了
3
「金馬獎」自民國五十一年創辦,起初只是政府為促進國片製作與肯定優秀影人所舉辦的獎勵競賽
「金馬」二字取自於金門、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組合而成;由於金、馬兩地為冷戰背景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軍事對峙的最前線,該獎以「金馬」命名旨在鼓勵中華民國電影業界,能效法前線國軍官兵們堅強奮發的精神,努力開創新局,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稱皆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 創辦至今,全名已變更為「台北金馬影展」,不僅是台灣年度最重要的電影文化盛事,主要活動亦擴及四大主軸:金馬獎,已成為華語暨華人電影創作的最高榮譽;金馬國際影展,則是國人接觸各國傑出電影的最佳平台;金馬創投會議,竭力提供影視創作者與投資發行方合作機會;金馬電影學院,藉由大師傳承以提升年輕創作者的能力與視野
4
中華民國政府1962年為促進本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由新聞局舉辦金馬獎,是一個中華民國電影獎
為全世界第一個華語電影獎項,評選影片為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 目前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並做為台北金馬影展的華語電影競賽部分 自1970年代以來,即是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之一,亦為華人電影工作者的最高榮譽 金馬獎與爾後舉辦之中國金雞獎和香港金像獎並稱為華語電影界三大獎項 1968年(第五屆)後,金馬獎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辦,至1984年再改由新聞局主辦、民間電影團體輪流協辦 直到1990年(第二十七屆)起,為順應政府「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政策,新聞局宣佈決定將金馬獎與金鐘獎、金曲獎,由官方全部轉交給民間團體主辦,電影聯合會議中決定成立常設機構及執行委員會,也就是後來的「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 1991年7月1日,在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強力要求下,新聞局全面退出基金會的會務 1992年更名為「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由於該執行委員會為非法人組識,其法律定位備受各界質疑,故新聞局與各團體研商後,將該會併入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5
影展分為「國際影片觀摩項目」與「華人電影競賽項目」兩大部分
「國際影片觀摩項目」以售票方式籌款,加上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補助運作 「華人電影競賽項目」則由金馬獎執行委員會專責處理 2013年是金馬獎50周年 第50屆金馬獎頒獎禮暨金馬獎50周年慶典晚會於2013年11月23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
6
主題曲 《金馬奔騰》歌詞 歌詞 讓金馬帶動 電影的巨輪 如金之真純 如馬之奔騰 為藝術獻身 至善至美至真 以喜怒哀樂 表達人生
主題曲 《金馬奔騰》歌詞 1980年,第17屆金馬獎的主題曲《金馬奔騰》,由著名音樂家樊曼儂與作詞家孫儀合作完成,並邀請女高音蔡敏和國立臺灣大學的百人合唱團演唱 1996年,由張宇及張清芳合唱重新詮釋 近年來只在頒獎典禮中純演奏而已 歌詞 讓金馬帶動 電影的巨輪 如金之真純 如馬之奔騰 為藝術獻身 至善至美至真 以喜怒哀樂 表達人生 讓金馬精神 引導著我們 追求著理想 向前飛奔
7
頒獎典禮 由於早期中國與香港並未設置類似之電影競賽,金馬獎自1970年代以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
在1980年代以前,由於台灣海峽兩岸間的政治對立,金馬獎評選對象以台灣及香港電影為主 隨著台海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開展,加上台灣電影工業衰落、香港電影工作人員流失等因素的作用,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電影參加競賽項目的數量不僅大增,並且逐漸成為入圍獎項的大宗 每屆金馬獎頒獎,金馬獎籌委會都會邀請香港電影金像獎籌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香港導演協會等組織參與,並定期舉行電影探討會,以期提升華語電影的素質
8
參加資格 金馬獎在第40屆(2003年)以前的報名簡章中曾規定,參賽影片必須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的影片」
刪去「主要」兩字,僅要片中有華語,都可參加 而華語的定義概指國語(即現代標準漢語)及中華各地的方言,例如閩南語、客家語、粵語、四川話或上海話等 有部分入圍或得獎影片為非華語為主影片:例如日本語為主的《吳清源》曾在43屆入圍,而以賽德克語與日本語為主的《賽德克·巴萊》獲得48屆最佳劇情片 自第47屆起,也放寬「華人電影」參賽資格, 主要語言無需為華語也能角逐,例如包含中、英、法語的《臉》即在第47屆入圍並獲得最佳造型、美術 第48屆最佳新導演何蔚廷的得獎作品《台北星期天》則以菲律賓話為主
9
參賽資格 電影完成時間:未以任何版本報名過本競賽之影片
影片規格:所有類別報名影片放映規格須為35mm拷貝或DCP(Digital Cinema Package) 影片長度: 劇情片:片長不得少於六十分鐘 動畫長片:片長不得少於六十分鐘 創作短片(含動畫短片):片長不得多於六十分鐘 紀錄片:片長不限 影片語言及工作人員比例:所有報名影片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之條 件─片中二分之一以上對白須為華語(華人地區所使用之主要語言或方言,但不包括配音),影片若無對白則須符合第二項條件 影片工作人員中導演必須為華人,其他主創工作人員中五位(含)以上需為華人 「主創工作人員」之範圍以下列十項獎項計算,每個項目以一人計,包括: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原著劇本(或改編劇本)、攝影、美術設計、剪輯、原創電影音樂及音效
10
競賽獎項 最佳劇情片 | 最佳創作短片 | 最佳紀錄片 | 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導演 | 最佳新導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最佳劇情片 | 最佳創作短片 | 最佳紀錄片 | 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導演 | 最佳新導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 | 最佳改編劇本 | 最佳攝影 | 最佳視覺效果 | 最佳美術設計| 最佳造型設計 | 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最佳剪輯 | 最佳音效 傑出電影工作者 最佳童星(停頒) | 傑出電影(停辦) 個人獎項特別獎項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終身成就獎 非正式競賽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11
司儀及主持人 早期典禮的流程全由司儀一職來執掌,主要工作是負責報幕、提調頒獎事宜、訪談得獎人等,性質與現在的主持人差不多,但負責的工作項目更多 儘管早期的司儀不失幽默風趣,仍不免流於嚴肅、枯燥的官方氣息,因此醞釀了後來加入主持人的一大轉變,並承接司儀原先在主持方面的工作 近年來的司儀,專門負責幕後報幕的配音工作(又稱為旁白),是一份相當吃重的工作,需要相當的歷練才能勝任 歷屆在幕前的司儀有丁秉燧、安鵬等人,及近年來活躍於「三金典禮」(指金馬、金鐘、金曲三獎的頒獎典禮)及「亞太影展」幕後的賈培德(德仔)
12
主持人一職自1965年第三屆頒獎典禮正式加入,該年度由沈劍虹擔任,1979年和1980年由蔣光超、張艾嘉擔任
主持風格多承襲早期的典禮司儀,以維持金馬獎傳統的莊重風格,因此主持人可以發揮的空間很有限,但近年來風格已較過去自由許多 金馬獎頒獎典禮的主持人常有「一港一台」(一名台灣主持人、一名香港主持人)互相搭配的傳統,歷屆金馬獎主持人包括香港名人或明星,如吳君如、鄭丹瑞、鄭裕玲、曾志偉、黃霑、岑建勛、蕭芳芳、馮寶寶、葉童、許冠文、洪金寶、成龍、沈殿霞、麥嘉等 近年來,金馬獎的主持隊伍也湧現過不少香港電影面孔,如馮德倫、吳彥祖、莫文蔚、梁詠琪等,港台聯動的逗笑幽默,頗受觀眾好評 近年來,一些非電影界的綜藝節目主持人,例如張小燕、胡瓜、陶晶瑩、蔡康永、徐熙娣等也參與到主持工作,但綜藝娛樂化被批評過於八卦和低俗 2012年第49屆頒獎典禮由曾寶儀、黃渤擔綱主持,其中黃渤為首位來自中國大陸之主持人
13
2013年第50屆頒獎典禮由蔡康永獨挑大樑主持,這是創下金馬獎創獎50年來,首位以頒獎典禮主持人身兼擔任決選評審新紀錄
15
金馬影展-神秘影片 菲利普‧卡瑞《戀人啊!》
法國│2013│DCP│黑白│77 分│保護級
17
全片採黑白影像 法國天才導演菲利普‧卡瑞最新作品《戀人啊!》
仍由他的帥氣兒子路易‧卡瑞(Louis Garrel)擔任主角 飾演一個窮困的劇場演員,並且還升格當爸爸 全片採黑白影像 菲利普‧卡瑞專注於精準的景框構圖,詩意的哲性對話穿插其中,個人風格強烈,毫不流俗
18
2013威尼斯影展 / 2013紐約影展2013金馬影展TGHFF | 戀人啊!Jealousy
他貧窮卻才華洋溢,愛情主宰他的一切,相愛時轟烈,「不愛了」也是沒辦法的事。30多歲的年輕劇場演員路易,人生哲學總是如此拋棄為他生下女兒的女人,與另一位讓他痴迷不已的女人同居在狹小閣樓裡。所有因愛而生的不安、焦慮、脆弱、角力與佔有,在小空間裡發酵醞釀。戀人們相愛總有時,妒忌總有時,而這一次,當這個讓他魂牽夢縈的女人消失在他的生活中,路易經歷了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以自己父親為故事藍圖,同樣也由兒子路易卡瑞演出劇中主角,法國電影詩人菲利普卡瑞再次以黑白精準構圖與詩意對白,工整勾勒出愛情關係的殘酷、脆弱與不安定。路易卡瑞首次演出年輕父親角色,與女兒有自然生動的對手戲。導演自承:「我就是影片中的小女孩」 本片為其自身生命歷程,由年值30歲的兒子,演出當年30歲的父親。相較於以往作品對於愛情的殘酷嘲諷,更顯希望。當愛情離開時,「家庭」與「親情」,也許才是支撐住日常生活緩緩前進的小小動力
19
心得 愛情怎麼分辨? 在不對的時間,遇上不對的人: 這叫做無緣無份,也是叫檫肩而過! 在不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這叫做有緣份無,或許就是簡單的拍過一場戲 愛,是心靈與心靈的相知,它可以不要太多的語言來裝飾,真正相愛的人,會毫不計較的為情感付出,唯一的期盼只是對方的疼惜;真正相愛的人,會時時牽掛著對方,給他以關懷體貼;真正相愛的人,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心神領會,那份相知的默契勝確一切物質帶來的快樂 世界上有兩種痛 ▶永遠也得不到 ▶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最可怕的不是距離、不是時間 而是說變就變的人心,因為在情感上遭到背叛,所以你很難再信任別人,對自己也產生懷疑,或許那並不是背叛,只是兩人之間的緣分到期,如此而已,畢竟沒有任何人有義務愛你一生一世 真正的背叛是你對自我的懷疑,不愛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珍貴,把生命的自主權交給別人,讓別人掌握你的喜怒哀樂,那才是最嚴重的背叛,唯一需要忠誠的對象,也只有你自己,所以,在任何狀況下都不要背叛自己,要記得,愛自己是一生一世的事情 當你為一個人全心全意的付出時 那個人往往就會背叛你,因為你的全盤付出 顯得你已經毫無新鮮感和利用價值,人性就是這樣的 容易得到的東西 往往都不會被珍惜的想要別人疼惜你首先要自己疼自己高貴的才珍貴
20
愛,絕不是缺了就找,更不是累了就換;找一個能一起吃苦的,而不是一起享受 的;找一個能一起承擔的,而不是一起逃避的;找一個能對你負責的,而不是對愛情 負責的,愛情是盲目的,生活是現實的,可並不能因為這樣的穩定,而忽略了生活上 的細節,從而忽略了對方的感覺, 就算再堅固的感情,也會受傷、也會被別人趁虛 而入的, 所以,我們要注意這些小細節,因為生活就是由每個小細節而組成的 曾幾何時,在一段短暫的時光裡,我們以為自己深深的愛那個人,後來我們才知 道,那並不是愛,只是寂寞對自己說的謊,面對彌足珍貴的愛情,我們需要從一而 終,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唯有這樣,才能給予彼此最大的安全感,愛情之路走 的才會平平坦坦 總有一個人 一直住在心底, 卻消失在生活裡,所以我總覺得生活像一杯咖啡, 本來就是苦的,想要過得甜一點,必須自己動手加些糖 若和別人交往,你要徹底地知道,你只是他的一個選擇,不是他的唯一, 你也只能把他當成你的一個選擇,而不是你生命中的某個優先, 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 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 無論何時何地, 都要學會獨立行走,它會讓你走得更坦然些 真正愛你的人絶不會離開你, 他縱使有千百個理由放棄 …卻也總會找一個理由堅持下去 無論多麼艱難、都要繼續向前,因為只有放棄的那一刻、你才輸了
21
世界上最淒絕的距離是兩個人本來距離很遠,互不相識,忽然有一天,
他們相識,相愛,距離變得很近, 然後有一天,不再相愛了,本來很近的兩個人, 變得很遠,甚至比以前更遠 有些人離開就是離開了,漸漸地生活會變得沒有什麼不同,仿佛那個人不是消失了, 而是從未曾出現過,這是我們所希望的,也是必需承認的,原來我們沒有那麼重要, 原來我們並非不可遺忘,面對時間,我們都一樣 有些人,我們明明想念,卻一輩子也不願再見面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彷彿海上的船隻,也許你們曾經共用一個碼頭,但都只是暫時的停留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海洋,或早或晚,你和他都要天各一方, 今日相聚,明日別離,只是你從不知道明日何時到來而已 人走了,就別再留了,再留下,也不是原來的感覺了; 情沒了,就別回味了,再回味,也不是原來的心情了。 慢慢的都會遠,漸漸的都會淡,擁有時,好好珍惜, 離開了,默默祝福, 人生的旅途,沒有人是應該要陪你走到最後的 分手後最殘忍的,不是你仍然愛著他,而是,你以為他會再回來
22
愛到了盡頭,當對方提出分手,就讓他走吧! 不肯放走,傷得更久,對方不好過,自己又能得到什麼? 不要再苦苦逼迫對方留下來,也不必追問任何不愛的理由,當對方執意分手,就讓愛隨風而逝, 他得到他想要的,你得到自由,也許他會後悔,但你不必對他的決定負責, 而你,卻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啊!所有不幸福的人生,都是被自己耽誤的 我們應該感謝曾經傷害我們的人,因為他的傷害,我們才會在挫折中學習成長! 我們把厭恨放在心裡,就算給你恨他一輩子,對你,對他,有什麼建設性的嗎?倒不如,我們成失敗中... 學習成長,學習接受,學習變化,學習寬容,學習放手,學習勇敢,學習期待,學習想好,一切美好的明天,就是掌握在我們今天的手中!美麗的彩虹, 不會永恆,而是短暫的,把傷心的痛,當做彩虹一樣,短暫的給它離你而去! 他一直都在你身邊,直到有一天,為了某些原因,他離你而去,你才發現,原來沒有什麼人可以陪伴你到永久 原來,曾經親密無間的兩個人,會連路人都不如; 原來,如此關心愛護的兩個人,也會徹底地失去聯繫, 當臉頰上那抹微笑輕輕的盪開,我把所有不捨一一淹沒在唇邊,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學會堅強,學會勇敢,學會拿的起,就能放的下, 感情,會濃,也會變淡,即使有千般不願,萬般不捨,也阻止不了它的離去 刪掉一切,卻無法刪掉那最深的記憶
23
我們總是在分手的事實成立以後 才開始真正消化分手這回事,還愛著的時候,很矛盾,見到他不幸福會心疼、見到他幸福又忍不住忌妒,乾脆眼不見為淨,連想都別去想、問都別去問最好;已經不愛的時候,腦袋裡根本不會出現這個人的影子,更別提關心他幸不幸福了,可是我卻有朋友是每回分手都很認真「祝他幸福」的, 「因為我是有風度的人啊!」朋友強調:「更何況我又不是神,不可能說什麼、應什麼的」 ,為了維持風度,也許;為了出口惡氣,也許;可是最重要的,也許是我們很努力在為戀情做一個真正的結束 因為我們總是在分手的事實成立以後,才開始真正消化分手這回事,分手、 或者被分手,心理準備永遠是不夠的,即使隱隱約約知道這段戀情談不下去了,我們還是多少抱著「說不定會有奇蹟發生」的期望,在確定分手、戀情嘎然而止的那一刻,他的真人或許走了,但他的影子卻還在你心裡,而最令人難受的是,這個影子和真人相似度99%,唯一那1%的差別是,真人你想留都留不住,影子你卻趕都趕不走,那可能是因為懷念,更可能是因為懸念——你放不下的其實不是他,而是你的不情願,你不懂為什麼這麼努力卻沒有成功,你不明白為什麼付出很多卻失去
24
多少人在說,我會等你,等你回心轉意的那一天; 我會等你,等你願意和我在一起的那一天; 我會等你,等你離開那個人來到我身邊的那一天; 我會等你,等你......
然而人們可曾知道,世上的愛情,沒有幾份真的經得起等待! 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一句話,不是對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們再也回不去, 就是這樣再簡單不過的一句話, 生生的將兩個原本親密的人隔為疏離, 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那是怎樣的一種切膚之痛 最寶貴的東西不是你擁有的物質,而是陪伴在你身邊的人, 不能強迫別人來愛自己, 只能努力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其餘的事情則靠緣分, 愛總是會使我們有太多期許: 希望長久,希望不會分別,希望佔有和實現, 而最終只是覺得有些許厭倦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拿一手好牌,而在於打好一手壞牌, 如果彼此出現早一點, 也許就不會和另一個人十指緊扣, 又或者相遇得再晚一點, 晚到兩個人在各自愛情的 經歷中慢慢地學會了包容與體諒,善待和妥協,也許走到一起的時候, 就不會那麼輕易的放棄,任性地轉身,放走了愛情,但時間不會回頭,愛情豈能「如果」? 喜歡一個人是一種感覺,不喜歡一個人卻是事實,事實容易解釋,感覺卻難以言喻
25
關於伴侶~~ 伴侶不是結婚時發誓非你不娶或非你不嫁的那個人,而是發現你身上有許多缺點仍然選擇你的那個人;伴侶不是生活中你愛吃黃瓜他也愛吃黃瓜的那個人,而是你吃蛋白他吃蛋黃的那個人;伴侶不是天黑了和你一起手挽手走進飯店的那個人,而是守在門口巴望著你回來共進晚餐的那個人;伴侶不是和你大談愛情,把「我愛你」 掛在嘴邊的那個人,而是和你平淡的嘮叨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的那個人。在幸福的婚姻中,伴侶已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你和他在幾十年的歲月中沈澱下來的:一份默契、一份溫情、一份平淡、一份理解、一份寬容。愛他就讓他開心,這就是伴侶…… 關於承諾~ 人世間有多少愛能生死白頭,又有多少的情可以天長地久? 所以你選擇共度一生得未必是你最愛的,你最愛的未必能和你共度一生, 多少的有情人走不進彼此的今生,只能苦苦地相約於來世;而多少的男男女女 走過愛情,走進婚姻卻不會再珍惜彼此的付出, 所以記得珍惜你愛的人, 把每一個平淡的今天當成是彼此相依的最後一刻,好好握緊愛人的手,即使他容顏已老,即使他滿面滄桑,那也是你記憶中永恆的溫馨, 請別忘了守住對他/她的承諾,也別忘了牽住他/她的手,走你們相依偎的一生一世一輩子……
26
詩人導演:菲利普卡瑞 菲利普卡瑞出生於法國巴黎,這位法國導演似乎不若其他當時代法國電影人那麼知名與擁有全球性的注目,但他確實是介於新浪潮和後新浪潮之間的一個重要人物,正因為這個尷尬的位置,決定菲利普卡瑞的難以被歸類與作為流派討論,卻有更獨立的個人色彩 菲利普卡瑞的第一部正式作品是1964年的《Les Enfants Desaccordes》,他擔任導演和編劇 1982年,菲利普卡瑞以《L'Enfant Secret》獲得尚維果電影獎,在坎城和威尼斯影展的優異表現也都出現在從這一年的往後十年時期,拿下了國際許多大獎,也奠定個人聲譽與作者風格 事實上,菲利普卡瑞從第一部電影,就被驚豔的法國影評標榜為是「電影圈的韓波」,流淌的詩意、緩慢憂傷的節奏,這也是李歐卡霍一再提及,對他影響最深,他也最崇拜的電影前輩 菲利普卡瑞除了導演,同時也擔任電影編劇、剪輯和製片,曾以《安那其戀人》(Regular Lovers)獲得2005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Wild Innocence》獲得2001年威尼斯影展費比西獎,《餘音不再》獲得2001年威尼斯影展銀獅獎,《自由如夜》獲1984年坎城影展獎項
27
在金馬影展菲利普卡瑞專題回顧中,「電影到底是什麼?」本片從最簡單便也最困難的提問開啟,試探了菲利普卡瑞和電影的關係,菲利普卡瑞回答為什麼要拍電影時說,那對他來說,幾乎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中間隔著攝影機這樣去觀看與寫作真實,比較有安全感,也比較安心,害羞而憂鬱的菲利普卡瑞,在紀錄片中,當他成為攝影機對準的對象,那麼慌張與不自在,讓做為觀眾的我們,突然就明白,他的電影裡,為何總是讓出寬裕的時間和空間,給裡面的故事和人物,對菲利普卡瑞來說,生存是需要劃開距離去面對的 1957年,楚浮曾寫道,對我來說,未來的電影將會比自傳性小說、懺悔告白、甚至日記,更為個人,年輕的電影作者將會在電影裡表現出更加而私人的世界,也許關於他們的初戀故事,也許是政治理念宣言,是旅程,是病痛,是婚姻、假期、服役…,而它們將會廣受喜愛,因為在未來,電影將是一種關於愛的行動 如果說在新浪潮還來不及讓楚浮的預言全面實現,那麼作為新浪潮與後新浪潮中間轉接點的菲利普卡瑞身上,我們的確看到這樣的轉向
28
菲利普卡瑞多以非常拮据的預算來拍片,也招徠一小群對他最為熟悉和友善的觀眾,有別於主流電影的風尚和讀者,也因此在美語系注意起歐洲和法國電影時,忽略了這塊極為珍貴的寶石,菲利普卡瑞有著一種孤獨、浪漫的詩人原型,1964有了第一部電影,4年後有了第一部劇情片,他也是1968學運世代的孩子,受新浪潮影響甚深 菲利普卡瑞的作品可看為兩個分期: 第一是70年代的比較地下作品的,內容較為隱晦、深奧,帶著藝術家的孤傲,電影主要描寫的是他身邊人們的故事,他與Nico的愛情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菲利普卡瑞在這段時間也染上毒癮,獨來獨往,帶著叛逆氣息 第二個時期則是1979後,他開始拍敘事性比較強的東西,比較是說故事,而不再像之前一樣,幾乎都只是傳達一種深拗的情愫或思維,難以親近。菲利普卡瑞的電影非常溫柔,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碰觸、相對的端持,有著幾乎是輕碰觸就會碎裂的細緻,這些電影有人與自己婚姻的關係,男人和父親、兒子(似又可和他真實生活中的情狀作對照參考),以及更多的,或說是菲利普卡瑞的藝術關注核心,正是傷逝的青春,當年華老去,青春的容顏似乎也折斷了的那麼令人戰慄,正是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李歐卡霍何以總是不斷說著他對菲利普卡瑞的著迷,因為青春也是卡霍最鍾情且無法找到答案的題目
29
菲利普卡瑞的電影是由一個個瞬間與瞬間所組成的,它們關於日子裡人的寂寞疏離,或人與人之間的親密
這些電影常常是沈默的,或頂多只有低低而疏淡的言語交換,不管是朋友或情人皆然,很少導演能把整部作品控制在一種極端的節制和優雅之下,都透露太多的想說和終究放棄去說,因而企圖不是敘事上讓故事去崎嶇地走的,而較為接近思考的 菲利普卡瑞的電影手法細膩,而要對人的內心有這麼親近的距離,好像過份華麗張揚的拍攝機具反而會誤事的 菲利普卡瑞電影有大量沈靜的鏡頭,可看出作者的耐心,經營出一種與現實對抗的時間感;不再是說書人全盤掌控故事該怎麼說,而是將詮釋權給觀眾,由他們來決定,這部電影說什麼
30
菲利普卡瑞來自法國影劇世家,父親是法國影壇另一名曾兩次獲得凱撒獎提名的老牌演員莫理斯卡瑞,兩人合作有《Wild Innocence》、《Phantom Heart》等
兒子則是近年來在全球很受年輕觀眾喜愛,影評也多所讚賞的路易卡瑞,尤其以貝托魯奇的《巴黎初體驗》(愛作愛作夢)和克里斯多夫何內的《母親,愛情的限度》,菲利普卡瑞和路易卡瑞父子兩合作的作品有路易五歲時的《迴吻》(Emergency Kisses)和最新的《安那其戀人》,這部片讓路易卡瑞拿下2006凱撒獎最佳新人獎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