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明治新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表示改革的决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明治新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表示改革的决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明治新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表示改革的决心。
大政奉还图 《明治宪法》颁布仪式(1889)

2 东 京 的 鹿 鸣 馆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3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讲授者:吕准能 “维新三杰” 木户孝允(1833-1877) 西乡隆盛(1827-1877)
大久保利通( ) 木户孝允( ) 西乡隆盛( ) 讲授者:吕准能

4 挑战与抉择 转型时代的国家,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从来 与希望和机遇共生。故此,希望和机遇也是空前的。
但是,抓住希望和机遇,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在抉 择中——生存,还是毁灭?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 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 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 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 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 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 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5 认识 借鉴 超越 从锁国到开国 倒幕与明治政府 明治维新 迅速崛起 闭关锁国幕府统治 尊王攘夷 改革旧制度 制定宪法 黑船事件:被迫开国
认识 借鉴 超越 对于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武力的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如何摆脱落后的境地、富国强兵、振兴民族?显然,出路应该是进行变革,向西方学习,实现社会转型,无论是俄国还是日本还是中国。 从锁国到开国 倒幕与明治政府 明治维新 迅速崛起 闭关锁国幕府统治 黑船事件:被迫开国 社会危机加剧 尊王攘夷 倒幕运动 戊辰战争 改革旧制度 发展新经济 文明开化 建立新军队 制定宪法 崛起东方 对外扩张

6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经济——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一、明治维新历史背景 材料一:1854年,日本全国雇用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有300所。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纺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商人以“出机”、“换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经济——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7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政治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材料一:将军家齐及世子家庆的奢侈生活已达极点,……制作糕点时,每日耗费砂糖千斤。家齐父子拥有900名侍俾 材料二:据统计,从1804年到1843年的40多年中,共发生了320多次农民起义。 大盐平八郎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政治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政治——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的反抗不断。

8 日本武士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 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9 材料1、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1、材料一表明,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之间什么关系? 材料2、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诸侯对富商卑躬屈膝,对商人有一定的依赖 2、材料2反映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怎样?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活贫困,地位较低。他们被迫从事工商业以糊口,而且对幕府封建统治阶级不满.

10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天皇 将军 幕府 大名 武士 新兴地主 商人 城市平民农民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天皇 幕府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将军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有些从事工商业 大名 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武士 新兴地主 商人 城市平民农民

11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政治上:通过幕府形式实现统治,形成天皇、将军、大名、武士的统治结构;实行森严等级制度,形成士、农、工、商等不同身份等级制度。 经济上:自然经济为主,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外交上:实行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12 外部环境——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黑船事件 这位不久前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 十分自负,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 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外部环境——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13 (二)黑船事件 内因: 外因: 1原因 2.黑船事件和不平等条约 3.影响: 日本幕府腐朽统治使日本落后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 面对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 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2.黑船事件和不平等条约 A、英、俄、荷、法等国也迫使日本签定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 B、日本沦为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从“锁国”被迫走向“开国”。

14 美、英、法、俄、荷等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给日本带来哪些影响?
破坏性和建设性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进一步加剧日本社会危机。欧美经济掠夺,使日本经济陷入危机,激化社会矛盾,使得农民和市民起义,社会动荡,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15 (三)“尊王攘夷”运动 1根 源: 2直接原因: 3开始标志: 4口号(任务): 5参与者: 6活动手段: 7结 果: 8局 限:
1根 源: 2直接原因: 3开始标志: 4口号(任务): 5参与者: 6活动手段: 7结 果: 8局 限: 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三)“尊王攘夷”运动 幕府对外妥 协,对内镇压 “尊王攘夷”。中 心是“攘夷” 中下级武士(主体,攘夷派) 奇兵队的武装斗争 失败 对幕府抱有幻想;盲目“攘夷”, 没有明确提出倒幕

16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大政奉还 鸟羽、伏见战役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 前提条件

17 (四)倒幕运动 尊王攘夷失败,认识到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先决条件。 1原 因: 2倒幕派 领袖: 3根据地:
4过程 5结 果: 高杉晋作及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称维新三杰) 西南强藩 开始: 发展: 高潮: 1868年 大政奉还 戊辰战争 鸟羽战役、伏见战役 推翻幕府,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

18 内忧外患 失败 尊王攘夷 倒幕运动 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1868年戊辰战争 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 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1868年戊辰战争 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19 明治维新的背景(归纳) 2、幕府腐朽统治,激化社会矛盾,人民反抗不断。 3、佩里叩关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内因 2、幕府腐朽统治,激化社会矛盾,人民反抗不断。 3、佩里叩关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外因 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建立和巩固以天皇为首新政权。 ——前提条件 而13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 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 为改变被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积极要求在日本实行改革.

20 五、明治维新目的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明治天皇(1852—1912 ) 1868年11月,涩泽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 本。此时的日本,已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国家。国 家刚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21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政治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经济 土地改革,殖产兴业 文化 文明开化,教育改革 军事 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22 《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命运 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早年学习西学,1858年在江户(今东京)设塾(即庆应大学前身)讲学。福泽谕吉曾三次游历欧美,著书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情况,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民主,在明治维新前后,有很大影响。福泽谕吉主张学习对人生实际有用的“实学’,认为实现文明是人类的理想。他的主要著作有《劝学篇》、《文明论概略》、《帝室论》等。 福泽谕吉( )

23 作用 1.政治: 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1)废藩置县:废除藩国,全国划为3府72县,中央直接管辖。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  作用 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2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3%,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1)材料一对“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改选意味着什么?“地契调查”依照什么情况意味着什么? (2)材料二认为国家富强的途径是什么? 征税对象由土地经营者转为土地所有者,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依照土地的实际占有情况和土地优劣情况。确定土地私有权和新的地税制定。 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25 2.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 (1)改革币制 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2)改革土地制度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工业化提供保障
(3)改革土地税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A、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 B、发展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C、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得到扶持的大资本家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建立许多资本主义企业。

26 培养大量人才,但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洋才”
3.文化生活: 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1)派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2)欧美模式进行教育改革,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培养大量人才,但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洋才” A、建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B、教学内容增加自然科学知识 C、逐步建立小、学、大学近代教育体制,其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 (3)社会生活各方面: 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推进吸取西方风 俗习惯如:衣、食、住、行等西化.

27 特点:日本军队称为“皇军”,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4.军事: 建立近代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1868年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郑重宣布:“经营天 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 (2)改进武器装备。购买武器,创办军工业,仿制先进武器。 (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4)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特点:日本军队称为“皇军”,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独立富强,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奠基。 作用:

28 三、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 2、经济: 1)改革币制,实行统一货币; 2)改革土地制度,; 3)改革地税, 3、文化:
4、军事: 5、法律: 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1)改革币制,实行统一货币; 2)改革土地制度,; 3)改革地税, 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1)“文明开化” 2)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生活习俗西化。 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军队。 颁布《日本帝国宪法》

29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性质:一场不彻底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历史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转折点,是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标志。
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政治方面) 2、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一员(国际地位) 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是历史转折点。日本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经济方面) 4、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面貌) 5、为亚洲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对他国影响) 性质:一场不彻底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0 材料一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在《御笔信》中郑重宣布:“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材料二 苟有国则有兵务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材料三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一、二反映了日本军事改革的目的何在?维新前后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影响? 局限性: (1)在经济、政治上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给邻国及日本本身带来重大灾难。

31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1.背景  :列强入侵激化国内矛盾,幕府陷于孤立;国际环境也较为有利. 2.领导者: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倒幕运动领导,建立明治政府并掌握政府实权,励精图治。 3.变法阻力: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新政府成立,因此为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变法阻力较小。 4.措施:顺应历史潮流,实施比较全面有效的符合的国情政策.

32 神圣不可侵犯 四、走向世界的日本 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天皇 议会 内阁 服务于天皇 协助天皇 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预算案权力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33 一、《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君主立宪制 1、颁布背景: 2、蓝本:德国普鲁士宪法 3、内容:
A:天皇权利、臣民权利 B:议会 C:内阁 D:枢密院 4、标志: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5、评价: A、进步性:1) 承认人民部分权利,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体制,是社会进步 ,亚洲第一部资阶宪法。 2)标志天皇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B、局限性:具有浓厚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里。

34 明治 维新 二、日本崛起于东方 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9世纪中期:面临半殖民地危机 19末:侵略扩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二战后:议会内阁制国家,经济大国,企图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 明治 维新

35 “经营天下,安抚汝等亿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御笔信》
日本从1890年就拿出60%的国家财政,建立和发展近代化的海陆军,1892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再从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摘自《中国近代史》》 以上材料说明日本强兵意欲何为?为什么会这样? 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改革保留封建残余、岛国意识、转移国内矛盾斗争视线

36 三、日本对外扩张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明治维新应该说 到1889年,1890年前后维新阶段就已经结束了,后来它整
个的国家战略就发生了改变,怎么改变呢,原来是通过改 革来促发展,从1890年以后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 1876年 侵略朝鲜,签《江华条约》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控制朝鲜 1904年 日俄战争 1914年 一战出兵山东、加紧侵略,企图独占中国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 七·七事变 ,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1941年12月 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37 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异同 相同: 背景 内容: 不同点: 领导: 内容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求,制度阻碍;都面临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相同: 背景 内容: 方式: 内容: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性质: 影响: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转折 B、都不彻底,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不同点: 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领导: 内容 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38 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处 议会: 君主: 内阁: 二战的两大元凶 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
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处 议会: 君主: 内阁: 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君主权力突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二战的两大元凶

39 异 同 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 明朝:防止倭患危及统治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德川齐昭 明朝:防止倭患危及统治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内容都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目的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实质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40 情感体验:“勇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 —在明治维新中感受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 一:从“维新人物”活动中体验勇于学习的能力。
高衫晋作、木户孝允等西南强藩早于明治维新改革 高衫晋作敏锐从中国的失败中吸收教训,认识到幕府的腐败,扫除旧势力。 西乡盛隆在倒幕运动中屡建奇功 派出强大的岩仓使团考察欧美,求知于世界,认识差距,实现民族自强的决心 大久保利通抓住机遇,超常规追赶的措施:政府主导,样版企业示范推进工业化。 明治政府全面学习、分步推进,较好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从务实变法措施中体验求知于世界的能力

41 维新三杰活动 “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业之多寡。物业之多寡虽赖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的诱导奖励 ——1874年大久保利通《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 “广兴议会,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卷;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木户孝允草拟) 倒幕英雄——西乡隆盛 1868年,隆盛担任征讨大总督参谋,兵不血刃进入江户城。但是西乡隆盛却在此时急流勇退,返回老家萨摩。因为他认为不可留在中央,担任比藩主地位还高的职位。到江户开城为止,他是代表下级武士改革派的最佳领袖。他视名利如粪土,视死如归,不为子孙买美田,西乡隆盛的人格最受日本人喜爱。

42 2007江苏高考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员,按照提纲要求,将如何回答下列问题: ① 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共同点和各自军事改革的措施。 共同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人侵,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措施:前期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购买和建造舰船,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培养军事人才。 明治维新的军事改革措施:推行义务兵役制,仿效欧美建立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

43 (2005江苏卷)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回答:
1、指出16C以来英国和19C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作用 2、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工业积累资本;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地税改革、政府投资扶植、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工业发展积累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但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44 ②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中日关系发生逆转。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
③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试列举日军制造的两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同时,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备尝战争的苦果,右图《1945年8月的广岛》的景象是哪次空前军事行动的结果? ④综上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根源:明治维新使资本主义发展,日本国力增强,但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但仍保留较强封建残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两次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旅顺大屠杀。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的南京大屠杀。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造成巨大伤亡。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45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相关知识和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改革中,是怎样着手进行风俗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2)日本的明治维新,又是如何进行社会风俗变革的?如何评价其变革? 明治维新: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学习西方。 这些做法革除陋习,促进日本的文明开化,社会进步;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改革深入发展;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却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 (在社会风俗改革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有益部分的保留,避免绝对化)


Download ppt "明治新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表示改革的决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