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2 概 念 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涉及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或免疫信号的缺陷。

3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按发病原因分类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 按主要累及的免疫成分分类 联合免疫缺陷 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免疫缺陷 吞噬细胞缺陷 补体缺陷

4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 感染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缺陷患者,恶性肿瘤发病比同龄 正常人群高300倍。 伴发自身免疫病 遗传倾向性
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易发生反复感染且难 以控制。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缺陷患者,恶性肿瘤发病比同龄 正常人群高300倍。 伴发自身免疫病 遗传倾向性

5 常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联合免疫缺陷 补体缺陷病 原发性吞噬功能缺陷病 T细胞缺陷性疾病 B细胞缺陷性疾病

6 一 原发性B细胞缺陷 (一)X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Bruton综合症)
血循环中缺乏B细胞以及γ球蛋白(血清丙球 < 2g/L ), T数目及功能正常,为X-连锁隐性遗传,多发生于男性 表现为反复的化脓性细菌的感染,

7 (二)选择性IgA缺陷 最常见的PIDD。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缺陷基因不清。 血清IgA < 50μg/L 可无临床表现或症状较轻,预后好。 (三)性联高IgM综合征(HIM) IgM增高,对TD抗原有弱的IgM应答, IgG、 IgA、 IgE 均明显降低或缺乏, IgD正常或增高。 X染色体上的CD40L基因突变,活化的CD4+T细胞不表达CD40L。男性多发。

8 二 原发性T细胞缺陷 DiGeoge综合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病 因:胚胎第6~8周时第Ⅲ、Ⅳ对咽囊管分化发育障碍 临床表现:
病 因:胚胎第6~8周时第Ⅲ、Ⅳ对咽囊管分化发育障碍 临床表现: 患儿胸腺、甲状旁腺、主动脉弓、唇和耳发育不良,具鱼状唇、眼间距宽和耳朵偏低等面部特征。易感病毒、真菌、原虫、胞内寄生菌。 治 疗:胚胎胸腺移植 T细胞信号转导的缺陷 CD3γ、CD3ε链缺陷——T细胞应答缺陷。

9 三联合免疫缺陷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CID)
T或T、B联合缺乏或功能缺陷所致 CID表现为:1、T细胞数量及功能↓ 2、B正常或↓,血清Ig↓ 反复胞内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

10 (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
1、X-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 性染色体遗传缺陷,IL-2Rγ链基因突变。 2、腺苷脱氧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陷 引起的CID: 导致核苷酸代谢产物蓄积——T、B细胞发育障碍。 3、MHC-Ⅰ/Ⅱ类分子表达缺陷的SCID: MHC-Ⅰ类分子缺陷:TAP基因突变 MHC-Ⅱ类分子缺陷( Ⅱ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调节 MHC-Ⅱ类类分子表达的基因发生缺陷

11 四、 补体系统缺陷 (一)补体固有成分缺陷 补体具有溶菌作用和调理吞噬的作用,补体C3是最重要的成分,补体缺陷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
(二)补体调节分子缺陷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皮下水肿,或发生肠管肿胀而出现绞痛,恶心、呕吐或水样腹泻,因喉头水肿常可窒息死亡。 (三)补体受体缺陷 CR1缺陷——CIC清除障碍,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1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NK缺陷, 毛发与皮肤色素改变
五、吞 噬 细 胞 缺 陷 免疫学特征:T、B正常(数量与功能),吞噬功能↓ 名 称 功能缺陷 受损细胞 遗传与其他 性联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系统缺陷 慢 性 肉芽 肿 病 杀菌力 中性粒细胞、M Chediak-Higashi综合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NK缺陷, 毛发与皮肤色素改变 杀菌力移动性 中性粒细胞、M 白细胞粘附缺陷 杀菌力移动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D18基因突变 中性粒细胞

13 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mdrome,AIDS
第二节 流行情况 病原学 传播方式 发病机制与 免疫学异常 防治原则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mdrome,AIDS

14

15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HIV

16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结构示意图 RNA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内膜 衣壳 核衣壳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结构示意图 内膜 衣壳 核衣壳 逆转录酶 RNA 整合酶 蛋白酶

17 CD4分子是HIV的受体,HIV的gp120与CD4分子高亲和性结合。CD4+的T细胞是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
吸 附

18 前病毒

19

20 临 床 表 现 1、无症状感染(可持续多年) 2、淋巴腺病: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 无临床全身症状 3、淋巴腺病伴全身症状:发热、体重↓、
临 床 表 现 1、无症状感染(可持续多年) 2、淋巴腺病: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 无临床全身症状 3、淋巴腺病伴全身症状:发热、体重↓、 感染等 4、发作性AIDS: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发生 Kaposi病和其他机会性感染

21 HIV感染的过程 1、急性HIV综合征 感染后无症状或表现流感样症状,高度病毒血症,HIV大量复制,可出现抗HIV抗体。
2、潜伏期 细胞外病毒消失,并在CD4+细胞中潜伏。全身性淋巴腺体病,但免疫功能正常。某些病人还出现AIDS相关症状群(AIDS-related complex, ARC),即发热、体重减轻及腹泻等症状。潜伏期可达2-10年以上。潜伏期包括:细胞潜伏期、临床潜伏期。 3、临床疾病期 (1)机会性感染:以卡氏肺囊虫、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等多见。 (2)恶性肿瘤:以Kaposi肉瘤、恶性淋巴瘤多见。 (3)神经系统异常:AIDS脑病或AIDS痴呆症状群,其特征是记忆丧失和种种其他非特异的神经精神障碍。

22

23 发病机制和 免疫学异常 1、HIVgp120与CD4+细胞表面CD4+分子的V1区结合
2、 HIVgp120同时也与表达在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CXCR4和CCR5结合。 3、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HIV基因和相关蛋白进入宿主细胞。

24 HIV可损害多种免疫细胞 1、 CD4+ T细胞减少及功能严重受损的机制
(1)HIV感染导致CD4+细胞减少①HIV及其包膜蛋白的直接致病作用② 细胞凋亡:HIV gp120或gp120-抗gp120复合物使CD4分子交叉连接、T细胞活化信号缺陷③识别病毒肽的CD8+CTL杀死CD4+ T细胞④ gp120 与CD4结合可激活gp120特异性CD4+ CTL,杀死被感染或不被感染的CD4+T细胞。 (2)感染早期对抗体应答的影响: (3)Th1细胞与Th2细胞平衡失调: (4)HIVLTR的V3区同宿主细胞NF-κB结合,使后者不能与相应基因调控区结合,影响T细胞增殖及CK分泌。

25 2、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HIV感染的重要靶细胞和病毒的主要庇护所。
3、B细胞:HIV可多克隆激活B细胞,表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并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26 免疫学特征 (1)抗HIV抗体 + (2)外周血淋巴细胞数↓ (3)CD4+细胞/ CD8+细胞比例倒置
正常>1.7, AIDS < 0.5

27 AIDS的防治 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宣传教育。HIV高度的变异性给疫苗的制备带来困难,有效疫苗的研制正在进行中。
HIV感染所致的CD4+细胞的死亡和免疫功能的衰竭是不可逆的和致死性的。 AIDS死亡率高。由于HIV基因组序列的突变、在HIV复制部位浓度不足、耐药株的出现,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28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 治疗原则 (一)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用于治疗致死性免疫缺陷病。
(二)基因治疗:取患者的淋巴细胞或脐血干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将正常外源基因转染受体细胞后回输体内,所产生的基因产物可替代缺失或不正常的基因产物。 (三)输入Ig或免疫细胞 (四)抗感染


Download ppt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