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知识点一 第三节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二 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点三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 随堂基础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知识点一 第三节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二 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点三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 随堂基础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知识点一 第三节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二 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点三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 随堂基础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知识点一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 随堂基础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2

3

4 1.四字模板记忆东、中、西部差异产 生的自然原因 (1)东部经济地带: 位置临海,气候湿润;地势低平, 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矿产贫乏,能源短缺。

5 (2)中西部经济地带: 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燥, 日照充分。海拔较高,水源较少; 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6 2.歌诀法记忆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中部湘赣鄂豫皖,黑吉晋入内蒙古。 西部滇藏黔渝川,外加青新陕甘宁。

7

8 [自读教材·抓基础]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 、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未包括港、澳、台): 经济基础

9 图中标注字母的省区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其简称分别为:a 、b 、c 、d 、e 、f 、g 、h
和I 。它们东边和南边沿海的 个省区属于东部经济地带,以西 个省区为西部经济地带。 内蒙古 12 10

10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产业 结构 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工业 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特征 以 产业为主 加工制造 农业经济 重型 轻型或轻重混 合型 过渡性

11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地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工业化差异 工业化进程 较快 工业产值 较高 较低 工业结构 、合资、 企业的比重相当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以 工业为主体 相对滞后 外资 民营 传统型

12 地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水平 较高 较低 城市综合实力 城市密度 较大 较小

13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①三大地带对比: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早, 高, 能力强,中西部地带则相反。 ②对东部地带的影响: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 ;有助于企业主动融入 ,及时把握研发动态,提高产品 。 开放程度 吸纳外资 国际市场 管理经验 竞争力

14 [读图思考·拓认知] 教材P19 图1-18 本图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历程。从认识时空变化入手,明确下列问题: (1)从时间轴上看,我国改革开放有什么规律? 提示:从时间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经过五年后至1984年才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从此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15 (2)从空间轴上看,我国改革开放的格局有何特点?
提示:从空间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带。

16 [跟随名师·解疑难] 三大经济地带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比较 地带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经济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17 地带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中部 经济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18 地带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西部 经济 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

19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选东部开始的原因 东部地带地势低平,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东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的文化水平较高,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20 [活学巧用·大冲关] 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2002年东、中、西部三 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分析下图,回答(1)~(2)题。

21 (1)甲、乙、丙与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搭配正确的是
(  ) A.甲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B.乙图是西部经济地带 C.丙图是中部经济地带 D.丙图是东部经济地带 (2)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 (  ) A.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D.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22 解析:第(1)题,在甲、乙、丙三者中,甲图第一产业比重最低,第二、三产业比重最高,为东部经济地带;丙图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二产业比重最低,说明经济落后,应为西部经济地带;乙图为中部经济地带。第(2)题,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别。自然资源的丰歉程度和产业结构的配置,都是影响地带性差异的因素,自然资源丰歉程度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呈正相关。 答案:(1)A (2)C

23 [自读教材·抓基础] 1.划分界线 一线。 秦岭—淮河

24 2.区域差异 北方 南方 自然 条件 跨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 面积广阔,森林、 、石油、 等资源丰富 跨 带及少部分 地区,热量丰富, 充足, 矿产、生物资源、 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性 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 严重等 洪涝灾害、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热带 亚热 水分 平原 有色金属 煤炭 水力 铁矿 环境污染 水土流失

25 北方 南方 地位 成就 长期以来是我国主要的 地区和 基地 沿海地区积极 , 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面临 问题 、扩大对外开放、 等紧迫任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 对外开放 外向 重工业 能源 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生态环境 紧张

26 [跟随名师·解疑难]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7 1.自然条件差异  区域 项目   南方 北方 地理 位置 约32°N~34°N以南 约32°N~34°N以北 地貌 以丘陵和低山为主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28   区域 项目   南方 北方 气候 ①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②年降水量>800毫米③4 <积温<8 ④夏秋季东南沿海多受台风影响,长江流域有梅雨、伏旱天气 ①温带季风气候为主②<年降水量<800毫米③积温<4 ④夏季多暴雨,春季干旱多沙尘天气,春旱、夏涝、寒潮灾害影响大

29   区域 项目   南方 北方 河流 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汛期较长 水量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汛期较短 土壤 红壤、砖红壤 棕壤、钙质土、黑土、黑钙土,部分地区有盐碱土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30 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区域 项目    南 方 北方 资源条件 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煤、石油和铁矿资源丰富 工业生产 轻工业发达和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31    区域 项目    南 方 北方 农业 耕地类型 以水田为主 以旱地为主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粮食作物 以水稻为主 以小麦、玉米为主

32    区域 项目    南 方 北方 居民 生活 主食 以大米为主 以面食为主 传统民居 房屋多尖顶,墙体轻薄,注重通风、散热、排水 房屋多平顶,墙体严实厚重,注重防寒保暖 传统交通 以船为主 以马为主

33 [活学巧用·大冲关] 2.(2011·惠州模拟)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 地分布对照图” ,回答(1)~(2)题。

34 (1)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耕地面积南方大于北方 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

35 (2)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是两地 (  )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36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的人口比重较大,即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但南方的耕地只占35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的人口比重较大,即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但南方的耕地只占35.9%,说明北方的耕地比重远大于南方;但北方的水资源所占比例极小,这说明北方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耕地比重除以人口比重,得到两个比值,再将这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可知南方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第(2)题,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南方地区距东南季风的源地近,受其影响较大,

37 降水量丰富,而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降水量较小;即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差异是年降水总量差异导致的。
答案:(1)C (2)B

38 [自读教材·抓基础] (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 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 和东部地带的 西部地区 10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 族自治区

39 (3)区位分析: ①优势资源:矿产资源、 资源、 资源、土地资源等。 ②制约因素: 落后, 、技术、 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油气 水能 基础设施 人才 资金

40 (4)意义: ①缩小东、西部地带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 ②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加强 ,保持社会稳定与 。 ③扩大国内 ,实施 战略。 ④将西部地带的 优势变为 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协调发 民族团结 边疆安全 市场需求 可持续发展 资源 经济

41 [跟随名师·解疑难]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与重点措施

42 [活学巧用·大冲关] 3.与西部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 (  )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 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 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 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 其成为全国的动力基地

43 解析: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
答案:C

44

45

46 考向 区域差异分析 1.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发展统计资料为切入点, 综合考查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差异。 2.联系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热点新闻,与区域开发实 际相结合,综合考查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确定发 展方向等知识。

47 [例] (2011·江苏高考)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

48 材料2: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49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____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________为主 较少

50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51 [解析] 第(1)题,结合表中各自然要素和图中两省区的信息,可知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第(2)题,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注意不要回答成时间分布的差异。第(3)题,根据图丙可知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第(4)题,分析霍尔果斯的优势条件,主要抓住位置、交通、资源、政策等因素即可。 [答案] (1)

52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53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霍尔果斯是我国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54

55 点此进入 [随堂基础巩固]

56 点此进入 [课时跟踪训练]


Download ppt "知识点一 第三节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二 区域发展差异 知识点三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 随堂基础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