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級產業活動(二): 市場指向農業與農業區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級產業活動(二): 市場指向農業與農業區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級產業活動(二): 市場指向農業與農業區位
4 第一節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與農村景觀 第二節 農業活動的區位及其變遷

2 學習重點 市場指向的農業特徵 農業活動的區位變遷 科技發展對農業的影響 市場指向農業的發展方向 2

3 吃過這道料理嗎? 看過主要食材-金針花生長的地方嗎? 資料來源:

4 章首圖 花蓮縣六十石山的金針花田 採收金針花是有技巧的,猜猜看是該摘已開花的還是含苞的?
含苞的。採下花蕾後,除新鮮販售外,多半乾燥以延長販售期

5 想想看,還有哪些食材你根本沒看過它生長的環境呢?這意味著什麼呢?

6 農業生產與消費幾乎分離,這樣的農業會有哪些不同?

7 市場指向— 為滿足市場需求而生產的農業活動 市場指向農業需要哪些基本條件才能存在? 市場需求、生產區、運輸系統 世界上大量的市場需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工業革命以後,都市興起

8 第一節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與農村景觀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及其運作 市場指向農業活動及農村景觀 自然投入 人為投入 (科學化、專業化)

9 第一節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與農村景觀 投入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及其運作 過程 產出 市場指向農業活動及農村景觀 以畜牧為主 以農耕為主 農牧混合
自然:選擇有利環境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及其運作 人為:政策、技術影響大 過程 科學化、專業化、企業化 市場銷售→投入 產出 汙染物→破壞環境 市場指向農業活動及農村景觀 以畜牧為主 酪農業、放牧業 商業性穀物農業 以農耕為主 熱帶栽培業 農牧混合 園藝農業

10 一、市場指向農業系統及其運作 市場指向農業的主要目的?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重要因素 獲取最大利潤 自然投入:選擇有利的自然環境
人為投入:配合市場需求,加強資金、技術等 提高產出的質與量 便捷的 交通系統 利潤

11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如何運作? 投 入 過 程 產 出 殘株敗葉、禽畜排遺、化學農藥及化肥殘留 汙染物 有機肥 農家 市場 物質、能量流 資金流
投 入 過 程 產 出 殘株敗葉、禽畜排遺、化學農藥及化肥殘留 汙染物 有機肥 農家 主要 市場

12 這是香水百合,當然是買來的囉!屬於市場指向農業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楊蕙禎攝 位於彰化田尾種植現場,複雜吧! 人為投入多,從市場收回資金需持續投入 購買球根、肥料、農藥、設備、僱傭…

13 政府政策也是重要因素: 補助與貸款 → 資金更充裕 農改場的技術改良與育種 →產量、品質的提升 但是這些人為投入也可能造成各式汙染,破壞環境!

14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 投入 過程 產出 其他說明 自然投入 市場現金再投入農業系統中 政府政策和技術發展也是重要決策因素 科學化專業化企業化
多入市場 少量自用 人為投入的增加,可能產生生態系統中無法分解的汙染物,導致環境的破壞

15 二、市場指向農業活動及農村景觀 市場指向的農業活動,依 產出內容的差異,區分: 畜牧為主 農耕為主 農牧混合經營

16 (一)以畜牧為主的市場指向農業 1.酪農業:產出牛乳或乳製品 2.放牧業:生產肉類、毛、皮等 特色:投入大量資金、科學化栽培
(牲畜的選種、飼養、防疫以 及牧草或飼料的選種與栽培等) 

17 酪農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西北歐 北美 五大湖 美國東北 新英格蘭 大都市或都會區外圍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 想一想為何如此分布?

18 想一想為什麼酪農業主要分布在歐美地區而非亞洲? 飲食習慣
1.酪農業 指飼養乳牛,生產牛乳或乳製品的農業活動 分布 :  大都市或都會區外圍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  西北歐、北美五大湖及美國東北的新英格蘭 環境條件:溫和濕潤、人口集中 特色:規模較小,集約 人工牧草及飼料飼養乳牛 想一想為什麼酪農業主要分布在歐美地區而非亞洲? 飲食習慣

19 酪農業的投入與產出 依產品特色想一想,酪農業最重要的區位是什麼? 市場
資料來源:黃觀貴、李麗瓊,人與環境2,香港:齡記出版,1995,P.85,圖5.7 依產品特色想一想,酪農業最重要的區位是什麼? 市場

20 奶粉 紐西蘭離主要市場遠,為何可以發展酪農業? 運輸業的發達以及生產技術的改良 紐西蘭
資料來源:

21 景觀特色 日本北海道根釧台地 牧地、畜廄、農舍、擠乳站 和倉庫

22 放牧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北美 西部 巴西高原 澳洲中、 北部 南美 彭巴 這些地區的氣候特徵為何?

23 2.放牧業 想一想放牧業為何較粗放? 地廣人稀 指飼養牛、羊等牲畜,生產肉類、毛、皮等畜產品的農業活動 分布: 環境條件:地廣人稀
 草原-北美西部、南美彭巴、澳洲中部  熱帶莽原-巴西高原、澳洲北部 環境條件:地廣人稀 特色:規模大,粗放,定居圈牧,專業化,  天然牧草為食料 想一想放牧業為何較粗放? 地廣人稀

24 景觀特色 澳洲的牧牛場 圍籬是為了規範輪流放牧的路線與範圍 請問這麼做與何種環境特色有密切關係? 氣候乾旱 草地恢復不易
資料來源:黃觀貴、李麗瓊,人與環境2,香港:齡記出版,1995,P.53,圖3.22

25 景觀特色 阿根廷彭巴草原

26 請依照生產流程找出酪農業或放牧業 放牧業 酪農業

27 $ (二)以農耕為主的市場指向農業 1.商業性穀物農業 2.熱帶栽培業 3.園藝農業 特色:專業化、企業化及科學化
想想看此種農業的目的為何? 如何才做得到?

28 商業性穀物農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加拿大草原 烏克蘭草原 美國 中西部平原 彭巴草原 澳洲 這些地區的環境特徵為何?

29 1.商業性穀物農業 指純粹栽培榖類作物,產品全部以現代化運輸工具運銷市場的農業活動 分布: 溫帶草原-加拿大、美國中西部草原、
 溫帶草原-加拿大、美國中西部草原、 阿根廷彭巴草原、烏克蘭草原、澳洲等 環境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為何選擇地形平坦的地方種植? 方便機械化耕種

30 特色: 大規模栽培單一穀類:小麥為主 專業化,企業化,科學化 機械化程度高,勞力粗放 人為投入高,資金、技術密集 單位勞力產量高、總產量高
USA ROC 臺灣與美國的農夫相比,誰的單位勞力產量高? 美國

31 景觀特色 單位成本較低 規模大有何好處? 留意國際市場資訊 如何保證收益? 市場風險 (豐收價格下跌) 除自然災害,還會面臨哪些人為風險?
加拿大薩克其萬省的小麥栽培 規模大有何好處? 如何保證收益? 除自然災害,還會面臨哪些人為風險? 單位成本較低 留意國際市場資訊 市場風險 (豐收價格下跌) 資料來源:Keung Yiu Ming,contemporary geography3,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36

32 景觀特色 高大的穀倉、鄰近道路住屋與一望無際的整齊田塊

33 猜猜看他們在做什麼? 並想一想,其農作可以做什麼使用? 橡膠.可可.咖啡.甘蔗

34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割橡膠 採收可可

35 猜猜看他們主要分布在哪裡? 採收 甘蔗 採收 咖啡豆
資料來源:

36 熱帶栽培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東南亞 中南美洲 西非 東非 這些地區的氣候特徵為何?

37 2.熱帶栽培業 以企業化方式大規模栽培經濟作物的農業活動 分 布:中南美、東南亞、 氣候條件:熱帶濕潤 (熱帶雨林、莽原、季風)
分  布:中南美、東南亞、      西非幾內亞灣沿岸、東非等地 氣候條件:熱帶濕潤 (熱帶雨林、莽原、季風) 資料來源:Keung Yiu Ming,contemporary geography2,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31 這些地區原以何種農業活動為主? 採集、游耕

38 想想看經營咖啡園需要哪些條件? 淘選漿果後裝袋 咖啡種植五年後開始採漿果 送至搗漿機器去掉果肉 曬乾取出咖啡豆 翻動果殼、取果肉、清洗
圖片取自95暫綱龍騰課本 想想看經營咖啡園需要哪些條件?

39 近年雖已有機械化的趨勢,但仍需投入不少勞力
特色: 栽培熱帶現金作物 如:橡膠、油棕、咖啡、可可、甘蔗等 在產地進行初級加工 資金、技術、勞力密集 大規模、專業化、企業化、科學化 近年雖已有機械化的趨勢,但仍需投入不少勞力 以人力篩選咖啡豆(牙買加)

40 景觀特色 在這個農場中,哪個景觀顯示出西方文化? 此種農業型態與何種歷史背景有密切關係? 西方殖民 加工廠 咖啡園 園主住宅 工人宿舍 教堂
學校 巴西咖啡農場 商店

41 請依照生產流程找出熱帶栽培業或商業性穀物農業

42 猜猜看裡面種的是什麼? 並想一想,與前兩者農業方式有何差異?

43 溫室栽培花卉(荷蘭)

44 利用網室栽培蔬菜(彰化縣埔鹽鄉)

45 使用現代化灌溉技術的園藝農業農村景觀 (法國科西嘉島)

46 3.園藝農業 主要作物:花木或蔬果 特色: 針對市場需求以科學方法栽種 (溫室、網室、灌溉等) 屬集約農業活動 分布:都市或都會區外圍

47 地中海型氣候區的園藝農業 氣候特色:夏乾冬雨 分布: 歐洲環地中海地區、美國 和澳洲西南部等 興起:都市化和運輸革新
關鍵技術:現代化灌溉技術 南歐地區園藝農業的主要市場在哪裡? 西北歐

48 想想看,專業化可能帶來的風險?如何降低風險?
自然風險:氣候災害、病蟲害等 市場風險:生產過剩 生產多樣化 → 農牧兼營

49 看看這裡有什麼? 美國伊利諾州

50 (三)農牧混合經營的市場指向農業 是兼營作物種植與牲畜飼養的農業活動 分布 地形平坦、雨量適中 西歐平原、美國中部玉米帶等 特色:
農場分區:飼料作物、牧草、現金作物 採行輪耕 收入:作物與牲畜

51 混合農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歐洲平原 美國中部 阿根廷 彭巴草原

52 混合農業、放牧業 商業性穀物農業相比何者集約度高?
混合農業的 主要投入與產出 混合農業、放牧業 商業性穀物農業相比何者集約度高? 混合農業

53 混合農業生產流程圖

54 學生活動4-1 圖4-11為某種市場指向農場的投入、生產過程、產出示意圖,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55 學生活動4-1 1.此農場的農業活動屬於何種農業類型? 答:酪農業
2.如果你是此農場的主人,為獲得最大利潤,你將在此農場的農業系統中,加強哪些投入? 答:請同學自行發揮

56 第二節 農業活動的區位及其變遷 農業區位 農業技術改良 運輸革新與區域分工 市場指向農業的發展方向

57 第二節 農業活動的區位及其變遷 自然因素:如氣候 農業區位 人文因素:如距離市場遠近 農業技術改良 如新作物引進、品種改良 運輸革新
區域分工與區域專業化 國際市場開放的影響 市場指向農業的發展方向 農業調適:臺灣 農業企業化 生態農業

58 影響農業的因素一直在改變 尤其是人為因素 (資金、技術、運輸) 噴水設施 運輸

59 一、農業區位 各種農業活動比較適合經營的位置 自然環境 : (基本因素) 下列農業區各位在哪個氣候帶? 熱帶栽培業 商業性穀物農業
濕熱的低緯度地區 氣候溫和的中緯度地帶

60 人文因素 : (對於市場指向農業影響較大) 下列農業活動的主要人文區位要求為何? 酪農業、園藝業 熱帶栽培業 人文因素的變遷:
鄰近大都市 勞力充足、海運便利 人文因素的變遷: 早期:距離影響大 主要改變因素:農業技術與運輸

61 農業區位理論 提出者:德國學者邱念(J.H. von Thünen) 理論假設: 地表均質 交通條件一致 只有一個市場 市場價格一定
生產成本到處相同 農民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 資料來源:

62 區位租:市場周圍土地能夠獲得的利潤 重要因素:距離 區位租與距離: 區位租(農業利潤)= 產量[價格–(生產成本 + 運費)] 近/低 高(集約) 低(粗放) 遠/高

63 區位租和土地利用的空間變化

64 二、農業技術改良 中南美洲 非洲 新作物的引進 品種的改良(如綠色革命) 作物: 栽培方法的更新 提高質、量 農業和化學肥料的發明
拓展種植範圍 請找出下列作物的原生地 1.歐洲的馬鈴薯、番茄 2.東南亞的橡膠樹 3.西非幾內亞灣的可可 4.中南美洲的咖啡 1.2.3.美洲4.非洲 中南美洲 非洲

65 綠色革命 利用雜交方法培植農作物新品種,使其具有 抗病力高、產量高、適應氣候能力強、成長 期縮短等優點
正面效益: 提高作物的產量、品質,拓展種植範圍 負面效益: 依賴大量肥料、殺蟲劑、灌溉系統,資金投入大→貧富差異擴大、破壞環境

66 基因改造—第二次綠色革命 但是並非大家都接受基因改造作物…
利用基因工程將原有作物移除,並加入其他作物 的一些基因,從而栽培出品質更好,或生產力更 佳的作物,稱基因改造作物 常見基因改造作物:大豆、玉米、棉花等 基因改造作物特性:增加產量,具較強的抗寒、 抗病蟲害等 但是並非大家都接受基因改造作物…

67 盧森堡一場綠色和平組織反對基因改造食品的活動(AFP)
資料來源: 盧森堡一場綠色和平組織反對基因改造食品的活動(AFP)

68 1983年,全球第一個基因改造農作物馬鈴薯誕生在美國,近三十年,美國已成為世界基因改造食品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
基因改造作物也遭到強烈質疑,爆出「超級蟲草」、「危害健康」等 弊端 資料來源:

69 三、運輸革新與區域分工 距離對農業活動 分布的影響力降低 農產加工與冷凍技術發展 原本易腐的蔬果、牛乳等不必緊臨市場 農業生產技術改良
單位面積產量提高、生產成本降低 交通改善 運費率降低 距離對農業活動 分布的影響力降低

70 區域專業化的過程 甲、乙是孤立都市,周圍為自給性的農業活動 ,依都市的需求而定 甲、乙間建立運輸路線後,兩地交換而相互依賴出現了專業化的現象

71 區域專業化的過程 甲、乙分別和港口都市丙建立運輸路線,市場擴大 →農業生產區域分工與區域專業化

72 猜猜看,影響左圖甲乙兩地主要作物不同的主要因素為何?
灌溉水資源的多寡

73 蔬菜專業區 猜猜看這裡蔬菜的主要市場在哪裡? 大臺北地區 照片來源:95暫綱課本 雲林縣西螺的網室蔬菜 資料來源:陳信雄攝影

74 四、市場指向農業的發展方向 全球化:貿易自由化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區域分工範圍日趨擴大
目前哪個世界性的貿易組織影響世界各地的農業活動?如何影響?

75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貿易組織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成立:1995年,前身是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GATT) 性質:負責監督成員經濟體之間各種貿易 協議得到執行的一個國際組織 成員:截至2015年4月,共有161個成員 宗旨:鼓勵自由貿易,成員國彼此解除管 制與降低關稅達到自由開放的市場

76 比較利益影響農業區位 當區域間存在著自由貿易時,一個地區會 傾向於生產相較其他地區更具利益的產 品,並以之與其他地區交換本地不生產的
產品,稱為「比較利益」 市場指向農業以追求最高利潤為原則 各地區傾向選擇最有利益的生產項目  →區域專業化程度提高

77 農業調適 趨 勢:全球化自由競爭 發展依據:比較利益,找出在國際農業 分工中的優勢,發展在價格或 品質具備競爭優勢的農產品
趨 勢:全球化自由競爭 發展依據:比較利益,找出在國際農業 分工中的優勢,發展在價格或 品質具備競爭優勢的農產品 政府角色:訂定適宜的農業政策,輔導 農民進行農業轉型 土地或勞力成本較低的國家的農業要如何調整? 以價格低廉的農產品為競爭優勢

78 全球化下的臺灣農業 劣勢: 地狹人稠 → 農場規模小,生產成本較高 優勢: 農民素質高且技術發達 策略: 精緻農業與農業企業化相對有利
(科學化、企業化)

79 農業企業化 將企業經營的策略應用於農業 ,視農作物為商品 農業生產過程由具有專業知識 的農民,以科學化的器械和設 備輔助生產
將企業經營的策略應用於農業 ,視農作物為商品 農業生產過程由具有專業知識 的農民,以科學化的器械和設 備輔助生產 農場以企業化的方式管理,並 重視農產品的行銷

80 農業企業化 農業企業化經營示意圖

81 例:臺灣蘭花產業 方式: 專業的栽培技術 應用生物科技培育品種 以電腦等現代化設備控制生產過程並配合企業化的行銷策略
成果:臺灣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蝴蝶蘭專業生產地區之一 現代化栽培的蘭花 (臺南烏樹林糖廠)

82 推薦影片欣賞:蝴蝶蘭王國(01:38)

83 影片學習 目前臺灣蘭花業者,藉由何種方式提高蘭 花效率?
答:自動化溫室設備,引進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結合生產管理,提高育成率與盤點效率,進而提高訂單交期與出貨數量的準確度 參考資料: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84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無線射頻辨識技術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又稱電子標籤,是一種通訊技術,可通過無線 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 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應用:如物流管理,從商品設計、原材料採購、 半成品與製成品之生產、運輸、倉儲、配送、 銷售,甚至退貨處理與售後服務等所有供應鏈 環節之即時監控 沃爾瑪正在使用的射頻標籤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85 永續經營-生態農業 起因:市場指向農業經營者為增加生產效益,以大量的化學肥料、農藥等人為投入提高農業產出,卻造成了環境的汙染與破壞
目標:維持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降 低對環境的干擾

86 生態農業 定義:指不破壞生態環境,甚至保護 生態環境的農業經營方式
特點:側重以生物科技培育優良品種, 而非盲目擴大耕地增產糧食,以減少對 其他土地的開發 注意環境保護,少用化肥、農藥, 降 低汙染 注重農業物質的循環利用

87 稻鴨共作 稻鴨共作(苗栗苑裡) 部分有機稻田標榜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而以養鴨吃蟲、鴨糞肥田等方式去除蟲害及提高土壤肥力
西元2008年05月14日 | 2:08 稻鴨共作(苗栗苑裡)

88 影片欣賞:稻鴨共作(02:06) 資料來源:華視新聞

89 影片學習 鴨間稻幫農民解決哪些問題? 答: 1.幫忙吃掉害蟲,包括福壽螺
2.減少雜草的生長。因為鴨子在水中行走, 使水和泥土產生混濁的狀態,雜草難以進行光合作用,無法生長

90 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資源,並達成農業的永續經營
現代農業轉型 的重要方向 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資源,並達成農業的永續經營

91 影片欣賞:水稻生產履歷(05:36) 資料來源:客家新聞雜誌

92 影片學習 1.影片中,農民組產銷班申請產銷履歷證明的目的為何? 答:透過生產過程透明化,讓消費者信任 產品,提高銷售量
2.臺灣農業難以吸引年輕人投入的主要原因為何? 答:因農業規模小,生產成本高,收入少

93 挑戰學指考 94學測 題目 近年很多國家推動「永續農業」,其作法除採用自然農法,建立農產品的生態標章外,還推動農田休耕,在作物收成後,將殘株混入土中並加以翻土,讓農田在隔年休耕。請問這樣的休耕方式對農田的生態環境帶來什麼影響?  甲、提高土壤肥力;乙、避免連年種植同一作物,以減少病蟲害;丙、使土壤密實,減緩土壤侵蝕;丁、翻動表土,加速土壤母質風化速率。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14-1

94 挑戰學指考 答案:(A) 解析:文中提及「將殘株混入土中並加以翻土」,藉此使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增加,可提高土壤的肥力,並讓土質疏鬆,增加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含量,以利於耕作。而文中提及「農田在隔年休耕」,並不連續從事耕作,可讓原本生存在某種作物身上的病蟲害因缺乏宿主無法繼續生存與繁衍,故可減少病蟲害的擴散

95 挑戰學指考 101指定 題目 自1960年代起,臺灣開始在不同的地區,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作物或牲畜發展農業專業園區。臺灣農業專業園區的興起和發展,與該時期哪項現象的關係最密切?  (A)勞力老化  (B)地層下陷  (C)土地退化  (D)交通革新 14-1

96 挑戰學指考 答案:(D) 解析:交通革新降低了「距離」對農業分布的影響,運輸成本的重要性降低,農業生產可以基於比較利益原則選擇更適合的環境,進而形成農業區域分工、區域專業化。如中山高速公路完成,使彰化平原由水稻田轉而栽培花卉蔬菜,形成農作專業區(區域專業化現象)

97 挑戰學指考 103指定 題目 2000年以來,嘉義縣中埔鄉受天災頻仍、經濟不景氣及供過於求等影響,導致不少農家改變經營方式:有些農家在檳榔林內雜植咖啡、香蕉等作物,一方面增加家庭收入,一方面減少水土流失;也有些檳榔林被廉價轉包或棄置。此外,還有一些農民認為種檳榔是世代傳承的產業,要改變既有維生方式且承擔未知的風險,並不願意廢園轉作其他作物。請問:中埔鄉檳榔種植業的轉變,說明下列哪種檳榔種植業的現象已經開始逐步瓦解?  (A)區域專業化 (B)空間分工鏈  (C)全球在地化 (D)生產標準化。 14-1

98 挑戰學指考 答案:(A) 解析:文中提及中埔鄉的農業經營由檳榔種植逐漸轉為其他如咖啡、香蕉等,可知中埔鄉農業的區域專業化現象逐漸瓦解

99 學生活動4-2 臺灣市面上有一些農產品貼有「TAP(產銷履歷驗證農產品)」標章(如圖4-15所示),民眾可輸入其標籤上的追溯號碼,上網至「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 產流程。請問:

100 圖4-15 產銷履歷驗證通過的產品標籤範例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我有身分證 推薦影片: (15分:37秒)
(網址已設超連結,可直接點選)

101 學生活動4-2 1.貼有「TAP(產銷履歷驗證農產品)」 標章的農產品,代表意義為何?
答:貼有「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標章」的農產品,代表驗證機構已經幫消費者確認過該農產品的生產流程符合規範,農產品品質符合驗證機構要求 2. 購買農產品時,你會選擇貼有「TAP」標章的農產品嗎?原因為何? 答:請同學自由回答

102 市場指向農業(commercial agriculture)
市場指向農業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生產目的 ,農民為追求生產效率,除選擇有利的自然環境,作為農業系統的自然投入外,尚需配合市場需求,加強農業系統中資金、技術等人為投入,以提高農業產出的質與量,並藉由便捷的交通系統,將農產品運銷各地市場。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03 市場指向農業(commercial agriculture)
市場指向農業的農產品多進入市場銷售,所換取的現金除支付生活所需外,往往再度投入農業系統中,成為購買種子、肥料 、農藥、農業設備及支付僱傭、選種、育種、改進技術等所需的資金。除勞力與資金外,政府的政策與技術的發展,也是影響農業發展重要的人文因素。

104 市場指向農業(commercial agriculture)
市場指向的農業活動,依產出內容的差異 ,可區分為以畜牧為主、以農耕為主和農牧混合經營三大類。

105 ▲市場指向農業系統示意圖

106 ▲市場指向農業活動分布圖1

107 ▲市場指向農業活動分布圖2

108 酪農業(dairy farming) 酪農業主要分布在大都市或都會區外圍等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以氣候溫和濕潤且人口集中的西北歐、北美五大湖及美國東北的新英格蘭等地區較為發達。牧場規模通常不大,農民大多種植牧草或飼料作物以飼牧乳牛,需耗費較多人力,經營方式較為集約。產出的鮮乳除就近供應都市消費外,也可運送至乳品加工廠,製作成奶油、乳酪、奶粉等乳製品。牧地、畜廄、農舍、擠乳站和倉庫等,構成了酪農業的農村景觀特色。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09 ▲酪農業的活動形式

110 放牧業(pasture husbandry)
放牧業主要分布於地廣人稀的北美西部、南美彭巴、澳洲中部等草原地區,和巴西高原、澳洲北部等較濕熱的莽原地區。牧民多以定居圈牧的方式,將牲畜圈養在圍籬內,按照規劃的路線和範圍輪流放牧。牲畜養成後,再將多數畜產品賣至市場。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11 ▲放牧業的活動形式

112 商業性穀物農業(commercial grain farming)
商業性穀物農業是指純粹栽培穀類作物,產品全部以現代化運輸工具運銷市場的農業活動,以小麥栽培最具代表性。商業性小麥栽培主要分布於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加拿大草原、美國中西部平原等溫帶草原地區。其機械化程度頗高,勞力投入雖少,但是大量資金、技術、管理等人為投入,使其總產量豐碩,以致單位勞力產量甚高。高大的穀倉 、鄰近道路的住屋與一望無際的整齊田塊,構成其農村景觀特色。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13 ▲商業性穀物農業的活動形式

114 (tropical commercial plantation agriculture)
熱帶栽培業 (tropical commercial plantation agriculture) 熱帶栽培業是以企業化方式大規模栽培經濟作物的農業活動,主要發展於中南美洲 、東南亞和西非幾內亞灣沿岸等熱帶濕潤地區。熱帶栽培業的經濟作物有橡膠、油棕、可可、甘蔗、咖啡等,須投入大量資金與技術,近年來雖已有機械化的趨勢,仍需投入不少勞力。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15 (tropical commercial plantation agriculture)
熱帶栽培業 (tropical commercial plantation agriculture) 其作物收成後,多在產地先進行初級加工後再出售,以提高產品價值,並減少運費 。大型的熱帶栽培業農場,農場主人與勞工多住在農場中,除了作物以及初級加工的場所外,農場中還有學校、商店、信仰中心等公共設施。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16 ▲熱帶栽培業的活動形式

117 園藝農業(market gardening)
園藝農業是指針對市場需求,利用溫室、網室、灌溉等科學方法栽種花木或蔬果的集約農業活動,主要分布在都市或都會區外圍。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18 混合農業(mixed farming) 指兼營作物種植與牲畜飼養的農業活動,主要分布於地形平坦、雨量適中的地區,如西歐平原、美國中部玉米帶等地。農場通常劃分為飼料作物區、牧草區、現金作物區和牧場區等數區,採行輪耕方式,作物與牲畜皆為農家收入來源。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19 ▲混合農業的活動形式

120 農業區位(agricultural location)
各種農業活動都有其比較適合經營的位置,即農業區位。自然環境是影響農業區位的基本因素,如熱帶栽培業侷限於濕熱的低緯度地區,商業性穀物農業則多分布於氣候溫和的中緯度地帶。人文因素也常左右農業區位,特別是市場指向的農業活動,如酪農業、園藝業主要在大都市周圍,熱帶栽培業則分布於勞力充足且海運便利的地區。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21 農業區位論(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最早提出農業區位理論者,為德國學者邱念(J.H. von Thünen)。邱念理論假設地表均質、交通條件一致、只有一個市場、市場價格一定、生產成本到處相同、農民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 市場周圍土地能夠獲得的利潤為區位租。區位租隨距離市場遠近而變化,距離市場愈近 ,要負擔的運費愈少,故區位租愈高,農民的投入愈多,故農業土地利用愈集約;反之 則愈粗放。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相關網站: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122 ▲區位租和土地利用的空間變化

123 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綠色革命是指利用雜交方法培植農作物新品種,如1940年代在墨西哥培育出奇蹟麥(單位產量增加5倍)、1960年代在菲律賓培育出的奇蹟米(單位產量增加2.5倍)。這些新品種具有抗病力高、產量高、適應氣候能力強、成長期縮短等優點。 然而由於新品種作物的栽培,需要大量化學肥料、殺蟲劑、灌溉系統等配合,通常擁有大量資金的富有農民才有能力採用,因而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此外,新品種所需的化學肥料與農藥,對環境亦產生不少負面影響。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相關網站:全人教育百寶箱

124 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近年來,又有利用基因工程將原有作物中一些基因移除,並加入其他作物的一些基因,從而栽培出品質更好,或生產力更佳的作物,稱基因改造作物。目前市面上普遍可見的基因改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等。 基因改造作物可增加產量,且具較強的抗寒、抗病蟲害等特性,故又有第二次綠色革命之謂。但目前基因改造作物可能存在的風險,仍未可知。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相關網站:全人教育百寶箱

125 (agricultural district specialization)
農業區域專業化 (agricultural district specialization) 運輸改善前,各地區為求自給自足,生產活動種類多且規模小;運輸改善後,農業土地利用的專業化程度提高。農業生產活動的空間分布 ,也因此逐漸由分散各地趨向集中某地,形成農業生產的區域分工與區域專業化。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126 ▲農業區域專業化的進程

127 農業企業化或農企業(agribusiness)
是指將企業經營的策略應用於農業,視農作物為商品,農業生產過程由具有專業知識的農民,以科學化的器械和設備輔助生產,農場以企業化的方式管理,並重視農產品的行銷。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相關網站:臺灣大百科全書

128 生態農業(ecological agriculture)
是指不破壞生態環境,甚至保護生態環境的農業經營方式,其特點有三:一是側重以生物科技培育優良品種,而非盲目擴大耕地增產糧食,以減少對其他土地的開發;二是注意環境保護,少用化肥、農藥,降低汙染;三是注重農業物質的循環利用。 資料來源:龍騰文化出版社 相關網站:臺灣大百科全書

129 精緻農業(Intensification Farming)
精緻農業在農業分類上是一項比較廣義的類別,是一種運用科技,並且結合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式,也包括生產高經濟價值的農產品。 資料來源:精緻農業概說 相關網站: 1.行政院農委會 推動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打造健康、卓越、樂活的新農業 2.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簡報下載

130 本章課本圖照出處,請見本片光碟「參考資料」該單元之圖照引用出處


Download ppt "第一級產業活動(二): 市場指向農業與農業區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