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眼 睑 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眼 睑 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眼 睑 病

2 眼睑功能及特点: 保护眼球 经常性瞬目:冲刷、湿润 大量腺体 血运丰富,无静脉瓣

3 睑腺炎(麦粒肿) 病因: 眼睑腺体的细菌性感染 外睑腺炎—睫毛毛囊、附近皮脂腺、变态汗腺 内睑腺炎—睑板腺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4 临床表现: 诊断: 眼睑腺体化脓性炎症 局部:眼睑及结膜红、肿、热、痛、压痛硬结 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 全身反应 排脓后愈合 临床表现
细菌培养

5 治疗: 化脓前:局部热敷+抗生素/全身抗生素 化脓后:切开排脓 外睑腺炎—皮肤面切口,平行睑缘 内睑腺炎—睑结膜面切口,垂直睑缘

6 睑板腺囊肿 病因: 睑板腺出口阻塞 腺体分泌物潴留 慢性刺激周围组织 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7 睑板腺囊肿 临床表现: 青少年或中年人 眼睑皮下局部肿块 无痛 肿块对应睑结膜面紫/灰红色病灶 继发感染→内睑腺炎

8 诊断: 无明显疼痛 眼睑硬结 治疗: 小而无症状者:自行吸收 大者:热敷 手术切除:睑结膜面、垂直于睑缘切口

9 眼睑位置及功能异常 分类: 倒睫:睫毛向后生长→触及眼球

10 眼睑位置及功能异常 分类: 睑内翻:眼睑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 常伴发倒睫

11 眼睑位置及功能异常 分类: 睑外翻: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 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12 鉴别项目 倒睫 睑内翻 睑外翻 概念 睫毛位置异常 睑缘内翻伴倒睫 睑缘后唇离开眼球
鉴别项目 倒睫 睑内翻 睑外翻 概念 睫毛位置异常 睑缘内翻伴倒睫 睑缘后唇离开眼球 病因 瘢痕收缩 瘢痕,痉挛,先天 瘢痕,老年性,痉挛,麻痹 痛,流泪 有 有 有 异物感,畏光 有 有 有 充血 有 有 有 角膜混浊、溃疡 有 有 有 睑板变形 有 有 无 睑结膜暴露 无 无 有 眼睑闭合不全 无 无 有 治疗 治疗原发病,拔除电解手术 手术 治疗原发病,手术

13 眼睑位置及功能异常 分类: 眼睑闭合不全 上睑下垂

14 上睑下垂: 病因: 临床表现: 直接病因:上睑提肌或Muller肌功能不全、丧失 先天性:动眼神经核/上睑提肌发育不全
后天性:眼睑本身/神经系统/其他全身病 临床表现: 上睑抬高不能 额纹加深 弱视 后天性相关病史,伴随症状

15 诊断: 临床表现 上睑缘与角膜相对位置 第一眼位睑裂高度 提上睑肌肌力判定 治疗: 先天性:手术,防弱视 后天性:病因治疗

16 睑缘炎 鳞屑性 溃疡性 眦部睑缘炎 病因 腺体分泌旺盛 葡萄球菌感染 摩-阿双杆菌感染 涩感 有 无 有 充血,肿胀 有 有 无
鳞屑性 溃疡性 眦部睑缘炎 病因 腺体分泌旺盛 葡萄球菌感染 摩-阿双杆菌感染 涩感 有 无 有 充血,肿胀 有 有 无 溃疡 无 有 无 分泌物 腊样,鳞屑状 黄色脓痂 无 睫毛 脱落可再生 脱落不再生 无影响 治疗 冲洗,抗生素 冲洗,刺破脓痂 %硫酸锌滴眼 抗生素,VB,及VC

17 病毒所致睑皮炎 分类: 单纯疱疹性病毒性睑皮炎 带状疱疹性睑皮炎 病因: 病毒感染 特点: 治疗: 局部涂煌绿酒精及抗生素眼膏

18 眼睑肿瘤 分类: 良性肿瘤:血管瘤,色素痣,黄色瘤,皮样囊肿 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 黑色素瘤 特点:

19

20 眼睑肿瘤 治疗: 手术切除 血管瘤:放疗,冷冻,手术 基底细胞癌:手术联合放疗 鳞状上皮细胞癌:手术,放疗,化疗

21 第五章:泪器病

22 概述 组成: 泪液分泌部 泪液排出部 泪腺——反射性分泌 副泪腺——基础分泌 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粘蛋白 泪腺管 泪小点 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

23 泪溢与流泪 概念: 泪溢—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 而溢出眼睑之外 泪液排出系统阻塞 流泪—泪也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
排走而流出眼睑之外 泪液排出系统通畅

24 病因 婴儿泪溢:鼻泪管下端Hasner瓣 发育不完全,未完成管道化 成人泪溢:功能性 器质性

25 泪道阻塞检查方法 染料试验 泪道冲洗 泪道探通 X线碘油造影

26 泪囊疾病:慢性泪囊炎 定义: 病因: 诊断: 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伴发细菌感染导致的泪囊慢性炎症
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白色念珠菌 诊断: 泪溢,内眦部皮肤湿疹 挤压泪囊区,泪点内排出粘性、脓性分泌物 泪道冲洗:冲洗液自上、下泪点流出

27 泪囊疾病:慢性泪囊炎 治疗: 危害: 泪道探通术 激光泪道成形术 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摘除术 局部抗生素
眼部潜在感染灶,外伤或内眼手术后眼内炎,必须术前治疗

28 泪囊疾病:急性泪囊炎 病因: 慢性基础上+强毒力病菌侵入/抵抗力下降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儿童)

29 泪囊疾病:急性泪囊炎 诊断: 治疗: 局部痛、红肿 患眼充血、流泪、脓性分泌物 颌下淋巴结压痛、肿大 泪囊化脓破溃 全身症状
抗生素(局部+全身) 局部热敷 切开引流

30

31 泪腺疾病:急性泪腺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病原体血行传播/局部病灶蔓延 原发感染 泪腺部痛、肿、流泪 泪腺区压痛、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
全身症状 治疗: 抗生素 局部热敷 切开引流

32 泪腺疾病:慢性泪腺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急性迁延 原发慢性感染 常与结核、胶原病有关 上睑外上方肿胀,上睑下垂
泪腺区分叶状,质软,无压痛 治疗: 病因治疗

33 泪腺疾病:泪腺肿瘤 原发性眶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 良性: 恶性: 治疗:激素—炎性假瘤 手术,放疗 炎性假瘤、淋巴样瘤(50%)
良性泪腺混合瘤 恶性: 泪腺囊样腺癌 泪腺混合瘤 泪腺瘤 治疗:激素—炎性假瘤 手术,放疗

34 泪囊疾病:新生儿泪囊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鼻泪管被脱落细胞碎屑阻塞、鼻泪管发育不良 出生后数日溢泪,内眦脓性分泌物聚集
泪囊压迫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泪囊区隆起 治疗: 泪囊区按摩 泪道冲洗、探通 鼻泪道吻合术

35 第六章:眼表疾病

36 概述: 定义: 上皮来源: 眼表疾病: 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之内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角膜上皮、结膜上皮、泪膜 各自干细胞
眼表上皮层和泪膜任何一方的异常改变,所引起的角结膜上皮或泪膜的病变

37 诊断方法: 角结膜上皮:印迹细胞学 泪膜:Schirmer 实验、泪膜破裂时间 鳞状上皮化生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乳铁蛋
白含量测定、泪液渗透压测定 等等

38 治疗原则: 眼表重建 干细胞移植、基质重建 药物:减轻炎症、移植排斥反应 改善泪膜状态

39 干眼病 泪与泪膜: 泪膜组成 脂质层 水液层 粘蛋白层 厚度7-10um

40 ①填补上皮间的不规则界面, 保证角膜的光滑 ②湿润及保护角膜结膜上皮 ③通过机械冲刷及内含的抗菌成分 抑制微生物生长
● 泪膜功能 ①填补上皮间的不规则界面, 保证角膜的光滑 ②湿润及保护角膜结膜上皮 ③通过机械冲刷及内含的抗菌成分 抑制微生物生长 ④提供角膜所需的营养物质

41 干眼病 角结膜干燥症: 病因 水样液缺乏 粘蛋白缺乏 脂质缺乏 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

42 干眼病 角结膜干燥症: 临床表现及诊断: 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 眼红、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等 诊断标准: ①症状、
②泪液分泌不足、泪膜不稳定、 ③眼表上皮细胞损害、 ④泪液渗透压增加

43 角膜干燥症 治疗 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 病因治疗 泪液成分替代疗法 保存泪液 促进泪液分泌 手术:自体游离颌下腺移植

44 第七章:结 膜 病

45 眼睑缘间部末端开始,覆盖于眼睑后和眼球前的一层质地半透明的粘膜组织。
结膜: 眼睑缘间部末端开始,覆盖于眼睑后和眼球前的一层质地半透明的粘膜组织。 分为上皮层和粘膜下基质层。

46 结膜炎总论 结膜炎:结膜组织的炎症 病因:致病微生物 物理性刺激和化学性损伤 其他(免疫,全身,邻近组织炎症)

47 结膜炎总论 分类 根据病因: 感染性 免疫性 化学性 刺激性 全身疾病相关性 继发性 原因不明性

48 结膜炎总论 根据发病快慢: 超急性(病程<24小时) 急性(病程<3周) 亚急性 慢性(病程>3周)

49 结膜炎总论 根据结膜病变形态 乳头性 滤泡性 膜性 瘢痕性 肉芽肿性

50 结膜炎总论 临床表现:异物感、烧灼感、痒、 分泌物增多 体征:结膜充血、分泌物、乳头、滤泡 结膜下出血、伪膜、瘢痕、
结膜肉芽肿、耳前淋巴结肿大

51 结膜充血与睫状充血

52 结膜炎总论 诊断 1.临床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细胞学 3.流行病学

53 结膜炎总论 治疗原则 1.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滴眼 2.眼膏涂眼:睡前 3.冲洗结膜囊 4.全身治疗:严重者 预防:急性期隔离,严格消毒

54 细菌性结膜炎 结膜充血 结膜囊分泌物:脓性、粘液性或粘脓性
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Morax-Axenfeld双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萘瑟淋球菌、萘瑟脑膜炎球菌等

55 细菌性结膜炎 治疗:抗感染、去除病因 1.局部:有效的抗生素眼液和眼膏, 急性期每1~2小时一次 2.全身:淋球菌性结膜炎

56 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 传染性强 春秋季节多发 病因:肺炎双球菌为主, 葡萄球菌、链球菌

57 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天 眼红、烧灼感,或伴畏光流泪 结膜充血,中等量粘脓性分泌物,
重者结膜下出血,假膜,无视障

58 病毒性结膜炎 通常有自限性 分类: 急性:多见 慢性

59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暴发流行、自限性 病因:70型肠道病毒、A24型柯萨奇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18-48小时,病程短7-15天
眼痛、畏光、异物感、流泪 结膜下点片状出血、滤泡 耳前淋巴结肿大

60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诊断: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结膜下出血 耳前淋巴结肿大 治疗: 抗病毒眼液 局部冷敷

61 沙眼 病因:沙眼衣原体(我国1955年在世界上首次分离) 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
临床表现:滤泡性慢性结膜炎(上穹隆、睑 板上缘结膜好发),垂 帘状角膜血管翳,结膜瘢痕, 晚期多种并发症可致盲

62 泡性角结膜炎 病因:微生物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角膜缘或球结膜处 实性结节样小泡 病灶周围充血 治疗:治疗诱发因素疾病
糖皮质激素眼液 严重角膜瘢痕行角膜移植

63 春季角结膜炎 又名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季节性结膜炎 青春期前起病,男童多于女童,春夏季节 病因: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有关
临床表现:眼部奇痒,粘丝状分泌物,夜间重 1.睑结膜型:上睑结膜巨大铺路石样乳头 2.角结膜缘型:角膜缘、黄褐色/污红色胶样增生 3.混合型 治疗:自限性疾病 短期用药—细胞膜稳定剂、血管收缩剂

64 翼状胬肉 病因:紫外线、烟尘刺激 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失去屏障作用 临床表现:睑裂区,肥厚球结膜及其下纤维 血管组织,呈三角形侵入角膜
治疗: 小而静止无需治疗 侵及瞳孔区手术治疗

65 第八章 角 膜 病

66 上皮层----占角膜厚度的1/10,损伤后可以再生 前弹力层----上皮细胞基底膜附着的基础。
组织学上可分为5层 上皮层----占角膜厚度的1/10,损伤后可以再生 前弹力层----上皮细胞基底膜附着的基础。 受损后不能再生 基质层----约占角膜厚度的9/10,平行排列的胶原纤 维束板层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修复填补 角膜的后弹力层----受损后可以由内皮细胞分泌再生 内皮层----单层内皮细胞,具有独特的泵功能, 细胞不能再生

67 角膜的组织结构

68 角膜与免疫 角膜没有血管,处于相对的“免疫赦免状态”,因此,角膜移植是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
但在某些抗原刺激下,尤其当病变角膜出现新生血管时,角膜移植常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在角膜周边部或角膜缘,免疫活性因子的分布较角膜中央高,易发生免疫性角膜病。

69 角膜疾病 角膜炎症、外伤、先天性异常、变性和营养障碍、肿瘤等。 角膜病是目前我国主要致盲病之一。

70 角膜炎症 病因 感染源性:细菌、真菌、病毒、棘阿米巴 内源性:自身免疫病、全身病 局部蔓延:邻近组织(结膜、巩膜、虹膜 睫状体)炎症

71 角膜炎病理变化过程 致病因素 角膜缘血管网充血 角膜浸润 治愈(恢复透明) 前房积脓 虹膜炎 角膜溃疡 云翳 斑翳 白斑 后弹力层膨出 穿孔
粘连性角膜白斑 继发性青光眼 角膜葡萄肿 角膜瘘 低眼压(前房浅或者消失) 眼内炎

72 角膜炎的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及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混浊或角膜溃疡形态特征 。 实验室的检查

73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积极控制感染,促进愈合,减少瘫痕形成。

74 细菌性角膜溃疡 病因 致病菌常见有葡萄球菌、细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 角膜外伤后感染或剔除角膜异物术后感染。
局部因素戴角膜接触镜感染,干燥性角膜结膜炎,眼局部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 全身因素

75 临床表现 发病急,常在角膜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 症状为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伴较多脓性分泌物。
体症 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睫状或混合性充血。病变早期角膜上出现一个界线清楚的上皮溃疡,溃疡下有边界模糊、致密的灰黄色浸润灶,周围组织水肿。浸润灶迅速扩大,形成溃疡。

76 革兰阳性细菌容易引起角膜发生分散的局灶性脓肿病灶。
革兰阴性细菌容易引起角膜发生弥漫性、扩散迅速的灰白色液化性坏死病灶。

77 细菌毒素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形成前房积脓。
若治疗不及时,溃疡迅速发展,可致角膜穿孔,甚至化脓性眼内炎。

78 角膜接触镜所致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小溃疡

79 角膜中央部肺炎球菌性溃疡伴前房积脓

80 严重的绿脓杆菌角膜溃疡

81 真菌性角膜炎 (fungal keratatis)
病因 常发生于植物引起的外伤,尤其是农作物。 致病真菌有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及酵母菌等。

82 临床表现 起病相对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仅有异物感,而后逐渐出现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但相对较轻。
角膜病灶呈灰白色,欠光泽,外观干燥而粗糙,表面微隆起,溃疡周围因胶原溶解而出现浅沟,或因真菌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环,有时可见“伪足”或“卫星灶”,其表面的坏死组织易于刮除。 角膜后可出现斑块状沉着物,且伴有粘稠的前房积脓。 真菌对角膜的穿透性强,可侵入眼内导致真菌性眼内炎。

83 诊 断 植物损伤角膜后感染史,角膜病灶的特征,溃疡灶刮片找到菌丝、孢子或酵母状菌体。 培养分离到真菌。 偶尔有必要作角膜活检加以证实。

84 治 疗 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 忌用皮质类固醇。

85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居角膜病致盲首位。

86 单疱病毒Ⅰ型是主要感染口腔、唇部和眼部的病毒株。
Ⅱ型通常是生殖器病毒株。 单疱病毒角膜炎是由Ⅰ型感染所引起。偶可见于Ⅱ型。

87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易复发眼部原发感染后病毒常在三叉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兔疫抑制剂等时,潜伏的病毒激活,可沿三叉神经逆行至靶组织,引起复发。

88 临 床 表 现 [原发感染] 常见于幼儿,有全身发热和耳前淋巴结痛,唇部和皮肤单疱感染。眼部受累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疱疹,大约2/3患者出现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

89 [复发感染] 1.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炎 以点状角膜炎起病,逐渐融合成树枝状,常位于角膜中央,有睫状充血,局部或弥漫性角膜感觉减退。可向周围及基质层发展,形成地图状角膜溃疡。 2.角膜基质炎 盘状角膜炎是角膜基质炎的典型类型。角膜中央区基质呈盘状水肿,一般不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角膜上皮完整。严重者可出现角膜上皮微囊样水肿,甚至大泡。可有KP。

90 荧光素染色显示使用类固醇激素后加重了树枝分叉的树枝状溃疡

91 单疱病毒引起的树枝状溃疡 (荧光素染色后可见溃疡)

92

93 单纯疱疹感染(盘状角膜炎)引起的角膜混浊

94

95 治 疗 1. 抗病毒滴眼液、眼膏。 2.树枝状、地图状角膜溃疡,禁用皮质类固醇,否则可导致感染扩散,角膜穿孔。
治 疗 1. 抗病毒滴眼液、眼膏。 2.树枝状、地图状角膜溃疡,禁用皮质类固醇,否则可导致感染扩散,角膜穿孔。 3.但对于盘状角膜炎,可在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下短期滴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以减轻病毒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造成角膜的炎症破坏,有虹膜睫状体炎时,要及时使用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膏扩瞳。

96 棘阿米巴角膜炎 (acanthamoeba keratitis)
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常因角膜接触棘阿米巴污染的水源特别是通过污染了的接触镜或清洁镜片的药液而感染发病。引起一种慢性、进行性和溃疡性角膜炎。

97 手术前,致密的角膜混浊引起失明 手术后,10%单丝尼龙线连续缝合的清亮的角膜穿透移植片

98 角膜接触镜所致的并发症: 1.角膜上皮水肿。 2.角膜新生血管上皮下的新生血管。 3.角膜上皮剥脱。 4.角膜溃疡。 睑结膜可出现巨乳头结膜炎。 无论何种接触镜均不要戴镜过夜。

99 屈光性角膜手术并发症 ①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中角膜切穿术后感染术后外伤致切口破裂; ②角膜松解切开和角膜楔形切除术; ③表面角膜镜片术;
④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⑤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

100


Download ppt "第四章:眼 睑 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