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东方水城 天堂苏州 旅 游 概 况 人 间 天 堂 城 市 历 史 古 典 园 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东方水城 天堂苏州 旅 游 概 况 人 间 天 堂 城 市 历 史 古 典 园 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东方水城 天堂苏州 旅 游 概 况 人 间 天 堂 城 市 历 史 古 典 园 林

2 旅 游 概 况

3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4 小桥、流水、人家

5 盘 门

6 人 间 天 堂

7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8 太湖风光

9 春 申 湖

10 三山岛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被称为“三山文化” 。
苏州古为吴地,处于太湖平原和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苏州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的旧石器时代。 三山岛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被称为“三山文化” 。 唯亭镇草鞋山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 “崧泽文化” 、 “早期良渚文化” , “典型良渚文化” 。

11 太 湖 三 山 岛

12 史前文物 苏州地区范围内还发现了多个类似的史前古遗址,如位于甪直的新石器时期张陵山遗址、石湖的新石器治平寺遗址、高景山的新石器茶店头遗址、车纺的新石器摇城遗址,以及东渚的新石器时期的窑墩遗址等

13 禹定震泽、姑苏伊始 从夏朝开始,苏州就有了文字记载,至今已逾四千年。据《尚书》中的《禹贡》篇记载,大禹曾在苏州地区治理太湖水患,太湖古称“震泽”,当时苏州属古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今天的扬州那时候属古九州岛中的徐州)。  

14 泰伯奔吴、文风初肇  殷商后期,先周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一作“太伯”)和次子仲雍因三弟季历生子姬昌,有圣瑞,乃欲让国。会太王有疾,泰伯、仲雍以入山采药为名,乃奔吴(今苏州),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让季历。后姬昌立,是为西伯,即周文王。吴人敬佩泰伯的义举,归之,举为王,号句吴国,设都吴城(即梅里,又作蕃离),在今苏州横山(即七子山)。泰伯在位四十九年,无后,临死前三让其弟仲雍。泰伯卒,葬于横山,仲雍乃继位。仲雍死后葬于今常熟虞山。

15 常 熟 仲 雍 墓

16 强吴时代、争霸舞台 吴国国君自泰伯传至寿梦十九世,国势始强,开始称王,别筑城,于今天的苏州平门西北二里地为宫室并迁都于此。自十九世寿梦开始,吴国有了明确的纪年。梦寿卒,子诸樊即位,迁都于吴,建吴子城,在今天的苏州公园(也称大公园)。 

17 苏 州 公 园

18 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建新都,命楚国叛将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大城,很多史学界人士认为阖闾大城就是苏州古城。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罕见。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吴国又重用孙武,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西征击败楚国,攻破其都城郢(今湖北荆州附近),又北上击败齐国,称霸中原。   伍 子 胥

19 古 胥 门

20 水 城 门

21 古 城 护 城 河

22 始得今名、运河都会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   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苏州位于重要的商路上,成为运河沿岸四大都会(楚州、扬州、苏州、杭州)之一。  

23 富甲一方、经济大市

24 大运河开通之后,苏州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唐代白居易开凿“七里山塘”,苏州已经是著名的商埠。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靠近都城临安,苏州更是商铺林立,商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

25 明、清两代,苏州经历了一段更加繁荣的时期。在苏州周围开始出现城市化趋势出现了大量规模可以与府城县城匹敌的卫星市镇,与不断向外扩张的苏州城构成了苏州都市圈。这时的苏州号称“海内繁华、江南佳丽之地” 。她不仅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而且是人口密集的商业大都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26 这一时期,苏州是全国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北京、苏州、南京、杭州、扬州)之一。明清两代全国状元共出204名,而苏州即产生了34名。苏州籍的名相重臣蔚为大观。在明(1368年-1644年)、清(1644年-1911年)两代,苏州建造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有许多为回苏州的退休官员所建,体现明显的士大夫情趣,与北京的皇家园林或扬州的盐商园林有明显的不同。苏州以其精致典雅的文化风格,备受当时人的赞赏。

27 明清古典园林

28 四 大 名 园 拙 政 园

29 留 园 沧浪亭 网 师 园

30 江苏首府、绝冠中华   清代开始,苏州为江苏省省会、首府,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驻地。 

31 古 典 园 林

32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33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34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35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36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37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38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39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40 苏州园林的构件 苏州园林一般以假山、池沼、花木、建筑、匾额、楹联、刻石为主要的构件,这些构件共同营造了园林美景。

41 太 湖 石 太湖石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乃太湖石骨,浪击波涤,年久孔穴自生”。太湖石有的盘拗秀出,有的端严挺立,太湖石置于园林中,犹如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远近风物,咫尺千里。隐隐然有移天缩地之意,幽幽然得山水之真谛。

42 秀水给人以灵气,而山石则给人一种勇气。尤其是经受了几千年岁月风浪揉搓的太湖石,它优美、端庄、玲珑、剔透,它刚中带柔,流动的曲线让人想起水的波纹,但又柔中见刚,笔立似的身躯令人想起不可侵犯的勇士。园中的湖石还动中有静、静中见动,站在一峰峰湖石前,你能听到远古岁月苍凉的歌谣,听到太湖风浪拍击的涛声,这是几千年几万年才铸就的雕塑呵! 冠 云 峰

43 漏 窗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而两得。

44 漏窗构筑内容多为花卉、鸟兽、山水或几何图形,也有以传奇小说、戏曲及佛、道故事的某些场面为题材,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留园长廊的三十多种漏窗,都已名闻天下。而内容最具文化意义的,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45 吉 祥 图 案 我国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民间或是朝廷,都追求“吉祥”,大凡飞禽走兽、奇花异木,只要形、音、义中的任何一项能显示某种喜乐、安康、祥和、吉庆事物的,都能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吉祥物”也就成为了特有的文化现象。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吉祥物的运用亦很多见。

46 岁寒三友 是以松、竹、梅相配,有时也以梅、竹、石相配,若是在什器上绘刻的话,除“岁寒三友”,还绘“五友图”,即“竹、梅、兰、菊、莲”,表现出“高风亮节”的雅意。

47 四季平安 厅堂摆设上有瓶中安插月季花(月季花有“长春”、“四季”之名)的习惯。绘画、雕刻中有将四季的几种花分置于四个花瓶中的形象,即:春花---梅、兰、山茶;夏花---荷花、百合;秋花---菊、桂花;冬花--南天竹(果实)、水仙,以此象征“四季平安”。

48 安居乐业 由鹌鹑、菊花、枫树落叶组成,常见于家具、什器等,取其谐音形象,有时还加上寿石,更增加了长寿的内容。

49 欢天喜地 由獾和喜鹊组成。有时也用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形象或图案化的“欢天喜地”四字组成。多应用于雕刻之中

50 官居一品 蝈蝈栖于菊花上的图案。“蝈”在吴语上谐音“官”,“菊”与“居”同音。 一路荣华 由鹭鸶与芙蓉花组成。

51 吴 地 文 化

52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先辈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为世人所景仰和瞩目的文化成果。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苏州对吴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代表性贡献,也是苏州对中华文化作出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53 从物质层面看:有被法国启蒙主义大师孟德斯鸠称为“鬼斧神工”的苏州古城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水巷风貌,有令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叹服的“吴戈”,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美轮美奂的丝绸,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54 美轮美奂的苏绣

55 香山匠人的杰出代表蒯祥是明代故宫的总设计师,被永乐皇帝封为工部侍郎,死后葬在家乡太湖之滨。

56 从文化层面看:有“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等。

57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昆 曲

58 昆 曲

59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评 弹

60 评 弹

61 吴门画派是明代著名的国画流派,因其代表画家沈周、仇英、文徵明、唐寅都是吴郡人,故此得名。
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新的突破。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

62

63

64 世 界 遗 产

65 苏州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 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 。 后增补:沧浪亭 、环秀山庄 、退思园 、艺圃 、耦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 曲

66 狮 子 林

67 苏州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江南水乡城镇:周庄、同里。 平江历史街区

68 周 庄

69 同 里

70 风 物 特 产

71 特 色 食 品 阳澄湖大闸蟹、 西山枇杷、东山杨梅、太湖白虾、白鱼、银鱼、莼菜、洞庭碧螺春、黄天源糕点、采芝斋苏式糖果、太仓肉松等。

72

73

74

75 工 艺 特 产 苏绣、缂丝、 玉雕、核雕、宋锦、檀香扇、红木家具、剧装、湖笔、乐器、漆器等。

76

77

78 服 饰 特 产 及 其 它 特 产 丝绸服饰、珍珠。

79 御窑金砖、琴弓。


Download ppt "东方水城 天堂苏州 旅 游 概 况 人 间 天 堂 城 市 历 史 古 典 园 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