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A.Schutz 現象社會學的創始者 教授:溫明麗博士 學生:王清樵M102101009 曾焜興M102101012.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A.Schutz 現象社會學的創始者 教授:溫明麗博士 學生:王清樵M102101009 曾焜興M10210101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A.Schutz 現象社會學的創始者 教授:溫明麗博士 學生:王清樵M 曾焜興M

2 生平事蹟 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逝於紐約。(1899-1959)
1917年高中畢業入伍從軍1918年底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律和社會科學進入銀行界。 就讀大學期間,結合Weber和Husserl的學說,另闢社會科學的新途徑。 發現Weber的詮釋社會學,在基本概念上有許多模糊之處,欲透過Husserl的現象學當作工具,來加以反覆探索。 1939年踏上新大陸(美國)1952年升格為教授1956年辭去銀行職務1959年英年早逝。

3 重要著作 1932年<社會實體的意義建構>,思想的出發點,生前唯一的一本著作。1967年的英譯本改名為<社會世界的現象學The Phenomenology of Social World> 文章收錄成4本<論文集>。 Wagner編篹<舒茲論現象學與社會關係>。 學生Luckmann完成Schutz的遺願完成<生活世界的結構>。

4 現象社會學的主要內涵 性質與方法 目標 社會 實體 科學 社會學 知識庫 知識 社會學 多重 實體
Cox指出:Schutz思想之目的,是針對社會科學的性質、方法與目標,做系統的陳述,再根據這項努力來解釋社會實體的性質。 性質與方法 目標 社會 實體 科學 社會學 知識庫 知識 社會學 多重 實體

5 科學社會學 科學研究法的精髓,在於秉持科學態度,去進行科學建構。 以『科學態度』取代『自然態度』。 科學建構之目的,旨在建立科學構念。
科學模式的建構,即型塑理念類型(ideal type)。 適當性規準 主觀詮釋規準 邏輯一致性規準 相容性規準

6 科學社會學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研究法,有同有異;社會科學之特殊研究策略為『理解』的方法。
相同性:一套科學程序的原則,控制推論與檢證的原則都能為其他科學所用,其中一致性、簡潔性、普遍性、精確性、嚴謹性、系統性、與批判性都是放諸四海而皆準。 相異性:特質上的差異。 自然科學的對象第一層次的構念 社會科學的對象第二層次的構念 透過實際的互動,才能發現行動者分享共同世界的過程。 一套特殊的方法學策略-『理解』 『理解』是對人類事物的一種常識經驗形式。 『理解』是一種認識論的問題。 『理解』是社會科學的一種特有方法。

7 知識庫 乃是各種經驗與認識內容的貯藏地。 靜態分析 要素 功能: 基本要素:對『情境的限制』之認識與對『日常生活世界的主觀經驗結構』之認識。
中級要素:有例行的知識或習慣的知識--包括技巧、實用的知識與祕訣的知識。 特定要素:特定經驗中沈澱下來的、被主題化為經驗的核心、關聯到個體本身、不具一般性、受到個人生活歷程之影響。 功能: 可作為個體的參考基模及詮釋基模。 可幫助個體預測類型化的行動與結果。 可協助人群建立共識。

8 知識庫 動態分析 知識獲得的歷程。 知識獲得的持續。 知識獲得的中斷。 知識獲得的限制。 知識庫的核心概念 類型化 關聯性
逐步地建構,整理的掌握 知識獲得的傳記性 動態分析 知識獲得的歷程。 知識獲得的持續。 知識獲得的中斷。 知識獲得的限制。 使例行情境變成問題情境 透過進一步的注意 藉由後續的經驗 主題的消失或重疊 強制的或內發的中斷 歷程的重新開始 相對不透明 根本不透明

9 在複雜的社會分配中,建構出三種理念類型:專家、普通人、知識豐富的公民
知識社會學 觀點相互性的一般論題 對互為主體性的絕對肯定。 知識的社會起源 社會衍生的知識(由社會衍生、由父母師長傳遞) 社會認可的知識(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知識) 知識的社會分配 知識不斷累積的結果 個人的興趣不同所致 個人的社會角色不同所致 在複雜的社會分配中,建構出三種理念類型:專家、普通人、知識豐富的公民

10 多重實體 有限的意義範疇(finite provinces of meaning)。
意識張力(tension of consciousness)。 跳躍(leap)。 震撼經驗(experiences of shock)。 重視日常生活實體。 社會科學必須探究的對象。 互為主體。 基本實體(paramount reality)。 人們秉持自然態度。

11 現象社會學在教育上的應用 教師宜避免將學生類型化之後所產生的不良效應,並給予每位學生適當的期望。 好學生壞學生
比馬龍效應 (Pygmalion)

12 現象社會學在教育上的應用 指導學生利用關聯性來幫助記憶和創新。 關照學生的多重實體 強化記憶效果 建構新知識(事物)
擴於生活領域各方面僅限於專門性質的一面

13 現象社會學的評論 特色優點 重視日常生活實體的描述。 強調常識性知識的價值。 側重微觀社會學。

14 現象社會學的評論 貢獻與影響 對於社會起源,是有所關注的。 知識逐漸成為一項權利的要素。 不排斥對鉅觀心理學的關心。
將詮釋社會學的關注轉向『日常生活的結構分析』。 從意義問題的探討轉向對知識問題的探討。 倡導質的研究法,如能結合量化研究,更能恰如其分地揭露真象。 俗民方法論+象徵互動論=學校教育的俗民誌

15 現象社會學的評論 問題與困境 讚譽Schutz:行動者是社會實體的創造者或建構者。 批評Schutz:不關切較大的社會結構之實體。
... .... .....

16 待你我一同省思... 感謝您的聆聽! Schutz:「一旦社會學宣稱能夠解釋世界之謎,就已經成為虛無主義惡魔的俘虜。」


Download ppt "A.Schutz 現象社會學的創始者 教授:溫明麗博士 學生:王清樵M102101009 曾焜興M102101012."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