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五章 食用菌栽培设施及原料基质 第一节 食用菌的栽培设备及设施 主讲 王德芝
2
一、食用菌的栽培设备 食用菌栽培设备和食用菌制种设备类似,也需要有配料称量设备、灭菌设备、接种设备、培养设备以及菌种保藏设备等。
但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栽培还需要有机械化、自动化设备。 例如:利用冷房、冷库工厂化栽培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白灵菇、鸡腿菇等,需要人为控制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等环境条件,这就需要空调、电风扇、排气扇;自动化拌料机、装袋机、搔菌机、周转车等等。
3
(一)原料处理设备 1. 切片机: 切片机(将木材切成小木片)→粉碎机)→过筛机(筛出木屑中的块状木等杂物)见图5-1,可根据栽培的品种不同,切片或粉碎后形成颗粒大小不同的木屑。 2.铡草机: 可将栽培食用菌的麦秸、稻草及其他菌草铡成3-5㎝的草段,见图5-2。
4
图5-1切片粉碎两用机 图5-2 铡草机
5
(二)原料配制、分装设备 搅拌机(将各原料及水分混合、搅拌均匀)→装瓶机(将原料装于菌种瓶)→装袋机(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膜制的菌种袋)现已有装瓶装袋两用机械。 图5-3搅拌机 图5-4装袋机
6
装袋可采用装袋机,装袋机每台每小时装800袋,需配7人为一组,其中添料l人,套袋装料l人,传袋l人,捆扎袋口4人。
不论采用机械或人工装料,都要装料紧实无空隙,光滑均匀,特别是料与膜之间不能留有空隙,否则袋壁之间易形成原基,消耗养分。
7
(三)、灭菌设备 因熟料栽培的容器、培养料等物品都要经过高温灭菌,所以最有效的工具也是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锅,并且栽培规模较大时需要的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锅容积也要较大(见图5-5)。
8
图5-5 常压灭菌锅
9
(四)、接种设备 接种是将菌种接入培养料的过程.必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无菌操作。
接种室和接种箱等是进行接种的场所,和外界空间隔绝,防止空气流动,经过一定的消毒措施后,小环境就可达到无菌状态,防止接种时污染杂菌。 熟料栽培接种可在接种室、接种箱或密封的塑料棚内进行接种。图5-6就是流水线式接种箱,以便大规模操作。
10
用法:清洁、放所需物品→药喷、熏→紫外灯30分钟。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消毒彻底,移动方便。
图5-6 流水线式接种箱 用法:清洁、放所需物品→药喷、熏→紫外灯30分钟。 (使用前后用2%来苏擦净,箱温勿超30℃)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消毒彻底,移动方便。
11
常用种类有环、针,铲、耙、钩、匙、镊、刀等
(五)接种工具 一般要求:导热好、冷却快。如图5-7所示, 常用种类有环、针,铲、耙、钩、匙、镊、刀等 如图5-7所示,
12
(六)菌袋培养没备 大规模栽培食用菌,发菌期菌袋培养要用培养室(见图5-8)。
培养室最重要的是能够调节温度(能升温,降温)、调节湿度、光暗、无尘、通风性强。 温度应维持在25℃左右,相对湿度应在50%-60%。培养室内有培养架、紫外线灯、日光灯。进入培养室最好经过消毒或穿干净拖鞋或穿一次性鞋套。
13
(见图5-8)
14
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栽培不仅需要一定设备,而且厂房设计布局也要合理,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下面是食用菌生产场所布局示意图,供参考。
15
1. 大门 2. 值班室 3. 配电室 4. 汽车库 5. 原料仓库 6. 原料 7. 辅料(糠、麸)仓库 8. 晒场 9. 水塔 10
1.大门 2.值班室 3.配电室 4.汽车库 5.原料仓库 6.原料 7.辅料(糠、麸)仓库 8.晒场 9.水塔 10.室外栽培试验场 11.室内栽培试验场 12.食堂 13.浴室 14.锅炉房(0.5吨) 15.煤场 16.洗瓶机 17.洗瓶室 18.母种配制室 19.化验室 20.蓄水池 21.配料装料室 22.拌料机 23.装瓶装袋机 24.洗涤槽 25.双门灭菌锅 26.冷却室 27.缓冲室 28.传递孔 29.接种室30.超净工作台 31.母种培养室 32.原种培养室 33.栽培种培养室 34. 35.走廊 36.办公室 37.菌种销售室 38.地下室入口 39.绿化区 40.常压灭菌室 41.工具室 42.传送带
16
二、食用菌的栽培设施 食用菌的主要生产过程必须在特定的温、湿、光、气条件下进行。
因此,食用菌生产不仅取决于菌种、原料配方、栽培方法和管理水平,而且与栽培场所及设施有着密切关系。特别在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风沙较大,冬季寒冷,栽培场所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正确选择和建造栽培场所就显得尤其重要。
17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大多数是千家万户的个体生产,只有少数建造具有自控装置的现代化菇房,因此,只能结合各生产户的经济状况和北方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建造栽培场所。北方地区的食用菌栽培场所主要有菇房、半地下菇棚、塑料温室、土窑洞、阳畦、荫棚、人防工事等。 下面简要介绍菇房、菇棚、阳畦(荫棚)等设施。
18
(一)、菇房 菇房是北方食用菌的栽培场所之一。利用菇房能够为食用菌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外界环境。生产上可以建造专门菇房,也可以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利用旧空房。
19
1.场所选择 场所选择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形地势 地形要求方正、开旷,不要窄长边角多,战线长不易管理。地势要求干燥,向阳背风,近水源,排水良好。 2、周围环境 周围环境要求无有害气体、废水和垃圾污染源,如化工厂、农药厂、硫酸厂、印染厂等,并要远离厕所、粪堆坑、禽舍、仓库等场所。场地四周最好有绿化带,起净化空气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3、交通条件 菇房场所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以利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4、堆料场和晒料场 场内应有一定空地,以供堆料和晒料之用。
20
2.菇房建造 建造的菇房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不能有死角,但又要防止通风时,冷风或热风直袭到菇床上。
菇房内要求有均衡供暖的加温设备;菇房内的墙壁、地面、床架要求坚固平整,便于清洁消毒,有利于防治杂菌、害虫和鼠害;菇房内不可有强烈直射阳光;菇房内或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从上述条件出发,
21
对菇房建造的结构设备有如下要求 ⑴ 菇房的方位 力求座北朝南,防止冬季西北风侵入。入口设一缓冲区,防止风沙直接吹入菇房,因此菇房建造多采用外廊连通。 ⑵ 菇房的结构 一般采用砖木结构,墙壁、屋顶应厚一些,以减少自然温度对菇房内温度的影响。菇房应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墙壁要用石灰、水泥粉刷,地面要求平整坚实,便于冲洗和消毒,最好做成水泥地。 ⑶ 菇房的规格 菇房的规格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则管理不便,通风换气不匀,温度和湿度不易控制,杂菌和虫害易发生和蔓延。过小则使用率不高,成本大。一般菇房每间菇室长10米,宽8米,高3~4米为宜。 ⑷ 菇房的通风设施 菇房的通风设施有门、窗、拔风管等,
22
以四行菇床的菇室为例,可在第2、第4行通道两端各开一扇门,门宽小于或等于通道宽度,但不得宽于通道。
若有条件,也可在通道两端各开一扇门,4行菇床的菇室共开4扇门,南北门对开,进出料和通风都很方便,菇房墙上的上窗(出气窗)和地窗(进气窗),分别没在各条通道两端的墙上,上窗的上沿低于屋檐30厘米,或与屋檐相平行,正方,宽40厘米,高40厘米,地窗下沿离地面10厘米,也可与地面相平行,上沿不得超过菇床第一层床面,宽度不得超过通道,宽40厘米,高30厘米。
23
上下窗均应便于开关,并装有纱窗(图5-10)。有的菇房较高,也可开设上中下三窗。
拔风管为圆形或方形,设在屋脊(顶)南侧走道上,也可南北两侧均设置。管高1.5米,底部直径40~50厘米,上部直径约25厘米,顶端装有比管口大1~2倍的风帽。 有抽风机设备的菇房可以不要拔风管,窗户也可适当减少。
24
图5-10 地上式菇房 1.拔气筒 2. 上窗 3.门 4. 地窗
25
⑸ 菇房的床架 床架又叫菇床或菌床。一般床面宽1~1.5厘米,5~6层,层间相隔60厘米,最低一层离地面30~35匣米,最上一层离顶棚约1.5米。 床架以钢材制作,床面用编织带制作,并用若干根横梁加固,用这些材料制做的菇床坚固、平整,便于操作管理,不生霉,但一次性投资大。菇房内的床架要与菇房方位呈垂直排列,东西走向的菇房则呈南北向排列,一般每间菇室放菇床4架,床架间通道距离60~80厘米,四周距墙壁50~60厘米,以利操作(图5-11)。
26
图5-11 菇房的培养床架
27
3.菇房建筑形式 菇房建筑形式有: 1.地上 2.半地下式 3.地下式三种。 常用的是前两种
28
⑴ 地上式菇房 单独平房式和多间相通式常见。最常用的菇房形式是属单独平房式的砖砌拱形菇房。其优点如下:
⑴.造价低 每平方米造价约60元,适合农村和城市。 ⑵.保温和保湿性能好 拱形菇房顶可设隔热防寒层,菇房北门和外廊连通,可防寒风直接吹入。冬季有地火和地下烟道连各菇房能提高室温。砖砌结构菇房和水泥地面保温性能好。
29
⑶.通风性能好 每间菇房设拔风管,高出屋顶50厘米以上,南北墙设窗户,并加窗纱布防蝇侵入。
⑷.管理和消毒方便 菇房为双间,设外廊,管理方便,一旦有杂菌发生,即可隔离或封闭,不致扩散蔓延,拱形顶或墙面若有冷凝水珠,能从拱形顶内壁或墙壁顺流而下到排水沟内,不滴入料面和菇体上,以减少杂菌污染。由于菇房和地面是砖或水泥构筑,一茬菇栽培结束,便于冲洗和消毒。
30
⑵ 半地下式菇房 建造半地下式菇房,先在地面挖深2米左右(视地下水位高低不同,可深可浅),从坑内砖砌墙面直达地面以上2.5米左右,地上墙也可用泥土堆成,但不及砌墙坚固。 屋顶面可筑成半坡形,与地面角度呈30为宜,屋脊每隔4~5米设一拔风管,直径40厘米(图10—5)。地下部分设进风管,新鲜空气由进风管进入菇房,从排风管排出。 由于半地下菇房一半在地下,能节省造价和保温,并兼有地上式菇房和地下式菇房的优点。所以在北方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普遍应用。
31
(二)、 半地下菇棚 采用室外菇棚可以扩大栽培面积,增加产量,节约成本,提而经济效益。菇棚的建造可利用自然温度、适宜的温湿度和充足适当的光照、氧气等生态优势条件,还可通过揭盖大棚上的簿膜和草帘,调控生态条件,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节省能源,改善保温、保湿性能,加大昼夜温差,增加光线和氧气,更加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所谓半地下菇棚,就是在地下挖一个长方形的深沟,沟边地面上打上墙,顶盖塑膜和草帘等而建成的栽培场所。
32
1.半地下菇棚的优点 ⑴ 造价低廉 以建一座30米×3.5米普通模式半地下菇棚为例,除投工外,仅需200~300元的材料费。
⑴ 造价低廉 以建一座30米×3.5米普通模式半地下菇棚为例,除投工外,仅需200~300元的材料费。 ⑵ 冬暖夏凉 半地下菇棚用土壤做墙壁,覆塑膜作房顶,保温性能好,冬季夜间加盖草帘保温,白天揭开草帘利用阳光增温,夏季白天盖草帘防热辐射。。 ⑶ 通风性能好 。 ⑷ 保湿性能好 棚壁和地面皆为湿土,保湿性能好。 ⑸ 光照好 。 ⑹ 便于消毒 。
33
2. 半地下菇棚建造 选择在地势高、开阔的平地或北高南低、地下水位较低的阔叶树下,土质以壤土或粘土为好,有水源。
建造时,挖半地下菇棚通管、菇室、进出道口,风管底部深度与菇室相等,并在底部挖涵洞相通,涵洞内设置启闭严密的阀门。将棚沟壁削整齐,铲除地面余土,并使地面有倾向进风管的坡度,以利通风。把挖掘出的土壤用干打垒夯成棚沟地上墙部分。 墙高按菇棚模式类型要求不同而异。在一般情况下,温暖地区墙要高,棚沟要浅;寒冷地区墙要低,棚沟要深。墙上留不留窗或排风口,也是根据菇棚模式类型要求而定。若墙上留窗或排风口,每隔3米开一个,大小为40厘米×40厘米。
34
在挖成棚沟和做好棚沟地上墙后,即可在棚沟墙上架设水泥或竹、木横粱,覆盖塑膜,塑膜外用竹片或塑料绳压紧固定,棚顶每隔3~4米开一个40厘米×40厘米活络天窗,如果菇棚两侧墙上已开排风窗口,则不必开天窗。
再在棚顶塑膜上覆盖草帘或麦秆。最后,按装门窗,并根据需要在菇室内设置床架、地面四周挖排水沟即可启用。
35
3. 菇棚类型及其功能 为适应多品种食用菌栽培的需要,半地下菇棚已在原有普通型菇棚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具有各种特性的菇棚模式。
现将菇棚模式按功能分六种分述如下。
36
⑴ 普通型菇棚 ① 规格要求 菇室长10~30米,宽3~3.5米,高2~3米(含地上墙0.6~1.4米)菇室内一般不设置出菇架。菇室数目可按投料需要建成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② 温度 白天揭开棚顶草帘,让阳光照晒增温,夜间覆盖草帘保温。夏季气温高时,增加草帘厚度防止热辐射,可以降低菇室温度,从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看,春秋两季能满足低、中温型平菇、滑菇、真姬菇和银耳的出菇温度要求;在夏季能满足中、高温型平菇等的出菇温度要求。
37
③ 湿度 只要每天或隔天喷水一次,即可达到90%左右,能满足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要求。
④ 光照和氧 普通型菇室光照,一般不需进行管理即可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在4月和11月份,为保持菇室温度,可适当关闭或夜间全关闭风管和门窗,但白天气温高时,应适时开启通风,否则会影响子实体的正常生长。
38
⑵ 封面型菇棚 ① 规格要求 菇室长10~20米,宽3~4米,高与普通型相似,但地下部分加深0.5~1米,地面墙高30~40厘米,密闭无窗。
① 规格要求 菇室长10~20米,宽3~4米,高与普通型相似,但地下部分加深0.5~1米,地面墙高30~40厘米,密闭无窗。 两头有出入道口和密闭的门窗。棚顶可用塑膜和草帘等覆盖(见图5-12),但须增盖草帘的厚度,以降低菇室亮度,菇室内多设置排放架,有单列和多列式两种。
39
图5-12 封面型菇棚
40
② 温度 这种菇棚保温性能好,春秋两季菇棚温度为15℃左右,能满足子实体正常生长。 例如黄河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O~-13℃时,用土暖气稍加温菇室,温度即为5~20℃,可满足生产优质金针菇的温度要求。夏季7月气温在24~32℃时,菇室温度比气温常常低10℃,夜间菇室温度为10~18℃,略低于气温1~3℃,金针菇可以照常出菇。
41
③ 湿度 子实体生长期,每隔一天或3~4天喷水一次,即可达到出菇时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要求。
④ 光照和通风 发菌期菌丝在封闭黑暗的菇室内能正常生长,开袋后,启开风管和道口时,有微弱散射光透入菇室,有利原基形成。密闭菇室长菇后,环境黑暗,有利优质菇的生长,井能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菌柄延伸,抑制菌盖生长和开伞。
42
⑶ 光亮型菇棚 ① 规格要求 菇室规模与普通型相同,但场地最好设在“七分阳光三分阴”阔叶树下,棚顶不盖或少盖草帘,让较强的散射光和部分直射光透入菇室,并要求场地地势稍高,菇室通风性能好(见图5-13)。 图5-13 光亮型菇棚
43
② 功能 栽培场地设在阔叶树下,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有利于强光照型食用菌生长(香菇、黑木耳、灵芝等)。 例如在黄淮、黄河以北地区4月中旬播种袋栽的黑木耳,光亮型菇棚发菌需50天左右。6~9月份出耳,每日上下午各喷水一次,可达到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湿度的要求。 启开菇室进风管和排风管,子实体生长正常,无不良现象,子实体色深、朵大、肉厚,吸水量较大,质量好。
44
⑷ 浅型菇棚 ① 规格要求 菇室规格与普通型相似,不同之处足地下深度仅有30~40厘米,地上墙高1~1.6米。
⑷ 浅型菇棚 ① 规格要求 菇室规格与普通型相似,不同之处足地下深度仅有30~40厘米,地上墙高1~1.6米。 ② 功能 根据栽培试验,7~8月份,昼夜温度差为10~14℃时,浅型菇棚内则为2.5~8℃,明显小于气温变化,有利于草菇生长,又由于浅型菇棚浅,增温效应明显,比室外栽培能提前或延长草菇栽培一个月以上。 每天喷水一次,即可达到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湿度的要求,比室外栽培少喷水1~2次,经济效益明显。
45
⑸ 窄型菇棚 ① 规格要求 菇室长10米、宽3米以下,其他规格要求与普通型相同。 ② 功能
菇室温度和湿度比普通和宽型稳定,易满足猴头菇子实体生长的要求。通风系统完全同普通型,在春秋两季白天启开通风,夜间全关或部分关闭进风管,就可以满足猴头菇生长期对氧的需要。
46
⑹ 宽型菇棚 ① 规格要求 菇室宽4~6米,其他规格要求与普通型相同。
① 规格要求 菇室宽4~6米,其他规格要求与普通型相同。 ② 功能 本模式菇棚昼夜温差大,易满足香菇转色和原基发生的要求。其他性能与普通型菇棚相近似。
47
⑺ 注意事项 在建造半地下式菇棚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建造菇棚的土壤不是粘土或壤土而是沙壤时,必须采取防塌措施。
① 建造菇棚的土壤不是粘土或壤土而是沙壤时,必须采取防塌措施。 菇棚四周排水沟要畅通,防止积水从排水沟透漏入菇室;投料量大的多列式半地下菇棚的通道要略高于菇室,以防止积水,其宽度以能通行小平车为宜。
48
② 半地下菇棚的宽度除栽培香菇的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塌顶事故,跨度大的棚顶,下大雨易积水形成水泡而损坏塑料膜,且温度、湿度不如普通型和窄型稳定。
另外,两幢半地下菇棚之间的距离,一般3米宽为好。因为宽度较大的棚壁坚固,保温效果好;沟底要有适当的坡度,进风管和排风管有较大高低位差,以利空气对流。
49
③ 冬季夏季进行栽培的半地下式菇棚,须采用相应防寒和盐阳防暑措施,如棚顶蛔料膜作成双层(两层膜间留一定距离),有利保温等。
总之,实践证明,半地下式菇棚栽培食用菌,不仅具备了人防地道和山洞冬阴暖夏凉的优点,克服了通风不良和无散射光的缺点,而且还具备了阳畦增温保温和操作管理方便的优点,克服了地面积较大的缺点。 所以,半地下式菇棚既不同于人防地道和山洞,又不同于阳畦,而是一种新型简易栽培场所,是北方栽培食用菌的良好场所。
50
(三)、阳畦 所谓阳畦,就是在地上长方型的浅坑,其上覆盖塑膜和草帘等而建成,也称小拱棚(见图5-14)。
各地根据地理、气候条件不同,阳畦的建造还有些差异。 有些在畦壁北侧的畦坝上筑有低矮的土墙,如河北省的阳畦。 有些阳畦则不筑土墙,仅在畦壁北侧的畦坝上多垫些土,使其成为南低北高的畦壁,如山西省的。 由于打土墙比垫土费工,所以,现今的阳畦都改为在北侧的畦坝上垫土。
51
图5-14 小拱棚
52
此外,还有与阳畦基本相类似的地畦,它常用于栽培平菇类与高秆作物和藤蔓植物套种。是在植物行间或藤蔓植物架子下挖成长方型浅沟而建成。它与阳畦不同之处是不需覆盖物,而是利用高秆作物茎叶和瓜果藤蔓的叶片遮萌。
由于阳畦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故是北农村较普遍采用栽培场所,目前,除用于乎菇类栽培外,还用作香菇、真姬菇等的栽培场所。
53
阳畦建造应注意: 1. 场地选择场 地选建在壤土或粘土的阔叶林下较理想,如林间空地、果园间隙地、庭院和房前屋后空地等。要求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向阳背风,地势较高。
54
2. 建造方法 场地选择好后要进行全盘规划,根据地形先安排出通道和阳畦的位置,而后开沟筑畦和筑操作道。一般阳畦东西长4~6厘米米,深15~20厘米,两畦问留走道100厘米左右,其上修成锅底形,以利排水。 两畦头留畦坝宽80厘米左右,其上开水渠,早春和晚秋在菇场北面或西北面加设风障,以提高畦温。天热时搭荫棚(四周通风透气,只搭盖上顶,又称凉棚),以防日晒,降低畦温。开沟筑阳畦时若土壤干燥,可先灌水后开沟,播种后,阳畦上要覆盖塑膜和草帘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