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语 言 应 用 表 达 备 考 建 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语 言 应 用 表 达 备 考 建 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语 言 应 用 表 达 备 考 建 议

2 高考“语言表达”主要从四个方面检测: 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②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③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④运用修辞。
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②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③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④运用修辞。 ⑤其他一些新题型

3 高考语言应用表达 考题特征 考查知识点集中在“变换仿用句式”、“压缩语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并体现出如下特征:

4 1、历史人文性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一大主题。许多省市试题都出现了“给出上联,要求对出下联”这类型题目。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许多意蕴深刻的对联及生动有趣的对联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赞不绝口。高考试题中出现这类题型,不仅增强了语文学科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厚重感,而且也肩负起了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5 2、 生活实用性 近几年来,就有人提出“大语文”观念,即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中就有语文。语文不再是与生活完全割裂的“象牙塔”。近几年高考试题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如2004全国(甘肃、青海)第23题: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要求在三则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这样的题以社会生活为背景,要求在语言交际中展现表达能力,视角开阔,综合性很强。

6 3、 思维开放性 尽管高考语言表达题也着眼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等基本要求,但又远远超越了传统的表述形式,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自由发挥,不僵化学生思维,力求新颖,别具一格。 如湖南卷2004年第4题: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这类型的题目,虽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限制,但在语言上没有作任何的明确说明。这样,考生可根据自己设想,写出有个性化、生动活泼的语句。

7 从历年高考试卷看变化 规律一:材料生活化 规律二:技巧实用性 规律三:知识涵盖面广、综合 性强

8 考生答题五种失误 1.审题偏差。学生在做语言表达题时,要认清题目的类型,了解题目的内容,领会题目的要求,答题才能提高准确度。但有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却草率行事,没细看题目的要求和限制就匆匆下笔,结果错误百出;有些学生心理压力大,紧张焦虑的心态,导致思维混乱,于是解题语言不合规范,表达不合要求;还有学生审题较认真,但是由于平时缺乏有效的训练,思维简单,不能准确把握题意,因而造成审题偏差。

9 2.格式不当。 这里的格式不当指的是学生的语法结构(包括句式、词性、大致的字数等)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不符合题目的要求。犯格式不当的毛病,或是因为粗心草率,或是因为理解粗浅,或是因为语法修辞意识模糊,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

10 3. 语言粗糙。 语言粗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拖沓冗长,不简明;二是条理不清,不连贯;三是突兀生硬,不得体;四是枯燥乏味,不精美。 语言粗糙的毛病,根植于平时不注重思维训练,思维显得紊乱;平时不重视语言锤炼,缺乏语言表达技能;做题时时间控制不合理,答题仓促;临战状态不好,答题效率不高。

11 4.忽视语境。 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语境,通常指交际的对象,交际的场合,文章上下文,交际的话题(主题)、目的等。语言表达题的答题离不开题目及原材提供的语境,语境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答题。在答题过程中,对语境的感悟理解,直接反映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得分的高低。题目中语言材料提供的语言环境是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答题又是原语言材料的合理而又必然的延伸和拓展。只有这样,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而在训练中,不少学生忽视了语境因素,答题时表现出一定的随意和盲目性,造成无谓失分。

12 5.境界不高。 语言表达的境界不高,分下面几种情况:一是表达的意思平庸勉强;二是表达的意思消极阴暗;三是表达的意思违背题目要求;四是表达的意思违背常理。 犯这些毛病,往往是由于生活经历贫乏,阅读面狭窄,以及思想肤浅,心理失落,情感枯燥。

13 上联:读《人民日报》通晓世事 下联: 看《考试大纲》熟知考情

14 应试对策:基本对策是建立五个意识。 我国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初见成效。 1.话题意识
这里所说的“话题”,不是“话题作文”的“话题”,而是指它的本义,即“谈话的中心”。压缩、扩写、改写、仿写等,都要围绕话题说相应的话。强调话题,就是强调语言表达的内容,强调主要信息,这是语言表达的灵魂。 例1:将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16个字) 我国冶金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关于控制钢铁生产总量的指示精神,今年一季度,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幅度开始逐月回落,累计产钢2461.6万吨,增长势头明显趋缓。其中一月份钢产量增长速度比去年12月份降低2个百分点,2月份比1月份降低了3个百分点,3月份又比2月份降低4.9个百分点。 答: 本题所给的文字共有两句话组成,其中心是“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开始逐月回落”是说“控制”初见成效,“增长势头明显趋缓”。第二句话用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逐月回落”的具体情况。依据这样的分析,本题的答案是: 我国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初见成效。

15 2.互渗意识 所谓“互渗”,是指: ①读写互渗,以阅读文本的某些材料作为语言表达的材料;
②生活与表达互渗,以生活中的人事或自己的感受作为表达的材料; ③思想与表达互渗,以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感悟作为表达的灵魂。 许多考生在做语言表达题时,同写文章一样,感觉没有什么话好说,强调“互渗意识”,就是想解决一个有材料可用,有话可说的问题。

16 (1)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例2: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1)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2)春天是大自然的一本画册:/轻风细雨是导言,/飞禽走兽是线条,/花红草绿是春天的色彩。

17 3.语境意识: 在表达中自觉依据语境的要求 “用耳用眼不用嘴,动心动脑不动手。”
试题规定是“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难道教学楼内也不准读书、不准讨论、不允许老师讲课、不允许做实验、写作业吗?怎么可以“不用嘴”、“不动手”呢?显然与语境不合。 3.语境意识: 在表达中自觉依据语境的要求 例3、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用耳用眼不用嘴,动心动脑不动手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手中无书而心中有书,手中有书则失去钱财 “手中无书而心中有书,手中有书则失去钱财。”这样的答案,姑且不说它与试题的内容要求不合,就是这答案本身与“阅览室内”有什么关系呢?是全然不顾语境的要求。 “语境”既是答题的限制条件,又是答题的依据,显然是不能有任何一点忽视的。

18 4.答题意识 (1)掌握基本技巧 近几年,语言表达题,压缩语段、扩写语句、仿写、改写,间隔考查。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技巧,比如:
①扩句题要添枝加叶,突出重点; ②压缩题要提纲挈领,注意陈述角度; ③仿写题要解读例句的内容、结构、修辞、语气等方面的特点; ④改写题要不变原意。无论是长改短,还是短改长,或者是扩散“重组”,都不能变更原意。

19 (2)满足试题要求 解答语言表达题,第一位的是力求答案正确,而不是求精彩。所谓正确,就是满足试题的各项要求,包括内容要求和形式要求。为此要做到下列几点: ①看清题目要求; ②注意表达格式; ③注意内容的完整。

20 5.思维意识 要教给学生起码的思维方法。很多语言运用题我们之所以无话可写,除了缺乏起码的生活积累外,也和我们没有掌握恰当的思维方法有关。比如相似思维、因果思维、对比思维、相关思维等,知道一些起码的思维方法,至少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恰当的角度。 给学生点明具体的思维指向。比如学生展开联想时,我们可以告诉他将联想的方向分为植物类、动物类、风光类,风光类里又可以分为天空、海洋、沙漠、森林草原……等等。 给他们一些思维的方向,运用恰当的思维方法展开联想,往往能解决思路不畅的问题。

21 考前训练建议 1、喜新、恋旧。在注意题型出新的同时,不可忽视一些传统题型的训练,尤其是一些生活应用广泛的实用文体型题目。
2、要死、要活。既要引导考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锻炼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又要扎实训练学生从内容(话题、主题、上下语境、情感色彩等)和语言形式(句子结构、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及其他表现形式等)两方面认真审题答题。

22 公益广告 : “公益”就是“益公”。公益广告是“免费推销”某种意识和主张,向公众输送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他们的文明程度,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题材涉及环保、文明、公德、教育、交通、爱心等许多方面。

23 考场连线: 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24


Download ppt "语 言 应 用 表 达 备 考 建 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