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章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的沿革 林財丁 著
2
學習目標 簡述商管學院裡,「管理與商業心理學」有關的課程內容。 試定義「心理學」。 心理動力論的主要理論。 行為學派的主要理論。
人本現象學派的主要理論。 認知學派的主要理論。 心理學於組織行為之應用。 心理學於消費者行為之應用。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3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學門,可以界定為把心理學應用於工商企業的經營管理、組織運作、人力資源、廣告宣傳、市場行銷、顧客滿意等活動。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4
圖表1-1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的相關學門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5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應用示例 生理與知覺 學習與制約 記憶與認知 動機與情緒 人格與社會 個別差異測量 臨床與輔導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6
生理與知覺 瞭解大腦之側化現象 (lateralization),你會更加留意平面廣告上的文字與圖形版面配置。
知覺心理學有助於吸引顧客注意你所要傳遞的消費訊息,留意各種感官刺激對消費者的影響。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7
學習與制約 管理者思考塑造員工行為,行銷者要改變顧客行為,無論是制約或觀察學習,都與學習心理學有關。
想要去除員工不好的行為,例如,邊聊天邊工作、面對顧客老板著臭臉等,或許根據操作制約而來的「組織行為改造術」(OBM) 可以提供妙方。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8
記憶與認知 如何讓顧客記得消費資訊,從賣場命名、產品名稱的文字與圖形,到商品在賣場的擺設位置,都與記憶有關。
可以試著解構消費者的「商品基模」(schema),探討消費者記憶裡的產品關聯,布置一個讓消費者很容易找到他們所要的商品之賣場陳設。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9
動機與情緒 想要激勵員工的工作、顧客的購買動機,可以參考「動機與激勵」原理,以瞭解需求與動機心理學。
身為管理者,你可以讓員工工作更投入;身為行銷者,因為準確地掌握顧客的購買動機,甚至潛意識層次動機,得以運用更精準的廣告訴求。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0
人格與社會 為何員工之間有如此大的差異?或許第九章「人格心理學」為你解答若干疑惑。
想知道如何營造高績效工作團隊,也想知道人如何受到其他人的影響,這些知識有助於主管改變部屬的工作態度;甚至根據態度改變原理,編寫一套業務員說服客戶的標準話術。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1
個別差異測量 人力資源部門可以採用適合的心理測驗應用在各部門員工甄選。
例如,企業支付外派幹部高額薪資福利,但有些人適應不良,流動率非常高,心理測驗或許可以找出適合外派工作與生活的人格特質。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2
臨床與輔導 人格與變態心理學的訓練,讓你比別人更快速地覺察到問題員工,例如反社會人格者、具有暴力人格傾向者,或是容易和上司、同事、顧客起摩擦者。 輔導與諮商的溝通技巧,讓經理人在第一時間抒解員工或客戶的情緒。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3
心理學研究什麼(I) 研究標的:人與動物的行為。
研究目的:經由科學方法,對人或動物行為進行瞭解、預測或控制,建立行為的原理,解決行為問題,建構系統理論。 行為範圍:可觀察的「外顯行為」及觀察不到的「內隱行為」。 研究方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驗法等。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4
心理學研究什麼(II) 主要學派:行為論、心理分析、認知論、人本論。
主題領域:行為發展、學習、記憶、感覺、知覺、能力、人格、動機、情緒、社會行為、行為異常、行為的生理基礎。 應用範圍:教育、輔導、諮商、心理治療、工業組織、市場消費、企業管理、廣告宣傳、軍事、法律等。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5
心理動力論 心理動力論者認為行為由內部力量所驅動,但他們所提出的這個內部力量並不是基因、神經、內分泌等生物因素,而是其他的心理動力因素。
所謂心理動力指的是行為能量來自心理力量,也就是認為行為受到強有力的心理力量或內在衝突所驅動。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6
行為論(I) 將內隱行為排除於心理學研究的範疇,認為只有外顯行為才能客觀地衡量或操弄,因而使心理學成為現代科學,這種主張被稱為行為主義。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7
行為論(II) 行為主義者將心理學研究簡化為ABC三部分:前因(antecedent)指的是誘發行為(behavior)的刺激因子,後果 (consequence)指的是行為所造成的改變。無論是前因、行為、後果,都必須是可以由其他人客觀衡量的,而不能依賴行為者當事人的自陳式報告。 行為主義者只研究刺激與反應的關係,又被稱為刺激-反應心理學,他們將行為者的內在狀態視為一個無法開啟的黑盒子。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8
人本論 認為人類有主動(active) 選擇行為反應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動地回應 (reactive)。
奮力成長 (striving for growth) 與開展潛能 (developing potential) 乃是人類的天職,你不僅是現在的你,更包括「想要成為」與「可能實現」的你,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可以成為強大的成長動力。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19
認知論 主張把微妙、不明顯的心智活動,如注意、思考、記憶、問題解決、幻想、意識經驗等活動,也包含在心理學研究範圍裡。認知心理學家的研究強調人類的思考,把「知的歷程」視為心理學的研究核心。 行為學家只研究刺激與反應的關係,認知學派則認為我們對刺激的「訊息處理」過程,影響行為的結果,不能只談刺激而忽略刺激的訊息處理歷程。我們不僅是被動地回應刺激,還主動地營造刺激環境、詮釋刺激意義、選擇反應對策。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20
泰勒式科學管理 泰勒「時間與動作研究」被認為是他對管理學界最偉大的貢獻。
泰勒深信論件計酬制可以提升生產力,前提是必須讓員工相信績效衡量的標準是公平、可信賴的,他運用科學及實驗的方法,訂定原先採用的工作標準,這可以說是科學管理的緣起。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21
霍桑研究與人群關係學派 相對於科學管理的強調效率、把員工當成生產步驟的一環,人群關係學派重視員工的需求,以人性化的方式對待員工。
始於1927年的霍桑研究,開啟了管理的人群關係學派。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22
霍桑研究發現 員工的行為與情緒狀態有密切關聯; 團體力量對員工行為有顯著的影響; 團體正式或非正式設定的產能標準對績效有很大的影響力;
團體正式或非正式設定的產能標準對績效有很大的影響力; 在影響員工產能績效的相關變項中,團體標準、員工情緒與安全感,遠較金錢的誘因來得重要。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23
科學管理: 生產力 = f1 (物理條件、經濟誘因) 霍桑研究: 生產力 = f2 (心理因素、社會因素)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24
X理論的觀點 多數人都不喜歡工作,只要有機會就要逃避工作。
因為不喜歡工作的天性,所以必須用強制、控制、督導或威脅的方式迫使他們工作,才能達成組織目標。 一般人寧可由別人告知他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做,逃避責任、沒什麼野心、極端看重工作保障。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25
Y理論的觀點(I) 在工作裡付出體力和智力,有如遊戲和休息一般,都是極為自然的。
利用外部控制力量及威脅懲罰員工,並非達成公司目標的唯一方法。如果認為公司目標與自己有深切的關聯,員工願意運用自我引導與自我控制,以達成組織目標。 目標達成後能否得到獎勵,影響到員工對目標的承諾。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26
Y理論的觀點(II) 在適當情況下,一般人會學到不僅要接受責任而且要承擔責任。
許多員工都具備運用想像力、原創力、創造力以解決組織問題的潛在能力。 依照目前的工業組織狀況判斷,一般人僅用到部分的智慧及潛能。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27
圖表1-3 消費者研究的主流議題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