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水產養殖與環境風險 黃顯宗 東吳大學 微生物學系
2
討論 請同學舉出市面上有哪些養殖的水產和海產? 或者說:哪些不是養殖的海產?
3
教學目標 認識海水與淡水生物 認識漁業 認識水產養殖 認識水產品的其他價值 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相 認識養殖環境與永續經營
4
海洋生物 豆丁海馬 牠們是一群身長介於1∼3公分的小動物,有「海中小精靈」的雅號
分布極廣,從日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澳洲到新幾內亞 牠們只生長在Muricella sp .的海扇上
5
珊瑚與海馬
6
海洋生物 剃刀魚 體形細長如剃頭刀,約12公分,身體透
明,因此英文名字叫鬼海龍魚(Harlequin ghost pipefish),為卵生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紅海、東非,東至馬歇爾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等附近海域,在台灣僅分布於南部海域。 主要棲息於海藻床或海草繁生的海域,有模仿海藻形狀和色彩的「擬態」行為
7
Solenostomus paradoxus
8
海洋生物 海葵與小丑魚 五彩繽紛的海洋生物
9
海洋生物
10
海洋生物 動物 各式的藻類 細菌 病毒 真菌 原生蟲 …..
11
海洋生物 http://www.ipeen.com.tw/comment/78124 蔡技食品
蔡技食品
12
淡水生物
13
淡水生物 參考資料:東亞的淡水蟹
14
淡水生物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也稱上海毛蟹,俗名大閘蟹或河蟹,是一種主要生長在朝鮮半島至中國福建沿海河口地區的小型蟹種 台灣也有養殖
15
淡水生物
16
淡水生物
17
淡水生物 台灣的淡水蝦 台灣目前已知的淡水蝦種類,有3科、7屬、33種,包括長臂蝦科、匙指蝦科及喇蛄科,其中以長臂蝦屬、沼蝦屬體型較大,在「餐桌上」受到消費者青睞,許多餐廳又以溪蝦為號召,由於目前沒有法令禁止捕撈淡水蝦,導致民間毫無節制地捕蝦,也不論其大小、是否為繁殖期正在抱卵,一律捕捉,甚至老饕在餐桌上吃到抱卵的母蝦,還會覺得「賺到」。 然而,台灣的淡水蝦除了人為捕捉之外,環境改變也對牠們造成巨大的生存壓力,因為台灣的淡水蝦有高達四分之三的種類,屬於「洄游性」種類,幼蝦需在河口帶有鹽分的水域長大,再洄游入河川中、上游,不過,台灣河川興建攔砂壩、水庫,都阻礙蝦蟹的洄游,造成台灣淡水蝦類的生存危機。 記者花孟璟,自由時報
18
溪蝦
19
台灣淡水魚 台灣約有 220 種淡水魚 (含河口魚類),其中約有 30 多種為台灣特有種。其中經行政院農委會公告的瀕臨絕種保育類有高身鏟頜魚和台灣鮭魚 2種,珍貴稀有保育類有台東間爬岩鰍、埔里中華爬岩鰍、台灣鬥魚和鱸鰻等 4種
20
台灣淡水魚 溪哥
21
台灣淡水魚
22
台灣淡水魚 台灣馬口魚
23
台灣淡水魚 鯽魚,鯉魚…曾經是台灣的常見魚種
24
鹹淡水生物 虱目魚 蝦子 牡蠣 文蛤 …..生活在鹹淡水之間
25
淡水生物 動物 植物 藻類 細菌 真菌 原生蟲 病毒
26
認識漁業 人口增加,畜牧農地減少,對魚類作為蛋白質來源的需求增加 遠洋漁業 近海漁業 水產養殖
27
台灣遠洋漁業 作業區域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之公海漁場
技術與捕撈能力國際知名,為公海漁撈業六大國之一,2010年台灣遠洋漁獲量為68.8萬公噸,全球捕撈漁獲量排名第19。 2010年國內漁撈業產值55,847百萬元,其中遠洋漁業占77.6%,為國內魚撈業主要漁獲及經濟來源、近海漁業占16%、沿岸漁業佔6.4%、內陸漁撈比重甚小僅占0.01% 陳佳莉 2012年9月 漁撈業現況 台灣工業銀行
28
台灣遠洋漁業 news.xinhuanet.com
29
台灣遠洋漁業
30
2016年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7fE2bLO7Qw
31
台灣近海漁業 農委會漁業署
32
台灣近海漁業 近海漁業指在本國12浬至200浬經濟海域內從事漁撈作業;沿岸漁業指在本國12浬經濟海域內從事漁撈作業
主要捕撈方式包括巾著網、焚寄網、中小型拖網、刺網、追逐網、鮪延繩釣鯛及雜魚延繩釣、一支釣、珊瑚等 主要魚種包括烏魚、鮪魚、旗魚、鯧魚與蝦類 沿岸漁業捕撈方式包括定置網、焚寄網、地曳網、刺網、一支釣、廷繩釣、鏢旗魚等;主要魚種則有青鱗、蝦類、烏魚與鯛類、旗魚等。
33
現今漁業發展難題 全球捕撈漁業瓶頸,漁民的過渡漁撈、環境污染、及全球溫室效應造就了全球海洋漁業資源的枯竭
FAO 在2007 年的報告即指出,有近半的海洋漁業區已經達到最大的負荷量,四分之一被過度開發,產量出現崩跌或下降,僅剩四分之一的海域仍有產量提升的潛力 未來若無有效的管理機制,預防、抵制及消除非法、無報告及不受規範(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 漁捕活動,將會導致海洋資源耗盡
34
現今漁業發展難題 在內陸漁業,湖泊河流等生態系統,同樣由於過度漁撈的關係,許多生態系已產生「生態系過漁」現象(Ecosystem overfishing),「生態系過漁」係指生態系中魚種組成發生明顯的改變,高價且大型魚減少而低價、小型魚或無經濟價值雜魚增多的現象 捕撈設施破壞棲息地、污染、人為導入侵入性魚種等也大肆破壞著生態系統,造成生態的失衡,生態系恢復力大幅減弱
35
現今漁業發展難題 在天然漁業資源即將面臨消耗殆盡,將希望寄託在正處於極速發展的養殖漁業之時,養殖漁業本身其實也有許多發展上的限制
如現代化水產養殖必須仰賴飼料的供應,以提供養殖生物足夠的營養與能量,而其中魚粉及魚油是重要的成分,但這些來自海洋的原料,卻使得養殖漁業仍必須從海洋獲取資源 另外,水產養殖趨向大規模工業化發展,密閉的養殖環境,極易使養殖生物受到疾病病源的感染導致大量死亡,產量減少,而業者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選擇使用抗生素與化學藥劑 然而藥劑的過量使用不只容易產生抗藥性,也讓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產生疑慮,這些在生產、消費上的問題都對水產養殖造成了嚴重的衝擊 朱鴻鈞,全球漁業發展現況及未來趨勢分析-兼論台灣漁業發展現況,農業生技產業季刊 6-10頁
36
全球捕撈vs養殖
37
台灣水產養殖發展 傳統期(1661年~1962年):本階段是臺灣水產養殖的萌芽時期,屬於一種「任養」的方式,只放天然苗,不投飼料的粗放型態
基礎期(1963年~1969年):相繼開發成功草鰱魚、草蝦及烏魚的人工繁殖技術,這些養殖技術上的突破,奠定了日後臺灣水產養殖事業發展的基礎 拓展期(1970年~1979年):由於人工繁殖技術的運用,加上人工飼料的開發成功,相關周邊工業如水產機械、冷凍加工業的配合發展,以及養殖技術的創新等,使養殖型態由原來的粗放型式邁向集約化,經營型態也由過去的家庭式演變成企業化模式,臺灣七○年代的水產養殖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起來 台灣水產養殖的永續經營
38
台灣水產養殖發展 全盛期(1980年~1987年):八○年代的臺灣養殖,已經開拓出國際市場,為國家爭取到大量外匯,單單草蝦一項在1987年的產量,就高達九萬五千公噸,高居世界之冠,此一時期可說是臺灣水產養殖的黃金時期 衰退期(1988年~1989年):由於受到整個大環境水質污染的影響,以及養殖管理的人為疏失,在1988年爆發了嚴重的蝦病,使得年產量驟減達 2/3 以上,重創了臺灣養蝦事業。此外,由於水產養殖業的過速發展而引發種種問題,諸如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濫墾魚塭導致自然生態的破壞等,使得水產養殖在這段時期更是雪上加霜
39
台灣水產養殖發展 外移期(1990年~1999年):水產養殖因遭逢病變與各種負面影響的不斷打擊,乃著手把養殖的經驗、技術及成果,以獨資、共同投資或技術諮詢的方式,積極向外推廣。產業外移的結果,使得水產養殖擁有更開闊的發展空間 轉型期(2000年~):水產養殖已開始考慮到永續經營以及與環境和諧共存共榮的重要性,一些保護環境的養殖技術,例如利用海水養殖與減少淡水使用量或循環水養殖技術的開發,以解決地下水超抽的問題,其他如產銷與經濟分析等養殖管理技術,也都全部納入整體策略考量。可以說養殖已邁入轉型期,企盼一切以永續經營利用為發展宗旨
40
台灣漁業生產量變化 農委會漁業署統計
41
台灣漁業生產值變化 農委會漁業署統計
42
產值 從漁業署二○○二年的統計中可以發現,養殖漁業中,海水養殖約占43%,淡水養殖占57%,養殖的魚種有102種,甲殼類有32種,貝類有44種,總產量是三十四萬六千公噸。 其中魚類主要包括吳郭魚、虱目魚、鰻魚、鱸魚、石斑魚及海鱺等,而貝類以九孔為主,甲殼類則有白蝦和草蝦等,每年的產值可達八億美元,是我國相當重要的產業。
43
養殖面積2010年 農委會漁業署資料
44
養殖面積 2010年 農委會漁業署資料
45
歷年台灣養殖生產統計 農委會漁業署資料
46
吳郭魚與台灣鯛 民國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也就是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後,兩位台籍日本兵吳振輝與郭啟彰先生由新加坡被遣返,他們隨身攜帶了16尾吳郭魚,一路辛苦地在五月二日抵達高雄後,僅剩8尾雌魚與5尾雄魚。這些魚到七月底第一次產卵後,共產出1,526 尾幼苗,兩年後,這種魚正式被命名為「吳郭魚」 幼魚是在母魚口內孵出,受母魚照顧,又愛吃蚊子的幼蟲,可以幫助抑制當時盛行的瘧疾 台灣鯛的崛起
47
吳郭魚與台灣鯛 「福壽魚」是由雄性尼羅吳郭魚與雌性在來種吳郭魚所產生的新品種吳郭魚,這種新品系吳郭魚兼具父系與母系的優點,成長快體型大,頗受養殖業者的歡迎 在養殖過程中,也同樣會造成魚池中小魚過多的問題 台灣鯛的崛起
48
吳郭魚與台灣鯛 民國五十七年台灣已有變種的紅色吳郭魚出現
民國六十四年,紅色吳郭魚的體型改良始有重大突破,並一度以姬鯛為名把種苗外銷日本。紅色吳郭魚的改良也依循一般吳郭魚的育種方式改良,現今已可大量培育體色全紅的吳郭魚。 台灣鯛的崛起
49
吳郭魚與台灣鯛 國外已有利用不同吳郭魚種產生全雄性子代的報導,台灣也藉由引進吳郭魚進行研究的同時,成功建立單雄性吳郭魚子代的繁殖技術,並使產量大幅提升 從民國六十二年至七十三年間,吳郭魚產量快速增加到五萬三千公噸 改良後的吳郭魚有較大的體型與適切的外表,不僅改變了人們對牠的印象,也可製成生魚片取代其他的高價魚產品,例如以潮鯛品名出口到日本的吳郭魚片 台灣鯛的崛起
50
吳郭魚與台灣鯛 為何魚肉紅色?
51
愛憎吳郭魚 吳郭魚類除了以口孵育魚卵,降低幼魚生存風險,子代因無浮游期,生存機率幾乎百分百。此外,耐汙性強,從汙水裡優養化的有機物質到藻類皆能裹腹,亦會攻擊小魚、吃水草上的魚卵,再加上對水溫與淡鹹水的適應力驚人,族群擴散能力超強,在島嶼有限的生存空間與資源當中,原生魚種的生存機會渺茫 【台灣外來種】愛憎吳郭魚 經濟功臣?生態殺手?
52
愛憎吳郭魚 外雙溪是吳郭魚的家
53
石斑 台灣的石斑魚養殖已有四十餘年的歷史,繁養殖技術領先全球,2009年產量達13,000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7%),產值1.04億美元(約占全球總產值的33%) 近幾年來,台灣已先後建立瑪拉巴石斑、點帶石斑、龍膽石斑、虎斑、老鼠斑、七星斑、金錢斑、玳瑁石斑等石斑魚的完全養殖技術,並應用於產業生產,大幅提高石斑魚養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54
石斑
55
石斑 台灣為石斑魚的出口國,以活石斑魚為主要出口方式,2008 年出口重量1,834 公噸,出口金額則近4 億
香港為台灣最重要的石斑魚出口市場,單單對香港的貿易金額即占活石斑魚總出口值之90% 以上 台灣鄰近全球最大石斑魚市場中國與香港,且石斑魚是以活魚方式販售,是我國出口石斑魚重要有利因素,但是我國活魚運輸船多由活魚釣船改裝,缺乏活魚運輸船隊、大型通路商運輸
56
石斑變性 石斑魚是主要的海水經濟魚種,具有特殊的生殖腺發育階段,是雌雄同體且是先雌後雄的性轉變典型
由雌變雄的自然性轉變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如鱸滑石斑要7年才開始性轉變 目前養殖常見的幾種石斑,包括瑪拉巴石斑、點帶石斑、龍膽石斑、虎斑(棕點石斑)、老鼠斑、七星斑、金錢斑(藍身大石斑)、玳瑁石斑等,都屬於雌雄同體的先雌後雄型 變性的奧秘
57
石斑變性 人工誘導石斑性轉變所使用的方法,除口服外,還有肌肉注射、群聚控制、埋植等
58
石斑魚病 近來台灣養殖石斑魚業者在養殖石斑魚時深受病毒危害所苦,尤其神經壞死病毒侵染石斑魚苗,造成魚苗九成的致死率,使魚育成率偏低,是目前台灣石斑魚養殖業者碰到的一大難題 此外,2005 年9 月國內爆發養殖石斑魚之孔雀石綠藥物殘留的問題,也造成需求銳減,隔年在養殖產量、產值上雙雙下跌
59
水產品的其他價值 魚鱗 約占魚體總重的1∼5%,是一種多功能的組織,具有偽裝、維持魚體外形、保護和避免微生物侵害以抵抗疾病等的作用
主成分中含有45%的膠原蛋白和55%的氫氧基磷灰石 可點石成金的水產資源
60
水產品的其他價值 牡蠣殼:珍珠粉VS珍珠層胜肽
珍珠粉最為人所稱道及令人著迷的地方,在於「美白」。以學理來說,美白的原理大致分成3項:阻斷黑色素生成,促進黑色素從角質層剝離,以及隔離紫外線 牡蠣殼具有活性碳濾材所沒有的抑菌效果 水產生技新蠣器
61
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 台灣東北角
62
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 九孔養殖場與水產養殖
63
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
64
全台地層下陷地區
65
養殖產業面臨的問題 水土資源不當利用,養殖管理難以步上軌道
很多位於地下水管制區的魚塭,未取得養殖登記證,漁政單位根本無法有效掌握養殖業者所養殖的魚種、放養量、飼料使用情形、疫病狀況、用藥情形、收成與銷售通路等各項資訊,因而很難建立正確的養殖基本資料,更遑論養殖輔導工作了 此外,沿海的魚塭養殖,由於業者不敢使用有污染之虞的地表水,乃紛紛違規大量抽用地下水,因而衍生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及土地鹽化等嚴重社會問題 台灣水產養殖的永續經營
66
養殖產業面臨的問題 病害問題尚未解決,影響產業的正常發展
由於高密度養殖、老舊魚塭的不良養殖環境以及周邊水域的嚴重污染,使得台灣的重要養殖魚、蝦、貝類常發生病害疫情,大大影響經營效益 例如一九八八年,台灣養殖草蝦因感染病毒而發生大量死亡,徹底打擊這項產業。就連最近新興的養殖種類—— 白蝦與海鱺,也都發生類似病害侵襲的情形,使得產業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台灣水產養殖的永續經營
67
養殖產業面臨的問題 養殖經營成本不斷提升,導致收益下滑
產業發展從而受阻多年來,台灣工業持續的發展與經濟不斷的成長,造成勞工工資、土地及其他相關設施、材料費用的攀升,導致養殖成本增加,減少了養殖利潤,產業經營也就日形困難 台灣水產養殖的永續經營
68
養殖產業面臨的問題 養殖產業對生態環境的衝擊與破壞
潮間帶可供應餌料與掩蔽物,是許多稚魚、貝的育成場所,這些稚魚、貝長大後,即成為沿岸或近海的優良漁業資源 然而台灣的這些沿岸溼地,大多被開墾為虱目魚及蝦類養殖池塭,導致沿岸生態系原來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諸如良好的攝餌場所、棲地、保護海岸、防控洪水等功能盡失 養殖排放水不但污染沿岸水域,也威脅水產品的衛生安全 工業廢水也會污染水質,使得水產品品質與衛生都受到影響 台灣水產養殖的永續經營
69
養殖產業面臨的問題 國內市場受局限,國外市場競爭激烈
由於國人生活水準提高,對水產品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日趨殷切,但因國內消費量有限,拓展外銷便成為養殖產業維續與發展的必然方向 台灣水產養殖的永續經營
70
漁業的生態系的管理方式 2002年,聯合國農糧組織在冰島召開生態系漁業管理研討會,提出以生態系為基礎的漁業管理方法
設海洋保護區,地點通常是多數海洋生物的重要棲地、魚群的產卵(仔)場、仔稚魚的飼育場等。前者生物多樣性較高,是海洋生態系中的生態熱點 各國為了保育日漸枯竭的海洋資源,已在全球各海域劃設了超過千個大小不一的海洋保護區 漁業管理新思維—以生態系為基礎
71
結論 地球人口的增加,使得食物的來源需求日甚,水海產是重要的資源 過度魚撈的結果使得魚源枯竭,而更依賴水產養殖
台灣的水產養殖科技日益進步,成為重要的水產養殖地區 過度使用水資源和其他資源的結果同時造成不可恢復的地層下陷等環境問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