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成年中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 第二节 成年中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成年中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成年中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 第二节 成年中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成年中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成年中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 第二节 成年中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成年中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2 案例分析 人到中年后,老李在事业上可以说蓬勃发展,在单位是首当其冲的带头人;他生活经验更为丰富,说话做事显得稳重老练,年轻人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找他帮忙,请他出主意、想办法;在家庭中,他也是模范丈夫和模范父亲,在他的辛勤培育下,孩子们都上了名牌大学,近几年开始成家立业,老李心里总感到空荡荡的;同时,他的父母已经迈入老年,照顾年老的父母不断提醒他生命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他也有不如意之处,做点什么事情就会感到累,肌肉、关节常常感到酸痛,不知不觉间患上了高血压、背痛等疾病;反应也不如以前敏捷了,有时候还会感到某种莫名的烦躁。 本章请各组在预习教师教学内容和教材、相关读物的基础上,结合成年中期在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的发展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成年中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简要讲解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认知发展的 基本特点、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做课堂报告(共约1节课时间);教师就学生的疑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和深化分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父母身上发生的变化,谈谈成年中期的发展规律;最后,提出相应的作业和读书要求(约3节课时间)。

3 与老李相反,老李的朋友老张则是另一种情况,在过去的五年中,大量的中年生活压力一直困扰着他,这一系列压力开始于40岁时老伴的去世,随后他儿时的几个好朋友在一年内先后去世,他变得清心寡欲,形成并不断巩固了他的宿命论思想:甘愿接受命运,并坚持认为他不惧怕死亡。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参与天主教一个慈善组织的活动,帮助组织每年一度的为残疾儿童举办的圣诞晚会。但是在近几年,他已经退出了这项活动,并声称后来的年轻人把他建立起来的东西搞得一团糟。

4 他与他们的决裂发生在去年,当时,他在工作中试图举起一个沉重的大桶,但这却使导致他背部隔膜破裂,他不得不住院三个星期,而他的朋友没有一个去看望他。背伤成了他生活的明显转折点,它诱发了他一直抑制的所有痛苦和抑郁症状。为他制定的治疗方案要求他出院后在家休息一个月,但他休息了七个月,他病好以后一直没有返回工作岗位,他想获得因工伤而应获得的赔偿。他呆在家里,偶尔散散步,看看报纸或电视,他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讨厌他了:“他总是挑剔,”玛丽说,“他不让妈妈坐下来猜字谜,不让我做缝纫活,因为这会干扰他看报纸,如果你呆在屋子里,他就开始给你念报纸上的故事,因此,我和我哥哥都离开了家。”

5 请你结合老李和老张在成年中期出现的这些变化,说说成年中期在生理、认知和个性、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或变化,并谈谈如何顺利地度过成年中期?

6 第一节 成年中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 成年中期,也称为中年期,年龄范围从35-60岁,这一时期是青年期向老年期的过渡期。
针对案例和成年中期的具体行为现象进行分析和讲解

7 一、生理的变化 生理上由盛转衰。由成长发育、健康逐渐转为衰退。主要表现以下3方面。 健康状况 中年危机 性机能变化

8 (一)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随年龄而逐渐下降,成为各种主要疾病的易发时期。一些疾病严重损害着中年人的健康,并成为中年群体死亡的主要原因。多种因素影响着中年期的健康。

9 (二)更年期综合征 中年期后期的个体会进入“更年期”。妇女更年期介于45-55岁之间,男性约在50-60 岁。

10 更年期是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特别是性腺功能逐渐向衰老过渡,并处予一种不稳定阶段,这样便容易在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平衡失调。更年期综合征便是这种平衡失调的结果。

11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患者常常有头痛、头晕、失眠、手颤抖、对声光刺激敏感、情绪烦躁不稳、易激惹以及疲倦乏力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12 患者还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血压波动、胸闷憋气、阵发性面部发红、身体忽冷忽热、出汗多、四肢发麻,胃肠功能失调,表现为食欲减退、胃部不舒服和便秘等。

13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1)月经逐渐减少,周期也就是间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出血时间缩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停止,生殖能力丧失,生殖器官萎缩。

14 (2)精神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常感到头颈部一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痛,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易集中,而且紧张激动,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失眠键忘,皮肤发麻发痒,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在身上爬动的感觉等,甚至歇斯底里样发作等。

15 (3)心悸、血压增高、肥胖、下肢浮肿、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凡45-50岁的妇女,如有上述症状,经医生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后,使可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16

17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1)精神情绪的变化。容易烦躁、易怒、精神压抑,多疑、不合群、孤独。
(2)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心悸、恐惧不安、呼吸不畅、兴奋过度、眩晕、耳鸣、食欲不振、便秘等。

18 (3)疲劳。睡眠减少、疲乏无力、对生活缺乏兴趣等
(4)性机能降低,性欲减退

19 男性更年期的表现和女性更年期相似,也是性欲减少、消沉、身体疲乏。这与男性体内睾丸激素含量的减少有关。
男性更年期与女性更年期的最大区别在于:女性处于更年期时,其体内的雌性激素会剧烈降低,而处于更年期内的男性体内的睾丸激素却是一步一步逐渐下降的。

20

21 更年期综合证的对策 (1)应及时了解有关更年期的生理心理知识。 要正确对待更年期的某些生理和心理变化,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

22 (2)尽量避免不良刺激。 进入更年期后人的心理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受刺激后易发生较大的心理障碍。有资料表明,在更年期出现的精神异常病人中,有2/3的人在发病前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

23 (3)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要充足。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或娱乐活动,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体力或脑力劳动不宜过度,也不应过于安逸

24 (4)适当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活跃脏器功能和增强体质,而且能对抗焦虑、忧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

25 (三)性功能的退行性变化 中年人性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性生活频率日益减少,男性的睾丸素和女性的雌性激素的分泌在中年期出现明显减少;同时也与这一时期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

26

27 二、家庭和职业问题 家庭和职业在中年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8 (一)家庭生活 出现“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关系,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他们需要同时处理与子女的代际关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与配偶的夫妻关系。
有以下4个特征。

29 1 随着青少年子女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增强,中年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30 2 在孩子成人独立后,中年父母开始转向配偶或第三代身上,但其亲子关系仍然比较密切。

31 3 照看年老的父母成为中年人的一项社会责任,他们需要为父母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

32 4 在婚姻关系中,开始进入深沉期。在孩子独立后,夫妻间重新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感和性亲近,情感体验更为深沉。但这时,由于感情不合等原因,也可能出现离婚现象。

33 (二)职业 中年期是职业发展的高峰期。表现在4个方面。
1 在心理上,中年人努力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力求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关怀年轻人的成长,成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导师”。

34 2 中年人处于职业发展的成熟和顶峰期,他们会根据自己实现事业目标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调整自己的事业目标。

35 3 中年人可能面临职业挑战,面临再就业问题。
4 中年人还应该防止“职业病”,防止过度的工作压力。

36 一、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 成年中期的认知发展 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模式:
晶体智力继续提高,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提高。

37 1. 晶体智力继续提高,流体智力缓慢下降 (1)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的性质
晶体智力是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的智力

38 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0世纪中期以后,卡特尔(Raymond Cattell,1963)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他认为,一般智力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

39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40 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

41 在大多数智力测验中,均包括偏重于测量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两类题目。

42 (2)两种智力发展的趋势 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晶体智力保持相对稳定,随知识、技能的丰富而有所上升。

43 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发现,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25岁)达到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35岁左右)开始逐渐下降;而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

44 成年中期,流体智力的下降与神经生理机能的衰退有关,晶体智力的提高与个体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有关

45

46 2. 智力技能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提高 智力发展可以区分为两种过程:基础过程或智力技能;实用智力。

47 基础过程或智力技能: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基本技能,是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的主要内容。

48 实用智力: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是成年期智力发展的主导形式。特定范畴或领域的专长和才智,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成年中期持续增长。

49 二、创造力的发展 成年中期是创造力旺盛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智力高度发展,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经验也比较丰富,因而创造性成就十分突出。

50 资料1 中年是发挥创造力,在事业上多出成果的阶段。一般认为25—45岁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科学家、发明家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有人统计从公元600年到1960年出现的1243位科学家的1911项重大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是35—45岁。

51 对1901~1999年诺贝尔获奖者最佳年龄研究,更是一个有力的佐证。物理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45岁之间,年龄跨度在21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岁。化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50岁之间,年龄跨度在21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7岁。

52 生理医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30~45岁之间,年龄跨度在23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
生理医学奖获奖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30~45岁之间,年龄跨度在23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岁。而且做出突出获奖贡献的平均年龄并没有随时代变化而有多大变化。以物理学为例,1901~1925年,平均37.2岁;1926~1950年,平均35岁;1951~1975年,平均38.2岁;1976~1999年,平均37.1岁

53 一般地,中青年是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许多独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出自中青年之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的最佳年龄是不完全相同的。数学、物理、化学领域成才较早;生物、天文、医学、经济等领域科学家成才较晚。

54 资料2 1957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李政道教授当时只有31岁,在历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他是第二位最年轻的。杨振宁当时也不过36岁。

55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说,我曾对中科院的学部委员(院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年时期的创新能力比青年时期高。另外,对一般科技人员的测试表明,中年时期的创新能力比青年时期高。据统计,历史上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科学成果的发明者大多数是年龄在25岁至45岁,平均峰值是37岁。其他华裔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年龄,丁肇中40岁,朱棣文49岁,崔琦59岁。

56 二、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身体健康状况(2) 1. 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是液态智力逐渐下降的重要原因。

57 2. 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对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大脑病变的影响尤其突出。

58 最新研究 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血压不管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个体的思考能力或认知功能产生损害。收缩压过高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有关。相比之下,舒张压过高或过低则与那些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或不用药控制血压的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有关。

59 另外,老年痴呆症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四五十岁就痴呆的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不只是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年龄在提前。老年痴呆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血管性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60 (二)职业活动 职业活动的性质可以影响智力和认知的发展,需要积极认知活动的脑力劳动,有利于认知的发展;反之,机械、重复而简单的职业活动则不利于认知的发展。

61 小资料 诺贝尔获奖科学家的平均寿命为74.7岁,说明了诺贝尔获奖科学家是长寿的,因为有资料统计,到了1950年,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也才65岁。

62 诺贝尔获奖者寿命高与智力活动活跃有关。新的医学科学成果表明,脑运动能直接促进脑健康,进而通过大脑协调与控制全身的生理机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勤于用脑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以输送充足的氧分和其它营养物质,因而能延缓中枢神经的老化,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保持协调统一。

63 (三)社会历史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文化环境的丰富化,都有利于个体认知能力的提高。

64 统计数字 1910年出生的人20岁时的智力水平低于1925年出生的人20岁时的智力水平。

65 第三节 成年中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个性发展的基本特点(3) (一)个性发展的“内向化”(2) 1. 日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66 在成年初期及其以前的各个时期,个性的发展是“外向化”的,他们要学习各种知识、技能、道德规范,适应外部世界。

67 进入中年期以后,他们注重内省。人的生活取向为适应和顺从内在世界,寻找真正的自己,也就是将其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移到内心世界,重新认识自己。

68 个体积极探索和改造外部世界的倾向减弱,而消极的防御性的适应倾向增强,反思、内省的倾向不断增强。

69 2. 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根据现实评价自己当前的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能够积极地调节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充分实现自身潜能。

70 (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在家庭、工作中要承担较大的社会责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常常是中年人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他们为自己的事业、为社会、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献身。

71 (三)寻求自我实现的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对大多数中年人来说,在事业上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期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付诸实现,但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因素,事业上经常会遇到困难。

72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实现目标的客观情况,及时地评价和调整自己的目标。

73

74 二、中年期危机 (一)什么是中年期危机? 加拿大精神分析家Elliott Jacques提出,进入中年期后,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而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层面的适应危机。 Papa and Mama(中年危机)

75 它意味着,中年人要重新回顾和评估到目前为止,在生命的旅程中完成了什么?婚姻、情感、事业、成就是否能如自己所愿?

76 (二)为什么会产生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是个体价值评估与转换时期出现的极端现象,中年危机的产生是因为个体对“下一步我该做什么”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出答案。

77 中年期以前,是个不断增长的过程:升学、知识积累、就业、事业有成、成家、娶妻生子等,但是,中年以后,人生却好象进入了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健康退化、子女离家、事业发展缓慢、婚姻危机等。若遇上下岗失业,经济危机等,就更加重中年人的失落与挫败感

78 人生阶段至此已过了一半,个体开始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两面镜子的前面一般,一个是在孩子身上看到过去的自己,一个是在父母面前看到未来的自己。

79 (三)中年期危机的表现(2) 1.对生理机能衰退的认知和危机感
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精力、体能都会不如以前,也容易感到疲劳,开始发福、谢顶,出现种种生理不良的症状,心脏病、糖尿病、癌症比例也大大增加,引起情绪的起伏。

80 中年人不得不用较多的努力来关注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变化,重新进行自我评价,许多中年人内心深处常常问自己,我仍然有机会吗?我还可以吗?

81 2. 生活停滞感或生活危机感(3) (1)事业发展危机感
许多中年人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走过了人生半程,回顾过去,常常会对自己发问:我有没有浪费时间?有没有遗憾?有没有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思考未来常常会想到我还有哪些需要赶紧做的?还有没有能力重新开始一番事业?

82 他们会把自己与他人,尤其是青年人进行对比,如果发现自己的事业不顺或进展不大,自我价值感就可能发生动摇。如果生活再有不如意之处,就更会加重自我怀疑和失落感,陷入迷盲之中。此时有不少人会不自觉地寻求新的突破,如跳槽、转行,以肯定自己的价值,寻求新的人生意义

83 (2)婚姻关系危机感 中年人的婚姻很容易亮起红灯,不少的中年夫妇在以往的日子里,为了建立事业和照顾子女,每天忙于应付生活,对夫妻关系及感情的关注不足培养不够,沟通不良,等到子女逐渐独立,夫妻间反而有种陌生的感觉。

84 它很可能发展为对生活的痛苦反应。如果婚姻无法带来亲密的感觉,人们就会向外寻求。离婚、外遇和再婚的可能性都会升高。

85 (3)对子女独立的不安全感 与子女关系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中年人的心理变化。从大多数家庭来看,到了中年以后父母就要面对踏入青少年后期、甚至是成年初期的子女。

86 随着子女的成长、独立、升学、就业、结婚、最后离开家庭,做父母的会出现从未有过的失落感、空虚感,感到难以适应,或者常常与处于青年期的子女发生冲突,或者为子女离巢而出现焦虑、孤独、无助感。
空巢症候群

87 (四)如何度过中年期危机?(6) 1. 客观认识中年期的变化
了解和认识将面对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引起什么心理反应,对人生产生什么影响,以便积极应对。

88 2. 调整生活和工作目标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积极地达成目标,同时,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积极地调整目标。

89 3. 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到中年事业初定,但一般所负责任也大,常常超时工作,透支体力。如果目标明确,沟通良好,劳逸结合,可以缓解压力。

90 4.接受生理的变化,改善婚姻关系 珍惜夫妻关系,相互尊重,满足彼此的需要,增进婚姻满足感。

91 5. 重新定义成功 成功是永无止境的。把精力集中于真正需要追求的目标,去做我们从未做过的事情和成为跟以前不同的人,凡事量力而为。
老年大学和社区服务

92 6.修身养性、陶冶性情 有较高的修养,克己奉公、力戒奢欲、表理如一,良好的品行有益于保持心理平衡。丰富业余爱好和精神生活有益于健康,做到劳逸结合。

93 结论 中年人在生理上由盛转衰;在认知发展上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变化,同时呈现出稳定、上升与衰退的特点;在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方面,则呈现出内向化的特点。应进行积极的调适,顺利度过中年期的心理危机。


Download ppt "第八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成年中期的生理发展和基本问题 第二节 成年中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 成年中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