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研室

2 目 录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2 计算机的应用 1.3 计算机系统简介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3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计算机又称电脑,是一种能够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各种信息存储、数据处理、数值计算、过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如图1-1所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取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4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时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6) 1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 2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时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6) 1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 2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1) 3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 4

5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1946年—1955年)是电子管计算机。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也称电子管时代。主存储器先采用延迟线,后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 软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特点: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一般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 用途:科学计算,从事军事和科学方面的工作。 代表机型: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6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二代(1957年—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也称晶体管时代。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和磁盘。 软件:使用管理程序,后期使用操作系统并出现了FORTRAN、COBOL、ALGOL等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应用:扩展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方面。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已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体积已大大减小,可靠性和内存容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代表机型: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第一代(1946年—195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如图1-2所示)。这个时期使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也称电子管时代。主存储器先采用延迟线,后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软件方面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一般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从事军事和科学方面的工作。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最早的内存 汞延迟线 汞延迟线是基于汞在室温时是液体,同时又是导体,每比特数据用机械波的波峰(1)和波谷(0)表示。机械波从汞柱的一端开始,一定厚度的熔融态金属汞通过一振动膜片沿着纵向从一端传到另一端,这样就得名“汞延迟线”。在管的另一端,一传感器得到每一比特的信息,并反馈到起点。设想是汞获取并延迟这些数据,这样它们便能存储了。这个过程是机械和电子的奇妙结合。缺点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种存储器方式会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而不精确。

7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三代(1965年—1971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磁盘。 软件: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出现了并行处理、多处理机、虚拟存储系统及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提高到每秒几百万次,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外部设备种类繁多,计算机和通信密切结合起来。 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代表机型:IBM360系列、富士通F230系列等。

8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四代(1971年至今)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逻辑元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般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 软件: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发展了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软件等。 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达每秒上千万次到亿次,甚至更高。 类型:小型、中型、大型机、巨型机和微型机。

9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时代 年份 器件 软件 应用 一 46-58 电子管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二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时代 年份 器件 软件 应用 46-58 电子管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58-64 晶体管 高级语言 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64-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操作系统 文字处理、图形处理 71年迄今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数据库、网络等 社会的各个领域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10 1.2 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 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领域;
1.2 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 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领域; 工程技术:航空、汽车、造船、建筑等领域,都少不了计算机。 尖端科学:导弹、飞船、卫星研究设计,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精确计算。

11 1.2 计算机的应用 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 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应用已非常普遍,如人事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商业数据交流、情报检索、办公自动化、车票预售、银行存款取款项等。

12 1.2 计算机的应用 过程控制 钢铁企业、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医药工业等生产中,无人驾驶飞机、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飞行器的控制。

13 1.2 计算机的应用 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14 1.2 计算机的应用 工作流技术 实现人与计算机相结合过程中的自动化。工作流技术能够实现业务过程集成、业务过程自动化及业务过程的管理,已成功地运用到医院、保险公司、银行、办公自动化等各个领域。

15 1.2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功能 计算机辅助功能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测试CAT和辅助教学CAI。 CAD技术已应用于飞机设计、船舶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

16 1.2 计算机的应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某些智能行为,如感知、思维、推理、学习、理解等。应用有专家系统、机器翻译、模式识别(声音、图像、文字)、自然语言理解。

17 1.2 计算机的应用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在Internet上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网上广告和宣传、订货、付款、货物递交、客户服务等,另外还包括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算及生产安排等。

18 1.3 计算机系统简介 1.3.1 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大部分。

19 1.3 计算机系统简介 1.3.2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体系: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为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这五大部件通过系统总线互连,传递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系统总线按信号类型分成三类,分别称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20 1.3 计算机系统简介 (1)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即CPU。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通常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计算机中的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通过CPU来控制执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

21 1.3 计算机系统简介 (2) 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用来保存信息,如数据、指令和运算结果等。
1.3 计算机系统简介 (2) 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用来保存信息,如数据、指令和运算结果等。 内存储器也称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它直接与CPU相连,存储容量小,但存取速度快,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 外存储器又称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它是内存的扩充。外存存储容量大,价格低,但存储速度慢,。常用的外存有磁盘、磁带、光盘等。

22 1.3 计算机系统简介 (3)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变为计算机所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存放在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的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输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23 1.3 计算机系统简介 1.3.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4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主机、显示器和外设。 主机 显示器 外设

25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 中央处理器 又叫微处理器, 它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通常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26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2) 主板 计算机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它把计算机的CPU、内存和各种外围设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主板分AT主板和ATX主板两大类型。

27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3) 硬盘 系统永久保存信息的随机存储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一般都安装在硬盘中。硬盘速度快、容量大。

28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4) 显卡 主机与显示器连接的接口,它是图形图像处理的关键性部件。

29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5) 显示器 计算机的最主要输出设备,通过显示器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结果。

30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6) 软驱 即软盘驱动器,是软盘读/写的设备。软盘是用户永久保存信息的介质,现在大多数用户使用的还是1.44MB软驱。

31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7) 光驱 即光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CD-R驱动器、CD-RW驱动器、DVD-ROM驱动器),是读/写光盘的设备。

32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8) 声卡 是主机和外部设备间传递声音信号的接口,可连接音箱、话筒等。

33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9) 音箱 带功放的音箱,与声卡连接实现声音的放大和输出。

34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0) 键盘 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命令和数据通常从键盘输入。

35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1) 鼠标 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在Windows下用鼠标指指点点就可以轻松完成很多任务。

36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2) 机箱和电源 主机部分安装的箱体,同时为主机提供电源。机箱分为AT和ATX两种类型,电源也相应地分为AT电源和ATX电源。

37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3) 调制解调器 实现调制和解调的设备,通常用于将计算机和电话线连接,实现点对点通信或拨号上网。现在Modem还具有传真功能,可以收发传真。

38 1.4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4) 网卡 网卡是计算机连入局域网(LAN)的接口,实现计算机与局域网中的交换机或集线器之间的连接。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度很快。

39 问题?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显示答案 P9 1、什么是品牌机和兼容机? P10 2、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P2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问题? 显示答案 P9 P10 P2 1、什么是品牌机和兼容机? 2、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3、品牌机和兼容机的软件哪个更多?

40 谢 谢!


Download ppt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第一章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