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 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 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 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刘宝存

2 主要内容 一、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二、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设计 三、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实施与建议

3 一、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和基本精神 (一)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

4 1、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1998年到2005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由不到800万人增加到230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人数1660万人),增长了1.9倍,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8%提高到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5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我国通过采取“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措施,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机制,组建了一批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综合性大学。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人事和分配制度、招生考试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高校成本分担制度等重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与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6 (3)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明显
从“九五”到“十五”,我国通过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在高校中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高校科研水平和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和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一批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7 (4)高等学校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期间,全国高校为各行各业输送了1397万毕业生,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向国家贡献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国家技术发明奖64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64.4%;国家科技进步奖433项,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3.57%。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后者打破了我国连续6年无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局面。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实施,为发展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很好地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8 (5)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17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包括英、法、德、澳等26个发达国家在内的3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9 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国家确立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目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

10 (2)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006年GDP达到20940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 3.9 万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到了“十五”期末已经达到了43%; 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增多,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

11 (3)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上大学难转变为上好大学难,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希望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12 (4)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给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培养数量充足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创新性人才。

13 (5)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学校教师数量也急剧增加,从1998年的40.73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96.58万人,7年增加55.85万人。 随着有经验的老教师陆续退休以及大量新教师的涌入,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2005年30岁及以下教师占总数的29.32%,40岁及以下教师占总数的65.23%。 新教师来源单一,录用毕业生52.37%(而且近亲繁殖严重),外单位教师调入占29.36%,校外非教师调入占18.28%。

14 (6)高校学生群体成份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 高等学校必须适应学生群体的这一重大变化,多关爱学生,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15 (7)教育技术和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其物质载体,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的突破口。

16 (8)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
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浮躁冒进、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青年学生的心灵,给青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青年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17 3、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存在的一些困难、矛盾及差距
(1)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紧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也不断增加,2006年达到6348亿元,高等学校各项基本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但是,由于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赶不上在学人数的急剧增加,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师资等办学条件明显不足,有的甚至欠下上亿元的债务,不仅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而且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18 (2)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
由于缺乏专业预测和预警机制,许多高等学校对市场需求解读错误,或盲目设立所谓热门的专业,或不能及时更新专业设置,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并存。 农、林、水、地、矿、油、信息、生命科学等国家急需学科和未来优势学科的人才培养不足,而法学类、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则出现结构性过剩。

19 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规划滞后,一些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所谓的上层次、上规格,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模式趋同,缺乏特色。
(3)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不够 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规划滞后,一些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所谓的上层次、上规格,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模式趋同,缺乏特色。

20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高质量的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一些高等学校不得不降格以求,补充了一些学历、职称较低的教师,本科生毕业教本科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都有待优化。 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上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许多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不愿意从事教学特别是本科生教学。高等学校仍然大量存在教授不讲主干课、基础课,名师不上讲台,只听讲师讲、不见教授教的现象。据统计,到2004年,全国仍有29.4%,近3万名教授、副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

21 (5)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05年的调查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指出: 2005年有310万名大学毕业生,是美国的2倍多,但只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缺少实际应用技巧、糟糕的英语水平; 未来10年,中国将需要7.5万名拥有一些国际经验的管理人员,但目前只有5000多名; 中国大学教育只注重理论教育、书本教育,无法提供实用的和团队工作的技巧; 中国每年有 60万名新工程师“诞生”,比美国多出9倍,但仅有1.6万拥有在外国公司工作的实用能力和语言能力。

22 (6)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由于多年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再加上高等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和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结构性失调,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有加剧之势,近几年每年全国至少有上百万毕业生无法按时就业,加重了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的负担。

23 4、党中央、国务院“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
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其中就加强教学工作明确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 2003年,教育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包括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评估、精品基础课程建设、表彰奖励教学名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教学基地建设、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高职高专教育精品专业建设、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医学教育改革、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等12个建设项目。

24 2005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1号文件,就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16条要求;
2006年5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实抓好。”

25 (二)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1、 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6 2、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 ①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在人才培养中广泛应用,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 ②初步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互动,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 ③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对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④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4年后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

27 ⑤推进各种科技和有益健康的体育协会、俱乐部活动,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⑥建设一批教学团队,完善教授上讲台的政策机制; ⑦初步建立用于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普通本科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课程体系; ⑧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改进评估手段和方法; ⑨通过对口支援,为西部高校培养师资和教学管理干部,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28 3.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 1.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制订指导性专业规范,构建专业设置预测机制,定期发布各类专业人才的规模变化和供求情况,为高校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指导。 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 积极探索专业评估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适应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

29 2.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
启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 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 开发网上考试系统,研究制订相关标准,逐步实现大学英语和网络教育全国统考课程的网上考试,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平台。

30 3.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试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择优选择500个左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 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1 4.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鼓励和支持校内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每年评选1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32 5.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 加强和改进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促进学校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政策和制度,引领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检测体系,定期采集各类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和数据,统计和分析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和变化趋势,逐步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数据向社会公布。

33 6.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推进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促进东部和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重点资助受援高校教师到支援高校进行半年以上的进修提高。 在对口支援高校中实行干部交流制度,资助一批受援高校教学管理干部到对口支援高校学习锻炼,交流管理经验,提高受援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34 二、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设计 教育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精神,规划了17个建设项目,其中: “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3项; “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3项;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4项;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3项; “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2项;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2项。

35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项目:
教学团队建设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与表彰

36 1.教学团队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7 2.建设内容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在全国高校中建立1000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中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38 3.实施办法与步骤 该项目采取学校先行建设,教育部组织评审、立项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
2007年,研究确定教学团队所涉学科专业、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和教学团队名额分配方案,评审100个左右教学团队。2008至2010年,每年评审、资助300个左右教学团队,并加强对教学团队的评估。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带动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设校级、省级教学团队。

39 4.预期效果 使一大批高校中青年教师及其所教授的本科生直接受益,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团队建设成果的资源共享而间接受益。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

40 三、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实施与建议
(一)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与运作模式 1、高职高专院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1)“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群)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41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42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群)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3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群)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44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45 2、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运作模式 (1)采取学校先行建设,教育部组织评审、立项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
(2)教育部制定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条件,确定每年评审、资助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数量与推荐名额分配。 (3)教育部委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组织本省(区、市)的推荐工作。 (4)教育部将组织专家通过网络和会议方式进行评议,提出立项建议方案。 (5)教育部、财政部审定立项建议方案,批准立项实施。

46 (二)2007-2008年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2007年启动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两年来遴选建设了4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中,高职高专团队46个(2007年6个,2008年40个)。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7 1、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名额分配方案及项目推荐情况分析
(1)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名额分配方案 教育部委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组织本省的推荐工作。 2007年,推荐名额200个,最终入选名额100个。 2008年,推荐名额393个,入选名额300个。

48 (2)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推荐情况分析 在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推荐中,各地实际推荐总数为202个,来自172所学校,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11个学科门类,部分教学团队属于跨学科教学团队。 2008年,推荐团队393个,涉及高等学校近300所。

49 2、2007-2008年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实施情况 (1)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年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数量排名前几名的省市分别是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和广东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上地区职业教育整体实力,这几个省都是工业大省,需要进行职业教育的需求量大。 而内蒙古、贵州、青海、甘肃、宁夏、西藏等几个省区暂时没有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

50 2.学科分布状况分析 专业 数量 数控技术 3 警察指挥 2 安全技术管理 1 汽车检测与维护 机械设计制作 园林专业类 4 汽车专业
畜牧专业 护理类 酒店管理 眼光技术 模具设计 测控技术 水利工程 传媒艺术 玩具设计 道路桥梁 网站建设 电气自动化 建筑工程 电子信息 室内设计

51 3.团队建设带头人状况分析 2007-2008年的高职高专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平均年龄47.6岁,最大年龄59岁,最小年龄40岁。
团队第一带头人在性别结构方面具有不均衡性,男性32人占69.6%;女性14人,占30.4%,远远低于男性的比例。 团队带头人职称中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园艺师等占82.6%,副教授、工程师占17.4%。

52 4、团队组成人员状况分析 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成员平均人数为29.1人;
教学团队人数最少的是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为14人; 教学团队人数最多的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团队,为146人。

53 5.团队教学情况分析 (1)主要授课情况分析 教学团队主要组成人员都参与了授课,且课时量均有准确的统计数据。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高校的教龄长短,主要组成人员的工作量大,部分教师一人同时讲授几门课程。 (2)教学成果获奖情况分析 2007-2008年的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绝大多数都有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学奖项,这些奖项主要集中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省部级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奖。例如,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教学团队有7项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所有的教学团队中拥有精品课程最多的一个团队。

54 (3)教材建设情况分析 教材建设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团队的教学情况,通过对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教材情况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学团队都有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之列。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水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有18本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电气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有12本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这充分说明了这些团队的实力和水平。

55 (4)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分析 通过对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改革项目情况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项目的数量和资金上表现出明显优势,教学改革项目较多,资金充足且来源多样化。同时,少数团队的教学改革项目较少,经费不足。此外,在教学改革经费的来源方面,部分学校给予的支持力度较大,学校筹措经费的能力较强。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设立相关项目,筹集经费,促进教学改革,同时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56 (5)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不少院校甚至达到了100%,专业对口率基本在90%以上,这说明这些教学团队在同类专业中都居较高水平,毕业生在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认可,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充分培养,学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工作,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多数学生很快成为企业业务骨干,深得企业的好评。 在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基础上,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如: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自动化类05届毕业生康有威在斯伦贝谢石油公司,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因工作能力突出,先后在印度尼西亚、法国、美国培训,得到中国区公司充分认可,已任项目经理。

57 6.其他情况分析 各个教学团队根据本团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措施培养青年教师。在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方面成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例如,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岗前培养;大力支持所有青年教师入名校、拜名师攻读博士学位、做博士后研究或在职进修,以提高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全额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以拓宽其学术视野,提高其学术能力;以专业为中心,以博士生和青年教师为主体组织学术讨论班,积极营造学术氛围,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治学方法,激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以任务带队伍,吸收青年教师参加科研课题,支持青年教师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高等。

58 此外,各个团队还积极主动的接受外来教师的进修工作。大部分教学团队坚持教学相长、产学研并进的方针,科研成绩斐然;能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和清晰地定位,且有明确清晰的团队建设计划。

59 (三)关于申报和建设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建议
1、正确理解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教学团队就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 高效教学团队的特征:第一,共同的目标;第二,知识技能互补;第三,分工协作;第四;良好的沟通;第五有效的领导。

60 3、关于申报和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几点建议

61 2、根据任务的需要打造不同类型的教学团队 由专业院系内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 跨院系、跨学校的教学团队。 传统团队。 虚拟型团队。

62 3、打造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 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 明确的教学改革任务; 独特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63 4、选拔和支持具有凝聚力的学术带头人组建教学团队
在某一个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洞察力,能够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未来方向; 热爱本科生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 品格高尚,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 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紧密联系团队成员,创建和谐的团队氛围。

64 5、打造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以专业或系列课程为单位建设,规模不能太大,成员人数控制在20-40人之间。 从教学团队的结构看,也要注意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特征上的优化组合。

65 6、构建领导权和决策权共享的团队管理模式 教学团队的成员之间没有等级划分,在教学团队内部领导权和决策权是共享的。 在教学团队中,每一个成员既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又担任一种团队角色,享有一份权利和义务,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66 7、营造和谐和宽容的文化氛围 高等学校是学者的精神家园,高校教师所倡导的大学精神,如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应该成为教学团队文化建设的基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学术自由的精神;创新和批判精神;合作精神;严谨治学、积极向上的学风。

67 8、创新管理体系,为教学团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扩大团队的管理自主权,对于完成教学工作的方式、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安排、流动人员的权力、内部考核的权力、淘汰不合格人员的权力等,皆由团队自己做出决定。

68 9、改革评估和考核机制,构建有利于团队合作的评价平台
在评估、考核过程中,要对教学团队采用政策倾斜方式,鼓励学术带头人组建教学团队,协同多人的才智提高教学质量。 在考核机制方面,要由重视个人业绩的绩效考核向更加重视团队长期价值的绩效考核转变,由重视过程管理向更加重视目标管理转变,由重视年度考核向更加重视聘期考核转变,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鼓励教师加入教学团队,致力于团队目标的实现。

69 10、整合教师资源,为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构建坚实的平台
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学校所有关系,淡化教师的部门所有关系,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从课程教学的需要出发,在全校范围内整合教师资源,鼓励组建跨部门、跨院系甚至跨学校、跨国界的教学团队。 整合教师资源,可以先从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全校公共基础课进行试点,在全校范围内招聘教学团队成员,在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到其他课程。

70 谢谢大家! 请批评指正!


Download ppt "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团队 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