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洛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屏
2
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
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是指: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8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可实施预防接种的有18种疫苗。
4
学校和托幼机构易发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流脑;腮腺炎;风疹;水痘 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
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6
一、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 命名。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了以托儿所及幼儿园为主的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71病毒。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7
一、流行概况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3030例)、上海(2883例)、北京(2210例)、河北(1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例)和福建(240例)。 2007年5月21日,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119.41%。 从近年报告的疫情资料来看,手足口病每年的发病时间高峰位于7月份左右。由于2007年全国气温上升较早,专家预测,可能导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提前,2007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将进一步增加。
8
一、流行概况 进入2008年后,手足口病呈蔓延趋势,春季在安徽、广东、天津、宁夏等多地爆发,后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5月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7.6万余例,死亡40例。2008年下半年山东菏泽出现部分疫情,但被瞒报,直到2009年3、4月迫于舆论当地政府公布疫情。截至4月7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15618例,其中重症773例,死亡50例。菏泽市共有患儿4557例,12例死亡。民权县共有患儿709例,死亡8例。两地疫情在省内均居第一。在死亡病例中,山东菏泽13人、河南商邱11人、河南开封5人。报告病例比较多的是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安徽、广东、河北、湖北、湖南和浙江,这十个省报告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0%,报告的病例以婴幼儿为主,5岁以下占到了94.8%,3岁以下占到了77.6%。
9
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一)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10
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二)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11
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三)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 5%。 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我国天津市1983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年再次发生流行,而且两次均为Cox Al6引起。
12
(四)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13
(五)临床症状
14
(五)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5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患儿尿黄。 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16
(五)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17
三、预防原则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目前临海市要求各医疗单位均实行网络直报;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如果发现聚集性病例要同时向教委和疾控中心(或当地卫生院)报告;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18
三、预防原则 (五)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19
四、托幼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手足口病
1、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教育幼儿咳嗽、打喷嚏时要掩鼻,不要直接对着其他的小朋友,并帮助孩子清理好由鼻排出的分泌物。 2、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幼儿的餐具、玩具、图书及幼儿能摸到的地方,都要严格消毒。 3、 仔细观察每个小朋友的精神变化,有的孩子出现吃饭、喝水不好,告诉老师说他嘴疼,老师就不妨看一下孩子的口腔是否有溃疡及小红点出现,如果有溃疡,再看看孩子的手和足跟有无小红点出现。从很多细节上可以发现孩子的潜在疾患,因此,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尤其在孩子吃饭和喝水时。
20
四、托幼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手足口病
4、 帮孩子剪短指甲。有的孩子可能患了手足口病,老师没有发现,或者有的家长知道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因为家里没人看孩子,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个孩子就成了传染源,不管他打喷嚏,还是不小心挠了人,都可能把病毒传给其它的孩子。如果老师有给幼儿剪指甲的习惯,就有可能发现这个孩子,及时切断传染源。 5、如果家长告诉老师其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那么这个孩子所在的班级就应该加强卫生消毒,包括幼儿的毛巾、餐具、玩具、及孩子的活动室、休息室要严格消毒,并多观察其它孩子有无变化,并建议这位家长等孩子病情痊愈后再来园,以免感染其他小朋友。
21
四、托幼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手足口病
6、控制传染源,患手足口病的幼儿要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至少14天,如果孩子疱疹没有全部结痂干燥和痂皮全部脱落之前,不能让幼儿来园。 7、如果怀疑幼儿患了手足口病,应联系家长建议尽快带孩子去医院确诊,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患了手足口病。
22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 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 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23
预防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 3、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4
预防控制措施 4、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忌,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慢性病发作期;(6)严重过敏体质者;(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25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要点
26
一、相关部门职责 (一)教育行政部门 1、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2、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 3、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 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7
学校和托幼机构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8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29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30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31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32
1、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3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34
1、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5
1、报告内容及时限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6
2、报告方式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7
学校和托幼机构晨检 工作要点
38
学校要建立健全晨检工作制度。晨检工作在学校主要领导的主持下,成立领导机构,负责工作布置、检查或抽查、现场处置、考核、材料收集和整理。
学校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教师负责每天早晨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医务人员进行排查诊断。 托幼机构应由医务人员亲自晨检,认真查问和登记,杜绝遗漏可疑病例。 学校医务人员接报后要及时初步诊断和处理,需要送医院治疗的由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
39
托幼机构晨检内容: 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
二看,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40
晨检要求: 晨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
每日晨检情况要做好记载,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为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异常情况纪要等 ;并及时上报给卫生室,由校医统一登记并按要求上报
41
在流行病爆发期间 发现有所流行传染病征候群的患病师生,由校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报告学校,及时送医院诊治或在家休息治疗,有需要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并实行日报和零告报制度。 在非流行爆发期间 由各班班主任每天上报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要进行详细的询问,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及时上报给卫生室,由校医统一登记并按要求上报。
42
学校放假期间 学生自查身体,如有异常,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由班主任统一处理,如有突发疫情,应立即与学校行政值班联系,由行政值班教师上报给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如无特殊,在开学前统一报卫生室登记。 班主任教师对患病学生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跟踪,多了解、多关注,做好记载。
43
手足口病晨检工作要求 《关于做好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晨检工作的紧急通》(市卫生局、教育局,2008.5.5)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二、健全机构,落实晨检工作 三、加强管理,严格报告制度 四、迅速反应,科学处置疫情 五、紧密联系,建立联络员制度
44
对晨检发现的可疑手足口病病人,各学校(园)应立即通知其家长带领前往医院诊治,排除诊断或治疗痊愈后方可回校。
班主任应及时跟踪病人情况,对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疑似或临床病例,应按要求上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 在晨检中发现可疑手足口病病例呈现聚集性时,除电话通知家长外,应立即报告属地疾控部门。
45
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 特别提示: 预防肠道传染病请做到:吃熟食、喝开水、洗净手
46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其发病特点是具有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及易引起爆发流行等特点,常见的夏季肠道传染病包括: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病人可出现腹泻、呕吐、“淘米水”样大便、脱水等,若不治疗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或细菌的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的症状。 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 病毒性肠炎: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
47
霍 乱 防 治 知 识
48
一、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经口感染,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及呕吐等,严重的可发生剧烈的吐泻,排大量米汤样大便,容易造成严重脱水,肌肉痉挛,甚至循环衰竭而死亡。
49
二、霍乱病菌传播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霍乱菌的传播主要通过人的食道进入胃、肠,是典型的“病从口入”。具体说,有下列四种传播途径:
1、饮用染有霍乱菌污染的水; 2、进食被霍乱菌污染而又没有煮熟煮透的水产品,特别是虾、蛏、花蛤、螺、蟹等海产品; 3、进食被带菌苍蝇、蟑螂叮爬过的瓜果、熟食品; 4、用带菌的手抓拿食物或使用带菌用具,特别是餐具。
50
三、预防霍乱的主要方法 霍乱的危害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高度警戒,但是只要大家了解它的传播途径,人人注意自我卫生保健,注意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霍乱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1、霍乱菌一般在温度摄氏70度以上的条件下就会被杀死。因此不要喝生水,不要吃生冷不洁和腐败变质的食物,特别是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鱼片、贝壳类海产品。
51
三、预防霍乱的主要方法 2、熟食品要趁热进食,不要进食被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
3、餐具要洗净消毒,特别是路边饮食小摊点的餐具消毒更为重要。 4、流行期间要防止婚丧喜庆宴席和节日聚餐。 5、随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6、进食瓜果要洗净、消毒,不要吃不清洁的瓜果。 7、霍乱菌难以在酸的环境中生存,因此,在夏秋季节可以多食些醋。
52
四、发现霍乱病人怎么办 1、在霍乱流行期间,一旦发现有腹泻症状者,要做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免传染家人及亲友。霍乱病人若及时到医院或卫生院治疗,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务必不要拖延时间治疗。若出现泻吐严重的患者,可先多喝盐开水,以补充水份。 2、病人的吐泻物要用石灰粉或草木灰掩盖深埋,或用漂白粉水喷拌消毒,防止霍乱菌传播扩散。
53
四、发现霍乱病人怎么办 3、霍乱病人的衣服、用具不要拿到溪沟、池塘、井边去洗,要先用高温或漂白粉消毒后再洗。
夏秋高温、高湿季节是肠道传染病流行的高峰期,必须紧急动员起来,大力开展以管好食物,管好饮用水、清理污水垃圾、消灭苍蝇、蟑螂和管好粪便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
54
常用的肠道传染病消毒方法 漂白粉精片使用方法(饮用水消毒):将一片漂白粉精片碾碎后加水100斤,搅匀静置约30分钟后使用。
55
常用的肠道传染病消毒方法 漂 白 粉 消毒内容 常用预防消毒方法 污染后消毒方法 注意事项 饮用水消毒
漂白粉6克加水1000斤,静置30分钟。 漂白粉10克加水1000斤,静置30分钟。 餐具、食具 漂白粉1克加水1斤,浸泡30分钟 漂白粉2克加水1斤,浸泡30分钟 再用清水冲洗 常用物品 漂白粉5克加水10斤,浸泡30分钟 漂白粉5克加水5斤,浸泡30分钟 痰等 分泌物 漂白粉1克加水1斤,与等量分泌物搅匀消毒1小时 漂白粉1克加水1斤,与等量分泌物搅匀消毒2小时 房屋、墙壁、地面(空气) 漂白20克加水10斤,喷雾或洗擦 作用时间30分钟
56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