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诗经三首 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2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
“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的意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
“文质彬彬”:原义是文华和质朴配合得恰到好处.
今义是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
4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至春秋约五百年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至春秋约五百年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5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五经”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6
表现内容 风、雅、颂 《诗经》
7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是民间的歌谣,成为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8
“雅” 是一种正统音乐。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
“大雅”用诸侯朝会,31篇,“小雅”用于贵族宴享,74篇。
9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10
表现内容 风、雅、颂 《诗经》 表现手法 赋、比、兴
11
“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2
表现内容 风、雅、颂 《诗经》 “六义” 表现手法 赋、比、兴
13
卫风•氓
14
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第一节中的三个场景. 初次相逢 定情相送 约期相别
15
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 男:抱布贸丝 来、谋 女:乘、望、泣涕、笑、言
16
男青年:急躁、任性. 姑娘:温柔、体贴.
17
结构图: 情节 感情基调 一.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二.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热情 幸福 恋爱
18
女子为何被弃? 被弃原因: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9
三四两章有哪些对比、比喻? 桑落,黄陨 桑未落,叶沃若 女之耽不可说 士之耽可说 对比 士贰其行 女不爽
20
桑叶 鸠食桑葚 比喻 叶沃若 叶黄陨
21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认识到了什么?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2
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 她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此句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是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
23
三.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四.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五.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结构图: 情节 感情基调 沉痛 怨恨 婚变
24
对比 昔日的“信誓旦旦” 今日的结局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
25
氓是怎样的一个人?具体表现在哪里? 婚后 婚前 薄情寡义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来既我谋。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言即遂矣, 至于暴矣。 对比 信誓旦旦 不专凶暴
26
昔日的“信誓旦旦” 对比 今日的结局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
27
结构图: 情节 感情基调 六.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清醒 刚强 决绝
28
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恋爱—— 婚变—— 决绝——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29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顺着婚恋三部曲的顺序来写,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回忆和对比
30
诗中女子的形象: 是一个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形象,勤劳、温柔、坚强.婚前,纯真热情,婚后辛苦而蒙受耻辱.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可见其清醒刚烈的特点.
31
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32
鉴赏要点: 1.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2.对比的写法 3.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33
古代年龄的称谓
34
襁褓qiǎngbǎo:不满周岁 孩提:2至3岁 童龀chèn、龆tiáo龀:7岁
35
《韩诗外传》云:「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子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龆、龀就是毁齿换牙,古人用为童年的代称。
36
豆蔻kòu年华:13-14岁. 及笄jī:15岁
37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梳到头頂成为髻(发结),称为「束发」,通常是指十五岁左右.
38
垂髫: 「髫」是孩童的头发. 古代儿童于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因此称为「垂髫」。
39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后世以「垂髫」作为童年的别称。
40
《礼记‧内则》云:「男女未冠、笄者,拂髦总角.」
「总角」就是结发,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一对像牛角的小髻,称为「总角」,后世用为童年、幼儿的别称.
41
总角之交: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 他俩青梅竹马,真可谓总角之交.
42
笄礼、及笄: 「笄」是古代妇女盘发用的簪子,笄礼是古代女子的成年礼. 《礼记‧内则》云:「女,十有五年而笄.」
43
古时女子15岁就算成年,要把头发梳成像大人的样子,插上发簪,因此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或「笄年」.表示已经成人,可以择婚配偶。
44
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命之年:50岁
45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耆qí 、下寿:60岁
古稀、中寿:70岁 耋dié:70-80岁
46
杖朝之年:80岁 耄mào、耄耋之年 :80-90岁 上寿:90岁 期jī颐:100岁
47
清乾隆50年,在乾隆宫设千叟宴,内有一叟141岁,乾隆以此为题,与纪晓岚对句。
48
乾隆作上联曰: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的下联是: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9
60岁为花甲, 两个花甲120岁, 三七岁月,即21岁, 相加恰好141岁。 70岁为古稀, 双庆古稀即140岁, 再加一度春秋,即1岁,便是141岁。
50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B
51
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文中指感情一变再变.
此义与前文意思不连贯. 如此二三其德,谁还敢相信他的诺言呢.
52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此句与“笔耕不辍”勤奋创作的句意吻合. 上任以来,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
53
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
偕老:一同到老. 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敬老院的老人们. 愿你们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54
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诚恳可信. 往往用于恋人或密友间,不能用于助威的场合. 会议桌上,他信誓旦旦,可是三分钟的热度过去不久,老毛病又犯了.
5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6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57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D “全部都是四言诗”错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