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蒋洪强 博士/研究员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蒋洪强 博士/研究员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蒋洪强 博士/研究员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2014.6.30 北京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蒋洪强 博士/研究员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2 提 纲 绿色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展望

3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4 背景1—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指出, 绿色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与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所采用的黑 色经济模式相对应。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关注的范围从过去的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应对 全球金融危机、重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逐渐融入了绿色经济的内容。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力推动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全球化新阶段的重要特征。 2012年召开的(里约+20)可持续发展大会认可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合组织(OECD)直接把绿色经济等同于绿色增长 ,其制定的绿色增 长战略也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中国胡鞍钢提出“绿猫论”。中国经济过高过快的增长是以巨大的资源消 耗和污染排放为其代价的,需要从“黑猫”转向“绿猫”。

5 背景2—着眼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 急切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了绿色经济的倡议。借鉴上世纪30 年代美国提出的经济复兴新举措,提出实施绿色经济,将绿色经济作 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对经济危机、解决就业问题和保护环境的 手段。 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为促进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机 会,提出了一系列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欧盟1050亿欧远、美国 1500亿美元、韩国80%等)。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投 资累计2.5万亿美元左右。 中国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三分之一投入到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 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GDP得到了明显的增长。

6 绿色经济(狭义)八大领域(UNEP) 污染治理设施 生态保护设施 清洁生产技术 废弃物管理 生物多样性 可再生能源 绿色建筑 可持续交通

7 背景3—着眼改变经济行为方式 经济主体行为的绿色化指通过对企业、园区、个人等方面的生产、流 通、分配、消费、投资、贸易等的绿色化,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 善的双重目标。 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8 绿色经济的概念 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经济发展模式 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使用能源与资 源为目标(环境友好\资源节约)
有狭义(节能环保产业)和广义(只要是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可以 称)之分

9 绿色经济的概念 由于发展的阶段不一样,国内学者与国际 社会对绿色经济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别,至 今未形成统一共识。总体来看,发达国家 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低碳领 域为主,而国内学者注重解决中国面临资 源环境问题,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 方式。

10 绿色经济的特征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根本特征)
动态发展、持续改善(阶段特征,经济的 绿色化程度是动态过程,每个阶段是不一 样的,最终实现可持续改善)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手段特征,绿色经 济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政府引导, 市场化手段为主)

11 绿色经济的三个层次 绿色经济 宏观 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 中观 微观 绿色企业、产品、技术等

12 绿色经济的主要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

13 绿色经济的三个关键点 绿色投资(一是在经济刺激投资计划中保证节能减排和环 境保护的投入;二是建设项目投资中确保环境保护工程的 投资;三是增加环保产业投资) 绿色建设(一是布局考虑环境功能;二是过程考虑环境影 响。通过规划、法规、制度、标准、指南来实施) 绿色增长(一方面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做加法; 二是控制“两高一资”项目投资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 长,做减法)

14 绿色经济的衡量指标(中国) 万元GDP物质投入(TMI) 万元GDP能源消耗(ECI) 万元GDP水资源消耗(WRI)
万元GDP土地资源消耗(RRI) 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PPI)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CO2I) 万元GDP环保投入(EI) 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例 (GE Value) 绿色GDP指数(最终指标)

15 绿色经济增长监测指标(OECD) 1. 环境和资源生产力 炭和能源的生产力 资源生产力:材料、营养物和水 其他因素生产力
2. 经济和环境资产 再生资源存量:水、森林、渔业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存量:矿产资源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3. 生活的环境质量 环境健康和风险 环境服务和设施 4. 经济机会和政策响应 技术与创新 环境产品与服务 国际资金流 价格和转移支付 技能与培训 法规与管理方式 5.增长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特征 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 生产力和贸易 劳工市场、教育和收入 人口统计方式

16 概念比较—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包含三方面 :发展的动力(实力、潜力、速度及可 持续性)、发展质量(人与自然协调、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 和发展的公平性 共同点。两者的目标一致,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在具体 实施过程中,都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使 资源消耗、污染排放降低。两者采取的手段基本相同。都需 要更多的利用市场机制,加大技术创新,以及扩大公众参与 的程度。 不同点。绿色发展还包含了更多社会进步的因素,如社会公 平、教育公平、贫困等内容,比绿色经济更为广泛。

17 概念比较—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
共同点。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节约、强调污染物产生 最小、强调废物的回收利用等。 不同点。循环经济更加强调可循环理念和再利用资源的重要 性。 绿色经济是一个比循环经济更加宽泛的概念,可将循环经济 看作是加快实现绿色经济的手段,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发展绿 色经济的应有之义。

18 概念比较—绿色经济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关键在于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
共同点。都强调改变过去传统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理念,并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到人类整个的经济活动的过程之中去。 在许多具体的发展思路(投入、生产、消费)上,绿色经济 和低碳经济也有许多相同点。 不同点。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能源和碳排放而言的。 绿色经济是一个比低碳经济范围更广的概念,绿色经济应当 包含低碳经济内容。但同时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的理念也 在进一步扩展。

19 二、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回顾与评价

20 1、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 现实要求

21 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源——廉价中国资源环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8万亿元,年均保持了9.6%的快速增长,所取得的经济成是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 廉价的土地资源 廉价的水资源和能源 廉价的矿产资源 廉价的环境成本 廉价的环境健康 廉价的。。。。

22 以“资源换增长”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仍普遍存在
1990至2009年,石油从1.18亿吨增加到3.84亿吨,煤炭由 10.55亿吨增加到29.58亿吨,粗钢由5100万吨增加到5.72亿 吨,铜由51.2万吨增加到413.49万吨,铝由86.1万吨增加到 万吨,19年间能源矿产消费增加了2倍多,金属矿产 消费增加了8-15倍。2009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铜和铝的对 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2%、69%、65%和55%。 资源消耗增长的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依然较低。每生产1吨 钢的用水量,中国是25-56立方米,美国是5.5立方米,英国 是5.5立方米。中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与能源消耗是世界 平均值的3倍。

23 矿产资源开采效率较低,污染物排放较为严重
年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量从41.84亿t快速增 加到67.2亿t,年均增长4.9%。矿石资源的开采效率较低, 产值也较小,如2008年每吨金属矿石开挖量创造的价值为26 美元,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6%。其中,铁矿开采的资源效率 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的37.7%、76.9%、62.8%。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2008年, 每开采1吨矿产资源的废水、COD、氨氮排放量分别是0.21吨 ,0.22千克、0.01千克,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24 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依然较低,使用浪费严重 中国的普通钢、水泥、合成氨等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要比 最先进的国家分别高出50%,60%和33%。
钢铁、水泥、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 高21%、45%、120%。 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5%。 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先进发达国家的 2-3倍。

25 能源消耗十分巨大,能源效率仍然偏低

26

27 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偏低

28 水资源消耗强度虽逐年下降,但利用效率仍待提高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较低,2010年仅为2310.4m3,只有世界平 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全国662个城市中,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 个城市严重缺水。 用水效率仍然严重低下,2006年美国的用水效率238元/t, 是中国用水效率的6.43倍。我国平均每立方米水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 数为 ,而发达国家为 ;万元GDP用水量高达 399m3,而发达国家仅55m3;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 6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85%。

29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Some Countries
国家用水经济效率比较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Some Countries 国家 Country 单位GNP用水量(当年汇率) 单位GNP用水量(按照PPP) m3/万美元 10000US$ 中 国 China 5657 1407 美 国 USA 566 日 本 Japan 224 307 法 国 French 284 335 英 国 UK 73 77 意大利 Italy 497 490 韩 国 Korea 594 384 加拿大 Canada 776 652 德 国 Germany 213 256 墨西哥 Mexico 2115 1090 以色列 Israel 175 168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指标,1999年。

30 中国生态负荷、环境承载力已经严重超标 环境容量严重透支 环境质量改善任务十分艰巨 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
公众健康面临严重威胁

31 水污染是环境安全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 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从1981年的291.8亿t增加到2010年的617.3亿t,年均增长率为2.5%。 2010年主要水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1238.1万t和120.3万t,居世界第一,超过环境容量近90%。 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其中近四分之一属劣五类水质 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酱油河、沥青河、赤豆河,绿豆河 。 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绿豆汤 27%的近岸海域水质超四类:赤豆汤

32 30年废水量:从290亿吨到660亿吨 2007年普查,各类源废水总量2092.81亿吨

33 30年:水污染物COD排放是个谜 2007年普查:COD3028.96万吨,氨氮172.91万吨

34 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十分艰巨 2010年,规划区域398个河流国控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断面174个,占43.7%,Ⅳ至Ⅴ类断面131个,占32.9%;劣Ⅴ类断面93个,占23.4%,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 河 流 良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断面个数 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 劣Ⅴ类断面比例 全国(“十二五” 规划) 970 55% 17.7% 重点流域(河流) 398 43.7% 23.4%

35 全国:35个水源地化学需氧量(地下水高锰酸盐指数)超标,75个水源地重金属超标。
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 全国:35个水源地化学需氧量(地下水高锰酸盐指数)超标,75个水源地重金属超标。 地下水:铁、锰、氟化物、总硬度、硫酸盐等五项指标(背景水质指标)超标水源地191个 35

36 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2267.8万吨、2273.6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277.8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13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高度集中 占全国面积的14%, 占全国人口的48%, 占全国GDP的70% 消费了全国48%的煤炭 排放了全国47%的二氧化硫、50%的氮氧化物、45%的烟粉尘和约50%的挥发性有机物 单位面积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7 30年二氧化硫翻一番:2500万吨

38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任务十分繁重 2010年,重点区域城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39毫克/立方米、0.085毫克/立方米,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4倍;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0.034毫克/立方米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重点区域城市超标率82% WHO过渡时期目标-2 (美国、香港水平) 重点区域城市超标率99% WHO过渡时期目标-3 (欧盟水平) 重点区域城市超标率100% WHO空气质量准则值 中国现行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重点区域城市超标率15% 标准每加严一级死亡风险降低【2%-11%】

39 NASA最新发布的PM2_5浓度反演结果-2001-2006平均值
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国以细颗粒物、臭氧、酸雨为特征的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 城市 点位 PM2.5 (mg/m3) 超标比例 (0.035mg/m3为标准) 天津 市监测中心 0.049 40.00% 团泊洼 0.044 25.71% 上海 静安七一中学 0.036 2.86% 崇明监测站 0.037 5.71% 重庆 人和 0.052 48.57% 苏州 0.054 54.29% 广东 万顷沙 0.04 14.29% 金果湾 0.026 南京 天湖 0.02 草场门 0.092 162.86% 仙林大学城 0.069 97.14% 宁波 监测中心大楼 均值 0.047 35.24% NASA最新发布的PM2_5浓度反演结果 平均值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成渝等地区PM2.5达到80ug/m3 2010年PM2_5监测试点浓度值

40 过去50年能见度变化趋势 Zhang, X. Y et al., ACPD, 2011

41 重点区域主要城市灰霾天数 下面汇报群体突出研究成果。

42 未来大气污染防治面临严峻挑战 重点区域“十二五” 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预测 GDP增长 50% 煤炭消费增长 30%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 80%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快速发展 “十二五” 消化增量,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重点区域“十二五” 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预测 GDP增长 50% 煤炭消费增长 30%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 80% 新增SO2排放量 160万吨 新增NOx排放量 250万吨 新增PM排放量 100万吨 新增VOCs排放量 220万吨

43 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诉求与日俱增 灰霾锁城 呼吸之痛 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PM2.5成为公众关注的热词,引起国际高度关注 灰霾锁城 呼吸之痛

44 空气质量标准提高带来的环境健康效益 研究表明,2009年PM10没有达到新二级标准的城市,因大 气污染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为29.8万人,导致的呼吸系 统和循环系统的住院人数约为46.3万人,造成约2754.3亿 元的人体健康损失。 如果全国城市PM10达到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将减少4.76 万人过早死亡,潜在健康效益1670亿元;如果PM10达到新 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将继续减少16.1万人过早死亡,产生 额外健康效益1611亿元。

45 今日长缨在手,污染到处漫游;明日红旗飘飘,污染就会跑掉?
农村包围城市 垃圾包围农村

46

47 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08%,宁夏、重庆、陕西三省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50%
全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48 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异常、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影响农业生产 海平面上升,威胁岛屿和沿海地区居民的生存 危害生物多样性
21世纪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4-5.8℃ 气候异常、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影响农业生产 海平面上升,威胁岛屿和沿海地区居民的生存 危害生物多样性 雪地、冰川缩小,危及河流水源 21世纪末世界海平面将最高上升0.88米,我国最高上升0.7米 对我国的影响弊大于利

49 每百万美元 GDP 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1999年)
CO2 Emission Intensities Among Selected Countries ( t/M US$ in 1999) 国家 中国 China 印度 India 意大利 Italy 俄罗斯 Russia 美国 USA 日本 Japan 韩国 Korea 排放 强度 Emission Intensity 3077.7 2208.5 356.2 7676.5 602.2 260.2 921.9 排名 Rank 58 53 14 60 31 10 42

50 污染损失逐年增加。2004年到2010年这6年间,基于退化成本的环境污染损失从5118. 2亿元提高到9701
污染损失逐年增加。2004年到2010年这6年间,基于退化成本的环境污染损失从5118.2亿元提高到9701.1亿元。另外,如果加上生态破坏损失成本合计 亿元,较上年增加9.2%,约占当年GDP的3.8%。

51 环境绩效指数(EPI)排名靠后 排名 国家(地区) 环境绩效指数 1 瑞士 95.5 2 挪威 93.1 3 瑞典 4 芬兰 91.4 5
哥斯达黎加 90.5 10 法国 87.8 13 德国 86.3 14 英国 21 日本 84.5 24 意大利 84.2 28 俄罗斯 83.9 34 巴西 82.7 39 美国 81 40 中国台湾 80.8 46 澳大利亚 79.8 51 韩国 79.4 97 南非 69 102 印度尼西亚 66.2 103 科特迪瓦 65.2 104 中国 65.1 105 缅甸 120 印度 60.3 123 埃塞俄比亚 58.8 149 尼日尔 39.1

52 当前中国环境形势的不同描述 中国国家环境安全战略研究(2004):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前景堪忧。
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2009):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三高三山三大”:高经济增长、高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环境污染大山、生态破坏大山、气候变化大山;排放最大国、压力最大国、受害最大国。

53 生态退化 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 几乎所有污染物排放量都是第一排放大国

54 造成中国环境形势严峻的原因 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决定论 经济结构影响不合理 产业布局与高环境风险
消费观问题:环境不友好型消费 党政领导考核和绩效评估制度 环境法制和政策措施不健全 环境监管能力薄弱

55 绿色经济对中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是对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一种转型,可以缓解经 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
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选择,绿色经济有 助于培育和带动新兴产业和服务的发展,增加就 业机会。 是产品和服务绿色化的必然趋势。使企业将通过 协调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矛盾实现 绿色化;政府和个人通过绿色消费实现行为的绿 色化,真正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

56 2、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回顾 —基本现状

57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in China 1981~2010
近30年中国环境保护投资的变化趋势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in China 1981~2010

58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状况(按UNEP分类) 领域与部门 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1. 环保污染治理投资[1]
建设项目“三同时”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亿元 2388.0 2566.0 3384.6 640.1 767.2 1367.4 1289.7 1314.9 1467.8 工业污染源治理 458.2 483.9 549.1 2.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物多样性[2] 珍稀、濒危动物繁殖场 313 164 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 127 77 自然保护区个数 2194 2349 2395 保护区面积 公顷 保护区占国土面积 % 14.8 15.0 15.8 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 528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数 38 39 69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 23.5 27.1 58.8 当年全国造林面积 林业基本建设投资 404.0 446.8 470.8

59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状况( 年) 3.清洁技术[3] 亿元 3966.1 4561.0 5245.2 4. 可再生能源[4] 5927.6 6114.4 6736.3 农村非商品能源生活消费情况 万吨标煤 沼气 398.9 492.7 508.5 秸秆 薪柴 9685.6 水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3535 3970 4358 风电 2.81 太阳能总利用量 1454 地热总利用量 218 核电发电量 505 531 548 5. 废物管理投资[1] 458.2 483.9 549.1

60 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状况(2005-2007年) 2187.8 2870.0 3365.9 6. 绿色建筑[5] 采暖区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亿平方米 1.5 高效照明产品 万支 5000 绿色建筑节能折算成价值量 亿元 38.7 7. 可持续交通[6] 2187.8 2870.0 3365.9 轿车年总产量 排量≤1.0L机动车数 426348 410817 246825 1.0L <排量≤1.6L机动车数 排量≤1.6L机动车数占比 % 61.31 62.12 59.05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车辆总数 313296 307869 344489 公共交通客运总量 万人次 8. 环保产业[3] 4572.1 5257.9 6046.6 中国GDP 绿色经济(1-7之和) 1-7之和占GDP比重 8.4 8.1 8.0 绿色经济(1-8之和) 1-8之和占GDP比重 As of GDP 10.8 10.6 10.5

61 中国“十一五”绿色经济发展 环保投资:1.53万亿元。 建筑节能投资:1.5万亿元。 可再生能源投资:1.5万亿元。
节能投资(十大节能工程):0.5万亿 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 1.2万亿元。 可持续交通: 1.4万亿元。 占GDP比例8-10%左右

62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指标 1997 2000 2004 2006 2007 2008 产值 (亿元) 459 1690 4572 6000 7025 8200 企业个数 (万家) 不详 1.2 3.5 (上市70家) 就业人数 (万人) 159 >300

63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64 环境报务业产值还较小,离发达国家50%还有差距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到“十一五”末,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约1500亿元,年均增加率为30%,在环保产业比重约为15%,从业单位约1.2万家,从业人数约270万人,运营资质持证单位约2100家。 环境报务业产值还较小,离发达国家50%还有差距

65 中美日三国环保产业比较 指标 美国 日本 中国 环保产业产值或销售额 (亿美元) 3010 (2003年) 5384-7677*
(2010年估算) 1202 (2007年) 环保产业产值或者销售额占GDP比例(%) 2.74 (2010年) 2.61 环保产业发展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之比 ( 年) 2.97 ( 年) 1.86 环保产业出口 525 (2006年) 244.6 10 环保产业企业数目 (万家) 11.5 0.3 (2001年) 3.5 环保产业就业人口 (万人) 497 170 300

66 3、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回顾 —高层决策部署

67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 胡锦涛主席在出席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时提出,中国高度重视 和积极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 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国合会年会期间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对中国发展 是有利的,但这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关键在于认准方向,坚定不移 地走下去。 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绿色经济 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要趋势,既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 也可以说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新一届政府更加高度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出台节能环保产业规划。

68 战略思路形成过程 本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 国将指导经济增长的原则从“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 2007年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确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思路。 2009年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总体策略,提出 经济计划,努力创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2010年国务院通过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 定》,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010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 力发展绿色经济。 在国家“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中,都融入了绿色经济发展的内容。

69 战略思路和框架基本形成 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更需要发展绿色经济。中国的绿色经济 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政治、政策和实践基础,取得了积极的 进展和效果。 中国在近几年提出的一系列新思维和新战略,就是重构发展 模式,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其基本目标就是将目 前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为特征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改变 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 育和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中国逐渐开展了绿色经 济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绿色经济发 展思路和框架。

70 4、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回顾 —重要法规、制度和政策

71 法律法规 中国基本形成了一个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组成的法律法规体 系,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出台了与环境和资源保护、推 进绿色产业发展的行政法规30余件。 有关法律法规 资源保护法律 包括《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资源节约和保护方面的法律 污染防治法律 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促进经济活动绿色化法律 包括《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促进经济活动绿色化的法律 行政法规 中国出台了与环境和资源保护、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行政法规30余件

72 管理制度 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制度、生态保 护制度和节能减排制度所构成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 有关制度
包括权属制度、规划制度、许可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登记制度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制度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标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 生态保护制度 主要有:饮用水源保护制度、自然保护区制度、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土保持、草原保护、生态补偿制度 节能减排制度 节能减排统计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节能产品和环境产品认证制度

73 环境政策体系 一是促进经济绿色化的政策,包括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政 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二是鼓励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投 资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支撑政策等。 中国环境保护部门与有关部委合作,加快了构建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 系的进程。如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 出口退税、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 标准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准入条 件和落后产能界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 产能等。

74 5、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回顾 —重大行动

75 全面推动节能减排 中国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节能减排行动,“十一五”规划纲要规 定,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减少10%。 为实现以上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若干重大措施,如严控高耗能、高 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坚决查处违法 违规行为;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 动。各地区、各部门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 手段,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重要成效,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 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 12.4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76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 展的长期战略任务。2005年中国政府正式决定,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 十一五”规划中,并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 家发改委会同原国家环保总局等6部委联合发布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 案,截止2009年底,共有27个省市、29个再生产工业园区、79家企 业、4个农业村镇或企业、19个工业园区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2008年8月中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直接以循环经济冠名的《循环经 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意味着中国的循环经济 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对转变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将会发挥重要的作 用。

77 努力探索低碳经济 2009年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这是中 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 努力。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问题, 开展相关战略、政策和技术研究,希望尽快进入低碳经济的试点和全 面推进阶段。如 2008年1月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 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保定和上海是首批入选的2个试点城市。 在清洁能源利用工作方面,中国政府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规 划》,实施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清洁能源的重点工程,积极鼓励 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的发展。

78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方案中,绿色投资达到6000多亿元。“十一 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的年均产值以15%至20%的幅度上涨,预 计未来五年中,环保产业总投资额将超过3万亿元。到2020年,环保 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年间,中国在绿色 科技等方面投入的科研经费达到136亿元。 在2012年7月发布的“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节能环保、 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等因素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考虑,出 台实施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和“十二五”环保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3年7月,出台《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79 6、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回顾 —经验与问题

80 主要经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现实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大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提速发展 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和经 济体系。 实施节能减排仍然是当前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行动和抓手。“十二五”期间, 节能(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碳减排(17%)、 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8%-10%)的约束性,计划投资2.366万亿 (节能9820亿,减排8160亿,循环经济5680亿)。 绿色投资与科技创新是绿色经济的助推器。以节能工程、污染物减排工程、 循环经济工程为带动,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 环境技术创新。 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是绿色经济的重要保障。强化政府引导,完善市场机 制,加强环境管理,制定完善法规政策和标准。

81 主要问题 中国绿色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绿色发展程度较低,面临众多障碍和问题,需要不断探索。 绿色发展规划滞后,无序发展。多头管理,整体规划滞后,地区间、行业内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如国内许多地方纷纷推出了打造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基地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风电、太阳能等行业的过度投资。 产业绿色转型任重道远。农业绿色转型需加强,工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服务业发展滞后,绿色消费动力不足。 法律法规、激励约束机制和市场化手段不完善,政策、投入、人才、能力保障不足。 缺乏核心关键技术,绿色经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绿色科技产业化不足。 社会绿色价值和道德体系尚未建立,社会公众的绿色经济意识薄弱,政府对绿色经济的引导不足。

82 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展望

83 充分借鉴部分发达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手段
全面“绿化”的“韩国方式”和“德国方式”。2008年韩国提出了“低碳绿色增进”的经 济振兴战略,依靠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再生能源,以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创造经济 发展新动力等政策目标。2009年,韩国政府提出发展绿色经济相互关联的3G战略 :绿色 创新、绿色结构调整、绿色价值链。2009年德国绿色经济政策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 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等方面的 措施。通过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的投资,鼓励私人投资,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 绿色经济的发展。 强调新能源与能效的“美国方式”和“日本方式”。美国“绿色新政”可细分为节能增效、 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 瞄准可再生能源的“英国方式”和“法国方式”。 发展绿色经济的行业政策。节能建筑、可持续交通、循环水和生态基础设施、农业等。

84 制定国家和地区绿色经济战略 绿色发展要把环境因素纳入生产函数中、反映在 GDP核算中,发展观念要转变。
把绿色经济发展融入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制定国家和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制定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85 总体思路 坚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绿色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加强区域统筹,优化发展布局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坚持把提高发展效率、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坚持把倡导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共享发展成果和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86 基本框架 绿色经济 增进人民福祉 摆脱资源环境约束 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绿色转型 重点任务
强化政策创新,保障绿色发展 绿色经济 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政府职能 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技术方法 创新 转型 绿色发展 目标层 任务层 落实重点工程,带动绿色发展 结果层

87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调整依赖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使其转变为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的经济结构, 改变“世界加工厂”的低级状态,努力占据世界产业分工和全球产品链的高端; 二是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三是改造和“绿化”传统制造业,包括钢铁、化工、冶炼、造纸、纺织等传统的污染和 能耗密集型企业,推动这些产业的技术和工艺升级,逐步合理地降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在经济和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四是调整能源结构,培育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等新型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 量比重达到11.4%(2010年8.3%)。

88 大力实施绿色经济重点工程 节能重点工程。包括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 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包括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 网建设工程、脱硫脱硝工程,形成化学需氧量、氨氮、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能力420万吨、40万吨、277万 吨、358万吨。 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 体系、“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园 区循环化改造工程等。

89 开展绿色经济示范实践 项目 企业(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 园区(如环保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 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 绿色经济一体化区域

90 完善法律政策,严格监督管理 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排 污许可证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制度(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绿色采 购制度、绿色综合评价制度等)。 标准(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产品能效和污 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 技术规范等)。 监管(严格落实责任,绿色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 宣传教育。

91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长效机制 价格和收费政策。水价-居民阶梯水价、不同行业差别水价;电价-综合环保电价、居民阶梯电价,脱硝电价;排污收费,提高标准-区域、行业;扩大范围-扬尘、重金属、VOC等;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提高、落实、扩大范围-小城镇,改革征收方式。 税收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名录细化-产品、技术、行业;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补贴政策。油气回收奖励政策、提高补贴标准、以旧换新补助、生产配额补贴、土地使用权出让补贴、先进技术和工程示范补贴、取消补贴、贷款贴息或长期低息贷款等。 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贸易等,生态补偿(探索建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环境经济政策发展趋势:与未来绿色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坚持不断创新,与环境技术、行政手段并用);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更加精细化、可操作(在行业上、在节能环保产品上、技术上、在污染物上、在控制手段上)。

92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技术创新 提升绿色经济的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夯实节能环境基准、 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完善节能环保等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推进 节能环保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建 设。 大力研发节能、节水、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的高 新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 加大绿色经济技术产业化示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与装 备产业化,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 加快绿色经济技术推广应用,建立技术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 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在绿色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引 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93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绿色投资 完善各项投入政策,建立健全绿色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和服务市场。建立有利于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公众为主体的环保投资。鼓励多渠道建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增加对环境保护领域的投入。 推进节能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化融资机制。探索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推动建立财政投入与银行贷款、社会资金的组合使用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以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发行债券或改制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环保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探索发展环保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

94 请访问 中国环境规划院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Download ppt "蒋洪强 博士/研究员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