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運動與全人福祉 癌症的風險概論
2
癌症綜論 癌症治癒率:即五年存活率,可達四成 校正平均餘命,如死於心臟疾病、意外傷害等因子,則癌症的相對五年存活率為六成
患者確立診斷後的五年內沒有癌症復發,生命得以延續且能過從事生產的生活 校正平均餘命,如死於心臟疾病、意外傷害等因子,則癌症的相對五年存活率為六成 某些預後相當差的癌症,如兒童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症、惡性骨癌及Wilms氏腫瘤,目前均可被治癒
3
癌症綜論 自民國71年起,癌症即為台灣地區十大死因之首 民國96年,台灣地區每十萬人口中就有175.9人死於癌症,佔死亡總人數28.9%
兩性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分別為男性25819人;女性14487人
4
民國95年台灣共37998人死於癌症,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13%
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 民國95年台灣共37998人死於癌症,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13% 4
5
發生率與死亡率 各個年齡層、種族、文化及社經地位的人均可能罹患癌症,甚至屬於高危險群
非裔美國人的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均顯著高於其他種族,如食道、子宮頸、胃、肝臟、前列腺和喉部等部位之癌症 社經地位、就醫習慣、文化傳統、醫療保險、交通不便等因素均可能影響就診意願,因而延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
6
癌症是什麼? 癌症指的是一大群特徵為無法控制生長與擴散的異常細胞疾病 贅生物:無法控制生長和異常的細胞變會發展成不具生理功能的新生組織
腫瘤:贅生物形成細胞團塊 並非所有的腫瘤都是惡性或癌性,大部分是良性的或非癌性的
7
癌症是什麼? 良性腫瘤通常無害,除非造成正常組織或器官的壓迫或阻塞 組織切片檢查是唯一可判斷腫瘤或增生的團塊為良性或惡性的方法
良性腫瘤通常被一層纖維膜包覆,此膜無法阻止腫瘤增生,但可防止腫瘤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惡性腫瘤通常無被膜包覆,故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8
癌症是什麼? 轉移:某些癌症侵襲力特別強,一但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惡性腫瘤通常早已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惡性腫瘤常會干擾正常細胞的DNA及RNA,控制細胞的新陳代謝和複製的物質發生改變,則會產生與正常細胞、本質及功能不同的突變細胞
9
癌症的成因 癌症是可經由適當的生活型態和改善環境加以預防
癌症的原因為外在因素,如:化學物質、輻射和病毒;以及內在因素,如:荷爾蒙、免疫狀況和遺傳基因的突變 致病因子可能是共同作用或一系列的誘發結果,或促進癌症的發展
10
細胞變化/突變理論 癌症可能導因於細胞複製過程中有些自動發生,或許是細胞工作負荷過重或年齡造成的失誤,因為基因的錯誤導致細胞突變
癌症亦可能導因於某些進入細胞並誘發癌變過程的外在媒介 致癌物質,如:輻射線、化學物質、荷爾蒙藥物、免疫抑制劑以及其他毒性物質 最常見的致癌物質是香菸中的焦油 暴露於環境危害物質的量愈多其罹患癌症的危險性愈高
11
細胞變化/突變理論 癌症也可能導因於染色體上的致癌基因
致癌基因一般為隱性,但在某些狀況下,如:年齡、壓力和暴露於致癌物質、病毒以及輻射線等,可能活化致癌基因,就會開始無法控制的生長及複製
12
癌症危險因子—生活型態 某些行為會增加罹癌率,特別是飲食習慣和慣於久坐生活型態及肥胖者,喝酒、抽菸、壓力和不良生活型態均是癌症危險因子
高脂低纖飲食型態者、較少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和缺乏運動者,也較容易罹患結腸直腸癌 抽菸 所有的致癌因子中抽菸是最被確認的一個 會導致肺癌、胰臟炎、膀胱癌、腎臟癌及喉部、口腔、咽和食道的癌症 胃、肺、子宮頸等癌症與長期煙癮有關
13
癌症危險因子—生活型態 肥胖 體重過重者癌症發生率愈高 停經後的乳癌、子宮內膜癌、膽囊癌與腎臟癌症與肥胖相關
對女性而言,肥胖是子宮頸癌和卵巢癌的危險因子 對男性而言,肥胖或飲食則跟大腸癌和前列腺癌有關 肥胖使飲食、代謝、身體活動、荷爾蒙和生長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產生變化
14
癌症危險因子—生活型態 生物因素 遺傳某些易感受性基因而造成某些癌症的發生
乳癌、胃癌、結腸癌、睪丸癌、子宮癌症、卵巢炎和肺癌等都有家族群聚現象 生育和荷爾蒙因素 生育因素對乳癌和子宮頸癌的影響應被肯定 口服避孕藥和荷爾蒙替代療法會增加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 初經較晚、停經較早、第一胎生育年齡較早和高產次的婦女,罹患乳癌風險較低 子宮內膜癌的罹患風險高與荷爾蒙替代療法相關
15
癌症危險因子—生活型態 職業與環境因素 最常見的職業致癌物是石綿 鎳、鉻及化學物質,如:苯、砷和乙烯基等,已確認為有害的致癌物
使用除草劑和殺蟲劑也會提高罹患癌症的危險性 離子化與非離子輻射線 高劑量的離子化輻射線會致癌,骨髓和甲狀腺尤其具感受性 非離子化射線會經由無線電波、行動電話或微波爐等所散射出來,目前沒有研究證實過量的危險性
16
癌症危險因子—生活型態 社會與心理因素 食物中的化學物質 壓力會使人對某些癌症的易感受性增加 預防的焦點應著重於「要快樂」 和「正向思考」
長期暴露於社會環境中的某些物質,如香菸和酒精亦有相當影響力 食物中的化學物質 用以防腐和使肉類保持色澤的硝酸鹽,會在消化過程中形成亞硝胺,為一致癌物質 農用殺蟲劑和除草劑殘留也有致癌的風險
17
癌症危險因子—生活型態 病毒因素 醫療因素:使用二乙基人造雌激素(DES)治療孕期出血和流產,會造成服藥婦女的女兒罹患生殖器官癌症的風險
疱疹病毒會導致某些癌症,如白血病、何杰金氏症、子宮頸癌和基伯特氏淋巴瘤 Epstein-Barr病毒與單核球白血病增多症有關,也可能導致鼻咽癌 環境中的伺機性感染,引起免疫反應,並與致癌因子結合而致癌 醫療因素:使用二乙基人造雌激素(DES)治療孕期出血和流產,會造成服藥婦女的女兒罹患生殖器官癌症的風險
18
癌症的種類 癌症的分類方式 分為四類: 癌瘤(carcinomas):上皮組織是癌症的好發部位, 例如:乳房、肺部、腸、皮膚和口腔,這些癌症侵犯黏膜,癌細胞透過循環或淋巴系統轉移到他處,形成固體腫瘤 肉瘤(sarcomas):發生中胚層組織或組織間葉 例如:骨骼、肌肉 淋巴瘤(lymphomas):源自淋巴系統,且自淋巴系統轉移 白血病(leukemia):造血方面的癌症,尤其是骨髓和脾臟,特徵是白血球數量異常增加
19
乳癌 危險因子 *個人或家族史 *切片檢查發現細胞異常增生 *月經期較長者 *停經後肥胖 *目前使用口服避孕藥或停經後使用動情激素者
*未曾生育或第一胎生育年齡30歲以上 *每日酒精攝取量超過2杯以上 *教育程度及社經地位較高者 預防措施 *運動 *定期自我檢查
20
面對癌症 癌症的診斷:若能早期確認診斷,存活率較佳 核磁共振造影術/電腦斷層掃描 前列腺超音波
21
癌症七大警訊 創傷歷久不癒 乳房或其他部位增厚或有腫塊 不正常出血或異常分泌物 原來在皮膚上的痣或疣突然發生變化 持續性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
持續性聲音嘶啞或咳嗽 排便或排尿習慣改變,例如:無緣無故的便秘或腹瀉,或血便
22
防禦癌症的七大措施 乳房:每個月都應該定期的自我乳房檢查,經由手的觸診來看看乳房上是否有硬塊,有結節,或者是外觀上之異常改變
結腸及直腸: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每年都應定期做一定直腸鏡的檢查 肺:戒煙是首要任務,同時每年也應照射一次胸部X光。 口腔:每年定期檢查口腔及牙齒 皮膚:應避免長時間的曝曬在強烈的陽光下,同時應注意身上的痣與疣是否有不正常的改變 子宮:已成年的婦女,每年都應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應注射子宮頸癌疫苗,雙重保護 基本上,所有成年的男性及女性,每年都應該做一定全身的健康檢查,至少要做尿液及血液的檢查
23
面對癌症 癌症治療的新希望 手術切除腫瘤及其周圍組織仍是最常見的方式 切除較少的周圍組織,並合併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以殺死癌細胞
放射線的作用為破壞惡性癌細胞或停止其生長,對局部未轉移的癌症較有效 當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時,就必須使用化學治療 未來治療方向在於阻斷突變細胞生長週期,利用單株抗體對抗其毒性,並提升免疫力
24
面對癌症 與醫師討論癌症 癌症後的生活 就醫時積極面對,詢問醫師並讓醫師知道患者需求
提高大眾對癌症的警覺性以及改善癌症患者的預後,可減少癌症的威脅和杜絕癌症的發生
25
癌症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是研究某地區人口的某種疾病發生率、死亡率,並與某些因素的相關性
在癌症方面,常研究可能與癌有關的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齡、性別、種族、家庭、病史、結婚狀態、宗教、個人嗜好、社會經濟情況、職業、居住區域、飲食習慣等
26
癌症流行病學 自民國七十一年起, 癌症即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迄今約二十餘年
今年全年有29,784人死於癌症,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3.83%,在台灣每4.3個人就有一人死於癌症 男性以肝癌、肺癌、胃癌、結腸直腸癌占最多 女性則以肺癌、肝癌、結腸直腸、乳癌為最多癌症性別比,男女比例為1.8比1
27
癌症的原因(Cancer etiology)
造成癌症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明瞭 雖然癌細胞在形態上與正常細胞在形態上與正常細胞有不同,可以從顯微鏡下區別出來,但細胞的構造、新陳代謝、生化功能等均與正常細胞很少區別。 目前研究癌症的原因,有人從生化方面及基因方面去探討。 依現在所知,引起癌症的原因可能與化學物質、病毒、放射線和免疫有關。
28
化學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s)
化學致癌物是引起人類癌症最多的一個因素,其基本單位稱之為雷克(lek)。目前已知數百種化學物質可使動物引起癌症,一個人一生中能忍受致癌物累積總共不能超過一千雷克(1000 1eks)。 化學物引起癌症的過程中 需經許多步騾,首先叫起始作用(Initiation),化學物質改變細胞基因結構,變成起始變性的細胞,再經促進作用(Promotion),即變成癌細胞,起始作用相當快,且不能回復,而促進作用較慢,可以恢復。 有些化學物質只有起始作用,有些則只有促進作用,但很多兩者都有作用。
29
人類的致癌物 人類的致癌物和香煙的尼克丁引起肺癌,嚼檳榔即引起口腔癌、石棉引起肺癌、煤焦油引起皮膚癌,重金屬引起肺癌等都相當有名。
這些化學物可以經由皮膚接觸,吸入人體或吃進人體引起癌症。環境污染、工業產物、水污染、食品污染,都是致癌物的來源。藥品有些亦會引起癌症,尤其是抗癌藥、賀爾蒙製劑等常見之致癌物。
30
病毒(virus) 許多病毒被認為與癌症有相當關係。如Burkitt‘s淋巴瘤與EB病毒有關。肝癌與B型肝炎病毒有關。鼻咽癌、子宮頸癌、白血病等,亦與不同病毒有關 Viruses Most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Human Cancer Cancer Vir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urkitt's lymphoma Epstein-Barr virus(EBV) Nasopharynxcancer EBV Cervix cancer Herpes simplex(HSV-2) Kaposi's sarcoma Cytomcegalovirus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Oncorna Type C Breast cancer Oncorna Type B Liver cancer Hepatitis B , C T-cell leukemia 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31
放射線(radiations), 免疫(immunity)
有人認為百分之一左右的癌病是因放射線引起的。常見由放射線引起的癌症如乳癌、骨癌、急性白血病、甲狀腺癌、皮膚癌等,以急性白血病最為常見,可以在暴露放射線後2~4年即發生。固體癌症則常需5~10年以上才會發生癌症。 免疫不是造成癌症發生的原因,但免疫功能較差,或免疲被抑制的病人較容易好發癌症是很明顯的。
32
基因因素(genetic factors)
在近年來許多研究,認為基因因素很重要,有些遺傳基因會引 起癌症。 許多癌症與遺傳、家族性有關。如乳癌病人之女兒得乳癌的機會比正常人高五倍。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亦和染色體內的特殊基因有關。
33
營養與癌症的關係 (Cancer and Nutrition)
一九七六年,美國參議院營養與人類需要委員會在主席參議員喬治麥高文的領導下,主持一個有關美國飲食及其對健康之影響的聽證會。在聽取國內癌症專家們的證詞之後;麥高文很尖銳地問美國癌症學會會長亞瑟奧普頓,有多少癌症是飲食引起?這個世界最大癌症研究機構的負責人回答說:「50%」。 「新世紀飲食」一書作者約翰.羅賓斯指出,問題在於飲食只是一種預防方法,只有在很少情況下才用來治療。他指出,便美國癌症學會這樣的機構,不會花大多的精神在預防上,因為治療可以賺更多的錢,而且要比預防來得光彩。結果是。所有的人只把信心及錢放在癌症治療及其希望上,但卻不告訴人們,如何不得癌症。
34
營養與癌症的關係 (Cancer and Nutrition)
在自然健康狀態下,人的身體應當呈弱鹼性。當身體處於弱鹼狀態時,體內極為複雜的各種生化作用均可發揮極致,所有廢物的排除也能快速,不會累積體內。 如果攝取太多酸性食物,如肉類,導致體內偏酸,此時體內參與血液淨化的器官,如肝臟、心臟血管、腎臟、脾臟、胰臟等工作負擔就會逐漸加重,久而久之,衍生各種嚴重疾病 除了不斷提昇身、心、靈的健康之外,建議平日也要注意身體狀況,以達到防癌、治癌的目的。 一般而言,即使運用最精密的醫療儀器如電腦斷層掃描儀,對於直徑不及一公分的腫瘤,也很難偵檢出來。可是當腫瘤長到一立方公分大小時,癌細胞通常已經繁衍了三十代,癌細胞總數達十億個。如未能及早診療,任其繁衍至四十代時,勢將無法被根治。
35
三分之一的常見癌症是可預防的 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常見成人癌症是可預防的,這還不包括不抽菸可避免的癌症在內。
那是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它的姐妹組織,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ICR)的一份最新報告結果。 WCRF和AICR在這份最新報告中,評估在美國吃營養的飲食、積極地運動、並控制體脂肪的話,也許可避免: * 38%的乳癌 * 45%的結腸直腸癌 * 36%的肺癌 * 39%的胰臟癌 * 47%的胃癌 * 69%的食道癌 * 63%的口腔、咽喉癌 * 70%的子宮內膜癌 * 24%的腎臟癌 * 21%的膽囊癌 * 15%的肝癌 * 11%的前列腺癌
36
根據報告指出,飲食、體能活動、以及有限度的體脂肪,能預防12種癌症的
34%;能預防所有癌症的24%。 那些估計全都是大概的數值,且是對所有人口的影響,而不是個人罹患癌症的機 率。 WCRF/AICR報告也對政府、產業、學校、媒體、以及其他全世界促進健康生活 方式的機關提出建議: * 應該設計鼓勵健行和騎腳踏車的新計劃 * 政府和學校餐廳應該提供健康的食物和飲料 * 食品和飲料業應該讓健康飲食的定價與其他產品有競爭性,停止促銷含 糖飲料和不健康的食物給孩子。 * 工作場所應該支持哺乳政策並提供哺乳環境 * 媒體應該推廣癌症預防,並避免騙人的癌症主張。
37
之前針對個人出版癌症預防技巧的WCRF/AICR強調,癌症預防代表減少罹患癌症的可能性,而不是完全消滅癌症。
影響癌症風險的因素很多,而有些因素是無法由你控制的,如家族史。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消除癌症風險,但是它也沒有負面的影響。同時,早期檢驗對癌症的治療經常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發生癌症時,要與你的醫生討論,定期做癌症篩檢。 本則新聞由國際厚生提供 2009/03/05
38
消化道癌的飲食保健之道 1976年外國人Sporn提倡癌症的化學預防學說,即用天然、合成或生物製劑來反轉、抑制或預防癌症發生。其實這種觀念自古有之,中外皆然。外國人說「日食一蘋果,醫生遠離我」(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s away.),又說「吃什麼就會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中國人則說「病從口入」、「醫食同源」、「若要衍生,腸胃要清」,可見飲食與健康及疾病的相關性早已為大家所認同。
39
飲食保健(食療)可以預防消化道癌嗎? 根據研究顯示,1/3的癌症與飲食有關,尤其是飲食出入口消化道,更是首當其衝,與大腸癌關係更是密切。消化道癌有70%是屬於散發性的,有家族遺傳基因缺陷者只有5~10%。有家族史者須定期篩檢以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多數散發性病例,因事前無跡可循,也唯有期望依賴飲食的調養來降低致癌風險。 由統計研究得知,已開發國家的國民得消化道癌的比率比開發中國家高,例如印度的大腸癌盛行率不到美國的1/10。而動物實驗也證實烤肉、油炸物、含飽和脂肪酸食物、物理及化學的壓力、環境汙染物、某些病毒(B、C肝炎)、細菌(幽門螺旋桿菌)都與消化道癌的形成有關。而水果、蔬菜的某些有效成分,則可抑制癌的生成。從流行病學及某些臨床研究,亦可顯示食療對人類消化道癌也有相同預防的作用。
40
有防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那些? 存在那種食物?
(1)白藜蘆醇:葡萄、花生、漿果(莓)類 (2)兒茶素:茶葉 (3)薑黃素:薑黃、咖哩料理 (4)染料木黃酮:大豆(黃豆)亦含大豆異黃酮 (5)槲皮素:洋蔥 (6)鞣花酸:石榴 (7)茄紅素:番茄 (8)蘿蔔硫素:青花菜 (9)大蒜辣素(蒜素):大蒜(蒜頭) (10)靛基質-3-原醇:十字花科蔬菜(甘藍菜、花椰菜等) (11)咖啡酸:芥末(子) (12)橄欖油:橄欖 以上這些成分中,以薑黃素為例,它是咖哩黃色之成分,其藥理成分 diferuloylmethane有保護動物防止消化道致癌作用。在人類某些病況, 如克隆氏病、潰瘍性大腸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腸躁症、熱帶性胰臟炎 亦顯示有保護作用。在每天食用咖哩好幾次的印度,其消化道癌發生率很低。 薑黃素具有多重標靶化學預防之功用。
41
結直腸癌 vs 胃癌 41
42
結直腸癌流行病學 結直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結直腸癌為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2位,死亡率第3位。
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結直腸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4,217人,95年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10,248人) 死亡人數從84年的2,469人,96年已增至4,470人 近12年來,標準化發生率上升93.0%;近13年來,標準化死亡率上升17% 42
43
結直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43
44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的發生部位以直腸為最常見,其次為乙狀結腸,這兩部位約佔全部結直腸癌發生率的70%左右
結直腸癌細胞是以腺癌(adenocarcinoma)為主佔95%,其他淋巴癌,鱗狀細胞癌則不常見 癌細胞可由血液及淋巴循環轉移至鄰近或遠端的器官、淋巴結。最常轉移的遠端器官是肝臟,其次肺臟,骨頭或腦。 44
45
結直腸癌的致病機轉 大部份的結直腸癌源自於既有的的腺瘤
腺瘤--腺癌(adenoma – adenocarcinoma )的因果理論,從開始自正常組織變成腺瘤,然後再轉變成腺癌 息肉乃是黏膜表層的凸起,其中只有腺瘤性息肉是癌症的前驅物,少數的腺瘤性息肉會轉變成癌症 45
46
Adenoma → → Tubular adenoma → Tubulovillous adenoma → Villous adenoma
☆ → ★ → ★★ Malignant Potential
47
大腸息肉 依據研究發現約30%中老年人大腸有腺瘤性息肉,其中僅少於1%會轉換成癌化 多數的大腸息肉是沒有症狀
除顯微鏡檢外,另一方面癌組織會分泌出腫瘤標記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因此成為追蹤癌細胞的利器。 47
48
結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飲食因素:卡路里、動物蛋白、動物性脂肪攝取較多、高血脂的病人 飲食方式影響結直腸癌的產生
動物性脂肪的攝取,導致腸道內厭氧菌比例上升,結果使正常的膽汁轉換為致癌物 纖維素促進腸道的排空,降低腸道暴露於潛在的致癌物 48
49
結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環境因素: 不同種族的結直腸癌罹患率有相當的差異。種族遷移至一新地區後,罹患率就類似新地區的原在民族
另經濟落後國家的罹患率普遍比發達國家低。而在同一國家中上流社會人士罹患率又比下層人士高 這些數據都顯示結直腸癌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並非單純由基因來決定 49
50
結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基因與遺傳:約25%結直腸癌的病人有家族史 結直腸癌病人的直系血親,得結直腸癌及腺瘤的機會通常會比正常人高
遺傳性之家族性大腸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是顯性體染色體遺傳之疾病,整個大腸佈滿了數以千計的腺瘤性息肉,其結直腸癌之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 遺傳非息肉性大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HNPCC):顯性體染色體遺傳之疾病,病人在年輕時就有可能發生癌症。這兩種情況都與基因有關 50
51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52
結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發炎性大腸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病程愈久,範圍愈大,則惡性變化的機率愈高
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吸煙:長期吸煙,尤其是超過35年的人,與大腸直腸腺瘤(colorectal adenoma)的產生有相關 52
53
Ulcerative colitis (潰瘍性大腸炎)
54
Crohn’s disease (克隆氏症)
55
結直腸癌的臨床表現 便血 排便習慣改變 腹痛 腹部腫塊 阻塞 穿孔 其他:局部膿瘍,腸套疊,腹水等 55
56
結直腸癌的診斷工具 肛門鏡(Anoscopy)、直腸鏡(Proctoscopy):硬式內視鏡 56
57
結直腸癌的診斷工具 軟式乙狀直腸鏡(Flexible sigmoidoscopy):
長度約60公分,直腸、乙狀直腸及一部份降結腸可檢測,只需灌腸即可 57
58
結直腸癌的診斷工具 鋇劑攝影: 雙重對比(Double contrast)鋇劑攝影檢查
可檢測全大腸,但是在有重疊的乙狀直腸部分、大腸轉折處(flexures)不易判讀 58
59
結直腸癌的診斷工具 大腸鏡(Colonoscopy):
為最常用於大腸檢查的工具。至少90%至95%的病人可完成整個大腸的檢查,因此為最高診斷率的診斷工具 操作大腸鏡(Colonoscopy)的併發症低,約0.1% 至0.3% 除了診斷之外,大腸鏡(Colonoscopy)還有切片(biopsy)及治療如止血、息肉切除的功能 59
60
結直腸癌的診斷工具 虛擬大腸鏡檢查 運用3D影像的電腦斷層達到類似內視鏡影像的效果,優點是無疼痛且時間短,但缺點是若發現瘜肉需再做傳統大腸鏡作切除及做切片檢查。 虛擬大腸鏡對瘜肉診斷敏感率依大小而不同:大於1公分約90%, 0.5-1公分約80%, 小於0.5公分約50% ,總假陽性率約15%。 60
61
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取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 脂肪、紅肉等攝取過多則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
除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69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IFOBT),以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61
62
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很高
早期的結直腸癌如果接受適當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 結直腸癌主要是由結直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62
63
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國健局自93年起,開始推動50-69歲結直腸癌篩檢服務,93年至97年,已篩檢約120萬9千人,發現1,298個結直腸癌個案,且約三成以上屬於零期或第一期的個案。 97年50-69歲民眾近2年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比率達11% 63
65
結直腸癌的治療 外科治療: 在消化道癌症中,結直腸癌的預後算是相當不錯的一種,不但切除率高,且切除後之五年存活率比胃癌及肝癌等都要來得高
65
66
結直腸癌的治療 化學治療: 在無法以手術完全清除腫瘤的病人,作為治療主力的緩和性化療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手術完全清除腫瘤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Adjuvant Chemotherapy) 66
67
結直腸癌的治療 放射線治療: 主要是針對直腸癌而言,主要目的在於可以降低復發率,可以是手術前後之輔助性治療
也可以扮演緩解性療法的角色,對復發癌,轉移癌的緩解疼痛的治療 67
68
防癌第一步:檢測身心平衡 多數疾病(包含癌症)的發展最初的根源都是身心不平衡,因此預防癌症的第一步也是從自我身心檢測開始。
階段徵兆顯示警訊調適方法第一階段:身心不平衡 1.疲倦感攝取過多脂肪、甜食、鹽份、纖維質攝取不足 只要飲食上妥善調整即可 2.健忘:精神緊張、無法放鬆 3.頭痛:肌肉緊張、麻木、抽痛 4.食量突增、消化不良、喜好甜食 5.全身或局部發癢 6.時有咳嗽 7.胃寒 8.易有不安感、挫折感、鬱悶 9.體重不正常
69
第二階段:毒素累積及不正常分泌 1.呼吸有異味、體臭、嘴巴乾苦終年累月身心不平衡導致不正常徵
兆,即使就醫,也只是局部性、症狀性治療,最後終將步入第三階 段;疾病形成必須以更嚴格的飲食治療,進行體內排毒法、運動、 適當藥物療法、心理及靈性調整,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局 部性、症狀性治療,最後終將步入第三階段;疾病形成 2.鼻竇充血腫脹、反覆咳嗽鼻嚏;經常感冒、氣喘 3.皮膚過乾或過油、易起紅疹過敏 4.身體過熱、容易出汗、手足潮濕 5.打嗝、脹氣、便秘、腹瀉、嘔吐 6.女性分泌物異常 7.反覆頭痛、關節與脊椎僵硬疼痛、慢性背痛 8.頻尿或乏尿、四肢腫脹 9.嚴重焦慮、恐懼、情緒不穩定 10.肥胖、高血壓、高尿酸、高血糖
70
疾病的預防 (Disease Prevention)
根據1975年Morris對於疾病預防的分類,可分為三級,分別敘述如下: 1.第一級預防--保有理想的健康狀況,預防疾病的發生,根除造成疾病的原因,包括預防接種、衛土教育、改善生活習慣、生活方法的諮詢和公共衛生服務。 2.第二級預防--早期發現診斷無症狀的隱疾,阻止或停止疾病的進行,包括定期健康檢查、高危險群病人篩檢、子宮頸防癌抹片和乳房自我檢查等。
71
疾病的預防 (Disease Prevention)
3.第三級預防--治療已發生之疾病承併發症,改善其預後並復建,恢復或維持其功能,使其能獨立生活及活動。例如:幫助中風、骨折、截肢或關節病患的復建、恢復視力衰退、聽力衰退、心臟病或肺部疾病、癡呆症患者的功能,改善其生活品質,對環境的適應力,以及恢復其身體、社會或心理的功能等。
72
健康的促進 (Health Promotion)
改進影響健康之不良嗜好: 1.抽煙--佔所有引起死亡原因,有害的不良嗜好的士分之一,包括引起高血壓、中風、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肺癌和慢性阻塞肺部疾病。在美國,65至74歲抽煙人自佔 17至22%,停抽煙後,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有意義的下降。 2.缺乏運動--為引起死亡的危險因手之一,包括引起冠狀動脈疾病、中風、骨質疏鬆症,如果老年人有計畫的規律運動,每天的活動包括戶外運動、散步、曬太陽、硬樓梯、搬東西等,可減少跌倒的發生率。
73
3.飲食不正常--營養不良,由於有重度慢性病、功能衰退、行動不便、記憶力衰退、抑鬱症、單獨生活缺乏照顧或經濟困難,無法去買食物或烹飪食物,或有嚴重白腔疾病、牙周病、假牙不合,影響食慾,一天三餐不繼。另外,75至84歲婦女有25%肥胖,容易引起冠狀動脈疾病(膽固醇和鈉攝取過多),以及高血壓( 鈉攝取過多),以及大腸直腸癌(肉類攝取過多而纖維攝取不足),骨質疏鬆症(牛奶、奶酪、綠葉蔬菜等含鈣食物攝取不足) 4.酗酒--社區65歲以上老人有10%是酒精濫用,容易引起高血壓、中風以及與酒精有關之疾病的高危險群,如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交通意外事件、孤獨、抑鬱、自殺、跌倒以及社會隔離。 5.睡眠不足--容易引起精神恍忽、異常與錯亂、抑鬱、失眠、老年疾呆症和功能性障礙。
74
22歲胃癌末期 壓力大、嗜吃醃漬當心 胃癌排名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五位,一般人以為,癌症是老來才可能面對的疾病,但其實臨床上不乏有年輕個案,一位年僅22歲才剛邁入職場年輕男性,正值氣血方剛、前途無量的年紀,日前卻出現身體不適,有腹水問題就醫,不料檢查卻發現,這名男性罹患了晚期胃癌,並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它處,年紀輕輕,沒有家族史,卻罹患了晚期胃癌,這讓患者與接觸的醫護人員都嚇了一跳。 現在年輕人的學習與工作壓力大,再加上作息與飲食不規律、胃病發病機率不低,間接使的胃癌有年輕化趨勢,以亞洲國家的胃癌發生率來看,韓日每十萬人口約有60~80人罹患胃癌,台灣、香港則約15~18人,泰國約5人左右,分析飲食習慣,嗜吃醃漬醬菜類、碳烤食物等,都可能是增加胃癌發生的危險因子。 要預防胃癌、大腸癌,平常不只要均衡飲食,還應該選擇「新鮮食物」,多吃蔬果,必要時可搭配一顆綜合維他命補足養分,適時抒壓,定期健檢,才是最佳防癌策略。 更新日期:2009/02/09 13:05
75
十項簡易的生活習慣健康教育 經常運動--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 保持理想體重--每日一次主餐,兩次副餐。
攝取均衡營養--減少肉類和動物性脂肪飲食。 多吃魚肉、家禽及纖維食物。 經常保持身心愉快。 避免飲酒過量--每週飲酒少於三次。 避免吸煙,不然使用低尼古丁香煙。 每天喝三杯以上的開水。 駕駛時戴安全帽或繫安全帶。 多吃鈣和鉀,少吃鈉鹽。
76
預防勝於治療 癌病的真正原因未明,早期的預防措施、早期的診斷與治療,仍不失為積極有效的對策。
這些措施包括防制空氣、水和食物的污染、輻射線使用的管制、民眾的癌症衛教。
77
預防勝於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抽菸、酗酒,多運動、均衡營養、少吃油膩動物性脂肪、多吃高纖維飲食、少用化學藥物、致癌物質或賀爾蒙製劑,少用農藥防腐劑或食品添加劑。 保持身心愉快、隨時提高警覺、自我檢測、定期健康篩檢、接受防癌檢查及肝炎疫苗注射,發現任何異狀儘快請醫師診斷,不要逃避檢查或放棄治療的機會,才能達到防癌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78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