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夏之絕句 簡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夏之絕句 簡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夏之絕句 簡媜

2 陽明山的蟬 圖片來源:

3 目 次 題 解 作 者 課文賞析 語文萬花筒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延伸閱讀 補充資料 好站連結

4 題 解

5 題 解 〈夏之絕句〉以「夏天,像一首絕 句」為喻,點出夏日蟬聲的主題。 題目本身即是濃縮語句,帶有濃厚 詩意。
題 解 〈夏之絕句〉以「夏天,像一首絕 句」為喻,點出夏日蟬聲的主題。 題目本身即是濃縮語句,帶有濃厚 詩意。 以夏天初臨談起蟬聲種種,穿插往事追憶以及人生感懷。 最精彩部分為作者以各種譬喻描述客體抽象的聲音和主體的感受,具體而生動的展現天籟美感,巧妙鑲嵌的中國文學典故,使得文章更加豐富。

6 出 處 選自簡媜第一本散文集《水問》。 民國七十四年由 「洪範書店」出 版。 獲明道文藝大專 散文獎第一名。
出 處 選自簡媜第一本散文集《水問》。 民國七十四年由 「洪範書店」出 版。 獲明道文藝大專 散文獎第一名。 圖片來源: (1985年舊版)

7 因此本卷主調為感懷於天地間原始 自然的美感,而以文筆重新整理、 體會。
本文出自卷二的「水經」,卷首語:「盤古未生、混沌未死之前,我只是一枚小小的貝石在海裡裸游,因貪戀著陽光的薄裳而出水,甫上岸,即被乾、坤架走。」 因此本卷主調為感懷於天地間原始 自然的美感,而以文筆重新整理、 體會。 7

8 《水問》 簡介 收錄簡媜大學四年的作品,內容有:校園生活的感觸、自然景物的詠嘆、生活瑣事的娓訴和感情世界的隱喻。
以年輕女孩的心緒敘說人生事物,清新自然。

9 共分為六卷:「花誥」、「水經」、 「悲賦」、「碎詞」、「斷語」和 「化音」。
每卷以「卷首語」拈出主調,卷卷相續而成全書。 圖片來源: (2003年新版)

10 序文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 我回不了年少。《水問》裡的每一段 故事、每一折心情、每個句讀……都 遠遠逝於不回頭的光陰洪水裡,我變 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萬難。……路 不盡,人未老。讓《水問》是一滴問 號之姿的水,請她隨著河床日夜奔 赴,奔到天與地泯、悲與喜無的地 方,大海自會為她解答。」

11 風格 洪範出版社如此推崇本書: 「於現實理想間,想像細緻,思索綿 密,於平常題目中抽取最動人的因 素,遂編織為現代知識青年的文學錦 繡,排除閒俗,肯定情愫。《水問》 為作者的第一本書,以清純的少女心 懷敘說大學校園裡外的人生幻化,筆 觸自然且富創造意蘊。」

12 寫作背景 本文為簡媜大學時期作品,文中所述「上文學史課」是當時作者修習「中國文學史」的實際經驗。
當時的心境,作者在《水問》序言曾提到寫作背景:「那段年歲裡最大的主題是愛。」

13 〈水經〉開頭說:「我的愛情是一部《水經》,從發源的泉眼開始已然注定了流程與消逝。因而,奔流途中所遇到的驚喜之漩渦與悲哀的暗礁,都是不得不的心願。」
愛情雖是當時的主題,作者觀察外在事物也帶著多情的眼光,所以本文雖寫蟬聲,卻也透露了對生命的熱愛。

14 主 旨 〈夏之絕句〉主要在描寫夏天的蟬 聲,回憶童年往事,以抒發情意和感 想,傳遞如詩般的生命情調。
主 旨 〈夏之絕句〉主要在描寫夏天的蟬 聲,回憶童年往事,以抒發情意和感 想,傳遞如詩般的生命情調。 「夏乃聲音的季節」,其中「蟬聲足 以代表夏」。蟬聲優美有節奏,又 「戛然而止」,耐人尋味,很像古典 詩裡的絕句。 因此作者把蟬聲比成絕句,進而說 「夏天,像一首絕句」。

15 作 者

16 作 者 簡媜,本名簡敏媜。 民國五十年生,宜蘭縣冬山鄉人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 文學系畢業 曾任《聯合文學》 主編 與友人合創「大雁 書店」
作 者 簡媜,本名簡敏媜。 民國五十年生,宜蘭縣冬山鄉人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 文學系畢業 曾任《聯合文學》 主編 與友人合創「大雁 書店」 圖片來源:

17 遠流出版公司「大眾讀物部」副總 編輯、「實學社」編輯總監,現專 事寫作
「寫一篇散文、做為一個作者、完 成一場戀愛、成為人妻、掌握母 職、做每一件事、扮演每個角色, 都當作是人生只此一遭」 17

18 經歷簡介 大學作品〈有情石〉,寫出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禮讚,獲「全國學生文學獎」首獎,嶄露頭角。
大學畢業後,在佛光山整理星雲法師演講稿,寫下一篇篇富空靈意味的人物誌和禪思小品。 圖片來源:同課本。

19 山與海的童年歲月   簡媜十五歲以前都在山海之間的蘭陽平原度過。山與海的環境讓她的成長擁有豐富的自然空間。因此她對自然界聲音、顏色的感覺特別強烈。 圖片來源:本公司圖庫。

20   向大自然學習的成長經驗,體現在她創作上,她自言:「我小時候很喜歡躲在供桌下,看著貓、狗或人從眼前走過去,透過大門,我可以看到遠處或近況,去辨識大自然的聲音,感觸螞蟻爬在手上的感覺。除此,我還很喜歡爬到屋頂上,看著遼闊的平原,感覺自己似乎可以完全擁有它,也覺得遠處似乎有一個東西吸引自己。」 20

21 愛廚房的女人   對簡媜來說,廚房是迷人的地方, 在她的廚房裡,有一個超級大冰箱,容 納烹調食物所需的各種材料,面板是她 的留言板。廚房牆上掛滿大大小小的 刀,菜刀、剪刀、水果刀、叉子、銼 板、開罐器等,她認為再溫柔的女人, 在廚房用刀都得非常剽悍,刀是女人的 武器,不過不是為了掠奪,而是為了對 家人的愛。

22   簡媜的廚房有各式各樣的杯子筷 子,花色無一相同,全是她到處收購而 來。她沒事就待在廚房做菜、擦杯子、 煮咖啡、弄消夜,廚房是家中最熱的地 方,也是簡媜情感最熱的地方。
圖片來源:美工圖案。 22

23 育兒紀錄片   簡媜散文集《紅嬰仔》敘述了她孕育兒子姚遠的經過,忠實呈現從懷孕到兒子兩歲的實況。她在書中後記提到,她試著保留阿嬤那一代的育兒智慧,來寫這一部「散文紀錄片」, 圖片來源:

24 母親和阿嬤雖不識字,但「一路以自己為餅為糧」哺育子女,並且教她「在湯裡放鹽,愛裡放責任」。
  走過育兒過程的女人,如有治邦奪 國的膽識,能既脆弱又堅強的面對生 命,相當值得寫下來,並以這本育兒紀 錄片感謝母親,也當作送給兒子的美好 禮物。 24

25 與寫作為友 簡媜隻身來到繁華的臺北,她說那是一個艱苦的經驗,於是她開始寄託於書寫,開始寫札記。
大學時代,她與人保持距離,正如她 在寫作上,所架構的美感距離,這是 她孤獨,卻以書寫滌洗心靈的生命 階段。

26 與文學結緣 「十三歲最疼愛自己的父親因車禍意外慘死……十五歲便北上,在台北就讀高中,第一篇散文被刊在高中校刊上,成為作家的『銘印』,從此展開創作之路。」

27 「回頭看過去十幾年的創作,很像一個逃難者,把鍋碗瓢盆、棉被等所有家當背在身上,然後一路走一路丟,如果有人一路全數讀下來,那些不同主題形式的十幾本書,就好似一下撿到只鍋子,多走幾步撿到一只鞋子,怎麼什麼都有……」 27

28 稿 圖片來源:

29 創作觀 簡媜曾說明自己的創作觀: 「……以純粹的心面對創作,把生命當作墨條,慢慢在時間這塊大硯上磨盡。文學就是文學創作,我已不願理會文學存亡的爭辯或留意瞬息萬變的風潮,但我願意安靜、沉潛、追尋,希望我的作品至少有一頁,能安慰不知名時間裡一個不知名者的靈魂,若那時大寒,我的字裡行間令他有了暖。」 (八十五年短篇小說選 爾雅出版社)

30 散文技巧 慣常以「第一人稱」置身字裡行間。 通常以札記為寫作基礎;以數個自成單篇的標目,構成一個共同主題,形成結構整體。
喜以轉化古典詩文為現代散文,以鎔鑄古典於現代。

31 散文特色 三種不變的力量,成為其創作的動力 第一種是「鄉土的力量」,她成長的農村背景,在作品中不斷交織各種主題來表現。
第二種是「女性的力量」,《夢遊 書》、《胭脂盆地》、《女兒紅》和 《紅嬰仔》的多篇文章,皆在探索女 性內在世界。

32 第三種是「宗教的力量」,從《只緣身在此山中》延續佛理的幻滅、無常的觀念,是她探討生命意義的基調。
圖片來源: 32

33 理性感性交融的語言 簡媜的散文語言在臺灣文壇獨樹一 格,巧妙融合理性與感性的筆調,構 築動人文章。 感性表現在她細密的心思、敏感的感觸,筆下的人事物莫不有情。 理性表現在文章的精心結構、嚴格的 格律和句式,取法於古典詩文的圓 融,自鑄流暢的現代語言。 簡媜的散文語言是:理性的構思,感性的筆觸。

34 散文成就 第一本散文集《水問》,書寫年輕女孩的心懷,深獲大學生歡迎。 以原鄉、方言寫成的《月娘照眠床》使其成為散文界璀燦的明星。
《胭脂盆地》獲《聯合報》「讀書 人」最佳好書獎和民國八十三年「國 家文藝獎」,獲得公眾肯定。

35 《女兒紅》入選「臺灣文學經典」,簡媜成為最年輕的入選者。
由《聯副》主編陳義芝所編成的當代臺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簡媜得票 第三,僅次於楊牧和余 光中。 散文集《紅嬰仔》寫女 人生育的心路歷程,有 了新的觀感。 圖片來源:

36 課文賞析

37 段落大意 課文共十九段,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五段) 首段即點出「夏天,像一首絕句」,接著感慨喧囂淹沒蟬聲,而蟬聲使她驚覺夏天的到來。
第五段「多像一群小頑童在比賽盪鞦韆」的譬喻,自然回想起童年捉蟬的經過,把景象拉回到過去。

38 第二部分(第六~十二段) 主要敘述童年時捉蟬趣事,捉蟬的有 趣,關蟬的緊張,玩弄蟬的回憶; 整個夏季,蟬聲依舊是完美無缺的 合音。 第十二段「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 聲」具承上啟下作用,進入主題。

39 第三部分(第十三~十九段) 第十三段點出蟬聲是夏天的代表,所 以夏天像一首絕句。接著總敘蟬聲, 依時間遞移分述,晨蟬輕,午蟬喧 囂,暮蟬是噪音中的天籟。 第十八段寫聽蟬的藝術,經過細膩描 述,繁密譬喻轉化。末段再次點明年 年蟬鳴依舊,也如蟬聲般戛然而止。

40 深究鑑賞 從蟬聲到人生   作者恣意描繪蟬聲,但也意圖傳達 人生的隱喻,描寫蟬聲有如唐詩的樸 質、曠達、豪情等生命情調;不同時段 的蟬聲也有各種不同的人格表徵,作者 刻意「以蟬擬人」,暗示其心靈對超脫 世俗的想望。

41   美好的事物未必能保存,所以「捉 得住蟬,卻捉不住蟬聲」,只能在發現 時好好珍惜。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 歌?」省思自我人生,蟬聲常「在最高 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人生的高 低起伏亦如蟬聲在歲月推移中,一再 重複。 圖片來源:美工圖案。 41

42 精用譬喻和轉化   全文用許多「像、如、般」的明 喻,及「是」的隱喻,可見譬喻是本文 語言具特色之處。   題目「夏之絕句」即「夏之蟬聲」之比,以絕句喻蟬聲,取其音律上短促宏亮、風格上的多樣,更取其急促停歇時,如絕句般的餘味無窮。   文中轉化亦為作者巧思,兼有人性化、物性化與形象化,客觀景物與主觀意念交融,變得活潑。

43 活用詩詞典故   本文中經常可見以古典情境描述蟬 聲種種,如蟬聲環繞震耳時,說是「四 面楚歌、鳴金擊鼓」,置入楚霸王四面 受敵的窘境;講「晨間聽蟬,想其高 潔」,聯想到駱賓王詠蟬詩的自比;講 「蟬」亦是「禪」,引用六祖慧能名偈 「何處惹塵埃」,有了悟之感;說蟬聲 「擲地如金石聲」,有孫綽〈天臺山 賦〉的鏗鏘感。

44 起承轉合,結構完整   文章開頭,作者對蟬聲忽視,耳朵充斥噪音和無謂言語,對蟬聲的闖入,驚豔不已。中間部分,主要描述童年捕蟬的經驗和蟬聲與抒情詩的關連,是本文的主軸。文章結束處,省思為何忽視天籟的原因,並提出聆聽是一種藝術的觀點,邀請大家共享蟬聲藝術。   段落多用簡短段落,在敘述間參差相雜,錯落有致。簡短段落在篇首篇尾處,用來點題與扣題,使文章的層次愈加分明。

45 語文萬花筒

46 重要修辭 【譬喻】 春天,像一篇巨製的駢儷文。(明喻) 夏天,像一首絕句。(明喻) 風是幕後工作者。(隱喻) 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隱喻)

47 歌聲如行雲,如流水……又如澎濤,又如駭浪……。(博喻)
小孩們的兩顆太陽中。(借喻) 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隱喻) 大自然的寬闊是最佳的音響設備。(隱喻) 歌聲如行雲,如流水……又如澎濤,又如駭浪……。(博喻) 47

48 【轉化】 夏天什麼時候跨了門檻進來我並不知道。(人性化) 我提筆的手勢擱淺在半空中。 (物性化) 無法評點眼前這看不見、摸不到的一卷聲音。(形象化) 讓我把童年的聲音又一一撿回來。(形象化)

49 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子的心湖。(形象化) 牠們胸臆之中,似乎有許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人性化)
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的。 (人性化) 牠們各以最美的音色獻給你。 (人性化) 49

50 【設問】 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嘗沒有一潭清泉?(激問) 有什麼比一面散步一面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激問) 何嘗不是生命之歌?蟬聲。(激問)

51 字義比較 字義 例句 卻 停止 讓人了卻憂慮。 退 卻坐促絃絃轉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正、恰
卻待要發作。(《水滸傳.魯智深大鬧桃花村》) 推辭 無前卻也。(杜光庭〈虬髯客傳〉)

52 字音 字義 例句 ㄕˊ 不食人間煙火。 通 「蝕」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論語.子張》) 食物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孟子.梁惠王》) 生計 君子謀道不謀食。(《論語.衛靈公》)

53 字音 字義 例句 ㄙˋ 飼,施 食與人 食之,比門下之客。(《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一簞食,一瓢飲。 (《論語.雍也》)

54 結構分析表

55

56 問題與討論

57 一、 為什麼作者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參考答案:
一、 為什麼作者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參考答案: 因為「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響,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蟬聲簡短急促、音色優美、節奏明朗,有如絕句的篇幅簡短、音韻和諧,故「夏天像一首絕句」。

58 二、作者於本文末尾說: 「何嘗不是生命之 歌?蟬聲。」請說明 文中有哪些透過蟬聲 而得到的生命體悟?
參考答案: (1)「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聲」:美好的事物未必能保存,只能在發現時好好珍惜。 (2)對於蟬聲天籟的忽視,讓作者反省「我們只是太忙罷了,忙得與美的事物擦身而過都不知不覺。也太專注於自己,生活的鏡頭只攝取自我喜怒哀樂的大特寫」,所以要「退後一步看看四周」、「放慢腳步」,將可發現「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的」。 (3)學習「聆聽萬物的傾訴」,若能仔細聆聽蟬的音色、節奏、合唱獨唱,其中的情感變化,便能讓人進而省思關於人生的道理。 (4)蟬聲常「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那麼人生呢?人生的高低起伏如蟬聲在歲月的推移中,一再重複,「平平仄仄平」。

59 三、請你說明對「聆聽,也是藝術」的親身體驗,並與同學分享 心情。
參考答案: 例如雨聲有各式各樣的表情,嘩嘩大雨、淅淅小雨、滴滴答答的間歇陣雨等,只要用心傾聽,不同的雨聲,自有不同的風情。又如鳥叫聲,在一天不同的時段裡,鳥鳴聲呈現不同的音圖,而古人常用形容鳥鳴聲的詞有啁啾、間關、孜孜、穀穀、嚦嚦、啞啞……,如此之多,可見鳥叫也是一門聲音的藝術。(答案僅供參考,請鼓勵學生自由發言。)

60 牛刀小試

61 第一題 下列各選項中「 」內字詞,其形、音、 義三者皆正確的選項為何? (A)「鏗鏘」字句:音ㄎㄥ ㄐㄧㄤ,形容聲 音清脆悅耳
答案:D 下列各選項中「 」內字詞,其形、音、 義三者皆正確的選項為何? (A)「鏗鏘」字句:音ㄎㄥ ㄐㄧㄤ,形容聲 音清脆悅耳 (B)千萬圈「蓮漪」:音ㄌㄧㄢˊ ㄧ,水面 波紋 (C)「戛」然:音ㄍㄚ,突然停止的樣子 (D)天「籟」:音ㄌㄞˋ,孔竅發出的聲音 解析:(A)音ㄎㄥ ㄑㄧㄤ (B)漣漪 (C)音ㄐㄧㄚˊ。

62 第二題 答案:D 〈夏之絕句〉一文中,作者用「春天,像 一篇巨製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 句」,細思作者以「巨製的駢儷文」來形 容春天,下列何者說明錯誤? (A)春天的美是宏富繁縟的 (B)春天的色彩是繽紛多樣的 (C)春天的美是一種唯美的意象 (D)春天的美須透過聲音的感官去體驗的

63 第三題 下列哪一選項未使用「誇飾」的修辭技巧?
答案:B 下列哪一選項未使用「誇飾」的修辭技巧? (A)那時候打開鉛筆盒就像開保險櫃一般小 心,心裡癢癢的時候,也只敢湊一隻眼 睛開一個小縫去瞄幾眼 (B)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小孩 子的心湖 (C)岸邊高樹濃蔭,常常遮掉半個天空 (D)那天上文學史課的時候,突然四面楚 歌、鳴金擊鼓一般,所有的蟬都同時叫 了起來

64 第四題 關於作家簡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簡媜即其本名,臺大外文系畢,現專事翻譯
答案:CE 關於作家簡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簡媜即其本名,臺大外文系畢,現專事翻譯 (B)許給文學一個諾言:「讓文學的歸文 學,政治的歸政治」,一生獲獎無數 (C)自言其作品中有三種力量永不消失, 即:鄉土、女性、宗教 (D)以文學創作為畢生職志,尤其以新詩數量最多 (E)《紅嬰仔》一書載記其育兒經驗,可見其以文字記錄生命的用心

65 第五題 答案:BCDE 下列文句,何者具有聲音的動態美? (A)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

66 延伸閱讀

67 詠蟬詩 〈詠蟬〉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68 【主旨】 作者被誣下獄,藉蟬的高潔自況,說明 自己不肯同流合汙。
【語譯】 深秋的蟬不停鳴叫,引起獄中的我思鄉 愁緒。不能忍受喧噪的蟬,對著我這因 愁而白頭的人。露水打溼蟬翼,使蟬難 以飛動;秋風使蟬聲消沉,難以被人聽 見。我就像蟬一樣,沒有人相信我高潔 的心,有誰能替我表白冤情? 【主旨】 作者被誣下獄,藉蟬的高潔自況,說明 自己不肯同流合汙。 68

69 〈蟬〉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語譯】 蟬高居樹上飲著清潔的露水,流亮的鳴聲從疏落的桐樹中傳出。因為站在高處,所以鳴聲傳得很遠,並不是憑藉秋風來傳送鳴聲的。 【主旨】 以蟬的棲高鳴遠,比喻自己清廉高潔的懷抱。

70 我們的夏令營本部 是一座修道院的宿舍 古老的房子立在 濃濃的綠蔭中 這裡不是漢索、葛莉朵兄妹的林中屋 也不是森林深處巫婆居住的小屋 是我們夏令營一伙四十位小朋友的住屋 〈蟬聲〉敻虹

71 綠風輕輕軟軟的吹來 ――風為什麼會是綠的? 因為它經過綠蔭的染布坊 綠風中,蟬聲如潮 夏天,夏天在樹上盡心忘情的唱 那黑腹銀翅的蟬
那棕胸的蟬、那綠背的蟬 一起在綠蔭中 唱潮聲一樣的夏歌 71

72 〈聽蟬(節錄)〉余光中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在我午夢的邊邊上 是誰,一來又一往 拉他熱鬧的金鋸子 鋸齒鋸齒又鋸齒 在我院子的邊邊上 72

73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同樣是刺刺又嘶嘶 去年聽來是迎接 拉你依依的金鋸子 鋸齒鋸齒又鋸齒 今年聽來是惜別 73

74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永恆的夏天多永恆 夏天的後面是秋天 鋸齒參參又差差 可憐短短的金鋸子 只怕拉不到秋季 74

75 知了知了你知不知 秋天來時這空巷子 不見我也不見你 歇了,熱鬧的金鋸子 斷了,鋸齒與鋸子 斷了,鋸齒與鋸齒 秋季來時這空巷子 75

76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二○○六年,因為先生的學術交 流,簡媜帶著孩子遠赴美國科羅拉多 州旅居四個月,並將此伴讀遊學記錄寫 成《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個小男孩 的美國遊學誌》一書。   書中提到兒子初到當地小學時,級任老師贈予一個牛皮紙袋,紙袋裡有十二樣小禮物,各自象徵不同訊息,簡媜因此大受感動,特地在書中展示出來。它們是:

77  第一件牙籤。挑出別人的長處。  第二件橡皮筋。保持彈性,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 OK 繃。恢復別人以及自己受傷的感情。  第四件鉛筆。寫下你每天的願望。  第五件橡皮擦。每個人都會犯錯,沒關係的。  第六件口香糖。堅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而且當你嘗試時,你會得到樂趣。

78  第七件棉花球。提醒你這間教室充滿和善的言語與溫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當你沮喪時會讓你舒 服些。  第九件面紙。幫別人擦乾眼淚。  第十件金線。記得用友情把我們的心綁在一起。  第十一件銅板。提醒你,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

79 第十二件救生圈(救生圈形糖果), 當你需要談一談時,可以來找我。
圖片來源:

80 簡媜送兒九樣禮   美國小學老師送學生的十二樣意義深遠的小禮物,啟發簡媜許多感悟,因此,在全家即將結束美國行時,簡媜也送兒子九樣禮,希望他在未來人生路途上更有勇氣。  第一樣是一片葉子,希望這片葉子能提醒他內省自己的生命,從何而來將從何而去。

81 第二樣是一個秤,希望他能慢慢體會這把小秤的重要,靈活的運用,懂得如何保持平衡。
 第二樣是一個秤,希望他能慢慢體會這把小秤的重要,靈活的運用,懂得如何保持平衡。  第三樣是一塊炭,希望他是雪中送炭的,而不是在他人傷口撒鹽的人。  第四樣是一雙筷子,提醒他人生中很多努力與追求、成功或成果,一靠實力一靠機運,雙雙配合方能取得。  第五樣是鐵釘與榔頭,代表的是自信心與意志力,面對挫敗時,記得要拖出工具箱,把釘子與榔頭找出來。 81

82  第六樣是一把鏟子,希望他在傷心時 ,能一鏟一鏟的填補心靈裡的坑洞,在不為人知的時刻,全心全意修補自己。
 第七樣是四把鑰匙,分別提醒他管理自己的健康、財富、情感和生活。  第八樣是書,希望他一生都不要失去對知識的熱情,不丟掉閱讀的樂趣。  第九樣是一個盒子,鼓勵他,不管處於何種困境之中、陷於泥濘路上,都要鼓舞自己站起來、邁開步、往前走,去尋找上天給的禮物。

83 補充資料 簡媜與琦君

84 簡媜與琦君 筆名 本名 風格 著作 簡媜 簡敏媜 以抒情散文為 主,鄉土田園、 都會生活、兒童 成長、女性內心 世界等都是她關 注主題。文思奔 放細緻,句法流 動鮮活,風格繁 複多變 散文: 《水問》、《女兒紅》、 《只緣身在此山中》、 《月娘照眠床》、《胭脂 盆地》、《紅嬰仔》、 《天涯海角――福爾摩沙 抒情誌》、《好一座浮 島》 篇章: 〈夏之絕句〉、〈問候天空〉

85 散文家兼小說家, 以回憶故鄉、童 年、親人、師友的 散文為人所稱道。 文字雅潔清麗,情 感委婉真摯,風格 含蓄溫厚
筆名 本名 風格 著作 琦君 潘希珍 改名 潘希真 散文家兼小說家, 以回憶故鄉、童 年、親人、師友的 散文為人所稱道。 文字雅潔清麗,情 感委婉真摯,風格 含蓄溫厚 散文: 《琦君小品》、《煙 愁》、《紅紗燈》、 《三更有夢書當枕》 、《桂花雨》 小說: 《菁姐》、《錢塘江 畔》 篇章: 〈髻〉、〈一對金手 鐲〉 85

86 好站連結   教育部資訊融入教學教材 夏之絕句 數位教學平臺上提供引導動畫、課文介紹、綜合 活動、測驗評量等多種資源。 


Download ppt "夏之絕句 簡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