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3章 税收作用机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3章 税收作用机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章 税收作用机制

2 讲授目的: 正确理解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税收对劳动投入的作用机制、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制。

3 思考题: (1)概念: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 (2)如何理解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 (3)如何理解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 (4)如何理解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 (5)如何理解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 (6)如何理解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 (7)如何理解税收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 (8)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4 讲授内容: 第一节 税收宏观作用机制 第二节 税收微观作用机制

5 第一节 税收宏观作用机制

6 税收作用机制是指政府运用税收这一调节工具作用于经济而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税收宏观作用机制 税收微观作用机制 税收宏观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税收微观作用机制是政府征税对纳税人的各种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效应,主要反映在税收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与作用。

7 税收宏观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 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 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 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 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

8 一、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 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C+S+T (1)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I+G (2) 总供给=总需求   C+S+T =Y= C+I+G (3) 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9 当C+I不足时,引起失业人数的增加,经济增长缓慢,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G,减少税收T,来维持总供求平衡,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当C+I过多引致通货膨胀时,政府则可以减G增T。

10 二、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 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协调国民经济结构(或说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税收协调作用机制包括: 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协调 税收促进地区结构协调

11 (一)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协调 通过对生活必需品课较低税收甚至不征税,对非生活必需品课征较高的税收来实现产业结构协调。 (二)税收促进地区结构协调 通过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来实现地区结构的协调。

12 假设一国仅有两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两地拥有的资源数量不同,资源的边际效益状况也不同。
如图,Q1、Q2表示两地边际效益相等时的资源拥有量;E、F表示两地资源拥有量完全相等时的边际效益;Q表示经济发达地区现实资源拥有量,Q表示经济欠发达地区现实资源拥有量。

13 E F 资源边际效益 Q1 Q Q2’ 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边际效益 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边际效益

14 (三)税收促进资本市场结构协调 当要引导资本向安全性方向投资,可通过降低安全性投资的税率或提高风险性投资税率来实现,反之,则采取相反的税收政策。

15 三、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 税收的稳定作用机制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税收自动地人为地进行逆向调节,减缓经济波幅,避免资源浪费的一种经济调节机制。 税收逆向调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方式是制度性的调节机制,另一种方式称为相机抉择。

16 1、制度性的调节机制(也称内在稳定器) 当经济形势发生周期性变化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自动抵消经济波动的部分影响。这种自发的制度性调节机制在累进税制下体现最充分。 2、相机抉择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应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17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1      不超过500元的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18 如果月应税收入为5000元, 应纳税额=500×5%+1500×10%+3000×15% = =625 平均税负率:625/5000=12.5% 如果月应税收入为8000元, 应纳税额=500×5%+1500×10%+3000×15%+3000×20%= =1225 平均税负率:1225/8000= %

19 四、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 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对市场机制形成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行的调节。 衡量收入差距的两个重要指标: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20 洛伦兹曲线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一)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资料 人口累计 收入累计 0% 20% 3% 40% 7.5% 60% 29% 80% 49% 100%

21 A B 收入分布% 人口分布% O H L

22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上,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有,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如果任一人口百分比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就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线OL。 洛伦兹曲线与45°线之间的部分叫做“不平等面积”

23 (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被西方经济学家普遍公认为一种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方法。 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设G为基尼系数,则   G=A/(A+B) (0≤G≤1)

24 按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0. 2表示绝对平均,0. 2—0. 3表示比较平均,0. 3—0. 4表示基本合理,0. 4—0
按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0.2表示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一般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25 五、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 税收的乘数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增减引起的国民经济变化量与税收变化量之间的倍数作用。

26 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公式:Kt=(-β)÷(1-β) 其中, Kt指税收乘数; β指边际消费倾向.

27 假设政府增税100亿元,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税收乘数为Kt=-0.8÷0.2=-4,意味着国民收入将减少400亿元(4×100亿);

28 第二节 税收微观作用机制

29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制
税收微观作用机制是政府征税对纳税人的各种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效应,主要反映在税收对纳税人的劳动投入、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与作用。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制

30 一、税收对劳动投入的作用机制 劳动供给图

31 W1 W2 L1 L2 收入 劳动时数 S

32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课税使纳税人的收入减少,纳税人为了维持原有收入水平不变,必然减少闲暇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33 如图 在坐标系中,设横轴表示劳动时数,纵轴表示收入,SS曲线为劳动供给曲线。图中,劳动时数在开始时将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工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有能力去消费更多的闲暇,工资水平的提高会造成劳动供给的减少,因此,劳动供给曲线SS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34 W1 W2 L1 L2 收入 劳动时数 S

35 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征税,降低了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用闲暇来代替劳动,其结果造成劳动供给下降。

36 如图,在坐标系中,设横轴表示休闲,纵轴表示收入,假设政府对劳动所得征收比例税,税率为t,在生产者工资维持在W水平的情况下,劳动者的税后每小时的工资水平从W降为(1-t)W,预算约束线AB向内旋转到CB,新预算约束线CB的斜率为(1-t)W。 假设纳税人甲的无差异曲线I2与CB相切于E2点,这样,他税后的工作时间为DB,税后收入为G’,纳税人甲的工作时间在税后减少FD(即FB与DB的差额)。税收对劳动供给产生了替代效应。

37 税前工作时间 税后工作时间 |斜率|=ω A C G G’ E1 E2 |税率|=(1-t)ω 休闲 收入 I1 I2 B F D

38 二、税收对储蓄的作用机制 1、政府不对储蓄利息征税情况下个人储蓄的决策 如图 纵坐标为未来消费,横坐标为现期消费。在政府没有课征任何税收之前,其预算线为AB;在政府对其他收入征税而对利息不征税时,由于政府课税使纳税人的税后可支配收入减少,故预算线向左下方平移。

39 未来消费 现期消费 A B A’ B’

40 2、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情况下个人储蓄的决策
在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情况下,税收对储蓄将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对储蓄征税产生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而造成纳税人未来消费能力下降,纳税人为了保证未来的消费能力而不得不减少现期的消费,相对增加储蓄,以保持原来的储蓄规模。因此,征税对储蓄起到激励的作用。

41 如图。纵坐标为储蓄,横坐标为消费。 在政府没有课征任何税收之前,其预算线为AB,无差异曲线I1与AB相切,切点为E1,表明消费规模为OC1,储蓄规模为OD; 在政府对利息课征税收时,人们为保持未来的消费水平,采用减少现期消费而保持储蓄规模的做法,于是,预算线从AB移至AB’。相应地,纳税人的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在E2点上,使储蓄规模与税前的规模一致,即为OD,但消费规模却从原来的OC1缩小为OC2,减少消费的规模为C1C2。

42 E1 E2 B A B’ I1 I2 D C2 C1 消费 储蓄

43 (2)对储蓄征税产生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而降低了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改变了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比价,从而使人们增加现期消费而相应减少未来消费,因而使储蓄减少。

44 如图。纵坐标为储蓄,横坐标为消费。 在政府没有课征任何税收之前,其预算线为AB,无差异曲线I1与AB相切,切点为E1,表明消费规模为OC1,储蓄规模为OD; 在政府对利息课征税收时,由于改变了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比价,从而使人们增加现期消费而相应减少未来消费。于是,预算线从AB移至BC。相应地,纳税人的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在E2点上,使消费规模较税前规模相应扩大,即原来的OC1扩大为OC2,但储蓄规模却从原来的OD下降为OD’,减少储蓄的规模为DD’。

45 E1 E2 B A I1 I2 D C2 C1 消费 储蓄 C D’

46 三、税收对消费的作用机制 (一)税收对消费总量的影响 增加储蓄的效应是减少消费的效应,减少储蓄的效应就是增加消费的效应。 (二)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税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商品税的形式间接实现的。

47 四、税收对投资的作用机制 (1)对投资征税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投资收益征税而使投资收益率降低,减少了纳税人税后可支配收入,纳税人为了维持原收益水平,而不得不采取减少当前消费以增加投资。 税收的收入效应对投资具有促进作用。

48 如图。纵坐标为投资,横坐标为消费。 在政府没有课征任何税收之前,其预算线为AB,无差异曲线I1与AB相切,切点为E1,表明消费规模为OC1,投资规模为OD; 在政府对投资课征税收时,人们为保持投资的收益水平,采用减少现期消费而保持投资规模的做法,于是,预算线从AB移至AB’。相应地,纳税人的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在E2点上,使投资规模与税前的规模一致,即为OD,但消费规模却从原来的OC1缩小为OC2,减少消费的规模为C1C2。

49 E1 E2 B A B’ I1 I2 C1 消费 投资 C2 D

50 (2)对投资征税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对投资收益或投资品征税而使投资收益率下降,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促使纳税人增加当前消费而减少投资,使投资规模缩小。 税收的替代效应对投资具有抑制作用。

51 如图。纵坐标为投资,横坐标为消费。 在政府没有课征任何税收之前,其预算线为AB,无差异曲线I1与AB相切,切点为E1,表明消费规模为OC1,投资规模为OD; 在政府对投资课征税收时,由于改变了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比价,从而使人们增加现期消费而相应减少投资规模(即减少未来消费)。于是,预算线从AB移至BC。相应地,纳税人的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在E2点上,使消费规模较税前规模相应扩大,即原来的OC1扩大为OC2,但投资规模却从原来的OD下降为OD’,减少投资的规模为DD’。

52 E1 E2 B A I1 I2 D C2 C1 消费 投资 C D’ 图9


Download ppt "第3章 税收作用机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