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讲 T.S.艾略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讲 T.S.艾略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讲 T.S.艾略特

2 T.S.艾略特(T. S. Eliot) 对当代诗歌做出 的卓越贡献和所起 的先锋作用 作为20世纪的但 丁最年轻的继承人
——1948诺贝尔 颁奖词

3 生平 1888年生于美国,祖籍英国。 1906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英法文学,师从欧文·白壁德和桑塔亚纳。
1910年硕士毕业,入巴黎大学学习,研究伯格森和前期象征主义诗人。 1913年任哈佛大学哲学希助教。 1914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哲学。 1917年后,先后担任杂志主编、出版社编辑、出版人等职务。 1927年,皈依英国国教,加入英国国籍。 1965年去世。

4 创作分期 1、通往“荒原”的阶段——1915至1922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诗集》
表现了对被拒绝的恐惧、老之将至的恐惧以及爱情幻灭的恐惧,是以情歌形式写的反情歌,表现了普遍存在的西方人的困惑、空虚与危机。

5 2、置身“荒原”的阶段——1922至1925 《荒原》,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从整体上体现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价值的幻灭和绝望。 《空心人》,人们的精神空虚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再有被拯救的希望。

6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稻草人 互相依靠 头脑里塞满了稻草。唉! 当我们在一起耳语 我们干涩的声音 毫无起伏,毫无意 像风吹在干草上 或像老鼠走在我们干燥的 地窖中的碎玻璃上。 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 不是嘭的一声, 而是嘘的一声。

7 3、走出“荒原”的阶段——1930之后 “政治上是保皇党,宗教上是英国国家天主教,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灰星期三》宣扬服从上帝旨意和悔罪的基督教教义。表明艾略特从早期精神无所寄托的荒原状态转向了宗教的怀抱。 《四个四重奏》描写皈依宗教的人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的精神历程。

8 现在为我们这些罪人祷告, 在临终时为我们祷告。 现在为我们祷告, 《灰星期三》

9 《四个四重奏》 按照四重奏乐曲的形式写的,有四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五个乐章,采用主题、发展、重复、变调等方式来写作。
以四个地名组成诗歌部分的名字。但全诗探讨的主题是时间。围绕时间与永恒、现实与历史、生与死展开思考,探讨人类历史、生存和价值等问题。

10 “燃烧的诺顿”是英国贵族的庄园,艾略特曾到此旅游。
“东库克”是诗人的先祖在英国侨居时的一个村庄。 “干燥的赛尔维其斯”是美国东海岸的三个岛屿,是艾略特孩提时代全家度假的地方。 “小吉丁”是英国亨廷登郡一座小教堂的所在地,艾略特在1936年拜访过此地。 四首诗分别与四个元素相对应:空气、土地、水和火。

11 “燃烧的诺顿” 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 也许都存在于未来的时间, 而未来的时间又包容于过去的时间。 “东库克”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你不知道的东西是你唯一知道的东西 你拥有的东西正是你不拥有的东西 你在的地方正是你不在的地方 …… 在我的结束是我的开始

12 “干燥的赛尔维其斯” “小吉丁” 河流在我们之中,海洋在我们的四边。 时间这个毁灭者又是时间这个保存者
向上的路就是向下的路,朝前的路就是朝后的路 “小吉丁” “火焰和玫瑰合二为一”, 玫瑰象征着同情与爱 火象征着威力与拯救,它既能毁灭一切,带来死亡和绝望;又能冶炼人性,给予人们新的勇气和希望。

13 艾略特的诗学 艾略特也是一位著名的批评家,理论著作《传 统与个人才能》《批评的功能》,是新批评派 之一。其主要主张包括:
诗人不应该皈依传统,放弃个性。诗人的意义是在与传统的联系中现实出来的。 诗歌创作不是个人感情的自发流露,而是一种智性活动。 “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用艺术的形式表现情感的方法是找到“客观对应物”。

14 《荒原》The Waste Land 英国的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 记载着有关繁殖神崇拜的神话 韦斯顿的《从仪式到传奇》
“ 渔王生病”与“寻找圣杯” “寻找圣杯”的神话传说 寻找圣杯是寻找上帝的象征,寻找宗教拯救的象征 。

15 《荒原》分为5章 “死者的葬仪” 自然和社会的衰落——丁香唤起过去记忆——腐败的根芽象征欲望——对季节的反常体验——宗教和信仰的衰落——唤起“风信子女郎”的回忆,短暂的青年时代美好回忆——算命女人预言情欲的泛滥,女人命运——独眼商人暗示现代人利欲熏心——失去上帝信仰——描写伦敦中行尸走肉般的现代人——战争的摧残。

16 “对奕” 表现妇女的命运、情欲、奸淫和遗弃是其 基本主题。
贵族上流妇女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妇女遭受凌辱、强暴——妇女自身精神开始堕落、荒淫无度。

17 “火诫” 用佛教教义戒绝各种欲望之火。火即是欲 望之火,又是精华之火。 泰晤士何今非昔比的衰败景象——各种有欲无情的感官享受,人们已经习惯堕落——教堂钟声响起,毁灭的净化之火开始燃烧,人们呼唤主来“拯救自己”。 “水里的死亡” 人沉溺于情欲之海永无获救希望。

18 “雷霆的话” 用了三个“客观对应物”:耶稣受难、东欧 巨变、寻找巨变的骑士进入凶险教堂。 雷霆代表上帝说话,拯救人类的唯一道路
是“舍己、同情和克制”。 雷声过后 ,背后仍是荒原,一切如故,归 于沉默和出人意外的平安。荒原是否得救仍 不可知。

19 主题 探索的是人类精神的枯竭、缺乏 再生的希望,缺乏意义和希望,最终 走向一片虚无。

20 艺术特征 运用了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和拼贴手法。将不相关的意象组合,共同纳入以荒原为中心的象征结构。
采用丰富复杂的象征。引经据典,涉及56部作品,35个作家,6中语言。一些基本意象还具有不同意义,如“火”、“水”。 意象新奇怪诞,语言复杂多变。 “去年你种在花园里的尸首,发芽了吗?”


Download ppt "第三章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讲 T.S.艾略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