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2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3 案例一: 同住一院的工人刘某和某单位技术员张某两家各订了一份报纸。有一天,张的姑娘到报箱取报时,发现报纸被撕破了,回家告诉了其父张某,张一听很生气,站在院内高声嚷:“谁把我家的报纸给撕了,真缺德!”话音刚落,刘家的大儿子就大声回答:“是我撕的,怎么着?”闻声出来的刘某爱人也破口大骂起来。 张某的姑娘听到骂声出来讲理,刘不由分说,上去就打了姑娘一耳光。张见女儿被打,与姑娘的男友一起冲出屋门,揪住刘说:“走!咱们到派出所讲理去!”刘某哪里肯听,他乘着姑娘的男友弯腰提鞋的功夫,顺势抓住了他的头发,抄起一块砖头就朝小伙子头上乱砸,致使其头部、面部多处受伤。

4 案 例 导 入 案例二 市民王某一日接到朋友打电话问候“病情怎么样 了”,令身体健康的王某一头雾水。经详细询问朋友才得
知,该市某医院把其照片用到了一则医疗广告宣传资料 上,画面显示王某正在该医院向医务人员咨询,朋友看到 该广告后误以为她得了病。自己从未去过这家医院,怎么 就成了医疗广告中的患者? 后查明这张照片是该医院在社区进行义诊时拍的宣传 照片。王某遂多次找医院理论,始终未得到满意的答复。 于是,王某将这家医院告上法庭。法院认定医院的行为侵 害了王某的肖像权,判令该医院停止侵权,向其赔礼道 歉,并赔偿经济损失3000元。

5 想一想:上述两个案例中,刘某与医院的行为是否都属于违法行为?若都属于违法行为,这两种违法行为有什么不同之处?

6 一、自觉依法律己,维护公共秩序 治安管理处罚及种类 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四类: 违宪行为是违反宪法的行为,属于最严重的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刑法的行为,也即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民事法律。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的是行政法律法规。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治安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律。
1986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8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三个特征 1 2 3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具有应受治安管理处罚性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方面的行政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具有社会危害性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质特征

9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种类 执行机关 内容 警告 公安机关 谴责、告诫,指出违法行为及其危害 罚款 责令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金钱 行政拘留
限制1日以上15日以下的人身自由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收回已获得的从事某项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证书

10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11 相 关 链 接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9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一)情节特别轻微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五)有立功表现的。

12 想一想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某日,张某因多次索要地处某市闹市区的一商场所 欠的2万元送货款未果,于是就爬上该商场8楼外墙一 铁架上扬言跳楼,以死相威胁以达到要回货款的目的 。张某站在8楼外墙边缘,身体向外倾斜,稍有不慎就 会失去重心从楼上坠落,楼下迅速聚集了数百名围观 群众。派出所民警赶到后,一面安排疏散人群,设置 警戒线,一面派人爬上7楼边缘和该男子进行对话,后 经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劝慰,并表示警方可以出面协 调。张某才从铁架上慢慢爬下。张某随后很快被带到 了派出所。民警与商场方面经过协调,张某的送货款 问题很快得到了圆满解决。但因为他以威胁跳楼的方 式要债的行为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罚法》,警方依法对他处以行政拘留3天的处罚。 张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扰乱公共秩序? 想一想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13

14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具体可以分为四类: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15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 元以下罚款:
相关链接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 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 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 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 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 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16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1 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从小事做起 2

17 二、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小明小学还没念完就辍学,11岁起就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为伍”。因其胆子大,练就了一身“绝活”:翻窗或钻窗入室盗窃,其足迹遍及某市多个地点,多次被警方抓获,但因其年纪小而无法处理,几次逃过惩罚。小明也觉得自己过小的年龄是一把“保护伞”,于是就更加频繁地盗窃,偷来的钱自称“是群众赞助”的,他自认为过得很潇洒,长期与一些不良少年出入高级宾馆等场所,甚至开始吸食毒品。 数年之后,年满16周岁的小明仍然吸食毒品,并且继续盗窃,而后发展到了和同伙拦截放学的小学生抢劫。某日警方接到举报称,一家宾馆有人吸毒,民警忙赶到该宾馆清查,在涉毒房间里发现了小明。而后小明因涉嫌抢劫罪、盗窃罪被依法逮捕。

18 1 2 3 学校应当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引导其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19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历来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1999年6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要规定了八章内容,即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附则。

20 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 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 歧途的缘故。 ——卢梭

21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 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相关链接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 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 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2 拒绝“黄赌毒” 未成年人尤其应当注意“黄赌毒”对于自身 的危害,自觉抵制其侵蚀。

23 未成年人社会经验少,易上当,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往往因为一时失察,成为毒品的受害者和毒贩的“猎物”。事后,当未成年人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却又因已沾染上了毒瘾而难以自拔。吸毒与犯罪是孪生兄弟。毒品的刺激本身就容易导致犯罪;又加上毒品价格昂贵,而未成年人没有金钱收入,只好能偷就偷,能骗就骗,偷不到骗不到就抢,只要能搞到钱,就不择手段。因此,未成年人应当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4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的背后往往是未成年人心理扭曲或者是反社会倾向的初步体现,相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来说,这些不良行为是最初形态的犯罪源头。 此时如果忽视了及时的教育与监督,未成年人就很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在不良行为阶段就对他们有足够的重视,并投入充分的精力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25 违法犯罪的案例,在班级内部组织一次主题为“如何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讨论。
互动在线 搜集一些未成年人因为种种不良行为而逐渐走上 违法犯罪的案例,在班级内部组织一次主题为“如何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讨论。

26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分析李四的行为是否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思考与实践 1.案例分析:李四平时总是吊儿郎当的,而且在工作中经常消极怠工。对于他来说,无故旷工是常事。前不久,李四因为擅自离岗给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鉴于其多次严重违反单位相关纪律又屡教不改,公司领导经集体研究,决定对李四给予辞退处理。事后,李四一直认为自己被辞退是因同事小红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所致,所以对小红耿耿于怀。为报复,他频繁地给小红发送不堪入目和侮辱人格的短信息,小红为此一直不得安宁。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分析李四的行为是否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27 2.在班级内部分成几个小组,到当地派出所进行一次
有关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研活动,各组分别承担一类违反 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的调研任务,最好汇总形成一份关于 当地治安管理的调研报告。 3.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片《警钟在黎明敲响》,思考如 何以片中的案例人物为戒,杜绝不良行为,避免违法犯罪 ,并写一篇观后感。

28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29 一、认清犯罪特征,自觉预防犯罪 案 例 导 入 公安部A级通缉犯成瑞龙1996 年至2005年1月期间,先后流窜于多
个省市,伙同他人先后实施或单独 实施犯罪,抢劫、故意杀人、强奸 作案10起,杀害13人。在成瑞龙实 施的6起抢劫、故意杀人作案中,共 致8人死亡,1人重伤,入户抢劫4 次,持枪抢劫1次,抢劫财物共价值 人民币28万余元。此外,成瑞龙为 抗拒抓捕,共致3名警察、1名保安 死亡。

30 2010年1月7日,成瑞龙 在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受 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抢劫 罪、强奸罪等数罪并罚一审判 处成瑞龙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犯罪的特征是什么?犯罪有哪些社会危害?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何在以及如何打击犯罪?

31 犯罪的主要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 罚的行为。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32 刑法由刑法典(即《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单行刑法(规定 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和附属刑法(规
小小书签 刑法由刑法典(即《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单行刑法(规定 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后果或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和附属刑法(规 定于其他非刑事法律之中的刑法规范)组成。 我国的第一部刑法典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 1979年颁布,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其进行了 全面修订。 1997年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先后通过了1个单行(即 《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7个刑法修正案,对修订后的刑法典又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目前,我国的刑法共涵盖十大类犯罪行为,设计罪名400多个。

33 刑罚的种类 刑种 内容 执行机关 主刑 管制 不实行关押,限制一定自由 公安机关 拘役
短期(一般是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 拘役所、看守所 有期徒刑 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的(一般是6个月以上15年以下)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 监狱 无期徒刑 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 死刑 剥夺犯罪人生命,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人民法院 附加刑 罚金 强制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 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 没收财产 将犯罪人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

34 《刑法》第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 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
相关链接 《刑法》第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 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 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 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 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法》第13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 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 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 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 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法》第17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 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 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 事责任。

35 认清犯罪原因,自觉预防犯罪 为了更好的预防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就不仅要注重法律本
身在制裁这些犯罪过程中的作用,还应当认清造成青年人特别是未成年 人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得某些潜在的犯罪消失在 萌芽阶段。 为了预防犯罪,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政府、社会、家庭和青少年个 人的共同努力和对犯罪行为的综合治理。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强监管,及 时查找并清理各种有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信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营造一个更为健康、有利的社会环境。

36 名 言 警 句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 其不可避免性。 ——切萨雷·贝卡利亚 最好的刑事政策,便是最好的社会政策。
——弗兰茨·冯·李斯特

37 二、见义勇为、见义智为,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深夜下班回家的谢小姐突遭两名歹徒 抢劫,就在她手足无措之时,幸亏一名当 地的青年男子路径此地并喝止歹徒。 歹徒见有人打抱不平,其中一名矮个 歹徒冲他挥舞着刀说:“这里没有你的事情 ,我们只要钱!”青年男子见状便离开了现 场,谢某只得告诉歹徒自己的钱和手机都 在背包里。两名歹徒抢下谢某的背包后, 迅速分头逃离现场。 就在此时,一名青年男子朝其中一名 矮个歹徒逃跑的劳动广场方向追去,正是 开始前来打抱不平的青年男子。谢小姐也 赶紧同他一道追了上去。而正在巡逻的巡 警大队民警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对矮个 歹徒进行堵截。最终在警民的合力之下, 矮个歹徒被擒获并被民警带回审查。 结合上述案例,说明提倡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的意义。 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讨论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38 犯罪是一种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的现象,要预防和打击犯罪,不仅需要依靠有关国家机关的力量,还必须借助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所谓见义勇为就是指公民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 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为鼓励同犯罪分子进行斗争 、见义勇为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

39 《刑法》第20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 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 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
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

40 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查找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刑法》中的相应条款,并思考为什么两罪危害的都是公共安全?什么才是公共安全?
2008年12月14日中午,孙伟铭在为 亲属祝寿期间大量饮酒。在酒后驾车送其 父母搭乘火车的折返途中,从后面冲撞与 其相向行驶的比亚迪轿车尾部。其后,孙 伟铭继续驾车向前超速行驶,接连造成相 撞事故,共造成4死1重伤的严重后果。 经鉴定,孙伟铭案发时属醉酒驾驶。 2009年7月23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 法院一审认定,孙伟铭的行为已构成以危 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且情节特别恶劣 、后果特别严重,依法判处其死刑,剥夺 政治权利终身。 孙伟铭提出上诉后,2009年9月8日,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二审判决,维持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罪,改判 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查找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刑法》中的相应条款,并思考为什么两罪危害的都是公共安全?什么才是公共安全?

41 危害国家安全罪 1 危害公共安全罪 2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3

42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
4 侵犯财产罪 5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6

43 危害国防利益罪 7 贪污贿赂罪 8 渎职罪 9 军人违反职责罪 10

44 《刑法》第115条 放火、决水、爆炸 、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 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133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 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 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 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 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 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45 《刑法》第234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 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263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46 树立自觉防范腐败的意识 你认为黄某的 行为是否属于 职务犯罪?如 果是犯罪,黄 某涉嫌的是职 务侵占罪还是 贪污罪?二者 的区别主要是
案例导入 在广东打工近十年的黄某,凭着自己一手 好的技术,加上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就当上了 公司技术骨干,为公司创造了不小的业绩,不 久就当上了某饰品公司的车间负责人。自此, 黄某职权在握,手下管理着近百来名员工,员 工的工资都由自己把持,每月手里的资金都是 几十万。眼看着这么多钱,黄某心动了。2010 年1月下旬,黄某盘算着会老家过年的事情,心 想这次回去,怎么也得显摆一下,让父老乡亲 好生羡慕一番,好让自己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 觉。想到这些,他盯上了该月的员工工资。1月 23日,黄某怀揣着员工1月份未发完的99000元 工资,回到了老家。公司老板随即报案,1月29 日,黄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你认为黄某的 行为是否属于 职务犯罪?如 果是犯罪,黄 某涉嫌的是职 务侵占罪还是 贪污罪?二者 的区别主要是 什么?

47 贪污贿赂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贪污受贿、挪
用公款等贪利渎职、危害公务行为廉洁性、妨害国家机关正 常活动的行为。 其具体包括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罪名。此类 犯罪严重危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妨害了党 和国家的廉政建设,极大的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 威信。

48 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应树立对腐 败和职业活动中的犯罪的自觉防范意识,确保 自己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不违法犯罪,争做合 格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9 《刑法》第93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 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
相关链接 《刑法》第93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 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 员论。 《刑法》第271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 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382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 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50 你认为银行的ATM机是否应当认定为金融机构?许霆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
互动在线 2006年4月21日晚,许霆到广州黄埔大道西 平云路上的一家商业银行的ATM取款机上取款, 但在取款过程中却发现取款机系统出现错误,他 本想取款100元,结果ATM出钞1000元,而银行卡 账户里却只被扣除存款1元。于是,许霆连续用 自己的借记卡取款54000元。当晚许霆的同伴郭 某得知后,两人结伙频繁提款,等郭回住所拿了 借记卡后,许霆再次用银行卡取款16000元,随 后两人离开现场。4月22日凌晨,两人第三次返 回上述地点,本次许霆取款10万余元。 2007年11月29日广州市中院以盗窃罪一审判 处许霆无期徒刑。许霆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广 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年1月14日,广东高院 将该案发回重审。2008年3月31日,广州中院做 出重审判决,判处许霆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万 元。许霆仍对判决不服并提出上诉。广东省高级 人民法院2008年5月22日对许霆涉嫌盗窃金融机 构案进行二审开庭审理并当庭做出裁定,驳回上 诉,维持原判。 你认为银行的ATM机是否应当认定为金融机构?许霆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 

51 旁听活动,结合犯罪事实与当事人的经历,写一篇 心得体会。 2.以“如何从我做起预防青少年犯罪”为题,组 织一次班级讨论。
思考与实践 1.在老师的带领下,组织一次刑事案件的现场 旁听活动,结合犯罪事实与当事人的经历,写一篇 心得体会。 2.以“如何从我做起预防青少年犯罪”为题,组 织一次班级讨论。 3.举办一次主题为“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的 辩 论赛。


Download ppt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