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2
大 綱 前言:網路是什麼 網路協定:OSI、TCP/IP 網路規模:LAN、MAN、WAN 網路組成:點、線、面
大 綱 前言:網路是什麼 網路協定:OSI、TCP/IP 網路規模:LAN、MAN、WAN 網路組成:點、線、面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封包交換、訊胞交換 結語:統整
3
前 言 網路是什麼碗糕? 林青霞 我是一片雲 雲端:熱門、虛華 詭譎多變
4
網路協定(1/2) 協定(Protocol):雙方(透過網路)進行通訊所需遵循的規定(遊戲規則) 分層與對等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分七層 TCP/IP:分四層 每一層負責通訊中繁雜工作的一部分 層與層之間透過介面溝通 對等交談:兩通訊端,同階層才會交談,所依據的即為協定
5
網路協定(2/2)
6
網路協定:OSI (1/3)
7
網路協定:OSI (2/3) 實體層:介質規格、接頭規格、資料實體規格
同軸電纜、雙絞線、無線電波、紅外線等實體介質,轉換數位資料以利傳輸等工作,傳輸頻寬、工作時脈、電壓高低、相位等等 (資料)鏈(連)結層:同步、偵錯(CRC)、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網路層:定址(Addressing)、選擇路徑(Routing)
8
網路協定:OSI (3/3) 傳輸層:編定序號、控制流量、偵錯與錯誤處理
會議(期)層:會前準備,例,全雙工模式或半雙工模式?如何發起傳輸?如何結束傳輸?如何設定傳輸參數?...等等 表達層:內碼轉換、壓縮與解壓縮、加密與解密 應用層:直接提供服務給使用者之應用程式(甚至涵蓋會期層與表達層的功能)
9
網路協定:TCP/IP (1/3) Host-to-host Internet Network Interface (Access)
10
網路協定:TCP/IP (2/3) Internet並未參考OSI模型,因TCP/IP協定的誕生早於OSI模型
『TCP/IP協定組合』包含了與TCP/IP相關的數十種通訊協定,例如:SMTP、DNS、ICMP、POP、FTP、Telnet...等等 由美國國防部所發展,亦稱為DoD (Department of Defense)模型
11
網路協定:TCP/IP (3/3) 應用層:包含OSI的應用層、表達層及會期層 傳輸層:同OSI傳輸層 網路層:同OSI網路層
12
網路協定:OSI vs. TCP/IP (1/3)
13
網路協定:OSI vs. TCP/IP (2/3)
14
網路協定:OSI vs. TCP/IP (3/3) TCP/IP的分工比較粗略,但比較簡單、有效率 OSI則較精密、周延、嚴謹完整
15
網路規模 以涵蓋範圍而論 實際上與使用的協定息息相關 小:乙太網路(Ethernet),無線區域網路(WiFi, IEEE802.11系列)
中:WiMAX 大:有線無線電信網路、網際網路
16
網路規模:LAN 區域網路(LAN, Local Area Network):規模最小的網路,範圍通常在2公里內
17
網路規模:MAN 都會網路(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範圍在2至10公里左右,大概是一個都市的規模
18
網路規模:WAN 廣域網路(WAN, Wide Area Network):規模最大的網路,涵蓋的範圍可以跨越都市、國家甚至洲界
19
網路組成 網路:簡言之,透過傳輸媒介互相連接起來,好讓彼此相互通訊及分享資源之一群設備 分享之資源
類比:點(設備)連線(有線無線)所構成的面 分享之資源 檔案:網路上的芳鄰 訊息:電子郵件、即時通 週邊裝置:印表機、傳真機 應用程式:資料庫線上查詢
20
網路組成:點(1/7) 各種網路元件,執行不同層功能 第一層:數據機(Modem)、中繼器(repeater增益器)
第二層:網路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橋接器(Bridge)、第2層交換器(Layer 2 switch) 第三層:路由器(Router)、第3層交換器(Layer 3 switch)
21
網路組成:點(2/7) 數據機(Modem = Modulator + Demodulator)
內接式(又稱數據卡)、外接式、內建式、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ADSL數據機 增益器:將失真訊號恢復原來的波形與強度,兩邊的網路架構(第二層)相同,可連接不同的線材 (乙太網路)集線器:即多ports之中繼器,又稱MultiPort Repeater MPR或Repeater Set 集線器未必是中繼器,因有些無加強訊號功能
22
網路組成:點(3/7) 網路卡(在此指乙太網路之網路卡) AUI:又稱DIX (Digital、Intel、Xerox),現已淘汰
BNC:用在實體匯流排拓樸 RJ-45:與電話接頭類似
23
網路組成:點(4/7) 橋接器:兩端網路具相同之網路層
主要功能為過濾封包(因會紀錄MAC位址),故可切割網路,而縮小碰撞網域(collision domain) 所連網路仍屬 同一廣播(Broadcast)網域, 因不會阻擋廣播封包 (目的端為全部)
24
網路組成:點(5/7) 第2層交換器 又稱交換式集線器(Switch Hub)或多埠橋接器
具備集線器(多埠)與橋接器功能(原集線器只做第一層工作,橋接器則到第二層) 對N Port 100 Mbps的頻寬,理論上最大傳輸頻寬為100 × N Mbps
25
網路組成:點(6/7) 路由器(Router) 主要功用為選擇路徑,考慮因素包括頻寬、線路品質、使用率、所經節點數、成本 阻隔廣播封包
26
網路組成:點(7/7) 第3層交換器:具交換器及路由功能 通常與路由器搭配使用或在不需連至網際網路之環境中取代路由器
路由器之簡化版,為加速路由,以硬體執行路由動作,原路由是以軟體執行 尚不能取代路由器 因尚缺安全管理、與WAN的連接、優先權管理、支援多種協定封包等功能 通常與路由器搭配使用或在不需連至網際網路之環境中取代路由器 已在進步改變中,朝向取代路由器之路邁進
27
網路組成:線(有線) (1/6) 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 中心導體:傳遞訊號 絕緣體:隔絕中心導體和導電網,避免短路
導電網:環繞中心導體的一層金屬網,用以接地及阻隔外界干擾 外層包覆:保護網路線,防止網路線在不良環境(如潮濕、高溫)中受到氧化或其它損壞
28
網路組成:線(有線) (2/6) RG58:用在早期乙太網路,為多芯線 RG59:用在有線電視,為單芯線
29
網路組成:線(有線) (3/6) 雙絞線(Twisted pair):成對銅線捻絞而成
兩兩對絞可降低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對絞次數愈多效果愈好 兩種雙絞線 遮蔽式雙絞線(Shielded Twisted Pair, STP):絞線與外皮間夾有一層金屬網或膜,更有效抑制EMI 無遮蔽式雙絞線(Unshielded Twisted Pair, UTP):較便宜,使用率較高 目前較普遍的是Cat 5及Cat 5e,而更高級的則為Cat 6 乙太網路線為4對,電話線僅1到2對
30
網路組成:線(有線) (4/6) 乙太網路線
31
網路組成:線(有線) (5/6) 光纖(Optical Fiber)
軸芯(core):傳送訊號,折射率較高之玻璃材質,直徑約50-100微米 被覆層(cladding):折射率極低 外皮(coating):不透光的材質, 用以隔絕外在 干擾源,並保 護脆弱的軸芯
32
網路組成:線(有線) (6/6) 三種光纖 單模(Single-mode) 步階係數多模(Step-index multimode)
漸層係數多模(Graded-index multimode)
33
網路組成:線(無線) (1/2) 無線電(radio):30 MHz ~ 1 GHz,適合全向性(monidirectional)應用
微波:1 ~ 40 GHz,有指向性(directional),適合點對點及衛星通訊 公用頻帶:原規劃給工業、科學及醫療(ISM,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免執照使用,除 GHz外,在台灣尚有40.66 ( ) MHz及5.8 ( ) GHz 紅外線:約300 GHz ~ 200 THz,用在區域之點對點或點對多點應用
34
網路組成:線(無線) (2/2) 展頻通訊:安全 直序展頻(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WiFi 跳頻展頻(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藍牙每秒1600次
35
網路組成:面 拓樸(topology):白話而言即長相 目前已發展出來的區域網路拓樸,大致分成以下4種: 匯流排(Bus)網路
星狀(Star)網路 環狀(Ring)網路 網狀(Mesh)網路
36
網路組成:面—匯流排 所有電腦共用一條網路線(一條腸子通到底) 其實是由很多段所銜接而成 缺點 任一段故障,整個網路癱瘓 追查故障比較麻煩
加減電腦需中斷網路
37
網路組成:面—星狀 以集線器(Hub)為領導中心,成向外放射 優點即彌補匯流排的缺點
局部故障只影響局部,除非整個 集線器出了問題 可從集線器的燈號追查故障點 增減電腦不會造成網路中斷 使用集線器的乙太網路是屬於邏輯匯流排拓樸搭配實體星狀拓樸 缺點:增加買集線器的成本。現因成本下降,星狀網路已成趨勢
38
網路組成:面—環狀(1/3) 電腦連成一個環(棒棒接力)
電腦依序編號,訊號則依編號 遞送。不能跳過中間電腦,除 非有做bypass的動作。電腦要 傳送資料前需拿到令牌(token) 優點:不會發生碰撞(collision) 缺點:成本較高,一線路或節點故障,整個網路將癱瘓。可用備援線路解決
39
網路組成:面—環狀(2/3) 兩個環,即兩個線路 一般在主要線路運作,若故障,則以備援線路運作
40
網路組成:面—環狀(3/3) 節點之間可以有多條連結路徑
分為完全連結式網狀網路 (Fully Connected Mesh Network)及部分(Partially)連結網狀網路 最大優點為容錯(Fault Tolerance),缺點為成本較高
41
交換技術 交換(Switching) 資料在網路中傳送及/或資料在節點中送出
主要分為電路(circuit)交換及分封(或封包packet)交換 Vs. 路由 就在節點的動作而言,可以這麼說,路由為選擇路徑,交換則是選擇後將封包送出 另一觀點,路由以軟體執行,交換以硬體執行
42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 通訊雙方之間建有專屬的通道(電路) 早期電信網路即發展,常以時間計費 電路事先建立,專屬使用 幾無延遲,但使用率低
43
交換技術:封包交換 (1/2) 資料被切割成區塊(封包)分別傳送 原使用在電腦(數據)網路,常以數量計費 傳輸線路非專屬使用
一般需儲存再轉送(store-and-forward)故有延遲,但可提高線路使用率
44
交換技術:封包交換 (2/2) 兩種基本方式 連接導向與非連接 資料塊(datagram)交換
採非連接式(connectionless) 虛擬電路交換(virtual circuit) 採連接導向式(connection-oriented) 連接導向與非連接 2 ~ 4層皆有,且層層之間可採不同模式 TCP/IP中最常見的應用常使用TCP (第四層)及IP (第三層),而TCP為連接導向式,但IP為非連接式。另一個第四層UDP則採非連接式
45
交換技術:訊胞交換 使用在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結合電路交換之封包交換
使用封包交換但封包長度固定稱為訊胞(cell) 使用電路交換,即封包交換中的虛擬電路 網路架構與傳統電信網路類似
46
統 整(1/3) 電信/數據/網際網路 多媒體寬頻網路 大哥大基地台 路由器/交換機 網路流量/壅塞控制 差異服務/服務品質
統 整(1/3) 電信/數據/網際網路 多媒體寬頻網路 大哥大基地台 路由器/交換機 網路流量/壅塞控制 差異服務/服務品質 區域(乙太)網路 無線區網 基地台(AP) 路由/ 閘道器 交換/集線器 隨選視訊VoD 影片欣賞(柯南) 金庸群俠傳 網路遊戲/聊天 無 線 上 網 寬 頻 電子商務 網路購物/訂票 數據機/ADSL/ Cable Modem 行動商務 (GPRS, 3/4G) 手 機 PDA/手機
47
統 整(2/3) 資料走向:通訊兩端
48
統 整(3/3) 資料走向:中間節點
49
參考資料 施威銘研究室,“最新網路概論2011”,旗標 cpe.kmutt.ac.th/wiki/index.php?title=Network_Application_Monitor&printable=yes W. Stallings, Data &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eighth edition, Prentice-Hall linux.vbird.org/linux_server/0110network_basic.php
50
感謝聆聽 不論您是精神奕奕 或在半夢半醒之間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