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项目二:画册内页设计 分享 交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项目二:画册内页设计 分享 交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二:画册内页设计 分享 交流

2 相关知识 1.画册设计的前期工作 在设计画册内页前,首先要了解画册设计的前期工作。
绘制布局图。 布局图是指一条广告所有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包括图像、标题、副标题、正文、口号、印签、标志和签名。布局图有助于设计师和客户预先制作并测评广告的最终形象和感觉,是客户提供修正、更改、评论和认可的有效依据。 绘制小样图。 小样是美工用来具体表现布局方式的大致效果图,尺寸很小,省略了细节,效果比较粗糙,比如直线或水波纹表示正文内容,方框表示图形的位置。 绘制大样图。 大样图是实际大小的评审样图,需要提供候选标题和副标题的最终字样,并安排插图和照片,但是用横线来表示正文。

3 修改未稿。 客户确认大样图后,设计师要开始整理并修改末稿。到末稿阶段,制作己经非常精细,所有的元素基本上都是印刷制品。 版面组合。交给印刷厂的末稿,必须把字样和图形都放在准确的位置,并且要注明印刷的基本色。 2.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就是版面的编排设计,是将书籍原稿的体裁、 结构、层次和插图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它是画册设计的 最终部分。 在画册设计中,版面的编排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画册的开本、版心和图片尺寸要协调,设计风格要贯穿整个设计过程。 字体设计要适应画册的内容和风格。

4 3.美术设计 画册的美术设计就是对元素造型进行设计和制作,通过布景和道具等来创造画面造型、色彩、时代精神和民族感情。 在设计画册元素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护封设计和封面设计要符合画册的内容和要求。 封面选用的材料要符合画册的性质。 照片、插图、技术插图和装饰图等要组合在基本方案中。 版面要均衡。 目录索引、表格和公式版面要与立体部分相对称。 标题、章节、段落和图片的间隔要统一。

5 思路分析 1.设计内页平面图,其操作流程如下: 利用参考线功能将内页等分为左、右两部分。
使用“画笔工具”和滤镜功能制作出墨迹特效,然后使用“加深工具”和“减淡工具”制作出莲房。 导入树干素材,然后使用“直排文字工具”输入相关文字说明。 2.设计内页立体展示效果,其操作流程如下: 使用路径工具、选区工具以及“加深工具”绘制出立体模型。 将前面制作好的内页添加到立体模型中,然后将其进行适当的变形。 本例“画册内页”和“画册内页立体”效果如图5-94 和5-95所示。

6 技巧与提示 内页平面图设计 1.版面分割 启动Photoshop CS4,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文件,具体参数设置如图5-96所示。
执行“视图/新建参考线”菜单命令,在弹出的“新建参考线”对话框中进行如图5-97所示的设置,效果如图5-98所示。 技巧与提示 画册、宣传单和书籍都有大量的文字,因此在设计和排版 前,都要先在界面四周设置出血量,一般为3-6mm(具体数据 最好事先咨询印刷厂相关人员),设置好出血量后,在印刷的 切割流程中就不会切掉正文内容。

7 2.右内页设计 新建一个“图层1”,设置前景色为(R:229,G:225,B:219),然后使用“画笔工具”(设置“主直径”为125px}“不透明度”为100 %)在参考线的右上部涂抹出如图5-99所示的水墨效果。 技巧与提示 用Photoshop绘制艺术效果和买际绘画的原理一样,都要先确足基色。 使用“钢笔工具”绘制出如图5-100所示的路径,然后按Ctrl+Enter组合键载入该路径的选区,接着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图像,效果如图5-101所示。

8 按Ctrl+Shift+I组合键反选选区,然后使用“画笔工具”(稍微增大画笔的“不透明度”)在选区边缘涂抹,加深这部分区域的颜色,接着在云层中心部分涂抹(适当降低画笔的“不透明度”),使图像更具有层次感,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02所示。 按Ctrl+J组合键复制一个“图层1副本”图层,然后执行“编辑/变换/垂直翻转”“编辑/变换/水平翻转”菜单命令,面的下部,效果如图5-103所示。

9 确定“背景”图层为当前图层,按住Shift键的同时使用“椭圆选框工具”绘制一个如图5-104所示的圆形选区,接着按Ctrl+C组合键复制选区中的图像。
技巧与提示 下面要制作一种类似于滴溅的摺皱白报纸效果(后面简称艺术纸),月来作为后面要绘制的莲房的背景。由于制作艺术纸需要使用到“龟裂缝”滤镜,而在CMYK颜色模式下是不能使用该滤镜的.因此需要新建一个又件来单独制作。

10 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文件,具体参数设置如图5-105所示;进入操作界面后,按Ctrl+V组合键粘贴复制的图像。
载入“图层1”的选区,然后设置前景色为(R:151,G:179, B:169),接着按Alt+Delete组合键用前景色填充选区,效果如图5-106所示。

11 双击“图层1”的缩览图,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然后单击“图案叠加”样式,接着选择图案为 “浅黄软牛皮纸”,具体参数设置如图5-107所示,效果如图5一108所示。
按两次Ctrl+J组合键复制一个“图层1副本”图层和一个“图层1副本2”图层,然后将这两个副本图层合并为“图层2”,接着执行“滤镜/纹理/龟裂缝”菜单命令,并在弹出的“龟裂缝”对话框中进行如图5-109所示的设置,再设置该图层的“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为40%,效果如图5-110所示。

12 将“图层1”和“图层2”合并为一个图层,然后将其拖曳到“画册内页设计”操作界面中,接着将新生成的图层更名为“艺术纸”,效果如图5-111所示。
载入“艺术纸”图层的选区,然后按Shift+F6组合键打开“羽化选区”对话框,设置“羽化半径”为40像素,接着按Ctrl+Shift+I组合键反选选区,再连续按4次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图像,效果如图5-112所示。

13 技巧与提示 设置前景色为白色,然后使用“画笔工具”(设置“主直径”为80px,“不透明度”为70%)将图像涂抹成如图5-113所示的效果。
涂抹的时候可适当调整画笔的“主直径”和“不透明度”,尽量多绘制一些毛刺效果。 确定“艺术纸”图层为当前图层,然后使用“加深工具”(设置“主直径”为150px,“曝光度”70%)在相应区域涂抹,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14所示,着设置该图层的“混合模式”为“明度”,效果如图5-115所示。

14 打开本书配套光盘中的“Chapter05/素材/画册内页之树枝
打开本书配套光盘中的“Chapter05/素材/画册内页之树枝.psd”文件,然后将其拖曳到“画册内页设计”操作界面中,接着将新生成的图层更名为“树枝”,效果如图5-116所示。 打开本书配套光盘中的“Chapter05/素材/画册内页之树叶.psd”文件,然后将其拖曳到“画册内页设计”操作界面中,接着将新生成的图层更名为“树叶”,如图5-117所示。

15 新建一个“莲房bg”图层,然后使用“矩形选框工具”绘制一个如图5-118所示的矩形选区,设置前景色为(R:72}, G:45, B:32),接着按Alt+Delete组合键用前景色填充选区,效果如图5-119所示。 执行“滤镜/杂色/添加杂色”菜单命令,在弹出的“添加杂色”对话框中进行如图5-120所示的设置,效果如图5-121所示。

16 执行“滤镜/杂色/蒙尘与划痕”菜单命令,在弹出“蒙尘与划痕”对话框中进行如图5_122所示的设置,效果如图5-123所示。
按ctrl+J复制一个“莲房bg副本”图层,然后执行“滤镜/风格化/浮雕效果”菜单命令,在弹出的“浮雕效果”对话框中进行如图5-124所示的设置,再设置该图层的“混合模式”为“滤色”,效果如图5-125所示。

17 将“莲房bg”图层和“莲房bg副本”图层合并为“浮雕bg”图层,然后按Ctrl+T组合键进入自由变换状态,接着在属性栏中设置缩放比例为80%,如图5-126所示。
技巧与提示 缩小图像后,颗粒的密度会更大,凹凸效果自然要突出一些。 确定“浮雕bg”图层为当前图层,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一条如图5-127所示的路径,然后按Ctrl+Enter组合键载入该路径的选区,接着按Ctrl+Shift+I组合键反选选区,再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图像,效果如图5一128所示。

18 新建一个“凹洞1”图层,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一条如图5-129所示的路径,然后设置前景色为(R:3, G:0, B:0),再单击“路径”调板下面的“用前景色填充路径”按钮 ,效果如图5-130所示。
技巧与提示 在绘制凹洞路径的时侯,尽量多绘制一些小的锯齿,这样制作出来的整体效果才会更加自然。

19 技巧与提示 采用相同的方法绘制出其他的凹洞效果,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31所示。
为了方便讲解,这里将绘制的凹洞进行编号,如图5一132所示。

20 下面以“凹洞1”为例来进行讲解。确定“浮雕bg”图层为当前图层,使用“加深工具”(设置“主直径”为l0px~30px,“曝光度”为30%~90% )的右下部涂抹出暗部效果,如图5-133所示:接着使用“减淡工具”在“凹洞1”的边缘细细涂抹,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34所示。 继续使用“加深工具”和“减淡工具”制作出所有凹洞的暗部和高光效果,如图5-135所示。

21 技巧与提示 在上面绘制的细节丰,有几个难点需要单独提出来讲解。
1.在涂抹灰色区域时,画笔的“曝光度”应设置为100 % ,并且要不断更改画笔的“主直径”大小,郊图5-136所示。 2.在涂抹凹洞边缘时,要设定画笔“曝光度”的最大值,涂抹任何一个凹洞的达缘都不能超过这个最大值,另外还要注意控制“主直径”的大小.如图5-137所示。 3.对于有强烈的明度对比的地方,需要将画笔的“硬度”控制在(60%--100%},这样才能涂抹出反差较大的效果,效果如图 5一138所示。

22 4.在涂抹凹洞衔接处时,如果浅色的分布更多,就先使用“减淡工具”将整体都减淡,然后使用“加深工具”单独对局部进行加深处理,效果如图5-139所示。
按Ctrl+J组合键复制一个“浮雕bg副本”图层,然后按Ctrl+T组合键进入自由变形状态,接着在属性栏中设置缩放比例为99%,这样莲房就多了一个边框,效果如图5-140所示。

23 确定“浮雕bg”图层为当前图层,使用“加深工具”(设置“主直径”为100px,“曝光度”为80%)在下边缘部分细细涂抹,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41所示。
确定“浮雕bg”图层为当前图层,使用“钢笔工具”绘制出如图5-142所示的路径,然后按Ctrl+Enter组合键载入该路径的选区,接着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图像。然后选择“浮雕bg”图层为当前图层,接着使用“减淡工具”减淡上边缘的局部颜色,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43所示。

24 “浮雕bg”图层“浮雕bg副本”图层合并为“浮雕”图层,然后使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好卷曲边缘的如图5-144所示。
交替使用“加深工具”和“减淡工具”对莲房背景的边缘和凹洞周围进行处理,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45所示。 为“凹洞1”图层添加一个“图层蒙版”用黑色“画笔工具”(设置“主直径”为40px,,“不透明度”为40%)在“凹洞1”的下边缘涂抹:接着设置“画笔工具”的“不透明度”为10%,最后在“凹洞1"的其他边缘部分细细涂抹,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46所示。

25 技巧与提示 采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好其他凹洞的边缘,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一147所示。
同时选中所有的浮雕图层和凹洞图层,然后将其合并为“莲房”图层,接着执行“滤镜/锐化/USM锐化”菜单命令,并在弹出的“USM锐化”对话框中进行如图5-148所示的设置,效果如图5-149所示。 技巧与提示 使用“USM锐化”滤镜可以增强蓬房背景的浮唯效果。不管背景处理得有多好,都难免会出现局部的明度对比不够强烈的现象,使月“USM锐化”滤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6 3.左内页设计 打开本书配套光盘中的“Chapter05/素材/画册内页之树干.JP}”文件,然后将其拖曳到“画册内页设计”操作界面中,并将其放置在如图5-150所示的位置,接着将新生成的图层更名为“树干”,再将该图层放置在“树枝”图层的下一层,最后设置该图层的“混合模式”为“明度”,效果如图5-151所示。 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一条如图5-152所示的路径,然后设置前景色为黑色,新建一个“墨点”图层,接着单击“路径”调板下面的“用前景色填充路径”按钮 ,效果如图5-153所示。

27 用“直排文字工具”在内页中输入相关文字信息,画册内页最终效果如图5-154所示。

28 立体展示效果设计 1.绘制立体模型 按Ctrl+N组合键新建一个文件,具体参数设置如图5一155所示。设置前景色为(R:234,G:228,B:184),背景色为对话框,(R:122, G:85,B:40),然后打开“渐变编辑器”选择“前景色到背景色渐变”,接着使用“径向渐变”按照如图5-156所示的方向拉出渐变,效果如图5-157所示。 新建一个“左页bg”图层,然后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一条如图5-158所示的路径,设置前景色为(R:212, G:199,B:174),接着单击“路径”调板下面的“用前景色填充路径”按钮 ,效果如图5-159所示。

29 新建一个“右页bg”图层,然后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一条如图5-160所示的路径,设置前景色为(R:226, G:214, B:190),接着单击“路径”调板下面的“用前景色填充路径”按钮 ,效果如图5-161所示。 双击“左页bg”图层的缩览图,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然后单击“投影”样式,具体参数设置如图5-162所示,效果如图5-163所示。

30 在最下层新建一个“右页厚度”图层,然后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一条如图5-164所示的路径,设置前景色为(R:259,G:211, B:219),接着单击“路径”调板下面的“用前景色填充路径”按钮。,效果如图5-165所示。 在最下层新建一个“左页左厚度”图层,然后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勾选出如图5-166所示的选区,设置前景色(8:243, G:238,B:225),接着按Alt+Delete组合键用前景色填充选区,效果如图5-167所示。

31 双击“左页左厚度”图层的缩览图,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然后单击“斜面和浮雕”样式,具体参数设置如图5-168所示,效果如图5-169所示。 按Ctrl+J组合键复制一个“左页左厚度副本”图层,然后选择“左页左厚度”图层,并将其向左下角移动5像素,效果如图5-170所示;接着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菜单命令,在弹出的“亮度/对比度”对话框中进行如图5-171所示的设置,效果如图5-172所示。

32 按Ctr1+J组合键复制一个“左页bg副本”图层,然并将其向左下角移动5像素,效果如图5-173所示;接着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菜单命令,在弹出的“亮度/对比度”对话框中进行如-174所示的设置,效果如图5-175所示。 确定“左页bg”图层为当前图层,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勾选出如图5-176所示的选区,然后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图像,效果如图5-177所示。

33 确定“左页左厚度”图昼为当前图层,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勾选出如图5-178所示的选区,接着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图像,效果如图5-179所示。在“左页bg”图层的下一层新建一个“左页下厚”图层,然后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一条如图5-180所示的路径,设置前景色为(R:239,G:230,B:209,接着单击“路径”调板下面的“用前景色填充 路径”按钮 ,效果如图5-181所示。

34 确定左页下厚度”图层为当前图层,使用“加深工具”(设置“主直径”为40px,“曝光度”为30%)在图像的下边缘涂抹出厚度,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82所示。 载入“左页下厚度”图层的选区,然后选择“右页bg”图层,接着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图像,效果如图5-183所示。 确定“右页bg”图层为当前图层,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勾选出如图5-184所示的选区,接着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中的图像,效果如图5-185所示。

35 在最下层新建一个“左页阴影”图层,然后使用“钢笔工具”绘制一条如图5-186所示的路径,前景色为(R:56,G:48, B:36),接着单击“路径”设置调板下面的“用前景色填充路径”按钮。,效果如图5-187所示。 在最下层新建一个“厚度”图层,然后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勾选出如图5-188所示的选区,设置前景色(R:183,G:155,B:96)接着按Alt+Delete组合键填充选区,效果如图5-189所示。

36 确定“厚度”图层为当前图层,使用“加深工具”(设置“主直径”为100pX,“曝光度”为60% )左侧和右上角部分涂抹,完成后的效果如图5-190所示。模型最终效果如图5-191所示。 2.加入内页 切换到“画册内页设计”操作界面,按Ctrl+Shift+Alt+E组合键将可见图层“盖印”到一个新的图层中,然后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将左内页框选出来,如图5-192所示,接着按Ctrl+C组合键复制选区中的图像。

37 切换到“画册内页立体展示”操作界面,按Ctrl+V组合键粘贴复制的图像,然后将新生成的图层更名为“左页图像”,并将该图层放置在“左页bg”图层的上一层,如图5-193所示。 确定“左页图像”图层为当前图层,按Ctrl+T组合键进入自由变换状态,首先按住Shift键的同时将图像等比例缩小到合适的大小,然后按住Ctrl键的同时将图像变换成如图5-194所示的效果,接着单击属性栏中的“在自由变换和变形模式之间切换”按钮 ,再将图像调整成弧形,如图5-195所示。

38 下面进行第2次变形。按Ctrl+T组合键进入自由变换状态,然后单击属性栏中的“在自由变换和变形模式之间切换”按钮 ,接着将上、下两部分的控制区域调整成如图5-196所示的效果。
技巧与提示 由于第1次变形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因此需要进行第2次 变形。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多次变形的情况,但无论采用何种万式变换或变形图像,只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行。 确定“左页图像”图层为当前图层,执行“图层/创建剪贴蒙版”菜单命令或按Ctrl+Alt+G组合键将该图层创建为下一个图层的剪贴图层,效果如图5-197所示。

39 采用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右侧内页,画册立体展示最终效果如图5-198所示。


Download ppt "项目二:画册内页设计 分享 交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