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與環境-期末小組報告 綠建築與環境永續利用之比較: 臺北大學v.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與環境-期末小組報告 綠建築與環境永續利用之比較: 臺北大學v.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與環境-期末小組報告 綠建築與環境永續利用之比較: 臺北大學v.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第2組 財政系四年級 劉祥斌  財政系四年級 陳宏灝 歷史系四年級 楊易修 歷史系四年級 黃紳原 中文系三年級 陳翠瀅 中文系三年級 李婉怡

2 北大環境簡介 北大位於新北市三峽區 ,校區總面積約55.56 公頃;三峽都市重劃區 以此為中心,形成「臺 北大學城」,臺北捷運 三鶯線也規劃設置「臺 北大學站」

3 臺北大學環境永續議題 北大佔地53公頃 含有各種樹木與雀鳥 等自然生態 心湖與北大森林等 自然生態區

4 學校建築風格 校徽以大鳶振翅, 翱翔天際為概念。 構成元素參照校 門的建築造型, 取其簡潔柔順的 線條加以組合而 成。

5 北大校内的生態

6

7

8

9 綠建築定義 為「消耗最少地球能源及資源,且製造最少廢棄 物,並具有生態、節能、健康特性與減廢的建築 物」,綠建築必須以人的生活健康、舒適為主體, 同時對於居住環境進行全面、系統的環保設計,是 一強調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追期永續發展的建築 設計理念。

10 綠建築標章:   由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於民國88年9月1 日公告,綠建築標章需經過九大指標評估,包 含: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水資源指標、 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指標、廢棄物減量指 標、汙水垃圾改善指標、生物多樣性指標、室 內環境指標。

11 綠建築的九大指標 1.生物多樣化指標:包括社區綠網系統、表土保存技術 、生態水池、生態水域、生態邊坡/生態圍籬設計和多孔 隙環境
2.綠化指標:包括生態綠化、牆面綠化、牆面綠化澆灌、 人工地盤綠化技術、綠化防排水技術和綠化防風技術 3.基地保水指標:包括透水鋪面、景觀貯留滲透水池、貯 留滲透空地、滲透井與滲透管、人工地盤貯留

12 相關技術:建築配置節能、適當的開口率、外遮陽、開口部玻璃、開 口部隔熱與氣密性、外殼構造及材料、屋頂構造與材料、帷幕牆
4.日常節能指標: 相關技術:建築配置節能、適當的開口率、外遮陽、開口部玻璃、開 口部隔熱與氣密性、外殼構造及材料、屋頂構造與材料、帷幕牆 風向與氣流之運用:包括善用地形風、季風通風配置、善用中庭風、 善用植栽控制氣流、開窗通風性能、大樓風的防治、風力通風的設計 、浮力通風設計、通風塔在建築上的運用 空調與冷卻系統之運用:包括空調分區、風扇空調並用系統、大空間 分層空調、空調回風排熱、吸收式冷凍機及熱源台數控制、儲冷槽系 統、VAV空調系統、VRV空調系統、VWV空調系統、全熱交換系統、 CO2濃度外氣控制系統與外氣冷房系統 能源與光源之管理運用:包括建築能源管理系統、照明光源、照明方 式、間接光與均齊度照明、照明開關控制、開窗面導光、屋頂導光與 善用戶外式簾幕 太陽能之運用:包括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太陽能電池

13 5.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包括簡樸的建築造型與室內裝修、 合理的結構系統、結構輕量化與木構造
6.廢棄物減量指標:再生建材利用、土方平衡、營建自動 化、乾式隔間、整體衛浴、營建空氣污染防制 7.水資源指標:包括省水器材、中水利用計畫、雨水再利 用與植栽澆灌節水 8.污水與垃圾改善指標:包括雨污水分流、垃圾集中場改 善、生態濕地污水處理與廚餘堆肥 9.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包括室內污染控制、室內空氣淨 化設備、生態塗料與生態接著劑、生態建材、預防壁體結 露/白華、地面與地下室防潮、調濕材料、噪音防制與振 動音防制  

14 北大綠建築:圖書暨資訊大樓 由廖國誠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規畫興建,強調「解放 生冷堅硬的外牆、開放觀念的圖書館」。整體圖資 大樓,依照前述綠建築標章中九大指標進行規劃。 綠建築設計: 1.大樓建材:以輕質綠建材隔間,室內裝修以塑膠及 木材再生品。 2.廢棄物減量:大樓外牆採以預鑄外牆。

15

16 資訊大樓屋頂採以屋頂綠化,增加綠化面積及涵 水量,達調解大樓氣候環境。
3.大樓屋頂: 資訊大樓屋頂採以屋頂綠化,增加綠化面積及涵 水量,達調解大樓氣候環境。 圖書大樓屋頂,則是預留太陽能光電板,以及雨 水回收利用重力供應沖洗、澆灌用途。

17

18 綠建築優點 降低室內溫度 提供舒適環境 減少碳排放 可用資源永續利用 節省水資源

19 綠建築缺點 建造成本昂貴 維護成本高 建築年限 少去繁複塗裝,視覺較為單調 蓄水池未妥善處理容易孳生蚊蠅 中水未妥善處理可能有異味或二次污染

2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環境永續議題 (一)綠色校園環境 南大坐落在200公頃鬱鬱蔥蔥、綠樹成蔭的土地上,是新加坡 面積最大的高等學府,以擁有美麗校園著稱。 校園內有豐富多彩的生物,包括古老的樹木與各類的植物。

21 校園四周都種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 學生宿舍旁都有大片的草地以及各類的樹木。

22 綠色建築及其優點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是一棟5層 的綠色建築。
這個綠色建築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有綠色屋頂,以獨特的方 式將生態環保理念和現代建築相結合。 這個綠色的屋頂不僅好看,同時也實踐了在屋頂上種菜、 種花和種草的“理想狀態”。 有了綠色植物的覆蓋,就相當於給這個樓加上了天然的隔 熱層,可以幫建築物抵擋強烈日照,有效降低大樓內的溫 度。 建築物的中間是個開放式的空間,水池不僅可以幫助大樓 降溫也能收集要灌溉景觀的雨水。 這棟綠色建築還曾得到國際環保建築大獎。

23 綠色屋頂。 建築物中間的開放式空間。

24 校園內的接駁車。 開放式的食堂與讀書區。

2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缺點

26 冷氣過度使用 每間教室均設有冷氣, 除假日不開啟,其他天在固定時間開放 無論雨晴、使用與否 特定食堂也有冷氣造成異味

27 電源使用 僅公共場合設有自動感應 器 宿舍的電流使用量是無限 制的 費用包括在住宿費,造成 無節制使用 不隨手關閉電源的習慣

28 資源回收 資源回收不夠貫徹 資源回收筒不夠普及 無進行廚餘回收

29 保麗龍的使用 食堂保麗龍使用仍然普遍 不可回收,造成環境負擔

30 比較臺北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部分建築已具有綠建築-永續經營與利用之構思。
在冷氣的使用上,臺北大學的管控似乎比新加坡南洋理工 大學更加嚴格且有時間限制。 資源回收方面,雖然臺北大學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而言 更加方便—幾乎在每棟大樓的各層樓皆設有三個以上的分 類垃圾桶—然而實際的分類狀況卻不盡理想,多數時候仍 仰賴清潔人員事後的再分類。 在餐具與餐盒的使用,臺北大學的學生餐廳明顯較具環保 概念,但也僅限於內用的部分。

31 評論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臺北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綠 色建築這方面各有所長,也反映出綠色建築概念已是相當 普遍的潮流。
在生活方面,若單只以「臺北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 大學」作比較,我們認為前者的環保概念看似比後者更普 遍被落實。 對於兩間大學在環保與永續發展的概念上雖然有些許差異 ,但這也能證明「環保」、 「綠色建築」等概念在不同 國家或地區是可能有「因地而異」的情況—即不同國家會 地區的人因為生處不同的環境,因此對於「以何者優先」 的考量可能也有所不同。例:新加坡對於水資源的回收利 用及重視程度明顯高於臺灣社會。

32 工作分配表 財政系四年級 劉祥斌 → 綠建築的簡介與優缺點 財政系四年級 陳宏灝 → 北大的環境簡介
財政系四年級 劉祥斌 → 綠建築的簡介與優缺點 財政系四年級 陳宏灝 → 北大的環境簡介 歷史系四年級 楊易修 → 綠建築與北大的綠建築介紹 歷史系四年級 黃紳原 → 整體評論與報告整合 中文系三年級 陳翠瀅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資料整理 中文系三年級 李婉怡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資料整理

33 資料來源 %BA%E5%8C%97%E5%A4%A7%E5%AD%B8/%E6%A0%A1%E5%9 C%92%E7%94%9F%E6%85%8B%E5%B0%8E%E8%A6%BD%E7%92 %B0%E5%A2%83%E7%B5%84%E6%A5%8A%E6%98%8E%E9%91% AB%E7%B5%84%E9%95%B7/ → ( )


Download ppt "人與環境-期末小組報告 綠建築與環境永續利用之比較: 臺北大學v.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