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生態綠化
2
生態綠化(1) 生態綠化就是依自然生態法則所實施的綠化工程,使綠化後的植物社會能儘速融入相鄰地區天然林的生態體系,以達成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 台灣大部分綠美化是不合乎生態綠化原則及違反生物多樣性保育原則,這包括我們引進使用太多的外來種、綠地基地小而分散、綠帶欠缺生態走廊規模、單一樹種及刻意修剪等等。
3
生態綠化(2) 生態綠化技術的目的在創造一個含有多樣化植物且能吸引豐富生物棲息的環境,是一個適合昆蟲、微生物、兩棲類、爬蟲類生存的地方。
植栽種類選擇:植栽的選擇首重於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性,因此最好是採取原生物種,其次要考慮其他生物的生存條件,種植具誘蝶、誘鳥類的植物可以吸引蝴蝶和鳥類停留,那麼對於物種的交流、生態平衡與創造視覺、聽覺並重的景觀會有莫大的幫助。 複層綠化:植物的綠化對於二氧化碳具有固定效果,是改善地球溫暖化最有效的對策。同時種植小喬木及灌木時,其固定效果比單層小喬木更佳。
4
天然森林結構(1) 在天然的條件下,森林中的植物靠著競爭水分、陽光在環境中爭得一席之地,並且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獲得獨有的生態區位。由於生存競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因此各個植物之間的交互作用也不斷的在進行。 台灣位處亞熱帶,北回歸線從島中央經過,同時又因為雨量充沛,因此島上的動植物豐富,以低海拔森林為例,森林的植物層次大多包括了喬木、灌木以及草本層等三個層次。在植物種類豐富的地區,有的喬木層還可以再細分為喬木一層及喬木二層。
5
天然森林結構(2) 除了以上的這些植物類型之外,森林中還有一些攀緣性的植物,這些植物利用捲鬚、勾刺或是吸盤攀附在其他種植物的樹幹或枝條上,藉由他種植物的枝條向上攀升以爭取更多的陽光。 此外,還有一類植物是藉由其他種喬木的幫助而獲得一席生長的機會,那就是著生性植物,這類植物生長在喬木的樹幹上,藉由喬木而獲得棲息生長的機會,森林中許多的蘭科植物以及蕨類植物都具有這樣的生長習性。
6
天然林演替特性 植被的組成在演替的時間上是由陽性樹種演替至陰性樹 植被在空間結構上由單層轉變為多層次森林。 植物組成多樣化,歧異度高。
植群的多層次可以創造多樣的植生環境,各樹種競爭小而互利多自成安定生態系。
7
生態綠化vs.景觀綠化(1) 景觀綠化一詞相對於生態綠化而言,景觀綠化著重的是在人的使用舒適度,雖然也會有生態的考量,但是生態上的機能或是恢復原基地環境的植生狀態並不是景觀綠化的重點。 景觀綠化的植物都會做適度的修剪或整形的工作,但是生態綠化的重點並不在人工的視覺美感,因此多半不做修剪。 景觀綠化要表現的是植物的形、色、質感;生態綠化重視的是植物的環境功能。
8
生態綠化vs.景觀綠化(2) 景觀綠化所要塑造的是人類可以活動的場域;生態綠化所要做的工作是恢復原有環境並創造生物多樣性棲息的場所。
生態綠化與一般常用的景觀綠美化在做法上頗有差異,生態綠化須符合生態學理念,除具環境改善及美學等多方面功能外,還可以提供野鳥、昆蟲、其他小型動物等棲息。
9
生態綠化基本原則 原生樹種 樹種混植 多層次 小苗種植 土壤生物多樣化 地表鋪面透水化 景觀自然化
10
原生樹種(1) 生態綠化的目的是恢復基地的原生植被,加速達到極盛相的森林植被形態,因此所選用的植物是原來在基地上生長的植物種類,而植物種類的選擇是根據樣區調查所得到的優勢樹種名單並從中選擇育苗繁殖。 原生植物經過長期和本地環境共同演化之結果,早已適應氣候、土壤,抗性強、生長強健,壽命長,並且和野生鳥類、蝴蝶、甲蟲、土壤、微生物等野生物產生相互依存之密切關係,是本土生態系穩定上最好的選擇。
11
原生樹種(2) 有很多原生植物之樹形、樹勢、花形、花色均優雅美觀,非常具有觀賞價值。因此,不論以生態學的觀點,或是環境功能及美學功能來看,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樹種是最適於當地栽種的植物材料。
12
樹種混植(1) 天然林當中的植物種類複雜,少有單一植物種類形成純林的現象,並且植物的生長分布形式都是以鑲嵌的方式生長形成混雜的外形,同時森林當中各種植物相互混合生長形成植物歧異度大的自然環境,這種混合分布的方式可以將森林形成一個穩固的結構,對於森林本身來說不但能夠減少自然力(強風、豪雨)的傷害也能避免病蟲害的蔓延。
13
樹種混植(2) 為營造生態綠化的環境,在適地適木原則下,將生長快速的樹種與生長遲緩的樹種混合種植,陽性樹種與陰性樹種混合,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合來種,深根性樹種與淺根性樹種,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甚至為配合景觀需要,觀花植物與觀葉植物混合種植,高大喬木與中喬木、小喬木及灌木、草花、草坪等整體規劃配植,也就是將不同性質之植物予以組合起來,建造多樣化雜生混種園林。
14
多層次 天然林中有各種生活型的植物,這些形態各異的植物豐富了森林的內容,創造了多樣化的棲地環境,同時也將森林塑造成一個穩固的實體,使森林更不容易受到外在力量的干擾。 傳統綠化偏向採用栽植容易、生長快速的黑板樹、南洋杉、阿勃勒、小葉欖仁、鳳凰木、洋紫荊、仙丹花等,而且喬木、灌木、草皮常常是各自分離的,沒有上、中、下層的多層次綠化觀念,種植得整齊劃一,成排成列,不符合生態綠化原則。
15
小苗種植 小苗種植的意義在於減少成樹移植的斷根及修剪所造成樹形紊亂樹勢衰弱的情形,同時小苗在種植的時候保留了主根使得樹木成長之後根系能夠更深入土壤,對於強風也能有更好的抵擋能力,同時小苗在成長過程中也可以逐漸的適應環境增加了存活率。
16
土壤生物多樣化 土壤是綠色植物生長的基礎,也是許多生物生長的家。土壤裡有許許多多的生物如線蟲、蚯蚓、馬陸、蜈蚣、小蜘蛛等,以及細菌、真菌及放射菌等菌類。這些生物的活動結果,將植物的廢屑分解為有機物,供植物吸收。 土壤如受到踐踏或工程施工等原因而壓實,是土壤生物多樣化的致命傷。土壤硬度過大,不僅使土壤貯存之空氣容量相對減少,也導致植物吸收土壤中水分及養分困難。因此,增加土壤孔隙,維持土壤微生物生存空間,是土壤生物多樣化的不二法門。
17
地表鋪面透水化 植物生長需要自土壤吸收水分。土壤貯存水分受土壤表層之滲透性影響相當大。如雨水無法入滲土壤,由地面逕流而流失,自然影響土壤水分的含量。 許多地區的車道、步道、廣場、遊戲場、停車場等空間以水泥、瀝青等不透水性材料為舖面,阻絕了雨水入滲土壤的機會,這是一種十分不生態的工法。為了改善土壤的滲透功能,舖面工程應儘量採用多孔質的高壓連鎖磚、植草磚、碎石、鵝卵石、自然石等材料。
18
景觀自然化(1) 山坡地或平地的綠地開發,最理想的情況是利用原有地形,並正確保留原有地被植物及表土,這種自然界和諧的美,是經年累月逐步所產生的結果。 為了表現綠地景觀自然化,綠地的施工,應盡量減少機械及人為的破壞,尤其大面積的開挖整地及大量興建不調和建築物,都是違背自然的做法。
19
景觀自然化(2) 自然界裡的山水,有季節的變化,有色彩及光影的變化,也有各種聲音的變化,正因為這種無窮盡的自然美景,吸引著人們奔向自然。因此,綠地的規劃,也應遵循自然的原則,各項設施之位置、形式與大小規格,都應與周圍環境和諧。
21
巴黎盧森堡皇宮(現為參議院)
27
造園景觀 因地制宜 雖由人作,宛若天開 立基先究源頭,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 中國造園景觀界的祖師爺─計成 明朝(1634)著「園冶」一書
28
綠化植生的功能 空氣淨化 邊坡穩定 土壤侵蝕控制 調節微氣候 防風作用 遮光及防止眩光 緩衝作用 動線引導 噪音控制 生態保育 景觀美化
29
植生在環境空間設計上的應用(1) 提供私密空間 形成屏障
30
植生在環境空間設計上的應用(2) 引導視線 連結空間
31
噪音控制
32
植生對土壤 沖蝕之控制
33
植物根系可以增加邊坡的穩定性
34
植栽面積30~40平方公尺 可提供一個人呼吸所需的氧氣
35
植物可 淨化空氣
36
種植行道樹可減少空氣中的懸浮微粒
37
芳香植物可去除空氣中之異味
38
綠化的功能 根據台電統計,氣溫上升1oC,建築空調耗電量約上升6%。
降低耗電進而亦降低都市中耗散的熱量,形成綠化、降溫、節能與環境生態上的良性循環。
39
建蔽率、容積率與熱島效應 每提高10%建蔽率,都市氣溫約上升0.14~0.46oC。
提高建蔽率或容積率將直接促進人口集中、交通排熱與用電密度等,故而將提高都市氣溫。
41
大樹的頓數 台灣的夏季,每坪室內空間約需2000BTU的冷氣機。 1頓=10000BTU,1BTU=1.05KJ。
一棵大樹約等於40頓冷氣。
42
牆面綠化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想要獲得更多的公園綠地並不容易,但是可以透過『牆面綠化、陽台綠化、屋頂綠化』增加「綠點」的手法來提升都市整體的綠化量,達到室內降溫,緩和都市熱島效應的功效。 進行牆面綠化後,可以有效降低牆面表面溫度10~14℃,而室內更可以降低2.0~2.4℃,有效降低空調負荷。
43
屋頂綠化
45
社區生態綠化設計要點(1) 提高綠地率、綠覆率。
增加透水、減緩逕流:以棧道、石砌步道、碎石鋪面、透水磚、樹皮覆蓋、植草磚做建材及軟式舖面施工。 設置踏腳石、枕木步道、腳踏車道、架空棧道等,以不阻斷土、石、植被連續性與動物穿越。 增加選用原生樹種。 創造生物可棲息之環境,如食餌蜜源、水源、孔隙等繁殖棲息條件之提供。 保留表土並善用挖填方平衡互補減少棄土量。
46
社區生態綠化設計要點(2) 保水、節水,廢水能回收循環再利用。 軟化溝渠坡壁,以草溝或乾式石砌替代。 有機綠資源回收、製造堆肥、循環再生。
以樹籬取代圍牆,在水域設置歇腳處,如水塘棲息柱、浮島、修枝便於築巢。 選用中小苗並在地育苗。 留設荒地原野,灌叢群植、簇生性多年生草本花卉、分季節適性發揮生機盎然之變化。 保留大樹,過道或建築物應順應設計。
47
社區生態綠化設計要點(3) 選擇適當施工時機移植數種,增加存活機率。
植栽需考慮低維護管理成本:易栽、抗病、不易倒、自播、自然演替、少需更換、易修剪、省水、落葉省掃除之物種、少用速生快長早衰植材。 選用設施材質耐久、少故障、少需保養油漆,有替代可取代、安全有保障保固者。 選用常用規格品、施工標準化易認定、造價實惠。
48
花團錦簇是生態綠化的自然結果
50
人工美vs.生態美 為了落實生物多樣性原則,防止台灣整體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國人應調整過去不生態的景觀美學,學習去欣賞看似雜亂無章的生態美。
我們必須改變過去以人類休閒、運動、娛樂為主軸的綠化方式,保留一些不受人類干擾、不修剪、不施肥的生物避難所,規劃一些任其自然演替的綠地作為生物的棲地。
51
我們應該漸漸放棄汲汲營營去耕耘、管理、控制每一寸綠地的勞碌命,並由生態化綠地中欣賞多樣化生物穿梭交流的動態美感與生命禮讚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