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Hyperuricemia and gout)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二十六章 学时数:1学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Hyperuricemia and gout)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二十六章 学时数:1学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Hyperuricemia and gout)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二十六章 学时数:1学时
恩施州中心医院内分泌内科 张敏 学时数:1学时

2 讲授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痛风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痛风的诊断,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二)熟悉:原发性痛风的发生原因,痛风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嘌呤代谢和调节机制。 注:标注的幻灯片内容为重点内容

3 内 容 概 念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临床表 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 疗 5

4  定 义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慢性代谢性疾病。
 定 义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 (hyperuricemia:血尿酸高过正常范围),常出现尿酸盐结晶(urate crystal)沉积、关节炎和(或)肾病、肾结石等。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以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 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累积肾脏引起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5 内 容 概 念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6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尿酸代谢 来源: 排泄: 外源性:食物中蛋白的核苷酸分解 内源性:嘌呤合成和核酸分解
肾脏:最主要,肾小管的再分泌 肠道 20% 80%

7 一、原发性痛风(Primary gout)
(一)尿酸排泄减少: 肾小球尿酸滤过减少、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或重吸收增多、尿酸盐结晶在泌尿系统积沉。 尿酸排泄障碍:80%--90%。

8 (二)尿酸生成增多: 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3.5mmol/L (600mg/dl)。 痛风:尿酸生成增多者<10%。

9 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谷氨酰胺
嘌呤合成和代谢途径及反馈调节机制 E1:磷酸核糖焦磷酸酰基移换酶; E2: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E3:PRPP合成酶; E4:次黄嘌呤核苷-5’-磷酸脱氢酶; E5: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E6:黄嘌呤氧化酶; 表示负反馈控制 5-磷酸核糖+三磷酸腺苷 E3 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谷氨酰胺 E1 (一) 1-氨基-5-磷酸核糖 (一) 甘氨酸 (一) 核酸 核酸 甲酰基 E4 E5 腺嘌呤核苷酸 (AMP) 鸟嘌呤核苷酸(GMP) 黄嘌呤核苷酸(XMP) 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鸟嘌呤核苷 次黄嘌呤核苷 腺嘌呤核苷 PRPP PRPP PRPP E6 E2 鸟嘌呤 黄嘌呤 腺嘌呤 E6 尿 酸

10 尿酸增多的原因(与酶缺陷有关): 1、PRPP合成酶活性增高,PRPP的量增多; 2、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移换酶浓度或活性增高; 3、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部分缺乏; 4、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加。

11 二、继发性痛风(secondary gout)
1、肾脏疾病; 2、肿瘤; 3、代谢性疾病; 4、药物等

12 内 容 概 念 1 病因与发病机 制 2 临床表现 3

13 临床表现 Clinic manifestation
年龄:多见中、老年人 性别:男性占95%,女性多为更年期后 常有家族遗传史 常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份 痛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40岁左右; 女性只占5%,且多为绝经后妇女;

14 一、无症状期 二、急性关节炎期 三、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四、肾病变 五、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15 自然病程 慢性关节炎期 间歇期 急性关节炎期 无症状期

16 一、无症状期 仅有血尿酸增高,而无任何症状 称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甚至终生不发生痛风

17 二、急性关节炎期典型表现: 1、常午夜起病; 2、关节疼痛 3、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 4、秋水仙碱可迅速缓解; 5、伴高尿酸血症;
6、关节液或皮下痛风石抽吸物有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18 大跗砋关节: 痛风好发部位;多次发作形成痛风结节

19 外观:无痛性黄白色赘生物,破溃后白色粉状或糊状物排出,难以愈合,很少继发感染
三、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部位:软骨,关节滑膜,肌腱及多种软组织 外观:无痛性黄白色赘生物,破溃后白色粉状或糊状物排出,难以愈合,很少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持续性关节肿痛,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痛风石形成与高尿酸血症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如耳廓,跖趾,掌指,鹰嘴,髌骨滑囊以及跟腱,甚至鼻软骨,舌,会厌,心瓣膜,心肌

20

21

22 耳廓痛风石

23 四、肾病变 (一)痛风肾病: 尿浓缩功能下降;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二)尿酸性尿路结石: 10% ~ 25%伴有尿酸结石, 无症状或有肾绞痛、血尿。

24 特征性组织学: 肾髓质和锥体内白色针状物沉积,周围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呈慢性间质性炎症。 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蛋白尿。 中期:持续蛋白尿,肾浓缩功能受损。 晚期:肾功能不全。

25 五、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冠心病 高血压 肥胖 动脉硬化 糖尿病 糖脂代谢紊乱
原发性痛风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MS. 冠心病 糖脂代谢紊乱

26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尿酸测定: 正常男性150~380μmol/L(2.4~6.4mg/dl)
高尿酸血症: 男性> 420μmol/L(7mg/dl) 女性>350μmol/L(6mg/dl) 应反复监测。 控制目标: SUA<360umol/L (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SUA<300umol/L) 干预切点

27 (二)、尿尿酸测定 (三)、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旋光显微镜,白细胞内双折光现象的尿酸盐结晶。 (四)、X线检查:典型者骨质呈圆形或不整齐穿凿样、虫蚀样或弧形、圆形骨质缺损。 (五)、CT、MRI。

28 痛风足X片:大跗砋关节内侧面囊状皮质吸收,呈“三叉戟”样开口

29 内 容 概 念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30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老年男性,常有家族史及代谢综合征表现。 诱因、典型关节炎发作、尿酸结石、肾绞痛发作。
实验室检查:1、血尿酸增高;2、尿酸盐结晶(关节滑囊液,痛风石);3、受累关节X线;4、秋水仙碱诊断性治疗迅速显效; 尿酸盐结晶一则是关节滑囊液,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二则是痛风石

31 鉴别诊断 1.风湿性关节炎:大关节,游走性对称性 2.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年女性、小关节、梭形肿胀 3.创伤性关节炎:多有创伤史,血尿酸不高
4.化脓性关节炎:原发感染或化脓病灶,关节液培养出致病菌,血尿酸不高

32 鉴别诊断 慢性关节炎期: 类风湿关节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 假性痛风骨肿瘤鉴别:软骨钙化所致

33 完整的痛风诊断 病因诊断:原发或继发 分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慢性基础上急性加重 生化特征:尿酸生成增多、排泄障碍、混合型
并发症:痛风石、肾脏病变 合并症: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心脑血管疾病等

34 内 容 概 念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治 疗 5

35 治疗目标 1 2 3 4 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其他指标达标 急性期: 迅速终止关节炎发作 间歇期、慢性期: 血尿酸<360µmol/L
控制尿酸性肾病与肾石病,保护肾功能

36 预防和治疗 防治目的: 1、控制高尿酸血症; 2、迅速终止急性关节炎的发作; 3、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37 (一)、一般治疗 1、控制总热量,限制高嘌呤食物 (如心、肝、肾、脑、鱼虾类、海蟹等海味、肉类、豆制品、酵母等); 2、严禁饮酒;
3、适当运动; 4、防止超重和肥胖;

38 5、增加尿酸排泄,尿量>2000ml/d 6、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药:噻嗪类利尿药等;避免诱发因素和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39 (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 及早,足量,见效后逐渐减量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2,药物: (1、秋水仙碱; (2、非甾体抗炎药;
(3、糖皮质激素; (4、碳酸氢钠 及早,足量,见效后逐渐减量

40 作用机制:抑制局部组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白三烯B4、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
(1)、秋水仙碱(colchicine) 作用机制:抑制局部组织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白三烯B4、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 常用口服法: 初始剂量1mg,0.5mg q1h / 1mg q2h, 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水样腹泻等。 第一日最大剂量6-8mg,无明显改善,及时停药。 急性关节炎期诊断有困难者 服秋水仙碱后症状迅速缓解 具特征性诊断意义 可用于痛风的鉴别诊断

41 注意:避免药液外漏、骨髓抑制、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溶血、肝坏死、癫痫样发作、死亡。
有严重胃肠道反应时,静脉用药。 注意:避免药液外漏、骨髓抑制、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溶血、肝坏死、癫痫样发作、死亡。 症状缓解,继续每次0.5mg,tid-bid,数天后停药。 秋水仙碱 1~2mg + 20mlNS,IV 5 ~ 10’;4 ~ 5 h iv 1mg,总剂量 < 4mg/24h。

42 作用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 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注意: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 作用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 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注意: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吲哚美辛;双氯芬酸; 布洛芬;洛索洛芬分散片;美洛昔康片 可选择其中任何一种,禁止同时服用两种或 多种NSAID,症状缓解渐减量,5-7天后停用。 吲哚美辛:初始剂量75~100mg、后50mg,q6h~q8h。双氯芬酸:50mg,tid~bid; 布洛芬:0.3~0.6g,bid;

43 不能耐受NSAIDs或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
(3)、糖皮质激素 特点:起效快、缓解率高,易出现症状“反跳”现象。 泼尼松:起始剂量为20-30mg/d,3~7天后迅速减量或停用,疗程<2周。 不能耐受NSAIDs或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 仅在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或禁忌时采用; 能迅速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

44 (4)、碳酸氢钠 口服 或者 静滴 5%碳酸氢钠注射液 250ml ~ 500ml iv drop qd 当尿PH6.0以下时,需碱化尿液。尿PH 有利于尿酸盐结晶和从尿液排出,但尿PH>7.0易形成草酸钙及其他类结石。

45

46 (三)、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处理 治疗目的: 维持血尿酸正常水平, 增加尿酸的排泄, 抑制尿酸的生成。 间歇期:两次发作之间的静止期。
症状全部消失,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 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少数终生只发作1次。 慢性期:多见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规则的患者。 发作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加剧。 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特征性表现:痛风石 多见于耳廓及跖趾、指间、掌指、肘等关节。

47 已有尿酸盐结石形成或尿尿酸>3.75mmol/24h,不宜用。
(1)、排尿酸药 适应症:急性痛风复发,多关节受累,痛风石以及受累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 机理:抑制近端肾小管尿酸盐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 注意:Ccr<30ml/min时无效 已有尿酸盐结石形成或尿尿酸>3.75mmol/24h,不宜用。 可能导致尿路梗阻或促进尿酸性结石的形成

48 1、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商品名:利加利仙,25-100mg,每日1次,不良反应轻,不影响肝肾功能。少数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炎。
2、丙磺舒(probenecid,羧苯磺酮)0.25g,每日2次,5%的患者可出现皮疹、发热、胃肠道刺激。 3、磺砒酮(sulfinpyazone,苯磺唑酮)排尿酸作用较丙磺舒强。50mg-100mg,bid-tid,对胃粘膜有刺激。

49 适应症:尿酸生成过多者。不能使用排尿酸药。 方法:100mg bid~qid,血UA<360μmol/L,减至维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别嘌醇(allopurinol) 机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适应症:尿酸生成过多者。不能使用排尿酸药。 方法:100mg bid~qid,血UA<360μmol/L,减至维 持量。可与排尿酸药合用。 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皮疹、发热、肝损害、骨髓抑制等。多发生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急性关节炎期:忌用抑制尿酸合成或/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二者可使血尿酸迅速下降,动员沉积在组织中的尿酸盐溶解,加重关节炎的发作。

50 (四)、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小剂量秋水仙碱和或NSAIDs,连续使用6月;无效或不能耐受或有禁忌症改用小剂量强的松或强的松龙,连续使用6个月,同时,持续降尿酸治疗

51

52 (五)、处理伴发疾病 降压 降脂 减肥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处理肾功能衰竭

53 (六)、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寻找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和相关因素,利尿药的应用、体重增加、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54 预后 无肾功能损害及关节畸形者,经有效的 治疗可维护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关节畸形 则影响生活质量,应予以相应的治疗。

55 重点 名词解释:痛风, Hyperuricemia 原发性痛风急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痛风的治疗原则


Download ppt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Hyperuricemia and gout)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二十六章 学时数:1学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