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8讲 带传动与链传动 一、带传动的基本理论 1、带传动的工作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带的应力分析 4、带传动的失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8讲 带传动与链传动 一、带传动的基本理论 1、带传动的工作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带的应力分析 4、带传动的失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8讲 带传动与链传动 一、带传动的基本理论 1、带传动的工作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带的应力分析 4、带传动的失效
第8讲 带传动与链传动 一、带传动的基本理论 1、带传动的工作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带的应力分析 4、带传动的失效 二、三角带传动的设计(仅本科) 1、三角胶带 2、三角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3、三角带轮 4、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三、链传动

2

3

4

5

6 表 普通V带截面尺寸、长度和单位长度质量(摘自GB/T11544-1997)
普通V带为相对高度 的V带,它的规格尺寸、性能、测量方法及使用要求等均已标准化。普通V带按截面大小分为七种型号,其截面尺寸、长度见下表。 表 普通V带截面尺寸、长度和单位长度质量(摘自GB/T ) 、节宽bp为带的截面宽度,当带垂直且其底边弯曲时,在带中保持原长度不变的任意一条周线称为节线,由全部节线构成的面称为节面(GB ); 截面 Y Z A B C D E 顶宽b/mm 6.0 10.0 13.0 17.0 22.0 32.0 38.0 节宽bp/mm 5.3 8.5 11.0 14.0 19.0 27.0 高度h/mm 4.0 8.0 23.0 楔角a/(°) 40° 基准长度Ld/mm 200 ~500 400 ~1600 630 ~2800 900 ~5600 1800 ~10000 2800 ~14000 4500 ~16000 单位长度质量 (kg/m) 0.04 0.06 0.10 0.17 0.30 0.60 0.87

7 P318图10-12

8

9 采用定期改变中心距的方法来调节带的预紧力,使带重新张紧。

10 将装有带轮的电动机安装在浮动的摆架上,利用带轮的自重,使带轮随同电动机绕固定轴摆动,以自动保持张紧力。

11 当中心距不能调节时,可采用张紧轮将带张紧。张紧轮一般应放在松边内侧,使带只受单向弯曲,同时张紧轮还应尽量靠近大轮,以免过份影响小带轮的包角。若张紧轮置于松边外侧,则应尽量靠近小带轮。张紧轮的轮槽尺寸与带轮的相同,且直径小于小带轮的直径。

12 传动比:   设主动轮的转速为n1,从动轮的转速为n2,比值n1 /n2称为带传动的传动比 理论传动比:

13

14 表10-4 普通V带轮的最小基准直径(mm) 型号 Y Z A B C D E dmin 20 50 75 125 200 355 500 注:带轮直径系列为:20,22.4,25,28,31.5,35.5,40,45,50,56,63,71,75,80,85,90,95,100,106,112,118,125,132,140,150,160,170,180,200,212,224,236,250,265,280,300,315,335,355,375,400,425,450,475,500,530,560,600,630,670,710,750,800,900,1000,1060,1120,1250,1400,1500,1600,1800,2000,2240,2500。(教材P )

15 验算带速V: V太小:由P=FV可知,传递同样功率P时,圆周力F太大, 寿命↓,则带的根数过多 V太大: 离心力太大,带与轮的正压力减小,摩擦力↓, 传递载荷能力↓同时离心应力大,带易疲劳破坏。   一般要求 在5~25m/s之间。当 在10~20m/s时,传动 效能可得到充分利用。若 过高或过低,可调整 。        

16 初定中心距 a0 0.7(d1+d2) < a0 < 2(d1+d2) a 过大,易引起带的扇动
初算带长Ld0 取基准带长 Ld(表10-2) (圆整) 计算实际中心距 a

17 表10-.2 普通V带的长度(摘自GB/T11544-1997)(mm)
型号 Y Z A B C D E

18

19

20 §15-1 带传动的基本理论 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摩擦式带传动组成 2、摩擦式带传动原理
§15-1 带传动的基本理论 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带传动:通过环形曳引元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动轮之间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传动。按工作原理带传动可分为摩擦型带传动和啮合型带传动。 1、摩擦式带传动组成 2、摩擦式带传动原理   工作原理:带在静止时受预拉力的作用,在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正压力。当主动轮转动时,靠带与主、从动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拖动从动轮转动,实现传动。

21 3、带传动的使用特点 优点 (1)运行平稳无噪音 (2)有缓冲吸振作用 (3)有过载保护作用 (4)适于远距离传动(amax=15m)
(5)制造、安装精度要求不高 缺点 (1)有弹性滑动使传动比i不恒定 (2)张紧力较大(与啮合传动相比)轴上压力较大 (3)结构尺寸较大、不紧凑 (4)打滑,使带寿命较短 (5)带与带轮间会产生摩擦放电现象,不适宜高   温、易燃、易爆的场合。 特点

22 4、主要类型与应用 平带传动:结构简单、效率较高,适合于中心距a较大的情况 V带传动:三角带、在与平带传动同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摩擦力比平
     带传动大的多常用传动 圆带传动:适于传递功率小、要求结构紧凑场合  多楔带传动:兼有平带与V带的优点,柔性好,摩擦力大,主要用于传        递较大功率、机构要求紧凑的场合 应用 类型特点

23 二、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一)受力分析 安装时,带必须以一定的初拉力张紧在带轮上 F0 此时,带只受初拉力F0作用 带工作前:
松边 -退出主动轮的一边 Ff -带轮作用于带的摩擦力 F2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 带工作时: F2 紧边 - 进入主动轮的一边 紧边拉力 由 F0 增加到 F1; Ff n2 Ff n1 松边拉力 由 F0 减小到 F2 。 F1

24 F = Ff = F1 – F2 F - 有效拉力,即圆周力 带是弹性体,工作后可认为其总长度不变,则: 紧边拉伸增量 = 松边拉伸减量 紧边拉力增量 = 松边拉力减量= △F F1 = F0 +△F 因此: F0 =(F1 +F 2) / 2 F2 = F0 -△F 由F = F1 – F2,得: F1 = F0 +F/2 (10-7) F2 = F0 -F/2 带所传递的功率为: P = F v /1000 kW v 为带速 P 增大时, 所需的F (即Ff )加大。但Ff 不可能无限增大。

25 (二)欧拉公式 当Ff 达到极限值Fflim 时,带传动处于即将打滑的临界状态。此时, F1 达到最大,而F2 达到最小。
带传动即将打滑时,可推出古典的柔韧体摩擦欧拉公式: f 为摩擦系数;α为带轮包角 欧拉公式反映了带传动丧失工作能力之前,紧、松边拉力的最大比值 e ---自然对数的底, e≈2.718 F = F1 – F2 = F1(1-1/e fα) 那么: F - 此时为不打滑时的最大有效拉力, 正常工作时,有效拉力不能超过此值 将F1 = F0 +F/2代入上式:

26 整理后得: (10-8) 影响最大有效拉力的几个因素: 初拉力F0 : F 与F0 成正比,增大F0有利于提高带的传动能力,避免打滑。 但F0 过大,将使带发热和磨损加剧,从而缩短带的寿命。 包角α : α↑ →F ↑, 带所能传递的圆周力增加,传动 能力增强,故应保证小带轮的包角α1。 这一要求限制了最大传动比 i 和最小中心距 a 因为: i↑ →α1 a↓ →α1 ↓; 摩擦系数 f : f↑ →F ↑, 传动能力增加 对于V带,应采用当量摩擦系数 fv

27 (三)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图片 当包角α =180°时: V 带 - F1 /F2=e fvπ≈5 平带 - F1 /F2=e fπ≈3
(三)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工作时,带横截面上的应力由三部分组成: 由紧边和松边拉力产生的拉应力; 由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 图片 由弯曲产生的弯曲应力。 1、拉力F1、F2 产生的拉应力σ1 、σ2 紧边拉应力: σ1 = F 1/A MPa A - 带的横截面积 松边拉应力: σ2 = F2 /A MPa

28 截取微单元弧段dl 研究,其两端拉力Fc 为离心力引起的拉力。
带绕过带轮作圆周运动时会产生离心力。 微单元弧的质量 带单位长度质量(kg/m) 带速(m/s) 设: 作用在微单元弧段dl 的离 心力为dC,则 微单元弧对应的圆心角 带轮半径 截取微单元弧段dl 研究,其两端拉力Fc 为离心力引起的拉力。 由水平方向力的平衡条件可知:

29 虽然离心力只作用在做圆周运动的部分弧段,
与离心拉应力不同,弯曲应力只作用在绕过带轮的那一部分带上 。 即: 则离心拉力 Fc 产生的拉应力为: 注意: 虽然离心力只作用在做圆周运动的部分弧段, 但其产生的离心拉力(或拉应力)却作用于带的全部,且各剖面处处相等。 节线至带最外层的距离 带的弹性模量 3、带弯曲而产生的弯曲应力σb 带绕过小带轮时的弯曲应力 带绕过大带轮时的弯曲应力 带绕过带轮时发生弯曲,由材力公式: 显然: dd↓ →σb ↑ 故: σb 1 > σb 2

30 带横截面的应力为三部分应力之和。 各剖面的应力分布为: 最大应力发生在 紧边开始进入小带轮处: 由此可知,带受变应力作用,这将使带产生疲劳破坏。

31 (四)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1、弹性滑动 两种滑动现象: 打 滑 — 是带传动的一种失效形式,应避免 (图5-7) 弹性滑动
弹性滑动 (图5-6a);(图5-6b),(图5-6c、图5-6d) 1、弹性滑动 两种滑动现象: 打 滑 — 是带传动的一种失效形式,应避免 (图5-7) 弹性滑动 — 正常工作时的微量滑动现象,不可避免 弹性滑动是如何产生的?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从动轮上。但情况有何不同? 因 F1 > F2   故松紧边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不等。 由此可见:弹性滑动是由弹性变形和拉力差引起的。   带绕过主动轮时,由于拉力逐渐减小,所以带逐渐收缩,使带相对于主动轮的转向向后滑动。

32 ● 使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 ,即 v2 < v1;
弹性滑动引起的不良后果: ● 使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 ,即 v2 < v1; ● 产生摩擦功率损失,降低了传动效率 ; ● 引起带的磨损,并使带温度升高 ; 2、传动比 理论传动比: 滑动率ε— 弹性滑动引起的从动轮圆周速度的相对降低量 对于V带: ε ≈0.01~0.02,粗略计算时可忽略不计 传动比: ε反映了弹性滑动的大小,ε 随载荷的改变而改变。 载荷越大,ε越大,传动比的变化越大。

33 (五)普通V带与平带摩擦力之比较 平带的摩擦力为: V带的摩擦力为: f v — 当量摩擦系数,显然 f v > f

34 三、V带的结构、标准   V带的种类:普通V带、窄V带、宽V带、大楔角V带、齿形V带、汽车V带、联组V带传动和接头V带传动等。其中普通V带传动应用最广。 普通V带已标准化,按截面尺寸有Y、Z、A、B、C、D、E七种型号(其截面尺寸见教材P305页表15-6)(表10-1)   节线:当带垂直且其底边弯曲时,在带中保持原长度不变的任意一条周线称为节线   节面(中性层):由全 部节线构成的面称为节面 标注:例 A 2240——A型带   公称长度 Li=2240mm b bp h0 中性层 h 横截面图

35 α1- 小带轮包角 α2- 大带轮包角 V带的基准长度 Ld : 在节线上量得的带周长 V带轮的基准直径 dd :
与节线相对应的带轮直径教材表10-2 带传动几何尺寸 : α1- 小带轮包角 α2- 大带轮包角 α1< α2 a - 带传动中心距

36 四、(V)带轮结构设计 1、设计要求 2、带轮材料
重量轻,结构工艺性好,无过大的铸造内应力、质量分布均匀,高速时要经动平衡,轮槽表面要经过精细加工(表面粗糙度一般为1.6),以减轻带的磨损。各轮槽尺寸与角度要有一定的精度,以使载荷分布较均匀。 2、带轮材料   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铸铁,常用材料的牌号为HT150或HT200;转速较高时宜采用铸钢(或用钢板冲压后焊接而成);小功率时可用铸铝或塑料

37 3、结构形式 V带轮的结构 铸铁制V带轮的典型结构形式有3种:                                                                            (1)实心式:带轮基准直径小于3d(d为轴的直径)时   (2)腹板式:带轮基准直径小于300~350mm时   (3)轮幅式:带轮基准直径大于350时   带轮的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带轮的基准直径选择结构形式,并根据带的型号及根数确定轮缘宽度,根据带的型号确定轮槽尺寸(表5-9)。

38 教材表10-3

39 五、带的张紧装置 1、带轮的张紧 (1)定期张紧法(两轮的中心距能够调整时) (2)自动张紧 (3)加张紧轮法 (两轮的中心距不能够调整时)

40 2、安装与维护要求 (1)按设计要求选取带型、基准长度和根数 (2)带禁止与矿物油、酸、碱等介质接触,以免腐蚀带,不能曝晒
(3)不能新旧带混用(多根带时),以免载荷分布不匀 (4)安装时,先将中心距缩小,     装好带后,再调松紧 (5)安装时两轮槽应对准,    处于同一平面 (6)安装带轮时,两轮的轴线要平行 (7)V型带中轮槽中应有正确的位置。

41 §10—3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一、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二、单根V带的许用功率 - 承载能力计算 1、失效形式 ● 打 滑
§10—3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一、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1、失效形式 ● 打 滑 - 带与带轮之间的显著滑动,过载引起 ● 疲劳破损 - 变应力引起 2、设计准则 在保证不打滑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 二、单根V带的许用功率 - 承载能力计算 要保证带的疲劳寿命,应使最大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 或: -不疲劳的要求

42 根据欧拉公式,即将打滑时的最大有效拉力为:
-不打滑的要求 则: 由此得单根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10-15) 此式包含了不打滑、不疲劳两个条件。   表10-5列出了在特定条件下单根普通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称为基本额定功率 P1 (由(10-15)计算而得)。 特定条件: 传动平稳 i =1,α1=α2=π; 特定带长

43 - 带越长,单位时间内的应力循环次数越少,则带的疲劳寿命越长。相反,短带的寿命短。
实际工作条件: 弯曲系数,截面尺寸大的带,系数值越大 ● 传动比 i > 1 - 从动轮直径增大, σb2减小, 传动能力提高,则额定功率增加 额定功率增量为: - △P1 查表10-5 ● 带长不等于特定带长 传动比系数,传动比越大,系数值越大 - 带越长,单位时间内的应力循环次数越少,则带的疲劳寿命越长。相反,短带的寿命短。 为此,引入带长修正系数KL (查表10-7) ● 包角α不等于π - 小带轮包角小于π,传动能力有所下降,引入包角修正系数Kα 。 Kα≤1 (查表10-6)

44 三、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为: (一)已知条件及设计内容 已知条件 设计内容 (10-16)
传递的名义功率P ; 带轮直径和结构; 主动轮转速n1 ; 传动中心距 a ; 从动轮转速n2 或传动比 i ; 验算带速 v 和包角α ; 传动位置要求 ; 工况条件、原动机类型等; 计算初拉力和压轴力;

45 作业 (二)设计步骤和方法 1、确定计算功率 Pc =KAP 2、根据n1、 Pc 选择带的型号 10、带轮结构设计
工况系数,查表10-8 传递的额定功率(KW) (二)设计步骤和方法 1、确定计算功率 Pc =KAP 2、根据n1、 Pc 选择带的型号 带轮愈小,弯曲应力愈大,所以d1 ≥ dmin(表10-4) 10、带轮结构设计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1、d2 9、计算压轴力 FQ N d2 = i d1(1 -ε), d1 、d2 按表10-9圆整成标准值 4、验算带速v (v=5~25m/s) 8、确定初拉力 F0 N Y 5、确定中心距 a 及带长 Ld z ≥ 7 ? N 6、验算主动轮的包角α1 7、计算带的根数 z  作业

46 评价—— Z V 、 FQ F a >120° 2~ ~20 小 适当 小  作业

47 §15-3 链传动 一、链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传动原理 两轮(至少)间以链条为中间挠性元件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2、组成 3、特点
§15-3 链传动 一、链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传动原理  两轮(至少)间以链条为中间挠性元件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2、组成   主、从动链轮、链条、封闭装置、润滑系统和张紧装置等。 3、特点   优点:①平均速比im准确,无滑动;②结构紧凑,轴上压力小;③传动效率高η=98%; ④承载能力高P=100KW ;⑤可传递远距离传动amax=8m ;⑥成本低   缺点:①瞬时传动比不恒定 ②传动不平稳  ③传动时有噪音、冲击  ④对安装粗度要求较高。

48 4、应用 适于两轴相距较远,工作条件恶劣等,如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石油机械、采矿、起重、金属切削机床、摩托车、自行车等。中低速传动:传动比≤8,P≤100KW,V≤12-15m/s,无声链最大线速度可达40m/s(不适于在冲击与急促反向等情况) 二、链传动的主要类型 按工作特性分:起重链,牵引链,传动链 按传动链结构分:滚子链;齿形链;套筒链;成型链 滚子链 齿形链 两种传动链

49 1、套筒滚子链 结构: 组成:1-内链板 2-外链板 3-销轴 4-套筒 5-滚子 单排链 多排链(大功率) 链接头形式: 特点:
组成:1-内链板 2-外链板      3-销轴 4-套筒 5-滚子 单排链  多排链(大功率) 链接头形式: 特点: 摩擦磨损较小、噪声较大

50 2、齿形链 结构: 特点:   与套筒滚子链相比,其传动平稳、噪声较小,能传动较高速度,但摩擦、磨损较大。

51 三、滚子链链轮的结构 1、链轮齿形 2、链轮的结构型式

52 四、链传动的失效形式 1、链板、销轴、套筒、滚子的疲劳破坏 2、链节磨损后伸长 3、冲击破坏 4、胶合 5、轮齿过度磨损 6、过载拉断

53 复习思考题 思考题: 教材P140页: 10-1、10-2、10-3 教材P140页: 14-1、14-2、14-3
   复习思考题    思考题:    教材P140页: 10-1、10-2、10-3    教材P140页: 14-1、14-2、14-3    习 题:14-1、14-2


Download ppt "第8讲 带传动与链传动 一、带传动的基本理论 1、带传动的工作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带的应力分析 4、带传动的失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