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智移云”新技术发展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智移云”新技术发展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智移云”新技术发展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淄博职业学院 罗汉江

2 主要内容 1、“大智移云”等新技术的发展 2、新技术对高职教育带来的机遇 3、面临的挑战 4、一些对策建议探讨 5、一点探索与不足 6、结语

3 1、“大智移云”等新技术的发展 智慧化 自动化 智能化 “大智移云”涌动,信息化新浪潮正在形成
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迅速 传统网络技术转型,网络向物理世界延伸,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正在融合。思科估计到2020年,有500亿的物体连接到互联网 新技术浪潮的出现,与社会追求的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未来的目标是“智慧化”的世界 自动化 智慧化 智能化

4 1、“大智移云”等新技术的发展 信息化的新推进 -感知物理世界--》数据信息处理--》社会经济服务应用

5 2、新技术对高职教育带来的机遇 在实现智能化和智慧化的过程中风起云涌,产业市场巨大 新一波信息新技术浪潮,是IT业的新增长点
500亿智能物体加入网络 市场前景好,市场巨大,产业规模大 新一波信息新技术浪潮,是IT业的新增长点 会影响到传统计算机专业如软件、嵌入式、网络、信息管理等各个方向 新技术人才缺口大 如果10个新技术从业人员有50%高职的话。。。。

6 3、面临的挑战 新技术涉及的专业具有学科交叉、高度融合行业应用的特点,难度高,而学院专业建设一般具有条块分割的特点
新技术产业处于发展变化中,初期对应岗位不清晰,专业建设感觉抓不到尾巴 新专业建设定位往往不准,课程设置容易大而全,过分细化又担心就业面窄,影响学生就业 新技术师资严重缺乏,师资培养周期长,老师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实验设备及条件差或者没有,新专业人才培养经验明显不足,缺乏适合高职岗位的教材 新专业涉及多学科知识和多项技能,对应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业创业阶段往往对人才的技能需求较高,但对应的是高职学生的低录取分数和较差的入学基础

7 4、一些对策建议探讨 4.1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4.2 新技术专业师资培养 4.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4 校企合作的深化

8 4.1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鲁昕副部长提出,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未来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比例由现在55%,逐步增加到接近到70%
高职技术技能型对应的岗位分析 30%技术型,70%技能型

9 4.1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以工业物联网为例,对应岗位类型
序号 类别 岗位描述 1 技术支持类岗位 工业物联网及设备的安装、调试、简单辅助开发等; 2 操作使用类岗位 工业物联网系统及设备的操作运行、使用等; 3 管理服务类岗位 工业物联网系统及设备进行维护、更换、维修、设备的信息管理等; 4 营销服务类岗位 工业物联网相关系统或设备进行售前售后服务、产品推广等; 5 其他岗位 工业物联网相关设备的生产及管理等;

10 4.1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例,对应岗位类型
硬件研发人才、软件开发人才、自动化控制人才、嵌入式开发人才、无线网络人才、物联网规划人才等 集成支持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其它人员占44%,软件工程师占40%(高职只能辅助性开发,或者在小公司负责开发)

11 4.2 新技术专业师资培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造一支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研究型工程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比较难的 教师参加科研活动
一般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3-5年?) 教师参加科研活动 科研可以提高产学研整体水平 紧密与企业的联系,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满足企业需求,提供科技服务 提高团队教师专业水平 科研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通过科研提高科研和教学能力 专家型教师的需要 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科研能力提高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 让学生参与科研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研选题最好有利于专业成长与教师成长(双成长)

12 4.2 新技术专业师资培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参加各类物联网教学研究会 带领学生参加物联网大赛
注重工程能力的提高,承接各类科研工程项目课题 指导物联网学生创新团队 参加各类物联网培训 如教育部和山东省的免费师资培训等

13 4.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新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身需要实践和探索 一些建议
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探索互联网思维下的新技术高职教育,探索利用比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微课、微信等新形式,促进“碎片渗透性”学习和主动学习 由于新技术具有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习惯,具备就业力和发展潜力 根据学生情况和岗位定位,采用分层教学实践,满足学生多渠道个性化成才需求 鼓励老师参加企业实践,促进其成长,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主动引进企业因素 改进教法,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兴趣,适当重复 探索建立购买资源服务机制,多种激励机制构建新技术活资源库

14 4.4 校企合作的深化 -破解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 探索建立深度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需要学校练好内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智力支持能力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订单培养学生等 建立校企合作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纽带,加入“校企产学研”联盟 校企合作需要学校练好内功,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智力支持能力 专业老师应力争用3-5年左右时间达到物联网工程师基本的项目开发、系统集成与实施能力 积极申请各种物联网教学及科研项目,利用工程项目提高自我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能力 校企合作也需要企业加大力度 变短期的、单一形式的合作为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深度持续合作 通过合作和“订单”培养,优先获得高质量的优秀高职毕业生 借助学校的科研力量,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造等 在学校里推广企业的产品(新设备),培养潜在的客户

15 5、一点探索与不足 -探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
主要探索实践了 搭建多方学生培养平台 建设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

16 5、一点探索与不足 -探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
深度融合企业 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 与企业共同成立淄博市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多层次构建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与企业联合招生物联网校企合作班,与企业联合培养物联网学生 多渠道培养师资 申请2012年、2013年教育部全国物联网骨干教师师资培养项目,培养全国及山东省物联网骨干教师100多名 完成教指委策划的高职首部《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教材 申请学院30万元成立物联网应用技术创新团队,促进专业教师成长 探索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物联网分层培养,成立“智能物联”学生创新社团,老师学生共同成长孵化 以赛促学,少量高职学生精英培养,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物联网应用大赛一等奖

17 5、一点探索与不足 -不足 师资建设不足 专业建设时间投入不够,效率不高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课业太重,教师培训机会少,工程实践成长艰难,周期长 专业建设时间投入不够,效率不高 整天忙,时间都哪去了?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给企业带来的太少 应该增加校企合作建设的投入

18 6、结语 新的一波信息新技术给计算机专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人类向着智能化世界和智慧化梦想的迈进是大势所趋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面向未来发展的人,应该勇于担当、敢于开拓、抓住机遇、勇往直前 高职教育应顺应信息新技术发展的新浪潮,为我国智能化的进程发挥应有的力量

19 Thank You! 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欢迎光临科学网博客《智能物联的世界》


Download ppt "“大智移云”新技术发展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