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五章 城镇与产业观光类旅游资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五章 城镇与产业观光类旅游资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五章 城镇与产业观光类旅游资源

2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

3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与范围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曾占有一定地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或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并且保存有能够反映其历史作用的、较为丰富历史文物的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报国务院审批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这是我国公布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律依据。我国目前确定了10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外各省市自治区还公布有许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4 二、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    1.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功能 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演变的见证,社会发展的浓缩。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展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橱窗。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充分满足游客领略自然、陶冶情操的鉴赏需求。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周边地区,旅游景区景点数量众多,类型齐全,聚集性强,游线灵活,时滞较长。 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2)对各种古建筑和风景名胜区周围环境的保护 (3)对名城文化特色的保护 (4)强化保护意识和有效对策

5 三、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类型 历史文化名城的共性是“历史”和知名,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文化的差异性,即在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所经历的历史进程、所形成的城市氛围、所传承的生活方式、所具有的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区别。因此,应将文化差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主要标准有三个:一是城市最重要的历史价值;二是城市遗存文物的文化价值;三是城市整体形象的特色价值。 1.政治性历史文化名城 (1)国家都城类(古都类) 这一类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曾作为都城,建都的次数多时间较长,建都者多为全国统一的王朝或占据较大区域的割据政权,政治统治作用最为突出,对中国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发挥过重要影响。该类型主要有安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七大古都。

6

7 (2)地区中心类 该类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作为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政治统治或管理中心而存在,主要包括:①奴隶社会的诸侯国国都,如邯郸、江陵、临淄、咸阳;②汉以后所立郡国、侯国都城及分封藩王的府城,如大同、长沙、昆明等;③分裂时期小型割据政权的短期都城,如武威、汉中;④州府地方政府所在地,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绝大部分属于此类,如邯郸。 (3)军事重地类 军事重地类是指古代军事位置险要,多次爆发重大战役战事的历史文化名城。如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以来为军事要地,2000多年来曾发生过多次大战,著名的战争有秦末的楚汉之夺,三国时期的激战,西晋末年的八王混战,唐末的军阀混战,直到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皆以徐州为中心展开。湖北襄樊、陕西榆林和西藏江孜等也属于此类历史文化名城。

8 (4)近代革命类 该类城市之所以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原因是其在近代革命斗争史上曾发生过重要革命事件,极大地影响了革命历史的进程。主要有广州、南昌、遵义、延安、重庆。 遵义会议遗址

9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0 2、经济性历史文化名城: (1)交通运输类 该类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包括三个亚类:①陆路交通的枢纽城市,如位于河西走廊的张掖、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②内河水运的重要都会,如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京杭大运河之滨的山东聊城;③海洋水运的口岸城市,唐宋时期宁波(明州)、泉州、广州为三大对外贸易的大港,近代时期以海洋运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上海、天津,皆属此亚类。 张掖

11 敦煌

12 泉州

13 广州 广州

14 (2)商业贸易类:该类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商贸中心,对于经济的繁荣、物资的交流曾发挥重要作用,商业职能突出。典型代表如列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的汉口、佛山、山西商号、票号云集的平遥古城。商贸职能的行使往往需要一定的交通条件配合,因此上述交通运输类历史文化名城也多具有此类特点。 佛山

15 (3)产业类: 该类历史文化名城数量较少,典型代表有以瓷器制造闻名于世、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以井盐开凿为特色的“盐都”自贡,以水利工程闻名的都江堰。

16 3.文化性历史文化名城 (1)地方文化类 该类历史文化名城继承和保留了十分典型且较为丰富的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与历史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差异明显,如儒家文化的圣地曲阜、邹城,徽南文化的代表安徽歙县,苏南文化的典型江苏常熟,江浙文化突出的绍兴,客家文化的中心广东梅州等。 曲阜

17 歙县

18 梅州

19 (2)园林风景类 园林风景类历史文化名城以自然景观独特和历史人文景观赋存丰富而著称。苏州为中国的园林之城,古典园林不仅遗存数量多,而且艺术造诣高,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河北承德则以保存有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而著称。桂林是石灰岩岩溶地貌最为发育、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风景名城。 (3)建筑文化类 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有相当多城市是因为古代建筑保存较多、较完整且具有历史价值和科技价值,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如陕西韩城、山西祁县和新绛、河南浚县、河北正定、广东雷州、云南建水和巍山等。

20 韩城 乔家大院

21 (4)民族文化类 这类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具有明显的民族地方特色,反映了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征。如表现纳西族文化的云南丽江,白族文化的古城云南大理,南疆维吾尔族文化的新疆喀什,藏族文化的拉萨和日喀则等。 (5)外域文化类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哈尔滨和青岛,在近代时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城市保存有大量的欧式、日式建筑,表现出外域文化氛围,当属此类。

22 第二节 特色小城镇

23 一、江南小城镇 长江三角洲的江南地区景色秀美,小城镇众多,如江苏的同里、陆直、周庄、盛泽,浙江绍兴的水乡柯桥镇等。江南小镇多临湖跨河布局,白墙灰瓦建筑,水道街道并行,“小桥、流水、人家”的文化韵味颇为浓厚。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南,始建于1086年,迄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完整地保留着独特而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同里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东6km,早在唐代就形成集镇。小镇以河道为骨架,依水成街,环状设市,傍水成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24 周庄:水乡生活

25 江南水乡同里 同里,位于苏州吴江境内小镇。镇周围有同里湖、九里湖、南星湖、叶泽湖和庞山湖等五湖环绕,河港纵横交叉,全镇被分割为7块陆地。有宋、元、明、清所建各种古桥29座,全镇以河道为脉络,临水构屋,傍水成街,河街平行,路桥相衔,堪称“水港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水乡古镇。镇上建筑中深宅大院众多,甚至有九进深者,明清古建筑占全镇建筑的1/3。还有两堂三桥,即嘉荫堂、崇本堂,雕梁画栋,建筑精美。在两堂附近的河道上,成“品”字型架太平、吉利和荣庆三座古桥,水桥浮影,典雅古朴。每当年青人结婚时,要乘轿绕三桥一圈,以祈吉庆,其民风保留至今。

26 后街上的寂寞

27 二、边关小城镇 漠河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小镇,这里冬季长达8个月,长冬无夏,故有“中国寒极”之称。深秋,这里大雪纷飞、银装素裹,雾凇奇景令人称绝。冬季,黑龙江则冻成一条“冰河”,雪橇、汽车来往于江上,夜晚还可以看到绚丽独特的极光现象。 漠河位于我国最北点北纬53°31′,的黑龙江心南岸的一个小镇,人称“北极村”。它以气候严寒(1969年2月13日出现最低温度-52.3℃)、冰雪期长(年积雪期250天)、夏季为不夜城、常出现极光现象、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森林等独特自然景观见长。居民居住在全用木头堆建的房屋,当地人称“木克楞”,具有抗寒、保暖作用。北侧中俄界河黑龙江蜿蜒而过,是一处无污染、以自然风光取胜的边塞小镇。

28 冬日漠河 漠河北极村

29 三、民族小城镇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民族种类多样,民族习俗多样,民族建筑独特,形成众多具有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小城镇。 云贵高原丽江古城 丽江位于金沙江第一弯附近,北依海拔5596m玉龙雪山,四周青山环抱,坝区碧野,玉水滢回,形如大砚,故又称“大砚镇”。西南郊有一孤立山峰,形如巨笔,同大砚相合,称“文笔峰”。玉泉河进入市区后,分三股水流向东、南方向延伸,并分成无数小股水流,环城穿街,入墙过屋,淌遍小巷窄街,形成主道傍河,小巷带渠的格局。居民用水近在咫尺。镇内石桥甚多,各家又多栽木樨树,每年秋季形成“小桥流水桂花香”的令人陶醉景象。

30 古镇建于宋末,但从未筑城,因镇内历代统治者姓木,怕“困”字,不宜加四框。街的主道与小巷的布局也是有机的分散与有机的结合。主道虽嫌稍窄,但每条主道都有小巷傍依于侧,任凭闹市拥挤,毫不碍通行。居民群落布局,也独具匠心,都依山傍水,引水傍道,街道随势自然,不求平直,颇具江南小镇特色。这种布局、设计在国内城市中也不多见,具有研究价值。 镇内有忽必烈征南大兵营和练兵场遗址,附近有狮子山古柏林和白龙潭,再远有玉龙雪山和金沙江虎跳峡。

31 虎跳峡 长江第一湾 玉龙雪山 丽江古镇

32 丽江古城

33 四、山城小镇 山城小镇是指那些随山建造房屋、就势垒墙筑城的小城镇。在贵州、四川和东北等地,因为山地众多,建有许多山城小镇。 湘西山城黄丝桥古城 位于湖南西部凤凰县,距县城25km。始建于唐,初名渭阳城,后名凤凰营,为清军驻地。城用青石板砌成,城周1500m,高5.6m,上有箭垛300个,有四门四个城楼。城内建筑古香古色,尚居有汉、苗十多户人家。

34 凤凰城

35 凤凰掠影

36 桥各式各样,这座木桥是极平易的一座

37 虹桥和吊脚楼:凤凰的标志性建筑

38 日日可见:沱江边的洗衣女

39 五、文化及工艺小城镇 中国有许多城镇以其特有的文化特色或者是工艺品建造闻名中外。前者如杂技之乡吴桥、八卦之乡孟村,后者如风筝之都潍坊、陶都宜兴、瓷都景德镇、藏毯之乡江孜等。 瓷都景德镇

40 第三节 特色民居

41 民居是指除宫殿、官署和寺观以外的居住建筑,受气候、土质、地形、民族文化和生产力水平等诸多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民居按建筑的形式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六类: 一、木构架庭院式住宅 它以木构架房屋为单体,在南北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厢房,即“一正两厢”形式院落。正房的间数必须为奇数,而且明间宽于次间,门开在明间,以突出中轴线。正房无论在尺度、用料或在装修的精度上都大于、优于其它房屋。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符合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内外有矩的礼法要求。这种形式的住宅,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大部分人及其它少数民族中部分人广泛使用。但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差别。

42 (一)四合院 四合院以北京民居为代表,分布在华北、东北地区。在布局上受宗教礼法支配和冬季寒冷气候的影响,房屋南向,在南北纵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房屋,一般为三进院落。又受“风水”说的影响,大门不开在轴线上,而开在“八封”的“巽”位或“乾”位,即东南角或西北角。门内建影壁,使外人看不到宅内的活动。 自此进入前院。坐南朝北的正房称南方,作外客厅和杂用;自前院纵轴线上的二门(通常做成华丽的垂花门)进入面积较大、作为全宅核心的正院。坐北朝南的北房为正房,是全宅中最高大、质量最好的房屋,供家长起居、会客和举行礼仪活动之用。从东耳房夹道进后院,有一排房称罩房,供老年妇女居住和存放东西之用。大型住宅在二门内,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四合院向纵深方向排列。更大的住宅在左右或后院建有花园。

43 北京四合院建筑,经长期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结构和造型。一般房屋在抬梁式木构架外围砌砖墙,屋顶式样以硬山居多。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重,并在室内设炕床取暖。在色调上,一般以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而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处施彩色,在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面上加若干雕饰,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44 四合院

45 (二)“四水归堂”式住宅 “四水归堂”式住宅,分布在江南,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用。因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所以称“四水归堂”。大门开在中轴线上,第一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后面几进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更小。 单体建筑也是奇数开间,穿斗式木构架。墙壁底部为石板墙,上部为砖墙或竹抹灰墙,墙面多刷白色,并有各种各样防火山墙,屋顶铺小青瓦。青瓦、粉墙,使住宅显得素雅明净。

46 (三)“一颗印”式住宅: 分布在云贵高原,原则上与“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一颗印”住宅平面布局虽然单调,但多数楼居、正房与厢房大小、高低颇有变化,构成独具风彩的建筑形体。

47 (四)大土楼: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围成环形楼房,即大土楼。直径可达70米、居50人家。楼由3-4层相套,木构架,内包庭院。外环房屋高4层,底层厨房、杂用,二层储粮,三层以上住人。其它两环房屋仅高一层,中央建堂,供族人议事、婚丧典礼用。外墙用厚达1米以上的夯土承重墙,大门牢固,上设防水火幕,防卫性强,外观坚实雄伟、像座堡垒。这是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生存而创造的独特建筑形式。 客家土楼----振成楼

48 二、黄土窑洞: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利用黄土层厚、质地均一、壁立不倒的特性,沿水平方向挖出拱形窑洞。这种住宅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靠山窑:利用垂直的黄土壁面开洞,向纵深挖掘,进深可达20m。也可数孔并列,互相穿套;或者叠层开掘,形如楼阁。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防止泥土崩塌,或在洞外砌砖墙,保护崖面。 (二)平地窑:在平地上按所需大小和形状,垂直向下挖出深坑,成为院子,再在坑壁上挖靠山窑洞,布局原则同四合院。在入口处挖隧道式或开敞式阶梯通向地面。 (三)靠山窑院:在窑外建成房屋,使房屋与窑洞结合组成院落。

49 窑洞式宾馆

50 陕北米脂县姜耀祖窑洞城堡

51 三、干阑式住宅 分布在我国南岭以南,为傣、景颇、壮族常见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等构成的楼房。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有利于隔潮、通风、防盗,防虫、蛇、野兽的侵扰。

52 傈僳族的石板屋

53 四、雕房 藏族地区的一种住宅形式,分布在藏、青、甘、川地区。因本区域雨量稀少,石材丰富,故外部用石墙、内部用密梁构成楼层和屋顶,形似雕堡。雕房一般2-3层,底层养牲畜,楼上住人。在造型上,由于善于结合地形,房屋高低错落,朴实优美、富于变化。 江孜民居

54 西藏牛粪墙

55 五、毡帐 毡帐是游牧民族的住房形式,是一种便于装卸、运输的可移动性帐蓬。 (一)蒙古包:蒙古族住的毡帐称蒙古包。平面呈圆形,用木枝条编成可开可合的木棚做壁体骨架,中间用细木椽组成木骨架,外铺羊皮或毛毡,顶部装圆形天窗,供通风采光之用。

56 (二)帐房 藏族住的毡帐称“帐房”。帐房内立几根木柱支顶,平面为方形,用黑牦牛毛织成帐蓬。 (三)仙人柱 是鄂伦春和鄂温克住的毡帐,称“仙人柱”,汉族称“撮落子”。它用30多根细树杆搭成圆锥形架子。外形与塔相似。夏秋覆上带黑边的白布,给人以朴素大方之感。冬天围上苇制围子和栗红色的“勒敦”(狍皮围子),给人以温暖、庄重、敦实之感。这种建筑坚实耐用,可防凶禽猛兽,又可抵御严寒风雪。

57 账房前藏族妇女打酥油

58 原始民居──仙人柱

59 六、“阿以旺” 新疆低洼沙漠地区,夏季少雨炎热,冬季严寒大风。为适应这一气候条件,维吾尔族创造了“阿以旺”式住宅。土木结构,密梁式平顶,房屋建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后室称“冬室”,通常不开窗。平面布局灵活、墙壁和棚顶厚重、冬暖夏凉。

60 第四节 现代都市风光

61 都市(大城市)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动态的大系统。不同时代的都市,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结构和特征。它反映该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它的存在总是和当时的经济水平相一致的。可以这样说,都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作为现代化都市,应具有下列条件: (1)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在市场上有聚集力,扩散力和影响力; (2)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具有枢纽功能、服务功能、金融功能和信息功能; (3)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发达,其中旅游业活跃,发挥关联、带动作用; (4)人均总产值和人均消费水平高,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快,教育发达,人才资源雄厚,劳动者素质高; (5)高水平的社会管理和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

62 按着这一目标,香港是现代化城市代表。东部沿海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广州、厦门、深圳正在向现代化城市目标迈进。尤其上海又将恢复东方大都市面貌。
都市,尤其是现代化都市,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它以都市的整体形象对旅游者产生巨大诱惑力。旅游业是否发达已成为一个都市在世界中的地位和城市本身经济发展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青岛

63 深圳

64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一座充满生机、富有激情的世界性大都市。它历来是国际国内旅游者向往的旅游城市。现在到中国大陆的海外游客约有60%-70%都要到上海参观游览。
上海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俗话说:看两千年的历史到西安,看一千年的历史到北京,看近百年的历史就要到上海。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埠,申城崛起。近代革命有不少重大事件都发生在上海,留下了很多革命史迹。例如:鸦片战争时江南提督陈化成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吴淞口炮台;中共一大会址;三次武装起义地;“五卅’’时总工会旧址;中山故居;鲁迅故居;宋庆龄墓等。 上海有不少能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外滩是代表上海的象征,在仅有三里长的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65 近些年来,亚洲最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世界最大规模的杨浦斜拉桥、内环线与南北高架路、浦江隧道、地铁1号线、新外滩、浦东滨江大道、改建后的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八万体育馆等一大批市政与文化设施建设,形成了一道崭新的旖旎的城市风光线。正在兴建中的世界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又将为上海增添光彩。 上海城隍庙

66 嘉定孔庙

67 龙华寺天王殿

68 东方明珠

69 国际会议中心

70 黄浦江风光

71 金茂大厦

72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73 南京路 浦东

74 浦东大桥

75 浦东夜色 浦东夜色

76 上海博物馆

77 上海大剧院

78 外 滩

79 国际化的大都市香港

80 香港风光

81 香港海洋公园

82 青马大桥

83 澳门 大三巴

84 赌场

85 第五节 产业观光旅游资源

86 一、产业观光的旅游开发 1.产业观光的兴起 旅游资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局限于名山大川、人文古迹,凡是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某些国际或国内知名的产业有着庞大的消费群和忠诚的顾客,其主要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消费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们有了解产业、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产品生产过程的强烈愿望。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满足到厂参观、购物的中外客人的需要,某些产业大胆地提出了发展产业观光旅游。

87 2.产业观光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规范景点路线,保证游客安全 (2)突出产业特色,加大宣传力度 (3)成立旅游部门,提高服务水平 (4)重视旅游产品的互补性,注意环境保护 (5)分步开发,逐步启动,规模经营 二、农业观光 1.传统农业观光 2.都市农业观光 三、工业观光 1.传统手工业观光 2.厂矿企业观光 四、高新技术观光

88

89

90 案例分析—贵州茅台酒厂工业旅游 中国自古有酒文化存在,围绕茅台名酒的产业观光是现实可行的。


Download ppt "第十五章 城镇与产业观光类旅游资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