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一) 第一单元 (45分钟 100分)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英国人安德鲁·翰德森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想报复 C.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 D.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借机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3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4
2.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从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鸦片战争爆发于( )
A.1840年 B.1856年 C.1894年 D.1900年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为了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历史。
5
3.(2010·扬州中考)184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门前停着长长的一队马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写有“大清”字样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银元。这些银元可能是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赔款(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A。本题实际上是考查近代史上这几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时间。只有《南京条约》符合题干中1843年的时间,《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分别是1860年、1895年、1901年。
6
4.(2010·东莞学业考试)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2 100万元 C.开放通商口岸 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能力。《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
7
5.(2010·潍坊学业考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
8
6.圆明园在呻吟,北京在哀号,只有强盗眉开眼笑。这强盗是(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殖民者 C.法国殖民者 D.法、俄殖民者 【解析】选B。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9
7.(2010·贵阳学业考试)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10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故选B。A项中英《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项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割占约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少于《瑷珲条约》;D项中《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A、C、D与题干不相符。
11
8.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
A.禁烟运动时的中国军民 B.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C.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D.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题干中寻找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词为“19世纪60年代”、“浙江慈溪”,回忆与之相关的史实: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战斗中,痛击洋枪队,并击毙其头目华尔。
12
9.(2010·江西中考)如果要在《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
A.1871: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900:庚子记 D.1901:辛丑记
13
【解析】选A。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新疆危机严重;1876~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同时以武力作后盾,通过谈判最终收回伊犁。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并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结合史实知道,这些内容均与左宗棠无关。故本题选A。
14
10.“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句诗都( )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15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材料中“大将”指左宗棠,主要功绩是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除伊犁外),“公”是指邓世昌,主要功绩是黄海大战中指挥致远舰英勇抗击日舰的进攻。因此左宗棠、邓世昌的共同之处是抗击外来侵略。
16
11.1894年9月30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关于中国的潜力以及中国迷梦的种种神话已被这次战争完全澄清了。”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中“1894年”是解题的关键,依此可判定“这次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17
12.“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这首诗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黄海海战时的激烈 B.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C.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D.义和团英勇抗击侵略者
18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诗句中“舰沉波”、“上相”、“议和”等词语,并与所学史实进行链接,知道这些词语均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有关,“舰沉波”反映了甲午海战的激战情景,“上相”、“议和”是指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本议和,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人……”这一句体现了台湾被日本割占,台湾人民的悲愤。故本题选A。
19
13.在近代某条约的第6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装运进口。”此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C。从条约内容可判断日本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而这项特权是日本在《马关条约》中获得的。故选C项。
20
14.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14.“……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段摘自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的诗句反映了作者( ) ①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憎恨 ②认为台湾的气候过于炎热 ③强烈要求收复台湾的愿望 ④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21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阅读诗文,我们了解到诗中“夏日”是指日本,“我”代表台湾,“母亲”指的是祖国——中国。依据相关史实,进而分析可知:“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反映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是非常残酷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憎恨;“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充分反映了作者强烈要求收复台湾的愿望。而②显然是背离题意的,④从诗文中体现不明显。故本题选C。
22
15.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国近代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尽管农民是中国社会的最广大阶级,但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故答案为D。
23
16.电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以下五部影片,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纪录片·义和团》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③②⑤④ D.③④⑤①② 【解析】选B。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8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
24
17.(2010·南充中考) 1900年8月,联军占领北京,大肆烧杀抢掠,把颐和园的奇珍异宝运往天津,运了好几个月。文中的“联军”是指(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日俄联军 D.英日联军 【解析】选B。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25
18.木偶戏大家知道吗?木偶任 人摆布,受人控制。在中国近代 史上,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就曾经扮演过这样的角色。 请问《辛丑条约》的签订距今 (2011年)已( ) A.160周年 B.100周年 C.110周年 D.150周年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 =110(年)。
26
19.(2010·苏州中考)“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D。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是与《辛丑条约》内容中的“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关,《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后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7
20.张华同学在整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学习内容之后,得出的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 B.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唯一方式是发动侵略战争 C.清政府一步步变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从未停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辨析能力。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采取了商品、鸦片、炮舰、资本输出等各种方式。侵略战争只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是为其经济掠夺服务的。
28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观察下图中的人物,回答下列问题:
29
(1)你知道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吗?(3分)
(2)他们各自的主要事迹是什么?(3分) (3)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30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第(1)、(2)题,通过观察三幅图片,知道图A为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抗敌,壮烈捐躯;图B为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图C为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第(3)题,题中的三个人物对于外国入侵,都进行了英勇抵抗,为维护民族尊严和捍卫国家主权作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切入分析归纳即可。 答案:(1)A邓世昌;B林则徐;C左宗棠。 (2)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抗敌,壮烈捐躯;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或虎门销烟);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3)视死如归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31
22.阅读下列材料: 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围,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何沁、罗正楷主编《中国革命史》
32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2分) (2)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对中国危害较为严重的有哪三次?(6分)其中,什么战争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3)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采取了哪些重大政治行动?(4分) (4)从近代中国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2分)
3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由于外国列强的步步侵略,致使近代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题,依据教材内容可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外国列强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第(3)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近代的农民阶级先后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第(4)题,清政府在抵抗外国列强侵略过程中,屡遭失败,究其缘由,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密不可分的。
34
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4)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答案相近即可)
35
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36
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有关?(6分) (2)这几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6分)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7
【解析】第(1)题实质考查几个条约中割地方面的内容。第(2)题考查三个条约产生的影响,以上两题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第(3)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须思考全面,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思考,防止遗漏。
38
答案:(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或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39
24.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40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图
41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2
(1)材料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2分)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2分)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2分)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2分)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1分)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2分)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1分)
4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分析史料,找到相关知识的链接点。材料一由“香港的水坑口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可判断与鸦片战争有关;材料二中的图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后留下的残破景象。材料三由“使馆境界”“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可联想到《辛丑条约》的内容,第(1)、(2)、(3)题所考查的知识均为基础知识,学生能轻松回答。第(4)题属开放性题目,只要立意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44
答案:(1)“胜利”是指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辛丑条约》;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等。(言之有理即可)
45
Thank you!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