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研究的基本途径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理念、先进经验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2
研究的一般流程 教学设计 反馈会议 课堂观察
3
研究的条件 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 需要支持性环境
4
你知道哪些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 课堂观察技术 课堂观察 VS 听课评课
5
共同思考 ☆ 课堂观察是什么? ☆ 课堂观察能解决什么问题? ☆ 课堂观察需要什么技术?
6
课堂观察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选择观察对象 明确观察目的 课堂观察 行为 确定观察行为 呈现观察结果 处理观察数据 记录观察情况
7
观察 点 研究问题 时间单元 空间单元 事件 定格、扫描,搜集、描述、记录 反思、分析、推论 改善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
8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 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 集信息— 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 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 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的教学改进策 略与方式。
9
课前会议解决那些问题? 1.被观察者说课: 本课内容主题,在该课程中的关系和地位; 本班学生情况; 我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重点难点?如何解决; 本课大致结构; 学习过程的监控 2.提问与进一步阐述 3.通过商议确定观察点
10
课后会议着重解决那些问题? 1.被观察者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 2.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一要简明(抓住核心说明几个主要结论); 二要有证据(立足证据,必要推论); 三要有回应; 四要避免重复
11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12
课堂观察能解决什么问题 1. 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
1. 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 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并谦虚地向上课人询问与学习产生课堂优点的原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
13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两种途径:填补自己的课堂劣势;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
2. 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两种途径:填补自己的课堂劣势;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 在课堂观察中,用别人的成功经验来填补自己的课堂劣势,在短期内的确会有效;但别人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学术经历与教学环境. 意识到并自我肯定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是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与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的前提.
14
3. 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 通过与上课人的优点相比而发现自己的缺点时,这就意味着有可能自己的这些缺点是可以弥补的,虽然弥补的方式方法仍然需要自己去探索,但从讲课人的成功之道中却是可以获得较大的启示。 当教师发现自己与上课人有着同样的课堂缺点时,表明自己的课堂缺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可能这些课堂缺点要么是不需要避免的,也有可能是无法避免的,这就为听课人有此课堂缺点寻找到了安慰,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寻找到了自信。 14
15
4. 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 由于策略与技术总是镶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这就让我们越发地觉得课堂观察给讲课人与听课人带来的帮助,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要充分地发现课堂观察的功能,就必须站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上来观察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探寻到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 尽管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集中体现,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就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个性而缺少课堂教学自身的共性与规律性。 15
16
(shoulder to shoulder)
课堂观察的技术:我如何观察课堂 1.明确角色和目的 督导……………合 作 者……… 支 持 者 考评…………研究问题………提供建议 “鼻子对鼻子” (nose to nose) “肩并肩” (shoulder to shoulder)
17
营造积极的观评氛围 基于观察事实发表观点 基于学习效果诊断课堂 目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不是作出评判,而是寻求改进
18
2.了解观察依据 资料: 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清晰授课 多样化教学 任务导向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确保学生成功率 五种辅助行为
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 组织结构 提问的艺术 探询 教师情感
19
清晰教学的表现 教师之间在认知清晰性和口头呈现的清晰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清晰教学(有效教师……) 教学策略示例
1. 告诉学生课时目标(比如叙述哪些行为将会作为课时成果,出现在考试或今后的作业中)。 2.为学习者提供先行组织者(把当堂内容放在过去和/或将来课时的背景下). 3.在上课开始时,检查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比如弄清学生对于必备事实或概念的理解水平,如有必要就重新教授) 4.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比如需要时重复指令,或把指令划分成若干小指令) 5.知道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适应学生的当前水平或略高于当前水平(如知道学生的注意保持期) 6.用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来解释和澄清(比如用视觉来付诸解释和强化重点) 7.在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回顾总结 在理想的复杂水平上准备本节课的行为目标(比如知识、理解等).向学习者指出这个行为将以什么方式运用。 查阅或准备一个单元计划,弄清本节课需要哪些先前的学习内容,并弄清将来课时所需要的先前内容在本节课体现了多少。开始上课时告诉学生,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较大知识单元中的一部分。 在上课开始时提问,或规律地检查作业。弄清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 以逐步进行的方式组织较长作业任务的程序,既发讲义又口头表述 根据标准化测验以及以往的作业和爱好来确定学生的能力水平,并相应地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重述要点,其叙述方式不同于除此教授时的方式(比如视觉对听觉) 使用关键抽象、重复、象征帮助学生有效储存和日后回忆内容 教师之间在认知清晰性和口头呈现的清晰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20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的表现 教学策略示例 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有效教师……)
1. 在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如提供练习题或练习册上的问题,通过它们使学生的理想行为得到操练)。 2.在一种非评价性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如第一次可以让学生不受约束地集体回答或悄悄地回答) 3.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 4.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并保持积极性。 5.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练习期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在每组教学刺激之后安排练习或问题。 在有指导练习开始时,要求学生悄悄回答或非评价性地反馈。 为可能需要的学生准备个性化教学材料(如纠正性练习或课文等) 通过有意义的口头表扬和鼓励,维持热烈的促进学生进步的课堂气氛(如解释为什么答案正确) 在学生做课堂作业时,化在单个学生身上的时间限制在每人30秒左右,提供与教学上相关的答案。在整个班级巡视。
21
多样化教学 指灵活地或多样地呈现课时内容。 ★ 问题的类型如何与课时节奏和序列结合起来。
★ 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 ★ 与学生的注意力有关。
22
多样化教学的表现 多样化教学(有效教师……) 教学策略示例 1. 使用吸引注意的技巧(如用挑战性问题、视觉刺激或举例来开始一节课)
2.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热情和活力(如改变音量或音高,在转向新活动时四处走动) 3.变化呈现方式(如讲演、提问、提供独立练习时间等) 4.混合使用奖励和强化物(如额外的学分、口头表扬、独立练习等[每周的、每月的]) 5.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如使用间接指导或发散性问题等[每周的、每月的]) 6.变化提问类型(如发散性、聚合性的问题和试探性的问题[如澄清、探询、调整]) 以某种活动开始一节课,活动的方式不同于上节课或上一个活动(比如由听改为看) 以有规律的时间间隔变化位置,改变语速或音量表示内容或活动发生了变化 提前建立日常活动的程序,使看、听、做周期性循环 建立奖励和口头表扬用语清单,从中随机选择,并在表扬的同时解释为何进行表扬。 偶尔使用学生的意见来开始教学 使问题与课时目标的行为和复杂性相匹配,根据单元计划来变化课时目标的复杂水平。
23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认知贡献 讲授 讨论 视听 探索 发现 教学系统设计 程序教学 操练 角色扮演 模拟 小组调查 社区活动 学习法律
最有效 较有效 少有效 目 标 教学方法 学习知识 培养能力 培养品质 参与社会活动 满足需求和兴趣 讲授 讨论 视听 探索 发现 教学系统设计 程序教学 操练 角色扮演 模拟 小组调查 社区活动 学习法律 独立研究 微型课程 “头脑风暴”
24
任务导向 指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材料。 ★ 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用了多少时间?
★ 我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用了多少时间? ★ 我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 如果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教授切题的内容,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和材料上,学生成就更高。 课堂上师生的活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学生成功率更高。
25
任务导向的教学的表现 以任务为导向(有效教师……) 教学策略示例
1. 制定的单元和课时计划,能反映课程指南或所选课文的最重要特征(如每个单元和课时目标都能在课程标准或所选课文中找到依据) 2.有效率地处理行政事务性干扰,方法是提前遇见这些干扰并安排一些任务,把别的任务推迟到非教学时间。 3.以最小的扰乱课堂的代价,制止或阻止不当行为。 4.为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 5.用明确限定的事件逐步准备单元成果(如月考、总结、反馈和考试等) 对照单元计划和课标,调整每一课时,考察它们间的相关性,与其他老师讨论课文和课标中最重要的部分。 要做出限制,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不能超过5-10分钟用于非教学任务,把其他任务推到课前或课后。 针对最常见的不当行为制定规则,把规则贴在显眼的地方。课堂上只确认违规者和违规行为,延迟处理。 使用单元计划、课标或所选课文时,要把教的内容划分为①事实、规则或动作序列。②概念、模式或抽象概念。一般前者使用直接教学法,或者用间接教学法 。 制定进度表,以清晰明确的事件来开始和终结重要的课堂内容(如小测验和重要测验,总结和反馈等)
26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这一关键行为与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内容覆盖面有关。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多的机会。
★ 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称为投入率,与你教授某个论题的时间是不同的。 学生的不投入可能涉及对或隐或显的情感、精神上的漠然。
27
确保学生的成功率 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 中等成功率: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 低成功率:学生压根不理解任务。 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学生的投入率与学生的成功率密切相关。
28
学生成功的表现 教学策略示例 中高水平的成功率(有效教师……)
1. 所建立的单元和课时内容反映先前学习内容(如安排课时序列时考虑与任务相关的先前信息) 2.在最初的回答之后立即给以纠正(如第一次有人给出粗略的回答后,示范正确回答,并告诉学生如何达到正确回答) 3.把教学刺激划分为小块(如设立一口大小的课时,使学生者在当前水平上轻易消化学习内容) 4.应该以容易掌握的步骤安排向新材料的过渡(如根据先前的内容来改变教学刺激,使得每节课看起来都是上节课的延伸) 5.变换刺激的呈现节奏,并持续不断地为教学高潮或者关键事件做准备。 制定倒置的单元计划,鉴别出为达到最高等的单元结果所需的最低等级的课时结果。以最符合单元结果实现的逻辑顺序来安排课时。 在独立练习之前,提供有指导的练习,并在练习间隙提供自查方法。 安排跨学科主题的单元,强调哪些易于记忆的关系和联系。 使用复习、反馈和考试形成紧张、增减和期待的间隔。
29
3.课堂观察的两个视角 关注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 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 提高教学质量 29
30
4. 三个建议 ☆-1 学习记录和分析课堂信息(理解教学框架) ☆-2 学习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诊断教学(解读教 学内容) ☆-3 基于课程标准“以学论教”进行课堂评价(解 读学生)
31
教学框架 板块1 成 分 元素 教 学 计 划 与 备 课 成分1a: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法知识的运用 成分1b:教师有关学生的知识
成 分 元素 教 学 计 划 与 备 课 成分1a: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法知识的运用 课题内容知识 前提性关系知识 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 成分1b:教师有关学生的知识 学生年龄组特征的知识 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知识 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知识 学生兴趣和文化传承特点的知识 成分1c:选择教学目标 价值/清晰性/对学生差异的适宜性/平衡性 成分1d:如何利用资源 教学可用资源/学生可用资源 成分1e:内在一致性教学设计 学习活动/教学材料和资源 学习小组/单元课和单元结构 成分1f:学生学习评价 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指标和标准 作计划时的采用
32
板块2 成 分 元素 课 堂 环 境 成分2a:创建尊重与和谐的课堂环境 成分2b:形成学习的文化氛围展示有关学生的知识 期待 学生行为监控
成 分 元素 课 堂 环 境 成分2a:创建尊重与和谐的课堂环境 师生互动 学生互动 成分2b:形成学习的文化氛围展示有关学生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学生以所做的功课为骄傲 对学习和成就的期待 成分2c:学生的行为管理 期待 学生行为监控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反应 成分2d:课堂程序管理 学生小组管理 衔接管理 材料和教学用品的管理 非教学性义务的操作 对志愿者和教辅人员的督导 成分2e:具体环境布置 学习的方便性和物品资源的利用
33
板块3 成 分 元素 课 堂 教 学 成分3a:清晰而准确的交流 成分3b:提问和讨论的技术 内容表述 活动和作业 学生组合 教学材料和资源
成 分 元素 课 堂 教 学 成分3a:清晰而准确的交流 指导语和程序说明 口头和书面语言 成分3b:提问和讨论的技术 问题的质量 讨论的技术 学生的参与性 成分3c:使学生认真学习 内容表述 活动和作业 学生组合 教学材料和资源 结构和节奏 成分3d:给予学生反馈 质量因子:准确性、实质性、结构性、针对性 及时性 成分3e:灵活性和反应性 课程调整 对学生的反应 坚持性
34
板块4 成 分 元素 专 业 职 责 成分4a:教学反思 成分4b:保持精确记录 教学活动信息 学生个人信息 家庭参与教学活动
成 分 元素 专 业 职 责 成分4a:教学反思 准确性 在以后教学中使用 成分4b:保持精确记录 学生的作业完成 学生的学习进步 非教学性活动记录 成分4c:家庭交流 教学活动信息 学生个人信息 家庭参与教学活动 成分4d:对学校和学区的贡献 同事关系 为学校服务 学校和学区项目参与 成分4e:专业成长和发展 促进教学内容知识和教学法技能 专业服务 成分4f:专业主义展示 为学生服务/辩护和倡导/决策
35
用客观态度交流和分享所观察到的教师的教学行为
访谈 问卷 录音 录像 课堂 实录 参与式 观察 “技术”
36
☆记录和分析课堂信息 1.教学结构记录 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 3.课堂提问记录 4.课堂反馈记录 5.结构性语言记录 6.学生语言流动记录
7.学生学习状态记录 8.移动路线记录 9.叙事性文字记录 10.师生语言互动分析
37
1. 教学结构记录 教学结构,也称教学环节,即把课堂教学过程按照主 要的教学内容板块划分成几个大的板块。
1. 教学结构记录 教学结构,也称教学环节,即把课堂教学过程按照主 要的教学内容板块划分成几个大的板块。 在每个大的板块里,又可以拆分称若干个小板块。 通过这样的板块划分和时间份额的标注,可以使人获 得本节课教学流程的整体概貌,并初步获知实际教学 中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在哪里。
38
复习求面积方法(8分20秒) 提出猜想命题(10分43秒) 证明猜想(18分11秒) 拼图活动(7分23秒) 小结本课(1分09秒 )
凑补法(3分12秒) 分割法(5分08秒) 提出猜想命题(10分43秒) 填数据表(8分22秒) 根据数据猜想(2分21秒) 证明猜想(18分11秒) 用凑补法证明(12分5秒) 用分割法证明(6分6秒) 拼图活动(7分23秒) 小结本课(1分09秒 )
39
教学结构记录 表 三轮授课中各教学环节用时比例分布 中学数学 复习求面积方法(%) 提出猜想命题(%) 证明猜想(%)
表 三轮授课中各教学环节用时比例分布 中学数学 复习求面积方法(%) 提出猜想命题(%) 证明猜想(%) 拼图活动/应用定理(%) 小结本课(%) 职初教师 第一轮 --- 18.0 34.6 *45.9 1.6 第二轮 19.6 20.3 43.2 16.0 0.9 第三轮 13.5 41.4 21.1 22.1 1.9 经验教师 21.2 56.6 *21.6 0.6 14.8 22.0 48.6 14.0 0.5 13.9 30.7 20.0 25.8 9.6 * 在第一轮授课里是“应用定理”,在其他两轮里是“拼图活动”。
41
2. 教学活动转换记录 把课堂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分为四类:教师讲解(A)、师生交流(B)、学生合作(C)、学生独立思考(D)。按照教学展开过程,对各种教学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每种活动的持续时间加以记录。 在得到一系列A-C-B-A-D-B….后,有两种观察办法:①结合教学内容观察各种活动发生和转换的频率;②对每种活动的内容在时间上进行累加,观察本课主要采用了何种教学活动形式。
42
教学活动转换记录 刘老师课堂转换记录 教师讲授 师生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合作探究 13:42’00”~13:43’35”
13:43’35”~13:46’20” 13:46’20”~13:49’40” 13:49’40”~13:59’20” 13:59’20”~14:07’50” 14:07’50”~14:12’50” 14:12’50”~14:14’50” 14:14’50”~14:17’50” 14:17’50”~14:21’00” 14:21’00”~14:23’30” 14:23’30”~14:24’20” 14:24’20”~14:25’10” 14:25’10”~14:27’30” 14:27’30”~14:29’30” 14:29’30”~14:30’50” 14:30’50”~14:31’40”
43
王老师课堂转换记录 教师讲授 师生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合作探究 15:44’50”~15:46’10” 15:46’10”~15:52’00” 15:52’00”~15:55’20” 15:55’20”~16:07’20” 16:07’20”~16:19’40” 16:19’40”~16:21’30” 16:21’30”~16:22’00” 16:22’00”~16:27’00” 16:27’00”~16:28’40”
45
★把教师问过的所有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多种角度的再分析,能为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3. 课堂提问记录与分析 ★把教师问过的所有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多种角度的再分析,能为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问题分析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结合起来考虑。 ★其中问题的大小、问题的思维跨度和思维空间、问题的结构关系能够为教学设计提供最直接的建议。 提问的数量 提问的认知层次 提问的方式 问题的指向 学生回答的方式 教师理答的方式 问题之间的结构关系 师生问答认知水平分析 ………………
46
提问的认知水平检核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序号 问题 问答方式 教师提问 学生答问 管理 认记 推理 创造 批判 无答
机械 52 你这么快就有话说啦?要扎实,呆会儿看谁最精彩。 √ 53 你们说谁没发过言?给他加把油,鼓点掌好不好? 自由答 54 (生:碰见小鱼)小鱼正……? 指举手者答 55 小鱼正在那里呆着,它呆着在干什么呀? 追问 56 有机会去看看泉水,喝喝泉水,去照照自己的身影,好吧? 齐答 57 这对联写的是杭州一个著名的景点,有没有谁猜出来的?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47
问题的思维水平 问题水平 频次 百分比 记忆 9 15.8% 推理 17 29.8% 创造 19 33.3% 批判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48
问题的目的指向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一级编码 二级编码 总数 占提问总次数()% 指向问题内部 获得问题结论 16
28.1% 引发学生思考 29 50.9% 合计 45 78.9% 指向问题外部 (课堂管理) 提醒 激励 12 21.1% 惩罚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49
学生应答方式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率 集体齐答 9 10.6% 讨论后汇报 2 2.4% 个别回答 69 81.1% 自由答 5
5.9%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50
学生回答的类型 学生回答类型 频次 百分比 无回答 2 2.4% 机械判断是否 5 5.9% 认知记忆性回答 13 15.3% 推理性回答
31 36.5% 创造评价性回答 34 40.0%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51
教师理答的方式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4 6.3%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9
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9 14.3% 追问 8 12.7%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0 63.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 3.17%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52
4. 课堂反馈记录 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是及时的反馈,教师反馈的数量可以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质互动”的程度。
但反馈的层次本身有高低之分,对学生而言,不同程度的反馈获得的信息也很不一样。 此外,简单的划分反馈还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有效与无效”之分。 反馈的类型 ①复述:用教师自己的语言复述; ②修正:概念化来修正学生的意见; ③推演:把学生的观点加以应用、推演或引发下一个讨论问题; ④评论:把学生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作分析、比较、归纳或评价。
53
5. 结构性语言记录 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是否能够形成网状和层级,往往 取决于对知识之间关联的理解程度。课堂里教师的结 构性陈述语言,往往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间的关联。 结构性陈述语言也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加以研 究。 结构性陈述语言分为不同内容板块间的过渡、同一内 容板块内部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与关联。
54
教师的结构性陈述 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几何作图的问题,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几何计算。
教师:好刚才我们证明勾股定理通过面积,对吗?据我所知,我查了一下资料,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367种方法,刚才一种方法,能不能想出第二种方法,还是同样思路,其它的方法行不行? 教师:这节课时间关系我们接着进行第二部分,勾股定理的应用。因为我们学习定理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练习题。 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方法,还有它的应用,将在下节课学习。
55
6. 学生的语言流动记录 语言流动主要指师生间的语言互动方向和数量,这是一种基于座位表的记录方法。
通过座位表记录每位学生与教师的语言沟通,可以反映出一节课当中语言流动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类型。如,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陈述,用向上的表示学生主动陈述。 使用语言流动图可以简明的了解一个班里好中差学生的大致分布情况。
56
基于座位表的记录方法 讲桌 ? + - 男 女 说明:用箭头表示语言互动的流向,箭头的起始点代表发问者;箭头的方向表示回答这一问题者。在图中向上箭头表示学生提出问题,向下表示来自教师的问题或反馈;其中问号表示教师提出问题、加号表示教师正面反馈、负号表示教师负面反馈。
57
7. 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 这也是基于座位表的一种记录方法,目的是了解个别 学生或某个小组的学习状况。
这个记录方法可以了解某个学习任务在学生身上实际 发生了什么、是怎样被学生实施的(包括常见错误、 操作困难等)。 该方法的实质是不停地在某个学习任务发生过程中, 用眼睛“给学生拍照”,继续学生在该任务中的实际 表现。
58
讲台 时间片断 各个符号发生的时间依次是8:08, 8:10, 8:12, 8:14…… 符号代表的含义 A:独立连接电路
B:与他人一起连接 C:看他人做 D:独自做与学习任务无关的事 E:离开座位 时间片断 各个符号发生的时间依次是8:08, 8:10, 8:12, 8:14…… 学生1 A B B A A A A A… 学生2 A A A A A 学生3 A B B C C C C C… 学生4 A B B A C 学生5 D B A… 学生6 A A B A A 学生7 E B B A A D A A… 讲台 (空位) 窗 前门 后门
59
8:08 8:10 8:12 8:14 …… 总计 百分比 A 投入状态 (独立做) 6 2 1 22 35% B 投入状态 (与他人一起做) 5 16 25% C 投入状态 (看他人做) 10 16% D 非投入状态 (做无关的事) E 非投入状态 (离开座位) 8%
60
8. 移动路线记录 这是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观察课堂,可以记录教师和 学生的移动路线。
学生在自由讨论时,通过绘制讨论关系图,从信息学 角度可以表明信息的沟通程度和沟通方式。 教师在巡视时,其移动路线表明了教师的信息反馈所 分布到的区域。
61
学生的移动路线 男1 女2 男3 女4 男5 女6 女7 男8 男9 男10 女11 男12 女13 男14 男15 男16 女17 男18
男19 女20 男21 女22 男29 女27 男28 女25 女26 男23 女24
62
教师的移动位置
63
9. 叙事性的文字记录 课堂里随机记录的关键性叙事片段,往往为了说明某 个问题而特别描述一个事件。
叙事性文字记录可以记录全体学生的事件,也可以是 个别学生的事件,但须注意使用描述性语言而不是评 论性语言: 每个叙事语言要分行记录,前面最好标注时刻。 一半孩子几乎站了起来,伸长胳膊想要发言,喊着“我”、“我”、“我” 学生很兴奋 几个学生打哈欠、李明看着窗外 学生很无聊
64
例如,在一所乡村中学听课,教师正在讲某个定义,正巧有一辆拖拉机从远处的机耕路上驶过,于是学生将视线转向了窗外。
问:是否看见拖拉机 答:看见了(无一例外) 甚至看见坐几个人 有人还说得出姓名 问:看到后你想到了什么 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猜测干什么事 估计事情能否干成 调查还发现,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非常严重。1982年6月,曾对244名一般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情 况 占比(%) 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不想听 25.4 受其他有趣的事吸引 34.8 上课内容听不懂 20.2 上课内容已经懂了 9.4 不管在哪种情况注意都能集中 10.2
65
10. 师生语言互动分析 这个方法用以对师生对话交流的某个关键片段的语言做出分析,目标是通过语言互动分析,检视该对话表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教师的主导地位。 核心是对师生对话的语言先分类统计其时间,然后再按表明“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体”的语言归到大类,从而做出检视。 是一种使用课堂录像会比较方便的记录方法。
66
弗兰德师生语言互动分类 教师讲 回应 ①接纳学生感觉 ②赞许学生行为 ③接受学生观点 中立 ④问学生问题 自发 ⑤演讲 ⑥指示或命令 ⑦批评或辩护权威行为 学生讲 ⑧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按老师要求表述 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提出问题 静止 ⑩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 教学风格判断 教师主导 ⑤演讲 ⑥指示或命令 ⑦批评或辩护权威行为 ⑧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按老师要求表述 学生自主 ①接纳学生感觉 ②赞许学生行为 ③接受学生观点 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提出问题 中立 ④问学生问题 ⑩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
67
☆如何获取学习效果“以学论教” 1、使用工作单分析学习效果 2、运用前后测了解学习效果 3、运用分层抽样访谈估计学习效果
68
课堂观察绝不仅仅是“观察”的问题,透过 “观察”本身,折射出的却是观察者的技术和理 论视角。
69
您的质疑 1. 2. 3. 4. 5. 您的思考 4
70
谢 谢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