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2節 神經與運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2節 神經與運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節 神經與運動

2 神經 多細胞生物中,惟動物具有神經細胞所組成的構造。 較複雜的種類更演化出神經系統。
這是動物特有之生存策略,以表現其活動和維持內部恆定的方式。

3 神經 神經系統的重要功能可歸納為下列三項: 感覺的接受(sensory reception)
中樞的處理(central processing) 運動的輸出(motor output)

4 神經系統能感受周遭世界的改變,並加以反應。
水螅可僅藉感覺受器和神經元,控制運動的產生。

5 體制較複雜的動物 例如:人類除已演化出中樞與周圍神經系統之外,並發展出許多特別的器官,例如:腦、脊髓和眼等。

6 體制較複雜的動物 在處理環境的改變時,會有許多更精緻的機制。 例如:記憶、學習和情緒等。

7 5-2.1 訊息的輸入 受器(receptor):動物體可以接受刺激的部位。 例如: 人的眼睛內有感受光的受器。 耳朵內有感受聲音的受器。
訊息的輸入 受器(receptor):動物體可以接受刺激的部位。 例如: 人的眼睛內有感受光的受器。 耳朵內有感受聲音的受器。 鼻黏膜上有感受氣態化學物質的受器。

8 訊息的輸入 這些受器可以將刺激的訊息經由感覺神經輸入中樞,而中樞經過適當處理後,再發出命令經由運動神經將命令傳到動器(effector),進而產生各種反應。 受器→感覺神經→中樞→運動神經→動器

9 訊息的輸入 圖5-12 神經系統傳遞訊息的途徑

10 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圍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 動物協調與控制各種活動的主要構造之一。

11 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圍神經系統 人類的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 周圍神經系統

12 中樞神經系統與周圍神經系統 圖5-13 人類的神經系統(藍色部分為中樞神經系統;紅色部分為周圍神經系統。)

13 中樞神經系統 脊髓

14 中樞神經系統 腦的外圍有顱骨保護 主要分為: 大腦 間腦 小腦 腦幹

15 中樞神經系統 小腦 腦垂體 胼胝體 視丘 下視丘 中腦 橋腦 延腦 間腦 腦幹 大腦 圖5-14 人腦可分為大腦、間腦、小腦和腦幹。

16 小常識 腦: 1. 腦是人和其他哺乳動物胚胎期和嬰幼兒期發育最快的器官之一。 2. 兩歲嬰幼兒的腦容量已達成人的四分之三。
3. 四歲幼兒的腦容量已與成人無異。 4. 人若在這個時期罹患疾病或營養不良,將對腦的發育乃至智力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17 大腦 人類的大腦是意識的中樞,也是思考、記憶和學習的重要部位。 大腦的中央縱裂成溝,將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兩個半球之間以胼胝體相連。

18 圖5-15 大腦縱裂溝將大腦分為兩個半球。從 頂部背面觀模式圖
大腦右半球 (右腦) 大腦左半球 (左腦) 圖5-15 大腦縱裂溝將大腦分為兩個半球。從 頂部背面觀模式圖

19 大腦 外層:神經元細胞體集中的區域,顏色較深,故名灰質或稱皮質。 內層:神經纖維通過的部位,因顏色較淺,故名白質或稱髓質。

20 人類大腦皮質 可分為若干區。 各區具有其特殊的功能,如感覺區、運動區等。 表面具很多溝紋、迴路,故總面積較大,可處理更多的訊息。

21 間腦 位於大腦下方,可分為兩部分: 視丘 下視丘

22 視丘 是傳入大腦皮質的接力站: 許多神經訊息傳遞至此,必須更換神經元,才能再傳遞下去。

23 下視丘 為身體體溫調節、食慾及口渴等中樞 可分泌多種激素。

24 小腦 小腦位於大腦背側下方,也分為兩個半球。 其主要的功能:協調身體各部位骨骼肌的活動,進而維持身體的平衡,故有「平衡中樞」之稱。

25 腦幹 腦幹位於間腦的下方,小腦的腹側; 包括: 中腦 橋腦 延腦

26 腦幹 中腦:視覺、聽覺反射中樞。 橋腦:恰好在小腦的前方,可將神經衝動自大腦傳至小腦半球。
延腦:呼吸、心搏等反射中樞,與生命機能的維持密切相關,故又稱「生命中樞」。

27 脊髓 脊髓外有脊柱的保護。 可分為內、外兩區。 灰質位於內部:含有許多神經元的細胞體。
白質位於外部:含有許多向上到腦或下行到身體各部的神經纖維。

28 脊髓 若從橫切面來看,灰質呈蝶型,來自外界的刺激可從背側傳入脊髓,來自中樞神經的命令則可自腹側傳出。

29 脊髓 脊髓 脊柱 脊神經 脊椎骨 圖5-16 人類脊髓所在的相關位置及其構造:人類脊柱及局部放大。

30 脊髓 背側 白質 灰質 腹側 圖5-16 人類脊髓所在的相關位置及其構造:B. 脊髓橫切面(照相圖)。

31 周圍神經系統 從腦和脊髓發出用以支配肌肉、腺體及感覺器官的神經。 腦神經:從腦發出,12對。 脊神經:自脊髓發出,31對。

32 5-2.3反射與反射弧

33 反射 受器接受刺激後產生的神經衝動,由感覺神經元傳到大腦以外的神經組織。
例如:脊髓、中腦…等,再由此等中樞的運動神經元到動器而產生的反應,叫做反射(reflex)。

34 反射 不需經大腦意識判斷,故可使身體在最短的時間內脫離危險,具有保護作用。
例如:眨眼、瞳孔縮小或放大…等,也是反射,這些反應都可由其他中樞主控。

35 小常識 神經衝動: 神經元細胞膜內外電位的改變。 可沿著神經傳導,將受器的訊息傳入中樞,或將中樞的命令傳到動器。

36 反射弧(reflex arc) 反射的神經傳導途徑 最簡單的反射弧:受器、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和動器,如:膝反射弧。

37 膝反射弧 當膝蓋下方的肌腱受到敲擊時,會牽動大腿肌肉內的受器。 神經訊息經由感覺神經元送入脊髓灰質,不經聯絡神經元。
直接經由運動神經元傳到大腿肌肉,使之收縮而引發小腿彈起的反射。

38 圖5-17 人體的膝反射

39 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autonomic system) 將神經訊息傳到平滑肌、心肌或腺體等動器的神經元,不受大腦意志的控制。

40 自律神經 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e) 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e)

41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交感神經在危急時特別重要: →以應身體所需。 加速心搏 使支氣管擴張 抑制消化作用 放大瞳孔

42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則在舒緩時運作: →以利鬆弛狀態。 減慢心搏 使支氣管收縮 促進消化作用 縮小瞳孔

43 拮抗作用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常常相反。 其中之一功能活躍時,另一方的活性就會降低。
就像一個人開車前進時,腳踩住油門就不踩剎車。

44 拮抗作用 表5-2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 交感 神經 加速 心搏 擴張 抑制 蠕動 分泌 舒張 放大 副交感神經 減慢 收縮 促進
表5-2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 組織或器官 心臟 支氣管 胃腸 消化腺 膀胱 瞳孔 交感 神經 加速 心搏 擴張 抑制 蠕動 分泌 舒張 放大 副交感神經 減慢 收縮 促進 縮小

45 拮抗作用 例如: 交感神經可加速心搏; 副交感神經可使心搏減慢; 即心臟的搏動是以拮抗作用來達到所需的心搏速率。

46 5-2.5 骨骼、肌肉和隨意運動 運動能幫助動物攝食、避敵和尋找配偶等
骨骼、肌肉和隨意運動 運動能幫助動物攝食、避敵和尋找配偶等 運動的產生除了需要神經系統的參與之外,往往也要骨骼和肌肉的配合,才能順利進行。

47 骨骼 成人的骨骼約有兩百多塊,是由硬骨所構成。 區分為: 中軸骨骼 附肢骨骼

48 骨骼 中軸骨骼 附肢骨骼 A. B. 圖5-18 成人的骨骼:A. 腹面觀;B. 背面觀。 (藍色區域為中軸骨骼,褐色區域為附肢骨骼)

49 小常識 最小的骨骼 人體最小的骨骼是位於中耳的三塊小聽骨,具有放大聲波的功能。 罹患嚴重中耳炎者,常失去此三塊小骨的功能。

50 骨骼 支撐身體,作為肌肉附著的支架,圍成空腔來保護其內部柔軟的器官。 有些骨骼的內部具骨髓,有製造血球的功能。

51 關節(joint) 兩塊硬骨相接之處; 有的關節不能移動,叫做不動關節 例如:構成頭顱骨骼的關節。

52 關節(joint) 顱骨縫合線 圖5-19 人體的關節:頭顱骨骼的關節為不動關節

53 小常識 頭顱骨骼的關節: 新生兒出生時,頭部骨骼中間未全部癒合稱為「囟門」,有助於其通過狹窄的產道並留下腦部繼續發育的空間

54 頭顱上面觀。新生兒的頭骨未完全癒合,囟門處僅有柔軟的膜。
囪門 骨癒合 成人 新生兒 一歲 頭顱上面觀。新生兒的頭骨未完全癒合,囟門處僅有柔軟的膜。

55 動關節 大部分的關節屬於動關節,可受肌肉牽引,分別作出不同程度的活動 如構成脊柱和四肢的關節。

56 肩關節 肘關節 肩關節 圖5-19 人體的關節:肩關節和肘關節為動關節。

57 動關節 動關節外圍通常有韌帶,用以固定骨骼的位置。 硬骨之間有關節軟骨,可藉彈性緩衝壓力。
軟骨間的空腔周圍有一層滑液膜,可分泌滑液,以減少關節活動時的摩擦。

58 動關節 滑液膜 關節腔內含滑液 韌帶 韌帶 B. A. 圖5-20 動關節的構造:A.膝關節前面觀;B.關節切面。

59 肌肉與隨意運動 構成肌肉的細胞有三種: 心肌:心臟搏動。 平滑肌:負責內臟的蠕動。 骨骼肌:負責隨意運動。

60 骨骼肌 骨骼肌以肌腱附著於骨骼上; 當肌肉受到運動神經刺激時,運動神經會釋放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而使肌肉產生收縮,牽動骨骼而發生運動。

61 骨骼肌 運動神經 骨骼肌細胞 含乙醯膽鹼的小囊 圖5-21 運動神經和骨骼肌細胞相接處,右邊為局部放大圖

62 小常識 肉毒桿菌毒素除皺的原理: 最近整容的新風潮,流行使用肉毒桿菌作為消除皺紋的最佳利器
原理:利用肉毒桿菌毒素,讓臉部肌肉無法受到神經的刺激,因而使形成皺紋的肌肉舒張

63 骨骼肌 屈肌:當肌肉收縮時,造成關節彎曲。 伸肌:若造成關節伸直。

64 骨骼肌 人類上臂的二頭肌為屈肌,當其收縮時,會造成肘關節彎曲而使前臂拉起。 三頭肌則為伸肌,當其收縮時,會使肘關節伸直而使前臂舒展。

65 骨骼肌 圖5-22 肌肉的拮抗作用

66 拮抗作用 像二頭肌(屈肌)與三頭肌(伸肌)這種在同一關節作用相反的情形。

67 拮抗作用 當人體進行隨意運動時,互相拮抗的肌肉,必須一收縮一舒張的互相配合,才能使運動順利進行。


Download ppt "第2節 神經與運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