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认识与执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认识与执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认识与执行
主讲:王人卫 教授 单位: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2 主讲内容 第一部分:《标准》(2014年修订)解读 第二部分:《标准》执行的常见问题 第三部分:《标准》单项指标的解读

3 第一部分 《标准》(2014年修订)解读

4 一、重建《国家标准》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 1.取消原《国家标准》(2007版)中“运动能力”指标 基于:
评价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基 本水平,并通过检测与评价各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 况,来实现该标准的功能。 2007年标准设置运动能力指标的目的是引导学校体育教育加强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技能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将运动能力测试项目成了体育课的全部,完全违背了标准制定的本意。另外,体育课的本职功能也是在教授学生运动技能。体质监测的目的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而不是运动能力。取消运动能力指标测试,对还原体育课程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体质健康的提高手段不加以限制,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手段都可以采用。 2007年标准设置运动能力指标的目的是引导学校体育教育加强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技能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将运动能力测试项目成了体育课的全部,完全违背了标准制定的本意。

5 (一)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 2.提出“共性”与“个性”评价指标的理念 基于: 《国家标准》的适用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而学生群体正
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变化 既有连续性特征,又具有阶段性特征。所以,提出“共性”、 “个性”评价指标十分有利于体现《国家标准》的科学性、 整体性和连续性。

6 (一)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 3.取消“同类”指标的“选测”,设立全国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
1)将不同测量属性的指标归为一类,混淆了指标的评价意义。 2)在实践中,各地各校常采用“避重就轻”选择指标,也 造成了全国选择指标上的差异。 3)选择不同指标还容易误导学生产生“不公平”、“避实 就虚”的认识。 1)如,小学五、六年级的50米跑(25米×2)、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颠球、排球垫球为一类,这就造成了将“体现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指标与反映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指标”归为一类。 2)尽管《国家标准》(2007版)管理办法中要求选测指标“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2个月确定公布”、“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 1)如,小学五、六年级的50米跑(25米×2)、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颠球、排球垫球为一类,这就造成了将“体现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指标与反映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指标”归为一类。 2)尽管《国家标准》(2007版)管理办法中要求选测指标“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2个月确定公布”、“原则上每年不得重复”。

7 (一)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 4.选择体重指数(BMI)替代身高标准体重 基于: 1)1997年在国际肥胖委员会(IOTF)都柏林会议上,
童青少年体质的指数和估价超重、肥胖发病率的参数”。 2)BMI作为评价指标,能够与未来国际青少年体型评价标 准接轨。 国外早就利用BMI来评价学生体型。

8 (一)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 5.选择肺活量替代肺活量体重指数 基于: 1)小学1-4年级增设肺活量,保持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统一性 和完整性。
2)根据“异速生长”理论,机能水平与身体形态自然增长呈 现“异速增长”特征,即肺活量与体重自然增长不同步。 3)对于体重超标或肥胖的学生而言,因体重大,在明显降低 了身体形态得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降低了身体机能的得分, 导致这批学生积极性受挫。 异速生长:根据相对生长表示不成比例的生长关系。 2)根据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身体形态与内脏器官的增长水平和发育速度呈现“非等比”特征,即体重和肺活量的自然增长水平不一致,发育敏感期也存在差异。遗传学提示,体重遗传度为63%,肺通气量为73%,即,前者受后天因素影响的变异程度超过了肺活量。 根据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身体形态与内脏器官的增长水平和发育速度呈现“非等比”特征,即体重和肺活量的自然增长水平不一致,发育敏感期也存在差异。遗传学提示,体重遗传度为63%,肺通气量为73%,即,前者受后天因素影响的变异程度超过了肺活量。

9 (一)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 6.小学5-6年级保留50米×8往返跑,取消400米跑 基于:
1)众研究表明,400米跑与50米×8往返跑在评价小学 生耐力水平具有不等效的作用。 2)场地情况的限制。 1)具体表现为400米跑更多强调耐力素质,而后者则强调灵敏性与耐力测试。 2)抽查复核工作中发现,许多城市小学开展400米跑相当困难,即便是有条 件的学校,由于跑道不规范,也常常会造成测试误差。

10 表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一)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 表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指标类别 测量对象 评价指标 评价意义 身体形态 全体学生 体重指数(BMI) 体型 身体机能 肺活量 心肺功能 身体素质 50米跑 速度素质(移动速度) 坐位体前屈 柔韧素质 全体小学生 1分钟跳绳 协调性、灵敏性素质 小学三至六年级 1分钟仰卧起坐 力量素质(肌肉耐力) 小学五、六年级 50×8往返跑 耐力素质 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 立定跳远 力量素质(爆发力) 引体向上(男) 1分钟仰卧起坐(女) 力量耐力(肌肉耐力) 1000米(男) 800米(女) 总之,《国家标准》(2014版)评价指标经过专家论证,实地测试等环节,最终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表1)。

11 (二)评价指标筛选的依据 1.2007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尤其是身体素质自然增长的敏感期等。 3.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指标体系”(五年 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指标体系”(二年一次)。 4.“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抽查复核工作 方案”中的测试指标体系。

12 二、规范评价指标的测量属性 (一)共性指标 依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理论模型, 各年级评价指标的测量属性如下:
依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理论模型, 各年级评价指标的测量属性如下: (一)共性指标 作为反映全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体质 健康的基本状况,重点突出对体型、心肺功能、力量速度与 柔韧素质等四个方面的评价。包括: BMI(体重指数);肺活 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

13 (二)个性指标 作为反映不同学段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状况,重点突出身 体协调性、力量与耐力素质等三个方面的评价。 1.小学阶段
(1)1分钟跳绳(全体小学生) (2) 1分钟仰卧起坐(小学三至六年级) (3) 50米×8往返跑(小学五六年级) 按照生长发育阶段性规律,大部分小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前(儿童期),其身体形态、机能处在缓慢增长期,身体素质的增长也常常以协调、柔韧、速度以及灵敏、平衡等能力为主。研究提示,小学生身体发育呈稳定增长趋势。如协调、平衡等在小学1~3年级发展最快,而灵敏与柔韧素质在小学4~6年级发展最快。 按照生长发育阶段性规律,大部分小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前(儿童期),其身体形态、机能处在缓慢增长期,身体素质的增长也常常以协调、柔韧、速度以及灵敏、平衡等能力为主。研究提示,小学生身体发育呈稳定增长趋势。如协调、平衡等在小学1~3年级发展最快,而灵敏与柔韧素质在小学4~6年级发展最快。

14 (二)个性指标 2.初中、高中、大学阶段 初中至大学各学段的男女学生(12岁以上)已经进入青春发
育期,身体素质有了明显了增长,尤其是体现在力量与耐力素质 方面,将进入明显快速增长。所以,初中以上的男女学生除了保 持对移动速度与柔韧素质的评价以外,还需要增加对速度力量、 耐力力量以及耐力素质的评价。 (1)立定跳远 (2)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3) 1000米(男)、800米(女)

15 三、重构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 (一)基本原则 1.身体形态 重视其遗传和个体化特征,鼓励采用体育锻炼保持正常体重,
强调维持“正常体重”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采用体育 锻炼能够有效地控制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同时强化增加力量训练, 改善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对改善低体重的效应。 2.身体机能 尊重肺活量的大小受到体型、营养、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突出通过积极参加有氧锻炼能够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能力。 3.身体素质 强调身体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实现的 理念,尤其是不锻炼就不能取得优异成绩。

16 (二)权重确定的原则 1.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设立统一的“类权重” 表2 《国家标准》(2014年)类权重确定
表2 《国家标准》(2014年)类权重确定 测试指标 《试行方案》 (2002年) 《国家标准》 (2007年) (2014修订) 身体形态 60、40、15、15 (小学一年级至大学) 20、20、10、10 15 身体机能 (小学五年级至大学) 20 身体素质 40、60、70、70 80、80、70、70 70 (1)根据《国家标准》(2007版)“权重”不一致的现状,参考《国家标准》(2007版)执行过程中的实情,制定统一的“类权重”,即身体形态与机能类指标权重各为15%,身体素质类权重为70%。设立“统一”类权重,有利于保持不同学段学生总分评价时的“公平”,而且有利于整个学生阶段的纵向比较。 (2)新确定的“类权重”与《国家标准》(2007版)对比,《国家标准》(2014版)身体形态与机能类的权重总体上有升有降,其目的是强调与遗传关系密切,评价指标相对稳定;适当降低小学段身体素质类权重,也是强调小学生还处在生长发育突增前机体内物质与能量积蓄的过程,并强调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是能够明显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 设立“统一”类权重,有利于保持不同学龄段学生总分评价时的“公平”,而且有利于整个学生阶段的纵向比较。

17 (二)权重确定的原则 2.微调身体素质类指标的权重 表3 2014年不同学段身体素质单项指标权重的变化
表 年不同学段身体素质单项指标权重的变化 (1)确立“类权重”后,根据各学段身体素质评价指标的数目与属性,以及对体质健康的贡献率,身体素质评价指标权重实行“等权”设定,均为70%。 (2)但由于各学段身体素质评价指标数目存在一定的差异,微调时,将按照从小学1年级逐渐递增到大学的趋势,采取共性指标逐渐降低和新增个性指标逐渐增加的原则对部分指标进行微调,以突出《国家标准》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检验其健身效果,以及作为全面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功能。 确立“类权重”后,根据各学段身体素质评价指标的数目与属性,以及对体质健康的贡献率,身体素质评价指标权重实行“等权”设定,均为70%。来作为全面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功能。

18 四、实行“附加分” 1.“附加分”是当学生单项评价超过100分时,给予学生一定鼓励
或奖励的有效手段。《国家标准》(2014版)将选择身体素质 类中能够通过后天锻炼明显增加的指标实行“附加分”,进一 步突出其激励功能。 2.建议实行“加分”的指标:小学段为1分钟跳绳,中学、大学段 为耐力跑与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 3.加分幅度为20分。 这几个指标通过后天训练能够明显提高,只有训练才能获得,没有其他捷径。 另外, 这几个指标是目前学生体测下来,得分相对较低的指标。

19 五、评价等级和分值范围划分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 1.单项与总分的评价等级区分4个等级,分别为: 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2.单项分与综合分值范围采用百分制。 3.从教育行政管理角度,评价标准按照年级划分评价等级, 不体现“年龄”的概念。

20 (二)分值范围确定的原则 (1)尊重2013年实测数据,即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事实,
这样会影响到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成绩(低于《国家标准》 2007版)。 (2)降低“及格”标准,扩大及格率,理论上减少不及格率,降低 学生对“不能毕业”的担心。 (3)提高“良好”标准,降低良好率,发挥《国家标准》的引导作 用,即不参加体育锻炼就无法达到良好。 (4)维持“优秀”标准。

21 (三)评价等级划分原则 1.调整评价等级对应的理论百分位数与分值范围 表5 《标准》百分位数比较与调整表
表5 《标准》百分位数比较与调整表 (1)为了有效的突出《国家标准》的导向作用,对评分表中评价等级对应的理论百分位数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表5)。 (2)原则上保持10%的学生达到优秀,即单项得分为90分-100分。提高达到良好的标准,降低良好率,比《国家标准》(2007年)减少25%,即得分为80-89分之间。降低及格线,扩大及格率,比《国家标准》(2007年)增加30%,即得分为79-60分之间。降低不及格率,即有10%的人群得分在59分以下。 (3)上述百分位数与比例是理论上设计,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的导向性,即如果学生不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是很难达到良好水平以上,但是为了保护广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降低及格线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5)取消设置最低标准的规定,发挥《标准》的鼓励作用。原来标准规定: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1.评价指标中400米(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台阶试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 2.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 原则上保持10%的学生达到优秀,即单项得分为90分-100分。提高达到良好的标准,降低良好率,比《国家标准》(2007年)减少25%,即得分为80-89分之间。降低及格线,扩大及格率,比《国家标准》(2007年)增加30%,即得分为79-60分之间。降低不及格率,有10%的人群得分在59分以下。

22 (三)评价等级划分原则 2.按照年级制定相应的评价等级 取消小学依据学段作为分组标志, 按照年级制定相应的评价等级(除大学外) 形态指标:
小学6组,初中3组,高中3组; 大学生因身体形态相对稳定,依然区分为1组。 身体机能与素质的单项指标: 大学1-2年级有体育课,大学分两组(大学1-2年级与3-4年级)。 (1)2007年版的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是依据学段作为分组标志,但标准混乱。小学男生为同一个标准,女生1-4年级为一个标准,5-6年级为一个标准。 (2)2014年版因为采用BMI代替身高标准体重,且处在青春期前和青春期的儿童少年,其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幅度较大,且个体差异较为明显。所以,2014年版根据实测数据细化了分组标准,形成小学、中学按照年级分组,即小学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生因身体形态相对稳定,依然区分为1组。 (3)身体机能与素质的单项指标评分均按照年级进行分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为2组(大学1-2年级与3-4年级)。因为大学1-2年级有体育课。

23 (三)评价等级划分原则 3.身体形态评价等级:取消“营养不良”,修改为“低体重” 基于:
1.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营养不良筛查标准,而目前在全国 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采用的筛查标准是“1985年身高 标准体重”,该“标准”仅是个人研究行为,未或任何 部门认可。 2.2007年版中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来判断营养不良,容易将 “豆芽菜”体型,又处在青春突增期的青少年误判为“营 养不良”。

24 (三)评价等级划分原则 4.重新确定体型评价等级与对应的分值范围 1)取消“较低体重”的评价等级,将其与“正常体重”合并;
2)调整对应分值,缩短评价时的分值差,取消50分(不及格)概念。 表 年版与2014年版体型评价标准比较 2007年版体型评价标准 等级 营养不良 较低体重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 分值 50 60 100 《国家标准》(2007版)中分值范围为100分、60分和50分,分别对应“正常体重”、“较低体重、超重”和“营养不良、肥胖”五个等级,即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却仅仅对应3个分值段,就造成了标准临界值在评价时分值差距过大的问题。 2014年版体型评价标准 等级 低体重 正常体重 超重 肥胖 分值 80 100 60 《国家标准》(2007版)中分值范围为100分、60分和50分,分别对应“正常体重”、“较低体重、超重”和“营养不良、肥胖”五个等级,即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却仅仅对应3个分值段,就造成了标准临界值在评价时分值差距过大的问题。

25 六、单项指标分值范围 表8 2007年版与2014年版单项指标分值划分比较 2014年 2007年 90-100 5 2 3 6 80-85
表 年版与2014年版单项指标分值划分比较 评价等级 分值范围(分) 分值间隔(分) 分值段(个) 2014年 2007年 优秀 90-100 5 2 3 6 良好 80-85 75-87 及格 60-78 60-72 10 不及格 10-50 附加分 1-20 - 1 20 总分 100 因为身体机能与素质测试成绩越高,提高难度越大,“鼓励“的力度应该越明显。另外,简化优秀与良好分值段还能够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激励作用,希望学生们选择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达到良好水平及以上。同时,此方案还十分有利于强化学校体育课综合改革力度,即鼓励体育教师们开拓思路,因地制宜的开发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手段,避免采用简单的手段来仅仅实现“及格”。 注意:以上为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单项分值划分比较

26

27 七、测试数据上报时间要求 2014年版标准要求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今年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为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
时间提前,是为了安排抽查复核体测情况,另外,原标准时间跨度较大,基本上横跨一个季度,也容易加大一些指标如体重等测量的误差。 2007年版要求:上报数据的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28 八、建立第三方数据复核制度 教育部组织委托第三方对各地上报数据进行随机抽查复核,并将现场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数据进行一致性比对、综合分析和反馈各地。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本地区的抽查复核工作,并将抽查复核情况报教育部体卫艺司。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组织安排第三方进行数据抽测,以减少数据虚报、造假等行为的发生。 今年教育部于11月1日至30日期间,组织第三方对各地数据进行随机抽查复核。

29 九、实行监测结果公示制度 1.学校要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 测试总体结果;
2.中小学校要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分析和发布本行政区域内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基本情况。 监测的结果是为了促进,如果只为单方面数据的获取,则体质测试的意义就大大减弱。通过公示制度,让学生、家长、学校等对学生的体质情况有全面了解,能够有效的促进体育工作的开展,并有效对学生进行督促。 通过公示制度,让学生、家长、学校等对学生的体质情况有全面了解,能够有效的促进体育工作的开展,并有效对学生进行督促。

30 十、其它 1.取消“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时间达到 一小时者,奖励5分,计入学年《标准》总成绩”的规定。
2.取消“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 《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1)评价指标中400米(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 米跑(女)、台阶试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 2)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 3.小学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初中以 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 指标和内容。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 考核或者升学的重要依据。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 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要求将体育课、学生课外锻炼等情况列入考核标准,但是经过实施发现,该规定并没有有效促进体育课、课外活动情况,反而为虚假体质测试成绩提供了机会。而且,该规定内容本身属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应最基本完成的任务,不应单独列出与体测挂钩。体测应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参与,减少造假的机会。 取消2,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1 第二部分 《标准》执行的常见问题

32 一、测试方法不规范问题严重

33 二、测试仪器不统一 发现各学校使用测试仪器五花八门,即使同一个学校使用的仪器也不配套,导致误差加大。以肺活量为例,不同的仪器测试同一个学生,结果相差1000mml左右。

34 三、场地资源非常不平衡 各学校场地资源严重不平衡,我们所抽测学校均为市区 学校,有的学校拥有自己的田径场地、室内活动场馆;有的
学校连一块200米田径场都没有;有的学校拥有完整的体质测 试设备,有的学校使用自制设备。 这个是硬伤,但这次制定标准时,考虑到了这个实际情况,将小学阶段原来的400米测试,更换为50米乘8,基本上学校找到一个50米的平地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35 四、安全束缚学校体育工作展开 体育活动本身就存在一定危险,为了安全,中小学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内容不断地“简化”和“缩水”,学生体育活动的内容愈来愈“空壳化”。 学校在不能绝对保证学生运动安全的情况下,只好在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和运动器材上下功夫、做文章,对于 对抗性较强、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和体育活动学校不敢开展。 教育部正在组织研究“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管理办法”, 加快建立包括教育、预防、控制、应急、救济在内的运动风险 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和学生安全科学锻炼。

36 五、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排名出现弊端 排名目的是促进提高,但是现在一些地方为了追求好的排名,不惜弄虚作假。
一个老教师讲,排名靠后了,学校校长就挨批,校长挨批后,在安全第一的束缚下,也不会让体育老师放开手去教,只有走弄虚作假之路。 引入第三方对各地上报数据进行随机抽查复核将成常态!并实行“一票否决”。

37 六、测试人员待遇问题 部分地区没有将体育老师进行体质测试时间纳入绩效工资范畴,导致体育老师消极对待。
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将体质测试计入教师工作量。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将测试工作列入教师工作量。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组织开展体质健康测试计入教师工作量。

38 七、原标准中部分项目标准存在问题 譬如: 初中三年级投掷实心球,男生及格的标准是5.3米,女生是6米;
初中女生800米测试,初一女生及格标准是4分20秒,初二女生 及格标准时4分34秒,初三女生及格标准是4分23秒等。 在本次标准修订上,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均进行了有力保证,对标准中存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均进行了避免。

39 第三部分 《标准》单项指标的解读

40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2.测试器材 3.测试方法
共性指标1----身高/体重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身高、体重,以此计算BMI指数,目的是评价学生体型特征。 2.测试器材 身高体重仪。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赤足,身着轻装立正姿势站在身高体重议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是水平位。测试人员坐在受试者右侧,按动“开始键”,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触及受试者头部时,自动停止下滑,测试完毕。

41 4.注意事项 共性指标1----身高/体重 (1)身高体重仪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 方放置,并调节水平调节脚,使 之平稳。
(2)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 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 (3)水平压板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 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 放开;饰物要取下。 (4)测量时身体勿晃动。 (5)测量前受试者不应进行体育活动 和体力劳动。

42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2.测试器材 3.测试方法
共性指标2----肺活量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 2.测试器材 电子肺活量计。 3.测试方法 被测者面对仪器站立,手持吹气口嘴;面对肺活量计站立深吸气(避免耸肩提气,应该象闻花式的慢吸气);吸气后屏住气再对准口嘴吹气,防止此时从口嘴处吸气;测试中不得二次吸气。吹气,向口嘴处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为止;吹气完毕后,液晶屏上最终显示的数字即为肺活量毫升值。被测者不必紧张,并且要尽全力;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吹气效果最好。

43 4.注意事项 共性指标2----肺活量 (1)电子肺活量计的计量关键部 位在口嘴前方的气筒内,吹 气筒的导管必须在上方,以
免口水或杂物堵住气道。 (2)用棉球及时清理和擦干气筒 内部。严禁用水、酒精等任 何液体冲洗气筒内部。 (3)尽全力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吹 气,禁止补气。

44 (4)肺活量口嘴卫生保障应该是每人一个新口嘴或消毒好的口嘴(必须经2小时以上消毒才可使用或一次性使用),但是个别学校用酒精消毒、个别学校口嘴测试现场反复浸泡反复使用,肺活量口嘴是禁止酒精消毒,且应该定期肺活量管子消毒。由于测试仪器的不统一,容易造成数据上的差异。

45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2.测试器材 3.测试方法
共性指标3----坐位体前屈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2.测试器材 坐位体前屈测量计。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脱鞋,坐在连接于箱体的软垫上,两腿伸直,不可弯曲,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10-15厘米,踩在测量计垂直平板上,两手并拢;两臂和手伸直,渐渐使上体前屈,用两手中指尖轻轻推动标尺上的游标前滑(不得有突然前伸动作),直到不能继续前伸时为止。

46 4.注意事项 共性指标3----坐位体前屈 (1)测试前,受试者应在 平地上做好准备活动, 以防拉伤。 (2)测试时,如发现两腿
以防拉伤。 (2)测试时,如发现两腿 弯曲或两上臂突然前 伸时应重做。 (3)受试者要匀速向前推 动游标,不得突然发 力。

47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2.场地器材 3.测试方法
共性指标 米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 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秒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同时要摆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的垂直面停表,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8 4.注意事项 共性指标4----50米 (1)受试者测试最好穿运 动鞋或平底布鞋,赤 足亦可。 (2)发现有抢跑者,要当 即召回重跑。
(3)如遇风时一律顺风跑。 (4)成绩记录:单位(秒)  如7″9 ,填写为: 7.9

49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各年级 1.测试目的 2.场地器材 3.测试方法
个性指标1----1分钟跳绳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各年级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2.场地器材 场地平整、干净的场地一块,地质不限。主要测试器材包括秒表、发令哨、各种长度的跳绳若干条。 3.测试方法 两人一组,一人测试,一人记数。受试者将绳的长短调至适宜长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开始跳绳,动作规格为正摇双脚跳绳,每跳跃一次且摇一回环计为一次,听到结速信号后停止,测试员报数并记录受试者在1分钟内的跳绳次数。

50 4.注意事项 个性指标1----1分钟跳绳 (1)小学低年级学生参 加跳绳测试时,应 由教师计数。 (2)测试过程中跳绳拌 脚,除该次不计数
外,应继续进行。

51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3-6年级,初中以上女生 1.测试目的 2.测试器材 3.测试方法
个性指标2----1分钟仰卧起坐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3-6年级,初中以上女生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腹肌耐力。 2.测试器材 仰卧起坐测试仪/垫子。 3.测试方法 受试者将测试带系于腹部,全身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左右,两手指交叉于脑后,另一同位压住其踝关节,以便固定下肢;受试者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坐起时两肘触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次。受试者完成上述动作要领后,开始计时测试。

52 4.注意事项 个性指标2----1分钟仰卧起坐 (1)垫子应置于干燥平整的 地面上。 (2)受试者仰卧时两肩胛必 须触垫,坐起时两肘触
及或超过双膝为完成一 次。 (3)1分钟到时,受试者虽 已坐起但肘关节未达到 双膝者不计该次数,精 确到个位。

53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5-6年级 1.测试目的 2.场地器材 3.测试方法
个性指标 米×8往返跑 项目适用年级:小学5-6年级 1.测试目的 主要测试学生速度、灵敏及耐力的发展水平。 2.场地器材 50米跑道若干条,道宽2—2.5米, 在起(终)点线前0.5米和49.5米处各立一标杆,杆高1.2米以上,立于跑道正中。秒表若干块。 3.测试方法 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用站立式起跑, 当听到“跑”口令后开始起跑,往返四次,往返跑时按逆时针方向绕过标杆,不得碰扶标杆,不得串道。测试人员发出“跑”口令的同时开表计时,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54 4.注意事项 个性指标3---- 50米×8往返跑 (1)测度人员应向受试者报 告剩余往返圈数,以免 跑错距离。 (2)测试人员应告诉受测者
在跑完后应继续走动, 不要立刻停下,以免发 生意外。  (3)受测者不得穿皮鞋、塑 料凉鞋、钉鞋参加测试。 (4)对分、秒进行换算时要 细心,防止差错。

55 项目适用年级: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2.测试器材 3.测试方法
个性指标4----立定跳远 项目适用年级: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下肢肌肉力量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2.测试器材 立定跳远测距仪/沙坑、米尺。 3.测试方法 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看地点后缘的垂直距离。如用沙坑测试时,沙面应与地面平齐,如无沙坑,可在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厘米。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

56 4.注意事项 个性指标4----立定跳远 (1)受试者着运动装,穿 平底运动鞋。 (2)站立在起跳线前,两 脚自然分开,脚尖不 得踩线。
(3)发现犯规时,此次成 绩无效。三次试跳均 无成绩者,应允许再 跳,直至取得成绩为 止。

57 项目适用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男生 1.测试目的 2.测试器材 3.测试方法
个性指标5----引体向上 项目适用年级:初中、高中、大学男生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 2.测试器材 高单杠或高横杠,杠粗以手能握住为准。 3.测试方法 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上拉到下颌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记录引体次数。

58 4.注意事项 个性指标5----引体向上 (1)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 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 上拉至下颌超过横杠上 缘为完成一次动作。
(2)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 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 助其他附加动作(如提 膝、摆动等)撑起。 (3)两次引体向上的间隔时 间超过10秒停止测试。

59 项目适用年级: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2.场地器材 3.测试方法
个性指标 米(男)/800米(女) 项目适用年级:初中、高中、大学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 2.场地器材 400米、300米、200米田径场跑道,秒表若干块,使用前需要校正,要求同50米跑测试。 3.测试方法 受试至少两人一组进行测试,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计时员看到旗动开表计时,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

60 个性指标 米(男)/800米(女) 4.注意事项 同50米×8往返跑

61

62

63 谢谢大家聆听!

64 海南复核测试剪影

65 Questions? 联系方式: 王人卫 TEL:


Download ppt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认识与执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