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孔乙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孔乙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孔乙己

2 鲁迅

3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1911年辛亥革命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鲁迅先生也于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己》。

4 《孔乙己》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一种现象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5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
(一)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 院试: 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 乡试: 每三年在省城举行,参加者须是秀才。乡 试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jiè)元。 会试: 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6 (二) 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从科举取士人员的情况来看,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人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 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型,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7

8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伙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 2、文章在孔乙己出场之前写了些什么?有什么作用?
3、文中描写了孔乙己出场的几个生活片断?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怎样归纳故事情节? 提示: 什么人做何事

9 一、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呢?起什么作用?
地点:咸亨酒店 时间:清朝末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1898年) 人物: “短衣帮”  “穿长衫的” “掌柜” “我”  贫富悬殊 等级森严 凶脸孔,对长衫主顾侍侯周到, 对短衣帮欺诈。 势利、冷酷 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酒店气氛: 单调、无聊、沉闷、压抑

10 二、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本文选取了孔乙己出场的哪几个生活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11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赏析人物—孔乙己: 学法指导 1、从描写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如外貌、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法指导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描写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如外貌、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等,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2、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如对比、衬托、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等,理解人物 性格特征。

12 分析孔乙己的地位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揭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只是“十九个钱”。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他便从那冷酷的社会上消失了。孔乙己是被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而死的,是被罪恶的封建社会所吞噬的。

13 四、评价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1、你同情孔乙己吗?为什么? 2、你怨恨孔乙己吗?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14 五、思考讨论文章的“笑”,看看身边的人。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笑?

15 归纳小结: 小伙计,是附和着的、为打发无聊时间的 解脱的笑。 孩子,无恶意,是赶热闹 天真无邪的笑。
短衣帮,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 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 中的片刻快活,是 。这是 “病态社会”所致。 麻木不仁的笑 掌柜及穿长衫人,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 这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 卑劣的笑 自私而

16 透过“笑声”看社会: 处于最底层,是受压迫者,但身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对不幸者嘲弄挖苦,拿不幸者的伤痛来寻求一时的快活。一群愚弱的国民,一个病态的社会。 短衣帮 掌柜的 长衫客 封建剥削阶层,惟利是图,冷酷、自私 知识分子,封建统治阶层,倚权仗势,残忍无道,对孔乙己肆意摧残,把他推上绝路。 丁举人

17 作者以“笑”来贯穿全文有何用意?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18 六、讨论本文的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19 板书: 孔乙己 鲁迅 短衣帮 长衫者 孔乙己 掌柜 丁举人


Download ppt "孔乙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