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孔乙己 鲁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孔乙己 鲁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孔乙己 鲁迅

2 知 识 考 查 1、小说的一般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 (3)环境包括: (4)小说根据篇幅可分为: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 部分,有的前面还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 2、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3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4 初读课文,完成孔乙己履历表 姓 名 籍 贯 年 龄 出生年月 学 历 身体状况 特 长 工作单位 家庭成员 工作生活经历

5 主要工作成就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填表说明: ①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 楚,可根据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 ② 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

6 初读课文,完成孔乙己履历表 姓 名 籍 贯 年 龄 出生年月 学 历 身体状况 特 长 工作单位 家庭成员 工作生活经历 鲁镇 姓孔名不详
姓 名 籍 贯 年 龄 出生年月 学 历 身体状况 特 长 工作单位 家庭成员 鲁镇 姓孔名不详 五十多岁 晚清 半个秀才没捞到 身材高大、被打致残 写得一笔好字、会茴字的四种写法 工作生活经历 ①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 ②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 ③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 ④常去咸亨酒店喝酒,被酒客们揭短,并嘲笑他未进学。 ⑤教小伙计识字。 ⑥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⑦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⑧被打折腿后用手走来喝酒。

7 主要工作成就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一事无成 不拖欠酒钱, 善良而且热心 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可笑、死要面子

8 孔乙己形象归纳—— 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麻木不仁至死不悟,穷困潦倒又好喝懒做,死要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9 悲剧性格: 自命清高 好喝懒做 迂腐不堪 善良质朴 造成孔性格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0 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一大社会因素 制 度 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11 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另一大社会因素: 人 的 因 素

12 孔乙己周围的人物 长衫主顾 掌柜 短衣帮 小伙计 孩子们 好视频

13 长衫主顾: 掌 柜: 短衣帮: 小伙计: 孩子们: 冷酷、鄙视 贪婪、无情、冷酷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 麻木、愚昧 具同情心又不乏冷漠、解脱 纯真无邪

14 以“笑”衬“悲”的艺术写法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
以“笑”衬“悲”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写哀更令人悲哀,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让我们在“笑”声中体味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体味到了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冷酷,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15 孔乙己悲惨遭遇形成的原因归纳 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常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3、丁举人等封建统治者的狠毒冷酷,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绝路

16 名人眼中的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刘再复: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和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日本作家: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形象。

17 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   图为科举考试场所南京江南贡院

18 科举制度 院试: 一般童生(不管年龄大小)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的为“生员”,叫“进学” ,也就是中了秀才。 乡试:
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jiè)元”,二至十名称“亚元”。 会试: 乡试后第二年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由皇帝主持,参加者是贡士,考中称“进士”。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19 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20 主题: 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精神和肉体受到的双重摧残,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众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小说正是为了揭示社会的这一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

21 发散思维: 孔乙己如果生活 在今天这个时代, 他的命运会怎样?

22 课外阅读鲁迅的小说: 《阿Q正传》 《药》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者和他人的不幸。

23 揣摩关键语句,总结写人方法 1、通过外形服饰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通过肖像描写的前后对比,揭示孔乙己遭遇的悲惨。
(1)第一次出场;(2)第二次出场。 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鲜明性格。 4、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 由别人之口交代孔乙己的经历(如第五段和第十段)属侧面描写,丰富了人物性格。

24 揣摩下列词句,品读语言,探究问题 (研讨与练习三) 1、“排”字和“摸”字意味有什么不同?
2、“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3、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5 研 读 探 讨 1、阅读前3段(开端),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通读第4-12段(小说的主体),研讨: (1)、小说中有几次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体会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描写的不同效果。

26 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思想意义: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抛于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27 总 结: 这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28 探究原因,深刻理解 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 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2、孔乙己“穿长衫” 是因为:
3、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 4、孔乙己“偷窃”是因为: 5、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 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受他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29 6、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 7、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 8、孔乙己“以读书为傲” 说明他 9、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 10、孔乙己“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 11、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 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质朴、忠厚。 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封建科举的毒害很深。 空虚无聊又善良。 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30 比较阅读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

31 (1) 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32 (2 )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3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Download ppt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孔乙己 鲁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