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2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军队粮饷),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军队粮饷),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 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 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记》

3 汉初这样一片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初这样一片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4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文景两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的政策,经济持续发展,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讨论后回答: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5 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6 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发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7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卷15 都鄙癝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8 汉武帝像

9 汉武帝的大一统 大一统——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空前统一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10 汉武帝的大一统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11 东汉的统治 1.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都洛阳,刘秀) 2.“光武中兴”: 目的——缓解社会危机,巩固统治
内容——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 作用——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3.外戚、宦官专权

12 和帝(10岁)章帝窦太后 郑众(除掉了外戚窦宪)
殇帝(1岁)和熹邓太后 安帝(13岁)安思阎太后 顺帝(11 岁)孙程(除掉了外戚阎显) 冲帝(2岁) 质帝(8岁)顺烈梁太后 桓帝(15岁) “五侯”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除掉了外戚梁冀) 灵帝(12岁) “十常侍”(以张让、赵忠为首领的十二个宦官) 弘农王(14岁)桓思窦太后 献帝(9岁)灵思何太后

13 谢谢!


Download ppt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