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教材分析(1-14课) 东堤头中学 季霞
2
说 教 材 基 本 知 识 和 逻 辑 关 系 基本知识: 581年隋朝建立 鸦片战争前 逻辑关系: 时 序 主 题
3
提高素质 七年级历史 实践 学习 学习 实践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统一国家的建立 国家的产生和变革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统一国家的建立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国家的产生和变革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实践 学习 七年级历史 学习 实践
4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容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
5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内容标准】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同。 (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6
(八)科学技术 【内容标准】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建议】 (1)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2)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
7
(九)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4)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5)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6)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 (2)举行古代名诗名篇朗诵会。 (3)欣赏古代书法、绘画、音乐。
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树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宋元文化 蒙古兴起元朝建立
民族政权并立 宋代社会 风貌 宋词元曲 宋金对峙 契丹兴起陈桥兵变 辽宋夏和战 南方手工商业 南方农业 衣食住行 瓦子 节日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与元朝 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 司马光《资治通鉴》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明清经济闭关锁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明清文化 收复台湾抗击沙俄 明朝君权加强 小说书画 闭关锁国 明清经济发展 君主集权强化 中外交往冲突 建筑、科技 雅克萨之战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满洲兴起与清朝建立 平定叛乱与回归祖国 达赖班禅驻藏大臣 收复台湾 君主集权加强 明太祖措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鉴真东渡 贞观开元 对外交往民族关系 繁荣一时隋朝 隋唐文化 科举制 繁荣 大运河 科技书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吐蕃 回鹘 玄奘西游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诞生 完善 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9
一、时段:6—10世纪(581-960年,共 380年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
二、主要特点: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 “开放”。“繁荣”表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主要体现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和中印、中日交往以及隋唐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明。
10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1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12
隋朝经济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_ <<贞观政要>>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_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13
探究问题: 上述材料表明了隋朝经济( ),请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励精图治。
上述材料表明了隋朝经济( ),请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励精图治。 (3)改革制度,注重吏治,发展生产。
14
涿郡 永 济 渠 洛阳 通 济 渠 邗 沟 江都 江 南 河 余杭
15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海河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永济渠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市:三个城市 黄河 洛阳 四段:分为四 段 长安 通济渠
涿郡(北京) 海河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永济渠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市:三个城市 黄河 洛阳 四段:分为四 段 长安 通济渠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水 邗沟 江都(扬州) 长江 江南河 余杭(杭州) 钱塘江
16
第二课 贞观之治
17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有三个子目,即“唐王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第一子目的设置是为第二子目服务的,所以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18
第三课 开元盛世
19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教材的安排与以往不同的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衰败只以小字形式提出,供学生阅读;从整个隋唐阶段的历史看,也只讲繁荣不讲衰落,其主要原因是符合单元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20
曲辕犁示意图
21
筒车
22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23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24
建构知识网络 科举制的创立 雏形: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 选拔官员。
雏形: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 选拔官员。 诞生:_________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_______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开创了________和_________。 唐玄宗:___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创立 科举制的创立 完善 影响:①改善了_________;②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③促进了_________的发展。 ④__________,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到__________被废除。
25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26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教材首先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赞普的上书,说明了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密切关系。其次介绍了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说明唐朝民族交往的广泛性。 本课的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体现。
27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8
这是西藏拉萨市布拉宫内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9
拉萨大昭寺
30
总结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 返回 主要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与唐朝交往情况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亲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南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返回
31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32
本课有三个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关系”。重点是前两个子目,突出了国际交往中的中外交流。
如何把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关系问题。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了解历史人物,必须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活动总是通过事件表现出来。要了解历史现象又必须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因为,历史现象总是由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表现出来的,是由各历史活动连结起来的。本单元有很多历史关系就是属于这一类的。比如玄奘、鉴真和“遣唐使”都是人物和专有名词;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遣唐使团”来华,都是历史事件;形成了“唐代中外文化开放与交流”的新格局,是历史现象。
33
第七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34
第八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35
内容包括:“雕版印刷”“诗坛”“赵州桥”。这三个子目都是重点。
“书法和绘画”、“观者如山”的乐舞、“满壁风动”的敦煌艺术。三子目在课标中属于最低层次要求。 隋唐时期繁荣的原因: (1)以曲辕犁、筒车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2)以科举制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制度的确立 (3)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
36
一、时段:960——1368年(400年历史)。 包含三个阶段的历史:1.宋与辽和西夏并立。2.南宋与金对峙。3.元朝大一统局面。 二、主要特点: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在学习本单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通过学生自学、绘制表格,了解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和金与南宋的对峙。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经济重心南移、民族融合、发展以及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37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8
课程标准: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材分三个子目介绍本课内容:“澶渊之盟”介绍了北宋政权与辽政权的建立,以及双方战与和的关系;“宋夏和战”介绍了西夏政权的建立以及同北宋政权的战与和;“金和南宋的对峙” 介绍了金政权的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以及在岳飞等抗金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抗金斗争。从三目的标题上,我们可以明显认识到北宋、辽、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在民族关系方面,既有对立和斗争,也有共同发展、相互学习,中华民族在密切交往中进一步融合。
39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40
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介绍了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原因,后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方面叙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高度成就。 经济重心南移有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联系上册学过的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掌握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1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
42
课程标准: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与传统教材相比,本课内容是一个创新,反映了历史课程改革的人性化、人文化趋势,以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史作为学习内容和基本线索。本课对两宋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介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介绍了宋代社会衣、食、住、行及各阶层状况,而第二、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乡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宋代城市的繁荣,“瓦子”及民间传统节日,如元旦。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服饰和瓦子可以视为重点内容。同时,服饰问题涉及到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也可以视为本课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宋代社会生活的整体印象,认识到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经济发展、文明发达的时期。本课可联系后面的活动课二:话说《清明上河图》一起上,效果会更好。本课活动建议是:“了解家乡的节日活动,想一想,与古代的相比有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3
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44
课程标准: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本课子目中“‘一代天骄’的崛起”叙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元”叙述了元朝建立和忽必烈重视发展农业和开凿大运河,本课活动建议是:“结合本单元所学课程中有关内容,议一议中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是怎样逐渐融合的?”紧扣了本单元的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同学们可以对单元相关内容进行一次总结,并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元朝民族关系的特殊表现是: 在中国境内出现一个新民族——回族。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亮丽的一笔。我们既赞扬反抗民族压迫中的英雄人物,也给少数民族中的历史人物以充分的肯定。 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生命力的一个整体,是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结果。
45
第十三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46
第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47
课程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在隋唐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宋代又出现了一些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本课的重点应为前两个子目“活字印刷”“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尤其要注意它们对于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课后“活动与探究”希望同学们通过实践法感受活字印刷的优越性。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的三个子目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是重点,而“书法和绘画”一目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8
贞观之治 政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开元盛世 繁荣 农业 经济 手工业 商业 民族关系 开放 对外关系
49
教材整合 科学技术 青铜工艺 医 学 数 学 科技著作 伟大工程 四大发明 思想文化 思 想 文 字 文 化 艺术 文 学 《九章算术》
张仲景 李时珍 华佗 四羊方尊 祖冲之 司目戊鼎 三星堆 科技著作 伟大工程 四大发明 指南针 造纸术 火药 印刷术 《水经注》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赵州桥 故宫 思想文化 思 想 文 字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元曲 唐诗 儒家 文 化 宋词 史学 明清 小说 艺术 绘画 书法 雕塑 舞蹈 音乐 甲骨文 小篆 金文 隶书 文 学 佛教 道教 教材整合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