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世界近代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World
主讲:张小兵 2006年3月16日
2
世界近代史 The History of Modern World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 的时代
3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第一节 美国革命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 第四节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 半期的革命活动
4
第一节 美国革命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启 蒙 思想的传播 (三)矛盾的激化·武装斗争的开始·宣布独立
第一节 美国革命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启 蒙 思想的传播 (三)矛盾的激化·武装斗争的开始·宣布独立 (四)艰苦的战争·光辉的胜利 (五)杰斐逊与民主改革 (六)谢斯起义·《联邦宪法》
5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詹姆斯城及其他英属北美殖民地城市的建立 英属北美殖民地上的居民类型 白人契约奴制和黑人奴隶制度 北美殖民地的分类
6
印第安人 美洲最古老的民族。据考证,15000—2000年前从亚洲经白令海峡陆续迁入。除北极地区外,分布遍及南北美洲,据1983年统计,约有3535万人。语言属印第安语系,分十几种语族。原信万物有灵,盛行萨满教等,进入近现代时期,印第安人一般已接受所在国的宗教信仰,多信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在欧洲白人殖民者进入美洲时,印第安人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有采集、狩猎,也有灌溉农业。在世界上最先种植玉米、马铃薯、向日葵、棉花、番茄、金鸡纳树等作物;有氏族公社、部落、部落联盟,也有少数像马雅人和印加人等的早期奴隶制国家;有些已有自己的文字。16世纪起,遭欧洲殖民者的野蛮摧残,发展中断。长期以来,主要是在殖民征服过程中,由于战争、屠杀、被迫迁移、瘟疫以及被同化等原因,人口大减。主要从事农业,其中在北美的还剩下约190万人,大都被赶入保留地。在中、南美洲的,部分被迫转移入山林,过着孤立而困苦的生活。19世纪起,中、南美洲先后挣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印第安人部分参加了民族国家的创建,但一般仍受到歧视和同化。印第安人争取民族平等和夺回土地的斗争仍在继续。
7
詹姆斯城 又译詹姆斯敦。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南部。1607年5月13日,英国殖民机构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在此建立居民点,以当时英王詹姆斯一世(1566—1625)命名该地。这是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最初据点。
8
腓力普王之战 1675—1676年北美洲印第安人反抗英国殖民者侵略的战争。由于领导者为望潘诺格部落酋长美塔科姆或称腓力普王(
腓力普王之战 1675—1676年北美洲印第安人反抗英国殖民者侵略的战争。由于领导者为望潘诺格部落酋长美塔科姆或称腓力普王(?—1676),故名。英国殖民者强迫印第安部落交出武器,并强占土地,激起印第安人的反抗。1675年6月,腓力普王联合纳拉甘西特、奈普蒙克斯等印第安人部落,发动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正义战争。腓力普王领导的印第安人力量曾扩展到康涅狄格和罗得岛。后英军得到增援。1676年4月,纳拉甘西特部落酋长卡诺却脱(?-1676)被杀害。同年8月,腓力普王遇难。抗英战争失败。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印第安人大量土地,并野蛮屠杀大批印第安人。
9
指主要财产由长子继承的法律。在中国有“长子继承制”,即父亲的名位和财产由长子继承的制度。中国长子继承制确立于西周。自秦汉起,也为历代封建帝王所尊从。蒙古贵族一般也实行长子继承。在朝鲜、苗、白、纳西等族的大部分地区,解放前长子在财产分配上不仅享有优先权,而且负责奉养父母。在欧、亚、美等世界各地曾流行 “长子继承法”。 长子继承法
10
北美乐园
11
(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与启蒙思想的传播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统一的市场 共同的文化特有的性格 启蒙思想的传播
(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与启蒙思想的传播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统一的市场 共同的文化特有的性格 启蒙思想的传播 本杰明·富兰克林 托马斯·杰斐逊
12
杰本明·富兰克林 (1706—1790) 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善于钻研。为了传播文化,培养人才,富兰克林曾创办北美第一个图书馆,组织了北美第一个哲学会、创建宾夕法尼亚大学。他在自然科学领域也造诣精深。在政治上,富兰克林提出了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计划,主张各殖民地组成联盟,维护北美人民的利益。在独立战争期间,参加了起草《独立宣言》的工作,后又出使法国,并说服法国支持北美的独立行动。建国后参加了制定宪法的工作。富兰克林为美国的独立民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3
托马斯·杰斐逊 (1743—1826)美国总统,政治家。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在宗教思想方面,他是自然神论者,主张宗教信仰自由,曾执笔《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为北美的宗教自由做出贡献。在社会思想方面,他反对奴隶制度,同情印第安人的遭遇,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在政治方面,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信仰平等、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学说,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反英斗争中去。1775年参加大陆会议,起草《独立宣言》。后任弗吉尼亚州长,出使欧州,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做出贡献。联邦建立后任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奠基人。
14
(三)矛盾的激化·武装斗争 的开始·宣布独立
“印花税法案” “汤森法案” “通讯委员会” 不饮茶运动 第一届大陆会议 武装斗争的开始 “一分钟人” “列克星顿枪声” 乔治·华盛顿 “大陆军队” 矛盾的激化·武装斗争开始·宣布独立 舆论的变化 潘恩及其《常识》 《独立宣言 》的通过
15
塞缪尔·亚当斯 (1722—1803) 美国独立运动领袖之一。深受洛克天赋人权思想影响,反对英国对殖民地的压榨政策。参与组织“自由之子”,创立波士顿通讯委员会。组织茶党,反对英国垄断茶叶运销权。后任大陆会议代表,《独立宣言》签名者之一。持强硬反英立场。独立后曾任麻萨诸塞州州长,民主共和党成员。
16
汤森法案 1767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税收的法案。由英国财政大臣汤森提出,故名。该法案规定:殖民地人要缴纳特别税以供养当地驻军;在殖民地港口征收铝、玻璃、纸、漆和茶叶税;在殖民地建立税收机构,所需费用由关税承担;豁免茶叶商税,鼓励向殖民地出口茶叶。这一经济掠夺行径是激起北美人民反英浪潮的重要因素。1771年4月英国当局被迫废止部分条款,从而导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
大 陆 会 议 英属北美殖地人民的代表会议和权力机构。为了在反英斗争中协调行动,1774年9月5日在费城召开了由12个殖民代表参加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陈情书》,制定了《权利法案》,强调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号召抵制英贷等。会议未提出独立主张,并向英王递交了请愿书。列克星顿战役后,5月10日召开了13个殖民地代表参加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武装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从此成为国家政权机构。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1777年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生效,大陆会议为邦联国会取代。
18
独立宣言(1) 大陸會議 (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 美利堅合眾國十三個州一致通過的獨立宣言 在有關人類事務的發展過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其和另一個民族之間的政治聯繫並在世界各國之間依照自然法則和上帝的意旨,接受獨立和平等的地位時,出於對人類輿論的尊重,必須把他們不得不獨立的原因予以宣佈。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 ;其賴以奠基的原則,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可能獲得他們的安全和幸福。
19
独立宣言(2) 為了慎重起見,成立多年的政府,是不應當由於輕微和短暫的原因而予以變更的。過去的一切經驗也都說明,任何苦難,只要是尚能忍受,人類都寧願容忍,而無意為了本身的權益便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政府。但是,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統治之下時,那麼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並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這就是這些殖民地過去逆來順受的情況,也是它們現在不得不改變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當今大不列顛國王的歷史,是接連不斷的傷天害理和強取豪奪的歷史,這些暴行的唯一目標,就是想在這些州建立專制的暴政。為了證明所言屬實,現把下列事實向公正的世界宣佈 --他拒絕批准對公眾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
20
一分钟人 美国独立运动期间闻命立即出动的殖民地民兵突击队员。尤以波士顿地区的一分钟人最著名,于1775年在列克星顿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这些民兵武装反应敏捷,战斗力强,为美国独立做出了贡献。
21
(四)艰苦的战争·光辉的胜利 光辉的胜利 法国的参战 约克镇战役 《巴黎和约》 艰苦的战争 战争初期北美方面遇到的军事上的挫折
北美军队的反攻 萨拉托加大捷 光辉的胜利 法国的参战 约克镇战役 《巴黎和约》
22
萨拉托加大捷 美国独立战争扭转战局的战役。1777年6月,英将柏高英率主力部队从加拿大前往纽约,企图与霍将军率领的另一支英军汇合。受阻。9、10月,大陆军与英军队数度交锋,柏高英受挫退至萨拉托加,10月17日被大陆军包围。经激战,五千英军投降。此役是战争的重大转折点,增强了殖民地人民取胜的信心,导致了法国参战,加快了独立战争胜利的进程。
23
约克镇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781年上半年,连续受挫的英军被迫向海岸地区转移。8月,英军司令康华里率军抵达弗吉尼亚的约克镇。华盛顿集中优势兵力直奔弗吉尼亚,法军舰队则截断英军海上去路。9月下旬,美法联军1.8万人包围约克镇地区,并发起总攻。10月19日康华里率部7000余人投降,至此英军主力被击溃,战事基本结束。 约克镇大捷
24
康华里 (1738—1805) 英国殖民主义者,1776—1781年统率英国军队镇压美国独立战争,最终失败投降。1786—1793年任印度总督。在总督任内,又指挥英国殖民军进攻迈索尔,击败其统治者铁普苏丹,侵夺迈索尔一半领土,因而被英王擢升为侯爵。1793年,为加强剥削掠夺,在印度的一些地区颁布柴明达里制(一种土地承包地税制度),剥夺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1798—18O1年任爱尔兰总督,残酷镇压爱尔兰革命。18O5年再度任印度总督,不久死去。
25
(五)杰斐逊与民主改革 反英战争期间取得的民主成果 首先,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使得州政府受到成文宪法的约束。
首先,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使得州政府受到成文宪法的约束。 其次,各州的政治进一步民主化了,这在州宪法的内容中有所表现。 美国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第二,西部土地问题未能解决。
26
(六)谢斯起义·《联邦宪法》 谢斯起义 谢斯及其起义 《邦联条例》 《联邦宪法 》的制订 《联邦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27
谢斯起义 美国马萨诸塞州西部的农民起义(1786—1787)。独立战争结束后军队大量复员,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大减,粮价猛跌,农民收入锐减,负债累累,社会矛盾激化。1786年8月,在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丹尼尔·谢斯领导下,农民起义爆发。起义者提出减轻赋税、废除债务和平分土地等要求,转战于康科德、波士顿和旺斯德等地。1787年2月被镇压。起义冲击了统治阶级和邦联体制,对联邦宪法的制定起了推动作用。
28
联邦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最高法律。1787年9月由制宪议制定,次年6月生效。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大了中央的权力。立法权属国会参、众两院,参议员由每州议会选出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每州众议员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2年。行政权归总统,总统为行政首脑和军队总司令,对国会立法享有否决权,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司法权属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参议院同意,为终身职。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统治的形式和三权分立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只增加了若干修正案。
29
宪 法 国家的根本法。每个国家宪法都有其特点。宪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一般须经过特定的程序。一国的宪法反映该国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国家里,它的形式和内容所有不同,但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实现其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出现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
30
复习思考 1、怎样理解英属北美殖民地具有较广泛的民主因素? 2、正确理解北美经济发展与社会舆论(启蒙思想)在独立运动中的关系。
3、为什么把独立战争看作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4、1660、1663年,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颁布的“列举商品法”等法令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1776年以前北美殖民地大多数人仍幻想同英国和解,不敢公开提出独立? 6、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正确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国际性战争的性质与国际关系的性质。 7、如何认识独立战争的正义性 课间休息
31
参考论著 《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张友伦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
《关于独立战争的美国史学》张友伦,《南开学报》1981年第4期。 《试论美国独立战争的必然性》张友伦,《历史教学》1982年第8期。 《潘恩的民主思想与美国独立战争》鲍日新,《世界历史》1991年第2期。
32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一)旧制度的危机 (二)三级会议和革命的爆发 (三)“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的改造 (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一)旧制度的危机 (二)三级会议和革命的爆发 (三)“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的改造 (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五)雅各宾派专政 (六)热月党与督政府
33
(一)旧制度的危机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三等级的崛起 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 法国专制王朝和贵族 等级的腐朽
路易十六的改革 杜尔阁 内克
34
路易十六 (1754—1793)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之孙。即位时,法国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曾先任用杜尔阁、内克等为财政总监,实行财政改革,均遭失败。1789年5月,被迫召开中断了一百七十五年之久的三级会议。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胜利后,10月被迫将宫廷由凡尔赛迁回巴黎。但仍拒绝批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并反对《教士公民组织法》。1791年6月20日化装出逃被扣留。9月批准《一七九一年宪法》,称法兰西人的国王,重新执政。1792年4月,在立法议会宣布对奥战争中,勾结外敌和逃亡贵族,企图镇压革命。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将其囚禁,9月21日国民公会宣布废黜国王,成立共和国。1793年1月21日被处死。路易十六是继英王查理一世之后第二个被处死的欧洲封建君主。
35
(二)三级会议和革命的爆发 三级会议的召开 三级会议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王宫开幕 网球场宣誓 革命的爆发 国民自卫军的建立
攻占巴士底狱
36
三级会议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由国王召集,参加者有僧侣(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资产阶级等(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通常是在国家遇到重大困难时,国王为了寻求人民群众的援助和支持而召集。第一次三级会议的召开,是在13O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为争取三个等级对他的支持而召集。后法国国王为了增税或筹索现金又召集三级会议。但1614年以后至路易十六统治时期,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三级会议中断达175年之久。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在新任财政总监内克敦促下被迫宣布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并同意给予第三等级以相等于两个特权等级代表的名额。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取消等级区分,并提出按人数平等表决,三个等级不再分别开会而是一起开会,共同审查代表资格的建议。但遭到拒绝,之后,6月1O日第三等级开始单独审查代表资格。6月17日,根据西哀耶斯的倡议,第三等级单独组成国民议会。7月9日,国民议会又改组为制宪议会。国王于7月11日罢免内克,秘密调集军队准备镇压第三等级。巴黎人民在得知国王镇压阴谋后于7月14日爆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由此开始。
37
三级会议会场
38
网球场宣誓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会场附近网球场举行的宣誓。1789年5月,法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中断了175年之久的三级会议,以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第三等级的代表却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路易十六一如旧制,即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开幕时内克所作的关于财政问题的讲话回避要害,丝毫未涉及改革问题,引起第三等级反对。他们与王权及特权等级的代表发生冲突。第三等级代表于6月10日宣布单独进行代表资格审查。6月17日又自行组成国民议会,推举巴伊为主席。路易十六以整修会场为借口,封闭三级会议会场,6月20日第三等级代表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在巴伊的带领下,在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并宣誓不制订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决不解散,史称“网球场宣誓”。
39
巴伊 (1736—179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领导人之一,天文学家。革命前以研究天文学著名,成为法兰西科学院成员(1783年)。1789年被选为巴黎第三等级代表,出席三级会议,被推为第三等级会议主席。6月17日当选为国民议会第一任议长。6月20日主持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7月15日任巴黎第一任市长。7月27日迎接国王回巴黎。1791年6月国王出逃被扣留后,站在保王立场上,参与马尔斯广场枪杀事件,11月辞职。后从事科研及写作。1793年11月被革命法庭处死。著有《木星卫星原理论》、《木星卫星亮度均差论文集》、《天文学史》、《一位大革命见证人的回忆录》。
40
国民自卫军 法国人民武装组织 创建于1789年法国大革 命初期,间断存在到18 71年8月。以团、营、连,按地区编制。中、下级军官由选举产生,总司令则由政府任命。1789年10月,曾保护宫廷从凡尔赛迁回巴黎。1791年7月,镇压马尔斯广场群众的请愿活动。但在保守分子逐步被清洗后,自1792年起便积极参加巴黎的历次起义和镇压旺代叛乱。在拿破仑时期,国民自卫军是正规军的辅助力量,参加过1809、1814年战争。波旁王朝复辟后,于1827年被解散。七月王朝时重建,曾参加1848年二月革命。但后被临时政府利用,镇压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1852年实行改组,从此军官一律由皇帝任命。1870—1871年,参加过普法战争和巴黎保卫战。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后,由中央委员会及巴黎公社军事委员会领导,取代正规军,成为巴黎公社的唯一武装力量。为捍卫巴黎公社作出了贡献,也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新型军队创造了历史经验。巴黎公社失败后,于1871年8月,被梯也尔政府强行解散。
41
巴士底狱 14至18世纪法国巴黎的城堡和国家监狱。早期为中世纪城堡,16世纪起主要用来囚禁政治犯,成为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残酷镇压先进人士的罪恶象征。因此,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愤怒攻破该狱,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42
(三)“八九年原则” 和旧法国的改造 八月法令·《人权宣言》 制宪会议与八月法令 《人权宣言》的内容、原则及意义 十月事件·革命俱乐部的活动
雅各宾俱乐部 国王逃跑·1791年宪法 欧洲封建势力的武装干涉 1792年8月10日的人民起义
43
八月法令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颁布的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在农村农民暴动风起云涌,在城市出现仿效巴黎的“市政革命”。制宪议会迫于形势,于8月4-11日召开讨论废除封建特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按规定无偿废除:人身义务、狩猎、鸽舍特权、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买卖官职制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法令宣布要制定“全国性宪法”。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以废除。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改造国家的重要一步。它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44
《人权宣言》 全名 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性文件。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1789年7 月9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 8月26日通过《人权和公 民权宣言》, 后来被简称 为《人权宣言》。宣言共 有17条,开头宣称:“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著述和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主义和无罪推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但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却维护了新的剥削制度。《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旗帜,也推动了欧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45
丹 东 丹东(1759—1794)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之一,被恩格斯誉为“伟大的革命策略家”。出身检查官家庭,曾就读于特鲁瓦的宗教学校。1787年任枢密院律师。1789年革命后参加雅各宾俱乐部,被誉为“平民中的米拉波”(或“平民演说家”)。1791年12月当选为巴黎公社副检查长。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出任吉伦特派内阁的司法部长。在同年9月外敌入侵法国的危急时刻,反对吉伦特派迁都,发表了“为了战胜敌人,我们必须勇敢、 勇敢、再勇敢,法国一定会得救”的著名演说。同月,被选入民国公会,投票赞成判处国王死刑。1793年4—7月,成为救国委员会的实际首脑。7月,罗伯斯庇尔改组并领导救国委员会,丹东权力受限而暂时离开国民公会。同年11月重返国民公会,同德穆兰等人一起反对罗伯斯庇尔的政策。被认为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1794年4月5日被处决。
46
雅各宾俱乐 雅各宾俱乐 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组织。初称布列塔尼俱乐部,1789年三级会议期间布列塔尼的代表常在一起集会讨论议事,故名。同年10月,该俱乐部随国王和制宪议会从凡尔赛迁至巴黎,改名“宪法之友社”,因常在圣奥诺雷街雅各宾修道院开会议事,故更名雅各宾俱乐部。参加者有自由派贵族、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在全国的郡和各城市设有几千个支部。在大革命进程中,该政治组织经历了几次分化和改组。1791年6—7月,在国王出逃和马尔斯广场枪杀事件影响下,君主立宪派退出另组斐扬俱乐部;1792年8月10日革命影响下,吉伦特派和山岳派的斗争加剧,10月10日,布里索被开除出雅各宾俱乐部,其他吉伦特派分子也相继退出。此后,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山岳派领导该俱乐部,成为雅各宾专政重要支柱,对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俱乐部被封闭。督政府时期虽曾以先贤祠和跑马厅等俱乐部的名义出现,但其政治影响日趋消失,1799年最终被解散。
47
(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瓦尔米战役·共和国的成立 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斗争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限价问题 忿急派 雅各宾派与谷物限价法令
忿急派 雅各宾派与谷物限价法令 吉伦特派的倒台
48
佩 迪 翁 佩迪翁(1756—1794)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活动家,吉伦特派领袖之一。生于检察官家庭。曾当过律师。1789年以第三等级代表出席三级会议。后参加雅各宾俱乐部,主张实行共和政体和民主改革。1791年6月国王出逃后,他主张审判国王。11月被选为巴黎市长。1792年8月3日,向立法议会提出废黜国王。同年9月20日,被选任国民公会第一任议长。在表决国王判刑时,赞成处国王死刑缓刑。后因反对山岳派,1793年6月吉伦特统治被推翻时和其他吉伦特派代表一起被逐出国民公会。接着,佩迪翁等逃离巴黎,聚集在卡尔瓦多斯郡首府冈城,发动叛乱。叛乱失败后自杀。著作有《回忆录》等。
49
瓦尔米战役 瓦尔米战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军在瓦尔米战胜普奥干涉军的战役。1792年9月2日,普奥联军攻占法国东北部的军事重镇凡尔登,9月8日抵达阿尔戈纳,9月12日夺取通往拉克鲁凡奥布瓦的隘道,9月20日,迪穆里埃和克勒曼率领主要由无套裤汉组成的法国志愿军,在马恩省瓦尔米村同侵略军进行激战,击退普奥联军的多次进攻,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瓦尔米大捷扭转了法国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使法军声威大振。从此法军开始全线反攻并于10月夺回全部被占领土。
50
平原派 平原派 又称沼泽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集团,由于其在国民公会中的座位在会场的最低处,故名。该派在议会中人数最多,其特点是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政治上不坚定。当吉伦特派和山岳派激烈争斗时,该派宣称采取不介入态度,实际上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在吉伦特派执政时,平原派支持吉伦特派。吉伦特派统治被推翻后,山岳派执政时期,它又赞助山岳派,甚至对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政策也表容忍。1794年7月,平原派又成为反罗伯斯庇尔势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公会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平原派成为热月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51
山岳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山岳派与吉伦特派对立情绪严重,两派在斗争中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
52
埃贝尔 埃贝尔(1757—1794)一译阿贝尔,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活动家,埃贝尔派领袖。商人家庭出身。曾当过仆人、剧院收票员和新闻记者。1789年,参加并成为科尔得利俱乐部领导成员之一。1790年创办《杜歇老爹报》,抨击封建制度。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当选为巴黎公社副检察长。主张实行极端恐怖政策,极力推动国民公会颁布全面限价法和嫌疑犯法。在雅各宾专政时期,既反对丹东派的“宽容政策”,也抨击罗伯斯庇尔派的政策“不够革命”。埃贝尔派反对救国委员会的集权,强调地方自治,宣传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和宗教上的无神论,经济上主张向所有富人进攻,打击包括小商贩在内的一切商人,并且要求加强恐怖。1794年3月试图发动武装起义,未遂。3月24日埃贝尔被处决。
53
圣茹斯特 圣茹斯特 (1767—1794)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导人之一。律师家庭出身,1789年22岁时就发表讽刺诗《奥尔甘》,积极投身于反封建统治的宣传与革命斗争。1790年成为罗伯斯庇尔的忠诚支持者。1791年底因发表《法国大革命和宪法的真谛》而名声大振,次年9月选入国民公会。要求判处国王路易十六死刑。政治上主张建立统一的共和国,反对吉伦特派的联邦宪法。1793年5月30日进入救国委员会,曾猛烈抨击吉伦特派,主张建立革命政府,实行“恐怖政策”,支持罗伯斯庇尔镇压埃贝尔派和丹东派。1794年热月政变中被处决。著作有《圣茹斯特全集》《圣茹斯特演说和报告集》等。
54
(五)雅各宾派专政 恐怖统治 雅各宾政府的土地法·1793年宪法 全面限价的法令 治安委员会的加强 雅各宾专政内部的斗争
罗伯斯比尔处死持不同见解的革命家和政治派别 牧月法令 热月政变
55
1793年宪法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通过的共和制宪法,亦称共和元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共和制宪法。1793年6月24日由国民公会通过。宪法前言是新《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由罗伯斯庇尔主持制定,比1789年通过的宣言更突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宪法规定:法兰西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凡年满21岁的法国男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立法议会(一院制)掌握,行政权属于对议会负责的行政会议(即内阁),司法权由高等法院行使,法官选举产生;人民有平等、自由、安全、财产、信仰、出版、请愿、结社、受教育和公共救助的权利。宪法复经全民投票通过。鉴于当时法国的形势,在罗伯斯庇尔坚持下,宪法始终未曾实施。 1793年宪法
56
全面限价法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物价高涨和市场物资短缺问题。1792年12月8日,国民公会各派共同投票通过了坚持经济自由、镇压限价运动的法令,然而物价仍在上涨。在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下,执政的吉伦特派曾在1793年5月4日颁布谷物限价法令,此为大革命史上的第一次限价。但因未认真执行且仅限于谷物,限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粮食恐慌还在加剧。雅各宾派执政后采取了一些措施,连续颁布了三个土地法令,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又颁布了1793年宪法,对许多重大法律问题做出规定。但在外敌压境,内有叛乱的法国物价仍然不稳,要求限价的群众运动一直还在进行。1793年9月29日,国民公会通过了全面限价法令,规定对40种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同时对各种物品还规定了全国统一价格。法令宣布,对违犯者以嫌疑犯论处,情节严重的处10年徒刑。此为大革命中的第二次限价。1794年4月颁布新限价法令,使商品价格和利润都明显提高。此为大革命中的第三次限价。此外,全面限价法令也对工人工资规定了最高限额,这是损害工人利益的。全面限价法打击了投击商,使物价有所稳定,但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57
(六)热月党与督政府 恐怖统治的结束 热月党的对内政策 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 基贝隆战役 共和三年宪法 督政府的成立 巴贝夫平等派运动
果月政变·花月政变
58
热月政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1793年6月雅各宾派执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雅各宾派通过一系列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国内反革命叛乱基本肃清1794年6月弗勒吕斯战役胜利后,外患逐渐消除。但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并发展到公开分裂和相互残杀。罗伯斯庇尔以残暴的手段处死持不同政见的革命家和政治派别,以他为首的政权并未因此而得到加强,反而陷入了孤立境地。在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庇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等,10日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结束。
59
牧月起义 法国巴黎人民反对热月党人统治的起义,发生于1795年牧月,故名。芽月起义失败后,巴黎饥馑和恐怖加剧。巴黎人民于牧月1日(5月20日)发动起义。群众攻入国民公会,左派代表迪卢瓦、罗姆、古戎等支持群众并提出:释放芽月起义时的被捕者,组成四人非常委员会以取代治安委员会并接管其文件和办公地点。会议通过这些议案,并一度控制国民公会。但入夜被国民公会调集的军队驱散。次日起义者再次向国民公会进军,经过激烈战斗,23日起义被镇压,许多起义者和左派代表被捕或被处决。巴黎人民的力量受到沉重打击。
60
芽月起义 芽月起义 法国巴黎人民反对热月党人统治的起义,发生于1795年芽月,故名。热月政变后上台的热月党人废止了雅各宾派的许多政策。1794年12月23日,热月党政府宣布废止“最高限价法”,取消了对投机者的限制。这些政策使人民群众的处境急剧恶化,于是不断掀起反对热月党统治的斗争。芽月1日(3月21日)以来,巴黎圣安东和圣马索郊区的工人不断集会和示威,要示救济饥民。芽月12日(4月1日)群众示威规模更大,而且冲进国民公会会场,要求面包、社会救济、实施1793年宪法等。但起义者缺乏领导和明确纲领,被热月党人调集的军队镇压,逮捕了支持群众的阿马尔、迪昂、雨格等代表,国民公会趁机打击左派,其中多人被流放法属圭亚那。这次起义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革命要求。
61
1795年宪法 1795年宪法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法国进入热月党人执政时期。1795年热月党国民公会任命一个11人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制定新宪法草案,8月得以通过,这就是“1795年宪法”,又称“共和三年宪法”。宪法规定:保存共和政体,但取消普选权,实行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权;立法权属两院组成的立法团,上院称元老院,由250人组成,下院500人,称五百人院;行政机构由5名督政官组成的督政府,是集体的行政首脑,下设各部。督政府由立法机构任命;督政以三个月为期轮流担任主席,每年改选5个督政中的1/5;督政府有任免官吏、统帅武装力量、掌握财政、外交等行政大权。这是一部保障资产阶级独占统治的,带有革命高潮时期若干痕迹的宪法,体现了热月党新宽容派的基本纲领。
62
巴贝夫平等派运动 1795年10月,督政府在法国执政。当时,法国社会极不稳定,王党叛乱时有发生,各种政治俱乐部纷纷出现,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市场萧条,人民群众十分不满。热月党人执政后,农民出身的格拉古·巴贝夫创办《出版自由》(后改为《人民保民官》,他因进行共产主义宣传而被捕。在狱中,其共产主义理论形成,开始了平等派密谋活动。出狱后,他便组织起平等派。巴贝夫的理想是建立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律公有的大国民公社。其共产主义是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农业共产主义。他的目标是以暴力推翻督政府,建立革命专政,以此来实现理想。1796年5月,他们拟定了起义计划,但是,由于准备起义的警察部队已被解散,特别是加入秘密组织的格里泽尔上尉在5月10日向警察局告密,文件被截获。巴贝夫等人被捕并被处决,其余人被判刑或释放,巴贝夫密谋失败。30年后意大利革命家邦纳罗蒂出版《为平等而密谋》一书,全面论述巴贝夫学说。
63
花月政变 花月政变 1797年法国督政府中的共和派督政官镇压王党复辟活动后,补选梅兰和纳夫沙多为督政官,组成第二督政府。此时法军在战争中取得一些胜利,但国内政治、经济依然困难。第二督政府利用政变后的较为有利的形势,进行税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税制改革使督政府在共和六、七年财政上有所缓解,货币情况也较稳定,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共和七年恢复间接税,引起广泛不满。此时政局仍是不稳。果月政变后督政府政策左倾,主要打击王党势力。于是雅各宾派的残余力量得以抬头,在1798年的选举中获胜。督政府于5月11日(共和六年花月22日)宣布106名代表当选资格无效。这就是花月政变。
64
果月政变 法国督政府中的共和派督政官镇压王党复辟活动的政变,发生于共和五年果月18日(1797年9月4日),故名。督政府镇压巴贝夫平等派起义后,王党复趋猖獗。他们认识到很难用武力实现复辟,开始转向以合法斗争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选举进入政权机关。在1797年5月元老院和五百人院选举中,王党候选人获胜。立法机构被王党势力操纵。王党的立法机关通过决议要求赦免逃亡者,恢复天主教,撤换某些部长。果月17日,两院决定组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恢复君主制。18日共和派督政官勒贝尔等在奥热罗将军指挥的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逮捕皮什格品等王党的主要代表人物。次日宣布5日选举无效,将177个王党议员驱逐出两院,53人被判流放圭亚那。后又取消一切有利于逃亡贵族及反抗派教士的法令。共和国再一次得到挽救。
65
复习思考 1、1774年杜尔阁的改革为什么失败? 2、剖析启蒙运动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与革命发展中的作用。
3、试分析1792年8月10日起义的原因。 4、试剖析雅各宾专政的历史教训。 5、试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6、试评吉伦特派倒台的基本原因及其历史功绩。 课间休息
66
参考论著 《改变世界历史的25年:法国大革命探析》刘宗绪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
《法国革命史》乔治·勒费弗尔,商务印书馆1989年。 《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上升路线》刘宗绪,《世界历史》1981年第2期。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洪波,《华东师大学报》1984年第5期。 《1789—1879年法国政治危机浅析》郭华榕,《史学月刊》1998年第6期。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综述》王静,《山东师大学报》1992年第5期。
67
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 (一)雾月政变 (二)从执政府到帝国 (三)帝国的盛衰 (四)帝国的覆灭
68
(一)雾月政变 雾月政变的过程: 元老院——五百人院——执政府——第一执政
到1799年秋,法国又处在一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中:内部动乱不休,政局急剧动荡,外有强敌压境。 面对这种局面,法国大资产阶级对于督政府腐败而又软弱的统治已经越来越不满了。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政机器。 西哀耶斯就曾指出,法国这时“需要两件东西:一个头脑和一把宝剑”。 雾月政变的过程: 元老院——五百人院——执政府——第一执政 从议会方式开始——用武力胁迫完成——以法律形式确立
69
西哀耶斯 西哀耶斯(1748—1836) 又译为西哀士。法国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出生于布罗温斯一公证员家庭。早年接受宗教教育,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大革命前夕发表了《第三等级是什么?》,要求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1789年5月参加三级会议,参与起草《网球厅誓言》。1792年入选国民公会,支持处死国王。在激烈的党派斗争中善于周旋,左右逢源。热月政变后任救国委员会委员,后出任五百人院议员和驻外大使等。1799年任督政官,支持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后出任第二执政。 负责起草《共和八年宪法》,但被拿破仑作重大修改。后出任元老院议长。波旁王朝复辟后逃亡国外。1830年七月革命后回国,任法兰西学院院士。
70
执政府 拿破仑·波拿巴统治前期(1799—1804年)法国的共和制政权。1799年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统治后,依据《共和八年宪法》建立执政府。行政权归三个执政官,但实际上第一执政拿破仑集立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主宰了法国的内政外交,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至1802年,拿破仑改任终身执政。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执政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
71
(二)从执政府到帝国 拿破仑的内政 《教务专约》 重商主义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亚眠和约》 共和十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称帝
72
重商主义 拿破仑重视工商业,推行类似重商主义的政策。重商主义是代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在15、16世纪的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适应资本主义成长中对货币积累和扩大市场的需要而产生。它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发展对外贸易以输入金银货币。是一国富强的首要途径。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采取限制、保护、奖励等措施,以促进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增加金银货币的进口。重商主义分早晚两期:早期重商主义持货币差额论,亦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以英国斯泰福等为代表,主张禁止货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以英国托马斯·曼等为代表,主张发展工业,扩大对外贸易出超,保证大量货币的输入。其代表者还有法国柯尔倍尔和蒙克莱田,意大利斯卡卢非和塞拉。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次理论研究,但仅从商业资本运动的表面现象出发,并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领域。后来,有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学者所持国家干预经济、实行保护性措施、对外进行扩张的主张,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73
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 : 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宪法。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制;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拿破仑法典》封面
74
亚眠和约 亚眠和约 法国及其盟国于1802年与英国签订的和约。1801年吕内维尔和约签订后,英国陷于孤立,被迫与法国议和。同年10月进行了初步谈判,次年3月25日,在亚眠正式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英国将其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所夺取的法国殖民地归还法国,从马尔他岛和埃及撤军,从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所占港口和岛屿撤军;法国则承认英国从荷兰夺得的锡兰,从西班牙夺得的特立尼达。至此,第二次反法同盟完全破产。
75
(三)帝国的盛衰 对外战争的继续 特拉法加海战 奥斯特利茨战役 耶拿战役 提尔西特和约 大陆封锁体系 拿破仑帝国的衰落
76
特拉法加海战 拿破仑战争时期法英之间的一场重要的海战。1804年10月21日,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海角与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相遇,展开大战。结果法西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此役英国大胜,依然掌握制海权。法国则失去了渡海攻打英国的可能。
77
弗兰西斯二世 (1768—1835)又译弗朗茨二世。1792—1804年为奥地利君主。1792—1806年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804年起为奥地利帝国皇帝,并改称弗朗茨一世(弗兰西斯一世)。1795年参加第三次瓜分波兰。弗兰西斯二世是极端君主主义者,非常仇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多次参加组织反法联盟。在第三次反法联盟战争中,被拿破仑击溃。1804年2月26日,法国、奥地利签订普列斯堡和约,奥地利承认法国对意大利的占领,将威尼斯、伊斯特利亚、达尔马提亚割让给意大利王国;又将斯瓦比亚、提罗尔分别割让给了法国附庸符腾堡和巴伐利亚;还向法国大量赔款。1806年8月,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尊号。1809年对法战争再次失败,使奥沦为法国附庸。是“神圣同盟”组织者之一,曾多次镇压德意志和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
78
奥斯特利茨战役 又称“三皇之战”。1805年拿破仑一世击败俄、奥联军的战役。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后,拿破仑采取各个击破战术,于1805年8月率军迎击俄奥联军。10月,取得乌尔姆战役胜利,11月13日占领维也纳。12月2日,拿破仑率7.3万法军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一世率领的8.7万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会战。拿破仑采取欲擒故纵,诱敌分兵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适时给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歼敌3万,法军仅损失9千,大获全胜。该役迫使奥地利与法国签订了《普莱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解体。
79
耶拿战役 耶拿战役 1806年拿破仑一世击败普鲁士军队的战役。1806年9月美、普、俄等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准备联合打击法军。拿破仑于10月8日率军进入普鲁士盟邦萨克森,向北疾进,力图在俄军主力到达前与普军决战。14日,在耶拿击溃普军主力5万余人。同时,法军在奥尔施塔特大败另一支普军主力。此役使普鲁士在军事上陷于崩溃,被迫于次年与法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成为法国附庸。
80
(四)帝国的覆灭 侵俄战争失败 莱比锡战役 拿破仑退位·王朝复辟 拿破仑第一次宣告退位 路易十八登上王位 拿破仑重回巴黎
滑铁卢战役与拿破仑政治生涯的结束
81
库图佐夫 (1745—1813)俄国元帅,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参加过1768—1774、1787—1791年俄土战争。1792年起,先后任与土耳其外交谈判代表、士官学校校长、驻芬兰俄军司令。1805年俄、奥、英联军反拿破仑战争时任驻奥地利俄军司令。奥斯特里茨战役失败后,被降任基辅省长和立陶宛省长。1811—1812年指挥俄军击败土耳其军队,迫使土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年拿破仑发动对俄战争时,库图佐夫重新被沙皇起用,指挥俄军在莫斯科附近的鲍罗金诺设营布阵,以逸待劳准备歼灭疲惫的法军。但在9月5日至7日的俄法军大战中,未能挡住法军进攻。9月14日拿破仑进入已撤退一空的莫斯科。10月10日,在严寒中无法坚持饥寒的法军开始撤退,库图佐夫指挥俄军不停地打击败退的法军,取得重大胜利。1813年又率俄军参加欧洲国家的反拿破仑战争。但不久病故。
82
莱比锡战役 1813年10月18日至19日第六次反法同盟联军同拿破仑一世进行的大会战。第六次反法同盟于1813年春组成,反法战争于5日爆发,6月暂时停战,由奥地利进行调停并开始和谈,8月和谈破裂。普鲁士利用停战期扩充军队一倍,同盟国联军有51万人。拿破仑军队有44万人,但武器弹药却极为缺乏。莱比锡战役被称为“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同盟国联军投入32万大军,法军只投入16万人。大战结果,双方各损失约6万人。由于一直同法国协同作战的萨克森军队突然倒戈,法军败北,向莱茵河方向撤退,拿破仑突围返回巴黎。这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军事优势的最后丧失。
83
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拿破仑一世同第七次反法同盟联军进行的最后一次会战。1815年2月28日,拿破仑带领900名卫兵离开厄尔巴岛偷渡回法国,3月1日在法国南部登陆,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列强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奥、俄、普、英等国集结70-80万人军队,向法国扑去。拿破仑也募集到70万人军队,但由于武器、马匹等奇缺,真正到战场的军队只有12万人。6月18日,在布鲁塞尔以南约20公里的滑铁卢村,拿破仑率领的7.2万名法军同英将威灵顿率领的7万名联军进行会战。下午5时许,由布吕歇尔统率的3万名普军,在关键时刻加入了对法军的战斗。法军大败。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滑铁卢战役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
84
复习思考 1、应该怎样理解恩格斯所言:“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末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的普遍含义。
2、怎样认识拿破仑的军事家才能和他的对外战争。 3、拿破仑帝国衰落的原因剖析。 4、试分析拿破仑时代在法国和欧洲的历史地位。 5、谈谈你评价拿破仑时所依据的原则。 课间休息
85
参考论著 《拿破仑时代》乔治·勒费弗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 《拿破仑评传》李元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论拿破仑专制和法国资产阶级强化国家机器的历史教训》罗荣渠,《历史研究》1979年第6期。 《关于拿破仑的评价及其方法问题》张芝联,《文史哲》1988年第3期。 《农民、土地与拿破仑——试论生产关系的一种政治作用》郭华榕,《史学月刊》1992年第2期。
86
第四节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 (一)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对于革命 运动的镇压 (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第四节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 (一)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对于革命 运动的镇压 (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三)1848年欧洲革命
87
(一)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对于 革命运动的镇压
(一)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对于 革命运动的镇压 维也纳会议 “最后总决议” 维也纳会议的性质 神圣同盟对于革命运动的镇压 神圣同盟的瓦解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神圣同盟对欧洲革命运动的镇压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88
亚历山大一世 (1777—1825)此处指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14年维也纳会议主要参加者之一。沙皇保罗一世之子,参与宫廷阴谋,杀父夺权,1801年即位,起初伪充自由主义者,实行“改革”,后期实行暴政。与奥、普、英联合进行反法战争,1813年打败拿破仑。自1804年起,先后同波斯(伊朗)、土耳其和瑞典作战,兼并了格鲁吉亚(1801)、芬兰(1809)、比萨拉比亚(1812)、阿塞拜疆(1813)。1814年后成为“神圣同盟”的组织者之一。
89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各战胜国从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欧洲各国的216名代表。英、俄、普、奥四国操纵会议,瓜分赃物,以满足本国的领土野心;打着“正统主义”的招牌,恢复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旧秩序,使旧封建王朝复辟;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经过激烈争吵,1815年6月9日签署“最后总决议”。决议表现了大国重新瓜分欧洲的野心,为了几个大国的利益,任意处置欧洲及海外领土。规定比利时和荷兰组成王国,瑞士为永久中立国,波兰遭到第四次瓜分,俄国得到华沙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继续占有芬兰和比萨拉比亚,挪威划归瑞典,普鲁士得到萨克森北部和波兹南,马尔他岛归英国所有,奥地利在意大利的东北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并重新控制许多小公国;建立德意志联邦,由34个邦和4个自由市组成。奥地利代表主持联邦会议,使德意志继续保持分裂状态;将法国限制在1790年的疆界内,东北边境由反法联军占领5年,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维也纳会议恢复了被革命推翻了的封建君主的统治,把从拿破仑统治下获解放的民族,又置于战胜诸国的压迫之下。
90
神圣同盟 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君主组成的反动同盟。维也纳会议后,为维护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巩固列强在会议上获得的成果,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邀请各基督教国家的君主,按基督教义缔一个公约,以用来保障和平及保障在欧洲大陆上有良好的政府。倡议得到奥皇弗朗西斯一世、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呼应。于1815年9月26日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目的是镇压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维护维也纳会议的体系。欧洲各国除英国、土耳其和罗马教皇外,均签字加入了“神圣同盟”。英国虽未签字,但表示支持神圣同盟的基本原则。“神圣同盟”是反动的,它曾策划和组织对意大利、西班牙革命的武装干涉,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及列强内部矛盾的激化,1822年后实际上已不复存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同盟正式瓦解。
91
梅特涅(1773—1859) 维也纳会议的主要参加者之一。于1809—1848年任奥地利外交大臣,1821—1848年任首相,被封为公爵。1801年起先后任驻萨克森和普鲁士公使。1806—1809任驻法大使。梅特涅任外交大臣时,主张加强奥法关系,以恢复在拿破仑战争时的失地。1813年3月和法国签订反俄同盟条约。拿破仑侵俄失败后,1813年8月奥转而参加第六次反法联盟。拿破仑帝国覆灭后,在1814年10月召开的维也纳国际会议上,勾结英、法代表,签订反对俄、普的秘密协定。1815年积极参与建立“神圣同盟”,镇压欧洲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镇压奥地利和德意志境内的民主运动。在1848年维也纳三月起义的冲击下被解职,亡命英国。1849年10月侨居比利时。1851年返回奥地利。
92
十二月党人起义 十二月党人起义 俄国贵族革命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19世纪初,俄国农奴制日益衰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12年俄法战争的影响下,俄国进步的青年贵族军官在1816年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一个秘密组织“贵族协会”,1818年,在彼得堡又建立了“幸福协会”,1821年解散。同年组成以彼斯特尔为领导的“南方协会”和以穆拉维约夫为领导的“北方协会”。主张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这些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贵族革命家,即十二月党人。1825年12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党人决定在皇位虚悬之机发动起义,12月26日,3000多名士兵集中到参政院广场。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调集相当起义人数4倍的兵力,起义被残酷镇压,起义者死伤数百人。12月29日,南方协会也发动起义,第二年1月起义被镇压。十二月党人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因而导致最后的失败。但这次起义在俄国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武装起义。强烈地震撼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和俄国农奴制度,其革命活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93
希腊民族解放战争 (1821—1829)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战争。1821年3月战争爆发,人民武装解放了希腊大部分土地。次年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宣布希腊独立。土耳其统治者残酷镇压起义,而希腊人民则坚持英勇斗争,并争取国际援助。1827年10月,俄法英三国联合舰队在纳瓦利诺海上把土埃联合舰队摧毁。1828年俄国正式对土宣战。1829年9月,希军在提佛附近的别特拉战胜土军。土耳其被迫求和,承认希腊独立。
94
(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革命前的拉丁美洲 殖民统治的危机 海地革命 杜桑·卢维杜尔 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独立战争
南美的独立战争 西蒙·玻利瓦尔 何塞·圣马丁 瓜亚基尔会晤 巴西的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95
杜桑·卢维杜尔 (1743—1803) 海地革命领袖,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杰出战士。黑奴出身。他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又研究过军事理论,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1791年海地革命爆发后,他参加战斗,并领导黑人队伍主力军。他利用国际殖民主义者在海地的矛盾,率领海地人民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后打败了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殖民军队。1800年2月,他领兵南征,平定了南部各种植园主发动的武装叛乱,统一了海地岛,为海地独立奠定了基础。1801年他召开议会,制定宪法,宣布海地自治,正式废除奴隶制度,居民不分肤色一律平等,被推为终身执政,在海地建立了统一政权。他采取改革农业、发展工商业、改善法制等措施,使海地经济逐步趋于繁荣。海地于1804宣布独立,是拉丁美洲第一个摆脱殖民主义奴隶制枷索的独立国家,与杜桑的有力领导与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1802年杜桑在谈判时被法国殖民者诱捕,囚禁法国,1803年4月死于狱中。
96
伊达尔哥 (1753—1811) 墨西哥独立战争领袖,民族英雄。曾在圣尼古拉斯神学院学习和任教,并一度任神学院院长。他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810年9月16日,在中部瓜那华托州的多洛雷斯村发动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起义,史称“多洛雷斯呼声”。起义者提出推翻殖民统治,废除奴隶制度、取消印第安人贡税、归还印第安人土地等要求。并迅速组成八万人的大军。相继攻克一些城市。1811年1月在瓜达拉哈附近激战中失利,撤退途中遭伏击被俘,7月遇害。
97
莫雷洛斯 (1765—1815)墨西哥民族英雄。 年独立战争领袖之一。出身贫苦木匠家庭,当过雇工、马夫、乡村神甫。1810年参加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起义,1811年伊达尔哥牺牲后,率领起义军继续斗争,解放墨西哥南部大部分领土。1813年9月,在奇尔潘辛戈城召开墨西哥独立战争参加者代表会议,当选统帅,主持制订1814年共和国宪法,提出建立共和制、种族平等、取消教会和军官特权、废除奴隶制等主张。1813年11月,在巴利亚多利德被西班牙殖民军击败,后因内部矛盾,连遭失利,于1815年11月被俘,12月遇害。
98
多洛雷斯呼声 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的消息传开以后,墨西哥等地的土生白人要求自治或独立。1810年,由于整个拉丁美洲革命形势的发展,克雷塔罗爱国者派人到墨西哥各城市进行联络,准备在1810年12月8日宣布独立。伊达尔哥也参加了这一活动,并试图说服多洛雷斯附近瓜那华托市的驻军倒向革命。不幸爱国者的这些计划被泄露,西班牙统治者于1810年9月15日下令逮捕爱国者。伊达尔哥事先得知了这一消息,9月16日拂晓前,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首先释放了监狱中的囚犯,天刚亮时,又逮捕了城内所有的西班牙人。在这一切完成后,他又敲起教堂的钟声。他向聚集起来的印第安人说:“你们同意夺回300前被这些可恨的西班牙人夺走的我们祖先的土地吗?”人们同声回答:“绞死这些西班牙强盗!”接着,他领导群众高呼:“美洲万岁!打倒坏政府!” 这就是墨西哥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声”。
99
米兰达 (1750—1816)西属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领袖之一。出身于加拉加斯克里奥尔人富商家庭。早年任西班牙军官,曾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并长期旅居美国,结识华盛顿等人。后赴英、法、俄等国,力图争取外援,使拉美各国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1792—1793年曾参加法国革命。1806年率二百多志愿军从纽约出发,两次在委内瑞拉海岸登陆,但被击退。1810年独立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领导。1811年7月主持成立第一委内瑞拉共和国,任政府首脑、总司令。1812年7月在多次失败后被迫同西班牙军队签约停战。不久被捕,1816年死于西班牙加的斯狱中。 狱中的米兰达
100
西蒙·玻利瓦尔 783—1830) 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著名领袖。曾留学欧洲,接受了进步思想。1810年参加委内瑞拉独立战争,1811年帮助米兰达成立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1814年他建立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获“解放者”称号,同年被西班牙军队驱走。1816年在海地政权的支援下,重返委内瑞拉,1818年成立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他吸取过去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进步措施:解放奴隶,取消等级特权,没收西班牙王室及反动派的财产,许诺战后分配土地给战士,取消印第安人人头税, 团结各地区爱国力量,因而赢得群众的拥护。他领导军队在委内瑞拉和新格纳拉达击败西班牙侵略军,于1819年建立“哥伦比亚共和国”,并担任总统。1822年建立包括新格拉纳达、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为大共和国最高领袖。1824年他领导军队解放了秘鲁。1825年建立玻利维亚共和国,结束了西班牙在南美的统治。1826年他倡议召开巴拿马会议和拉丁美洲各国建立联盟,1830年大哥伦比亚分裂时辞职。
101
何塞·圣马丁 (1778—1850)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领袖之一。生于阿根廷亚佩尤的西班牙殖民军官家庭。1789年后任西班牙军官,曾在非洲作战。 年参加西班牙反拿破仑入侵的解放战争。受美洲独立思想影响,1812年返回阿根廷投身于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斗争。1813年底任阿根廷爱国军北方总司令,并筹建解放智利和秘鲁的远征军,组织了拉丁美洲国家第一支舰队。他率部多次重创西班牙殖民军,为智利和秘鲁的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1821年秘鲁独立,圣马丁被授以“保护者”称号。1822年7月他在厄瓜多尔的港口瓜亚基尔与玻利瓦尔会晤,因意见分歧遂引退,将秘鲁的解放事业托附给了玻利瓦尔。1824年赴法侨居,1850年逝世。
102
阿亚库乔战役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因在秘鲁中南部古城阿亚库乔发生而得名。1824年12月9日,西班牙殖民军集中主力部队,占领高地,配备骑兵、炮兵约十三个营,九千余人 ,妄图歼灭起义军。三千余名起义军在苏克雷将军率领下,以少胜多,俘虏了包括殖民总督和14名将军在内的近3000名西班牙官兵,迫使殖民总督签署投降书。这次战役是最终保证西属南美洲独立的会战。
103
佩德罗一世 (1798—1834) 此处指巴西帝国皇帝(1822—1831)佩德罗一世。葡国王若奥六世之子。1820年任巴西摄政。1822年巴西独立,建立帝国,自立为皇帝。1824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但皇帝仍享有各种特权。宪法代表大地主、大种植园主和大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巴西在经济上仍依附于英国。1825—1828年为争夺乌拉圭,与阿根廷战争。1831年,在人民起义冲击下,被迫逊位,由年仅6岁之子佩德罗二世即位。不久,佩德罗一世逃亡欧洲。
104
(三)1848年欧洲革命 革命的任务 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解决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但各国面临的具体任务不完全相同。 法国二月革命 奥地利革命 意大利革命 德国三月革命 居赛普·马志尼与“青年意大利党” 居塞普·加里波第
105
法国二月革命 法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的革命。七月王朝时期社会各阶层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1845—1846年农业歉收和1847年经济危机又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原定于1848年2月22日举行的宴会被政府禁止,遂成了革命的导火线。22日巴黎群众示威发展成起义。24日,起义者冲进杜伊勒里宫,国王路易·菲力浦逃亡英国,以历史学家拉马丁为实际首脑的十一人革命临时政府组成,25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次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革命取得了暂时胜利。但由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路易·勃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群众中起了麻痹作用,使工人相信资产阶级上台可以帮助改善工人的经济地位,终使二月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资产阶级篡夺。
106
六月起义 法兰西第二共国时期巴黎无产阶级发动的起义。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后,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共和派实行反工人的政策,于6月22日颁布解散 “国家工厂”的法令。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五万余名工人进行 了持续四天的顽强斗争,26日在军政部长卡芬雅克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一万一千人被枪杀,两万五千余人遭逮捕和判刑。六月起义要求推翻的是资产阶级社会,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直接斗争,马克思称这次起义为“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六月起义由于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支持,孤军奋战导致失败。
107
路易·波拿巴 拿破仑一世的侄儿。法兰西第一帝国崩溃后长期流亡国外。1848年二月革命后回国。打着拿破仑一世的招牌,1848年12月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51年12月2日,调集七万多军队进入巴黎,宣布解散议会,逮捕秩序党分子及一切反对他的议员,发动军事政变,实行军事独载。1852年当皇帝,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在位期间把法国军事官僚机器加强到空前的规模,对内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发动一系列战争。普法战争时期在色当战役中惨败被俘。1870年9月4日法国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被废。
108
德国三月革命 德国三月革命是指1848年3月在德意志联邦内所发生的革命运动。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南德和普鲁士都爆发了革命。革命浪潮以普鲁士的柏林和奥地利的维也纳为中心。1848年3月初,柏林人民群众大规模集会,提出政治经济要求。3月16日人民群众与政府军发生流血冲突,18日柏林人民起义胜利,迫使国王让步,任命资产阶级自由派组阁。1848年3月13日,维也纳人民起义,经过三天激烈战斗取得了胜利,迫使奥地利皇帝罢免首相梅特涅,宣布改组内阁。
109
维也纳三月革命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和奥地利境内的革命运动推动了维也纳三月革命的爆发。 1848年3月13日,奥地利议会开幕。人民群众,其中大多是工人、手工业者和大学生,在议会大厦前集会,要求政治自由,提出“打倒梅特涅”、“打倒专制政府!”等口号。政府调动军队镇压集会群众,发生了流血事件。这不仅激励了维也纳人民群众,也激怒了郊区工人。他们在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后向市中心进发。政府军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在人民的坚持下,梅特涅辞职。斐迪南一世被迫答应取消书报检查,武装市民和大学生,但不触动宪法。3月14—15日,人民群众要求制订宪法,以君主立宪制代替专制君主制。14日晚,成千上万的工人、手工业者和大学生举行起义,向皇宫进发。政府被迫同意制定宪法,实行宪政,同时改组维也纳市政机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参加了新政府,维也纳三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110
裴 多 斐 (1823—1849)匈牙利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出身于贫民家庭。1842年发表诗歌《酒徒》,开始写作生涯。因发表讽刺诗《农村的大锤》和革命诗歌《爱国者之歌》而蜚名诗坛。后在佩斯参加和领导激进青年组织“青年匈牙利”,从事革命活动。他曾在国内长途旅行,用革命和诗篇号召匈牙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民族压迫。1848年3月15日领导佩斯人民举行反抗奥地利的民族起义,向起义者朗诵政治诗篇《民族之歌》,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被誉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个吼声”。9月,加入革命军队,投身匈牙利民族独立斗争。1849年7月,创作了最后一首诗歌《恐怖的时刻》,不久在前线牺牲。裴多非的诗歌等文学创作,对匈牙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111
科苏特 (1802—1894)匈牙利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出身于小贵族家庭,1832—1836年参加匈牙利议会。由于编写《议会通信》反对哈布斯堡王朝,被监禁。1841年1月创办《佩斯消息报》,宣传资产阶级改革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成为匈牙利有影响的政治家。1847年11月当选为匈牙利议会的代表。1848年三月革命爆发后,3月15日佩斯起义,科苏特任匈牙利第一届责任内阁的财政部长。奥军入侵时,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倡议建立匈牙利国民军,积极组织力量将奥军赶出匈境。1849年4月14日,匈牙利宣布脱离奥地利帝国独立,成立共和国,科苏特出任元首。由于匈政府未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和团结非匈牙利民族,在俄、奥联军侵入和反动军官叛变下,科苏特被迫于1949年3月辞职,交出政权,流亡土耳其,民族独立革命失败。俄奥联军在镇压匈牙利革命后,奥政府曾缺席判处科苏特死刑。1852—1859年侨居英国,后迁居都灵。1859年意大利统一运动期间,曾建立匈牙利军团,支持加里波第军队进行解放北意大利的反奥战争。1867年,坚决反对建立奥匈二元制帝国的《奥匈协定》,并两次发动起义,但均未成功。后卒于意大利。
112
马 志 尼 (1805—1872)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家、民主派领袖和思想家,青年意大利党的创始人。出身于热那亚医生家庭,学过法律。1827年加入烧炭党。1830年被捕并被驱逐出国。1831年在法国马赛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在党纲中首次提出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普选权、保障公民民主自由权利等进步主张。在30至40年代多次发动起义,均因缺乏群众支持而告失败。1834年在瑞士建立青年欧罗巴,1846年建立人民国际联盟。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来到米兰主办《意大利人民报》。1849年2月罗马共和国成立时,任三人执政之一。7月共和国被颠覆后,被迫侨居国外。1860年支持加里波第远征南意大利。他一贯同情工人处境,但对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持否定态度。著作甚多。1872年去世。
113
加里波第 (1807—1882) 意大利革命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民族解放运动领袖之一。曾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3年策划起义失败,逃亡南美。1848年回国,积极组织义勇军,奋不顾身地与奥军作战 。1849年4—6月为罗马共和国国防的主要组织者。五、六十年代领导意大利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而斗争。1859年率领志愿军打败奥军。1860年率领红衫军解放西西里和那不勒斯,随即与萨伏依王朝妥协,将解放土地合并于撒丁王国。1862年和1867年两度组织武装部队进攻教皇统治下的罗马,均遭失败。加里波第拥护巴黎公社,并以缺席当选为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
114
复习思考 1、以复辟王朝为例,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后封建王朝复辟的性质问题。
2、巴西革命为什么没有像西属拉美那样爆发为一场大规模独立战争?为什么能够自上而下地宣布独立? 3、从维也纳会议剖析近代欧洲历史的曲折性与复杂性。 课间休息
115
参考论著 《1848年欧洲革命》韩承文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历史局限及其影响》钱乘旦,《历史教学问题》1999年3月。 《试论墨西哥独立运动的特点和性质》,秦海波,《拉丁美洲史论文集》东方出版社1986年。 《两个美洲——拉美反殖思想传统的历史渊源》刘承军,《拉丁美洲研究》1996年第2期。
116
参考文献及特别说明 本课件系根据高教版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编撰而成; 课件参考山东师大《世界近代史》精品课程体系;
本课件的图片音像资料来自于CCTV《探索.发现》和《 97环球》、高教版《世界近代史》课件; 本课件的写作得到山东师大刘文涛教授的鼎力支持; 该课件只用作我校历史专业和非历史专业的世界近代史教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